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岳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省南陽市 47300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醫學教育理念應充分借助“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創新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將醫學教育和互聯網、人工智能相融合,逐漸成為一種新型教育生產力,在醫學線上實踐教學中蘊含著巨大的潛力。近年來,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資源在各高校相繼出現,彌補了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優化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虛擬仿真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視覺、聽覺,甚至觸覺等感官方面的模擬,使學生在虛擬環境中,如同身臨其境般,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融會貫通,通過臨床思維訓練升華到學以致用,提升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1]。針對口腔醫學線上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如線上教學效果無法保證、線上實踐教學場地和器材受限、線上實踐動手難等情況,可以通過口腔虛擬仿真MOEC,使用信息化資源,按照口腔門診的接診流程和技能操作步驟,引導學生通過鼠標完成技能操作,并完成相關問題的回答,為線上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力的補充。課題組成員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模式的優點,著力解決學習全程無法監控、實踐教學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線上實踐教學實驗器材缺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欠缺和線上實踐教學無法客觀評價等問題。基于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模式,以啟智為根本教育理念,以培養口腔醫學生臨床思維和動手能力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力爭打造出前沿、前瞻、創意、創新的口腔醫學畢業生,更好為基層口腔醫療服務。我校采用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進行經驗總結,以期為今后的線上與線下口腔實踐教學提供借鑒。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口腔醫學專業21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進度及授課計劃相同。分為兩組:實驗組學生99名,其中男33名,女66名;對照組學生111名,其中男41名,女70名。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入學與期末成績等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實驗組采用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法,對照組采用線上實踐教學“學習通+釘釘直播”講授模式,經過客觀(考核成績)和主觀評價(問卷調查),對比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
1.3 教學實施
1.3.1 實驗組教學。采用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法,即:(1)學習通預習奠定基礎;(2)思維導圖理清思路;(3)釘釘直播講授重點;(4)口腔虛擬仿真MOEC操作訓練;(5)線下替代訓練尋技巧。注重實踐教學中動手能力的引導與訓練,以掌握技能為核心目的。
1.3.1.1 課程內容設計:打破教材邏輯順序,以臨床診療順序為依據,以“口腔虛擬仿真MOEC”為模擬場景,重組教學內容,構建教學做一體化,將實訓技能講授通過仿真情境,轉化為具體的臨床接診過程進行教學,從病人接診、問診,適應證與禁忌證知識回顧,到操作全過程,重難點解析。重點培養并訓練學生自主動手能力,完成理論與臨床的無縫對接。
1.3.1.2 教學過程: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結合臨床環境創設教學情境,將理論和技能知識滲透其中,設計一系列相關問題引領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訓練技能,探尋答案,進行反思。
課前自學:學習通預習奠定基礎。教師在學習通建課,針對本次教學內容,課前上傳相關的PPT、視頻,發布課前測試;學生通過觀看課程內發布的任務點并完成課前習題,通過本次預習,以便形成初步的印象;
課中講授:(1)思維導圖理清思路:口腔實踐教學按照實訓目的、實訓用品、操作流程、注意事項、得失分要點等內容,圖文并重,融合口腔解剖生理與病理、口腔內科學等多學科知識形成思維導圖,便于學生建立思維體系;(2)釘釘直播講授重點:采用釘釘直播方式,可單群或多群同時進行,講述技能操作中的重難點,配合答疑,實現線上“面對面”授課,教師根據平臺提供的回放和觀看統計數據,了解學生學習時長,評估學生聽課情況;(3)口腔虛擬仿真MOEC操作訓練:學生在預習和教師講解的基礎上,按照步驟,回答問題,復習操作要點,虛擬全部操作過程,熟悉流程,完成項目練習。教師按照虛擬實訓平臺后臺數據顯示學生各項目的操作情況,進行技能訓練全過程的多層次新型考核。以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為例,分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三個部分,教師根據操作環節,設置引導性問題,以便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操作前主要內容包括:環境準備(幫助學生在理念上構建一個適宜的口腔治療環境),核對患者病例(通過病例分析,把握患者的主訴信息,理解患者治療需求,培養學生臨床思維,主動復習理論知識,尋找有效線索,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排除操作禁忌證(針對口腔學生容易重操作輕理論,容易忽視禁忌證的特點,強化禁忌證的理解和記憶)和物品準備(復習無菌操作的要求,細化所需物品的種類,是否在保質期,所需消毒劑的濃度等);操作中包括:體位調整(調整椅位燈光達到醫患合適體位,醫生在患者右側),張口大小(理解患者大張口的原因,下頜與地面的角度關系),尋找進針點(復習解剖知識,尋找注射標志),確定進針角度(理解下頜孔的特點),選擇進針深度(為口腔局部麻醉“一針三麻”打好基礎),回抽無血(多次強調,防止操作意外)后,設置麻藥注射量(對比麻醉不同神經的麻藥量),完成注射;操作后包括:總結操作注意事項(如進針點、進針方向、進針深度、注入麻藥量與并發癥處理等)和檢查麻醉效果(將麻醉區域、效果與臨床手術操作結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等。
課后線下替代訓練:發揮想象力,利用一切易尋找、可替代資源,在現有條件下,努力體會技能操作的流程和技巧性。譬如“給玉米潔齒”練習改良BASS刷牙法,“雕刻水果”練習金屬全冠預備和二類洞制備等。針對“能實不虛”的項目,譬如口腔一般檢查,包扎技術等無創性操作,可直接在親友身上進行操作訓練,拍攝小視頻或照片。
1.3.2 對照組教學。采用“學習通+釘釘直播”教師講授模式為主線上授課。學生課前通過學習通預習,課中教師使用釘釘講解。課程內容上教師根據教材順序,依次講授實訓目的、實訓用品、操作流程、注意事項、得失分要點等,學生完成相關習題。
1.4 效果評價 授課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采用客觀與主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比較兩種教學方法的優劣。
1.4.1 客觀評價。選取二類洞制備、上下牙列印模制取、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和牙體預備四個項目,進行口腔技能考核,依據國家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實踐技能評分標準,計算得分,保證客觀、準確,實現公平公正。根據得分情況,比較并分析采用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1.4.2 主觀評價。發放調查問卷,由學生評價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習的影響,學生評價內容包括對課堂的滿意度、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技能操作、臨床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掌握持久性等。

2.1 兩組學生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實驗組學生二類洞制備、上下牙列印模制取、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和牙體預備的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分)
2.2 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本研究采用學習通形式,發放問卷210份,回收有效問卷21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在課堂滿意度、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技能操作、臨床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掌握持久性等方面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P均<0.01),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問卷調查評價比較[n(%)]
3.1 保證線上授課質量 針對學生線上教學存在的教學過程無法面對面反饋信息,師生互動不積極,學習興趣缺失,學習積極性下降,教學效果差問題,采用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法,能夠保證線上授課質量。整個學習過程中,有練有考有強化,完成“教—學—做”“理—虛—實”一體化,寓教于樂,寓教于趣,讓學生將原本只能在實驗室內完成的課程學習,通過互聯網移動教學,為學生提供了真正的“開放性教學環境”,科學訓練。五段式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實現了課前、課中與課后教學的完美結合,通過課前、課中、課后層層遞進,全程貫穿監督機制,保證線上實踐教學質量。通過各平臺后臺自動生成相應數據報告,對教學過程全程監控、精準分析,保證“精致有效課堂”,有效保障學生技能操作和知識掌握持久性。
3.2 改善線上實踐教學實驗器材缺少的困境 針對口腔醫學專業實踐教學中操作空間和能見度有限,教師示教效果差;口腔設備與物品專科化程度高,品種多價格貴,學生居家很難準備齊全等困難,引入虛擬仿真MOEC平臺,虛擬口腔醫學器材和環境,大范圍延伸拓展了教學時空,改善線上實踐教學實驗器材缺少的困境,為學生提供真正的“開放性教學環境”[2],人機互動,加深體驗感。虛擬仿真系統最突出的優點是能夠不受時空限制,并可反復練習,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滿意度和自主學習能力。
3.3 突出以學生為主導 線上教學多采用單一講授的教學形式,容易使學習枯燥無味,在學習和操作過程中只關注眼前步驟,缺乏多角度觀察、思考,難以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3],導致課堂效率低下。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獨立完成實踐操作,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習能力及教學效果[4]。引入虛擬仿真MOEC平臺,注重實踐教學中動手能力的引導與訓練,以掌握技能為核心目的。線上操作訓練,使學生身臨其境,從患者接診到閱讀病例,從實訓用品準備、操作體位到熟悉操作流程,理解操作重難點,有效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和臨床思維能力,寓教于樂,契合了教與學的需求。
3.4 拓展實訓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用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法,可以解決部分口腔技能操作在課堂講授中難以示教、體驗感差等問題。例如口腔局部麻醉中的“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傳統教學中,多采用教師示教和學生相互操作的訓練方法,示教時操作可視性體驗差,且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證,意外傷害時有發生。虛擬仿真訓練能夠有效彌補視域受限,擴大學生的有效學習受眾人數,拓展了實訓教學的廣度;虛擬仿真訓練突出操作性,且不會造成意外傷害,保證患者安全,拓展了實訓教學的深度,使學生學得會,記得牢,能操作。
3.5 拓展線下替代訓練 根據項目特點,堅持“能實不虛,雖虛有度”的原則,在現有條件下,努力體會技能操作的流程和技巧性。需要虛擬仿真則從虛到實,從眼看到動鼠標,從熟悉流程到掌握技巧,最后回歸動手訓練。在采用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法后,增加線下替代訓練項目,尋找可替代資源,進行模擬訓練,熟悉技能操作流程和操作要點;針對“能實不虛”的項目,譬如口腔一般檢查,包扎技術等無創性操作,可直接在人體上進行,無須過分追求虛擬訓練。發揮頭腦風暴,利用一切易尋找可替代資源,有效拓展了學生思維,增強感性認識,啟動問題思維,傳遞思維理念,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綜上所述,虛擬仿真實踐教學資源作為信息化技術發展的產物和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的必要補充[5],對實踐教學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在實踐課程教學中發揮著極大的優勢[3]。不可否認,虛擬仿真實踐教學資源在提升教學質量、助力人才培養方面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但仍要清楚認識到,虛擬仿真技術不能完全取代實際動手操作,二者各有所長,只有將虛擬和現實有機聯系,通過不斷練習和循序漸進的方式才能使理論扎實,操作規范、熟練。學習通預習、思維導圖理清思路是基礎;釘釘直播講授重點和口腔虛擬仿真MOEC操作訓練是保障;線下替代訓練尋技巧是拓展。采用口腔虛擬仿真MOEC的“五段”式線上實踐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實踐教學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了隨時隨地訓練;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訓練、自主思考、自我突破,提升學生能力,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在口腔專業的實踐教學中進一步的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