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源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武漢市 430000
0~3歲為嬰幼兒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同樣是開發神經系統與心智潛能的關鍵時期[1-2]。同時,大腦的發育僅存在一高峰期,于此時期未成熟的大腦具有高水平的塑造性與代償性,而神經心理發育狀況將會對嬰幼兒成長發育構成較多影響,故近年對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的研究愈發受到臨床的關注[3]。嬰幼兒期的神經心理發育往往表達于較多的日常行為內,可分為五大能區,按照嬰幼兒發展規律,感覺于第一時間發育,大運動發育在精細動作之前,最后則為語言、社交得到發育[4]。相關研究表明,精細動作的發育智齡落后于實際月齡的發育[5]。另外,嬰幼兒的神經心理發育受較多因素的干擾,及時明確影響0~3歲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的因素,指導臨床施行科學規范的干預措施,對于促進嬰幼兒的健康生長具有重要意義?;诖?本文以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武漢地區某醫院行日常保健的426例嬰幼兒為觀察對象,探究影響神經心理發育的相關因素,旨在為臨床提供有效的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武漢地區某醫院行日常保健的426例嬰幼兒為研究對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標準:嬰幼兒生理發育正常;嬰幼兒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先天性疾病者;存在顯著的窒息史者;伴有確切的各類腦神經發育異常者。所有嬰幼兒中男238例,女188例;年齡0~3歲,平均年齡(1.89±0.43)歲。
1.2 方法 由專業人員采用《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診斷量表》[6]對入選的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狀況進行測查,并計算社交行為(社會交往能力:如逗引時有反應,見人會笑;生活自理能力:如開口表達個人需求,穿衣服時指導配合;懂得社會常識:如懂得常見物與人的名稱;適應外界要求的能力:如會控制大小便)、適應能力(如聽聲音有反應和找到聲音,玩具丟失后會尋找)、語言(如孩子彼此間交談,聽音樂、歌曲)、大運動(如胎頭、翻身等)、精細動作(如抓握、握筆亂畫等)五大能區發育商,分數越高,五大能區發育商越好。同時,收集入選嬰幼兒性別(男、女)、胎產(單胎、多胎)、分娩方式(順產、剖宮產)、母親生育年齡(≥30歲、<30歲)、父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本科及以上)、主要看護人(母親、祖父母與其他)、喂養方式(混合喂養、純母乳)等一般資料,起初先開展單因素分析,把存在有意義的項目歸類到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分析影響0~3歲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狀況的因素。
1.3 觀察指標 (1)426例嬰幼兒五大能區發育商情況。(2)0~3歲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狀況的單因素分析。(3)0~3歲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狀況的多因素分析。

2.1 426例嬰幼兒五大能區發育商情況 426例嬰幼兒社會行為、適應水平、語言、大運動、精細運動發育商評分分別為(97.65±3.64)分、(98.48±4.29)分、(102.41±6.31)分、(96.35±3.45)分、(93.26±4.83)分。
2.2 0~3歲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狀況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嬰幼兒性別、胎產、分娩方式、母親生育年齡、母親文化程度與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無關(P>0.05);主要看護人、喂養方式、父親文化程度與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有關(P<0.05)。見表1。

表1 0~3歲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狀況的單因素分析分)
2.3 0~3歲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狀況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祖父母與其他看護人、人工喂養、父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為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0~3歲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狀況的多因素分析
0~3歲為嬰幼兒智力快速發展階段,在早期對神經心理發育予以測定至關重要,能夠盡早探明發育低下以及偏離兒,繼而盡早采取針對性醫療干預措施,改善神經心理發育情況[7-8]。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主要指的是嬰幼兒情緒、認知、語言、運動以及感知等系列性心理活動發展情況,直接關系到0~3歲嬰幼兒智力發育水平,是評估嬰幼兒成長情況的重要指標[9-10]。因此,及時明晰武漢地區0~3歲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情況,對指導臨床施以個體化干預措施,改善嬰幼兒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神經心理系統的發育受遺傳調控,存在一定的特點與規律性,與年齡、后天環境聯系密切。本文結果顯示,426例嬰幼兒的社會行為、適應水平、語言、大運動、精細運動發育商評分分別為(97.65±3.64)分、(98.48±4.29)分、(102.41±6.31)分、(96.35±3.45)分、(93.26±4.83)分,提示嬰幼兒的精細運動發育商評分處于中等水平。其原因為0~3歲嬰幼兒的精細運動發育月齡較為落后于實際月齡,亦顯著落后于其余三個功能區的發育,此種情況存在一定的概率同家庭的過度保護聯系緊密。對于此種因素,需盡早開展早期教育,并輔以神經心理檢查表,嚴格按照測定結果制備針對性的教育策略,且社區還需積極開展面向家長的嬰幼兒運動發育的講座。本文單因素分析顯示:嬰幼兒性別、母親生育年齡、分娩方式、胎產、母親文化程度與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無關;主要看護人、喂養方式、父親文化程度與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有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祖父母與其他看護人、人工喂養、父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為嬰幼兒神經心理早期發育的重要影響因素。分析原因如下:(1)祖父母與其他看護人:此類看護人對于獲取科學育兒的途徑較為局限,且其自身育兒理念較為落后,無法做到與時俱進,且其往往不重視嬰幼兒的早期全面發展,通常只關注嬰幼兒的體格發育,繼而導致神經心理發育水平較差。(2)人工喂養:純母乳喂養可促進母嬰之間的感情交流,對于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極其有利。另外,純母乳喂養期間母親的體溫、氣味等與嬰兒進行親密接觸,可產生良性刺激,從而促進嬰兒對環境的認識和感受,全方位加快其感知覺發育。而人工喂養是喂完即離,缺乏純母乳喂養時母親所帶來的安全感,故神經心理發育較為緩慢。(3)父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父親文化程度高,則更愿意加入夫妻雙方共同撫養孩子隊伍內,共同承擔對兒童的管理與教育,有助于嬰幼兒的健康成長。而父親的文化程度低,則無法做到共同承擔對子女的教育,從而導致家庭氛圍較差,不利于嬰幼兒的神經心理發育。
綜上所述,武漢地區0~3歲嬰幼兒的神經心理早期發育處于中等水平,與祖父母與其他看護人、人工喂養、父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等相關,臨床需加以重視,針對上述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醫療干預手段,以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