張聯標 劉美紅 唐剛毅
1 核工業四一九醫院內科,廣東省韶關市 512026; 2 韶州人民醫院內一科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結構或功能改變,致使心室射血功能不能滿足機體代謝所需的復雜臨床綜合征,也是各種器質性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其病因包括原發心肌損傷和心臟負荷增加[1]。據報道[2-3],CHF不可逆且難以治愈,只能通過早期預防和合理管理延緩其進展,而CHF患者中有超過3/4的患者為中老年患者,治療難度更大,預后較差。研究[4]報道,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在心衰、心律失常、心房顫動中均有重要應用價值。D-二聚體(D-D)反映纖溶活性,其水平升高表示CHF患者血液黏滯性增加,心肌血氧供應受到阻礙,病情加重[5]。心率變異性(HRV)反映心功能受損的嚴重性,CHF會導致患者自主神經系統受到損傷,HRV降低[6]。近年的研究發現,篩選出影響CHF患者心功能和預后的關鍵因素可以幫助控制CHF病情,改善預后,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外周血RDW、D-D聯合HRV對CHF患者心功能分析和預后的評估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我院確診的80例CHF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CHF診斷標準[7];(2)初次發病;(3)心功能分級Ⅱ~Ⅳ級;(4)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已簽署書面同意書。排除標準:(1)急性心力衰竭;(2)合并惡性腫瘤;(3)3個月內新發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或6個月內新發腦血管疾病;(4)合并嚴重肝腎疾病、心源性休克、嚴重感染疾病等;(5)認知異常或精神障礙者。80例CHF患者按照心功能等級進行分組,心功能Ⅱ級組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齡(60.68±5.36)歲;病因:高血壓15例、冠心病12例、擴張型心肌病3例、瓣膜性心臟病1例;合并癥:糖尿病6例、慢性腎臟病2例、低鈉血癥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甲狀腺功能異常1例。心功能Ⅲ級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齡(62.57±5.42)歲;病因:高血壓19例、冠心病21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瓣膜性心臟病4例;合并癥:糖尿病7例、慢性腎臟病4例、低鈉血癥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甲狀腺功能異常1例。心功能Ⅳ級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63.14±4.71)歲;病因:高血壓12例、冠心病11例、擴張型心肌病4例、瓣膜性心臟病2例;合并癥:糖尿病10例、慢性腎臟病3例、低鈉血癥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甲狀腺功能異常2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確診患者入院當天抽取外周血5ml,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RDW,使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D-D,行24h動態心電圖檢查,監測HRV指標,包括竇性心律R-R間期標準差(SDNN)、相鄰竇性R-R間期差值≥50ms占竇性心律的百分比(pNN50)、相鄰竇性R-R間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竇性R-R間期總數與直方圖的高度比(TRI)。
1.3 預后觀察 入院后,所有CHF患者均采用標準化方案治療,出院后通過電話問詢、微信溝通或門診等方式隨訪,隨訪截止至2022年8月,觀察患者心源性死亡情況。

2.1 不同心功能分級CHF患者外周血RDW、D-D水平比較 隨著CHF患者心功能等級的提升,RDW、D-D水平隨之升高(P<0.05)。見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級CHF患者外周血RDW、D-D比較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CHF患者HRV水平比較 隨著CHF患者心功能等級的提升,SDNN、pNN50、rMSSD、TRI水平隨之降低(P<0.05)。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CHF患者外周血HRV水平比較
2.3 CHF患者外周血RDW、D-D、HRV與心功能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檢驗結果顯示,RDW、D-D與心功能等級呈正相關(P<0.05),SDNN、pNN50、rMSSD、TRI與心功能等級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CHF患者外周血RDW、D-D、HRV與心功能的相關性分析
2.4 RDW、D-D聯合HRV水平對CHF患者的預后價值 隨訪期間,80例CHF患者心源性死亡9例,以預后為因變量(死亡=1,存活=0),以RDW、D-D、SDNN、pNN50、rMSSD、TRI等連續變量為協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RDW、D-D聯合HRV預測CHF患者死亡的AUC為0.795,95%置信區間0.693~0.877,以0.116為截斷值,其敏感度為88.89%,特異度為74.65%。
目前由于醫療條件的進步,我國人均壽命延長,且已步入老齡化時代,心血管疾病患者存活率的增加給其后續發展為CHF提供了條件,因此CHF患病率、發病率、再住院率日趨上升,已經成為全球嚴重公共衛生問題。CHF也是各種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冠心病、高血壓是最常見CHF病因,已引起臨床防控注意。近年來的研究證實,CHF是可預防、可治療的臨床綜合征,因此提前對CHF采取特異性或針對性的預防手段有利于減少患者發病率,改善患者預后[8]。
RDW已經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關楊等[9]研究結果表明,外周血RDW增加是CHF患者的預后危險因素,并有一定預測價值。本文結果顯示,隨著CHF患者心功能等級的提升,RDW水平隨之升高,且RDW與心功能等級呈正相關。CHF患者伴隨有持續的慢性炎性反應,炎癥過程中產生的炎性因子會抑制紅細胞成熟機制,導致未成熟的紅細胞進入血液循環,體內紅細胞異質性增加,RDW升高,并且CHF患者易并發胃腸道淤血,導致患者出現胃脹、惡心嘔吐、厭食等癥狀,機體難以充分吸收鐵、葉酸等紅細胞代謝物,RDW也會升高。沈英豪等[10]也表明RDW可反映CHF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并指導患者預后轉歸。
D-D是纖溶蛋白的特異性降解物質,也是纖溶標志物之一,CHF患者心肌損傷越嚴重,D-D水平就會升高。本文結果顯示,隨著CHF患者心功能等級的提升,D-D水平隨之升高,且D-D與心功能等級呈正相關。D-D升高會導致CHF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進入血液循環會堵塞肺栓,進而加重CHF病情。符春苗[11]指出D-D高水平的患者,其預后相應更差。究其原因,D-D會影響CHF患者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反映心臟功能狀態和疾病嚴重程度,并且D-D升高還會誘導炎性細胞因子合成,釋放炎癥反應,進一步加重病情。
HRV反映自主神經系統工作情況,而心臟跳動受自主神經系統影響,因此HRV常用于判斷心律失常情況。HRV還可以評估心臟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平衡性,交感神經興奮會導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增強,迷走神經興奮會導致心率減慢,心肌收縮減弱,一旦二者失衡,則會出現HRV異常[12]。本文結果顯示,隨著CHF患者心功能等級的提升,SDNN、pNN50、rMSSD、TRI水平均隨之降低,且SDNN、pNN50、rMSSD、TRI與心功能等級呈負相關。HRV降低表明室顫閾值下降,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增加,因此HRV可以用來評估CHF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隨訪期間,80例CHF患者死亡9例,以預后為因變量,以RDW、D-D、SDNN、pNN50、rMSSD、TRI為協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RDW、D-D聯合HRV預測CHF患者死亡的AUC為0.795,以0.116為截斷值,其敏感度、特異度為88.89%、74.65%,提示RDW、D-D聯合HRV可以預測CHF患者預后不良,指導臨床防控策略,改善預后。本研究樣本有限,結果有待驗證,擬下一階段進一步完善研究。
綜上所述,RDW、D-D、HRV指標可以較好地評估CHF患者心功能分級,與患者心功能密切相關,若對RDW升高、D-D升高、HRV降低的CHF患者進行及時管理,則有望改善CHF患者臨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