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平 上海市奉賢區洪廟小學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的精神引領下,學校的課程建設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綜合活動課程的架構和鋪設。在學校原有品牌課程“法布爾生態教育課程”背景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經歷了理念變革和課程再構的陣痛。
2016 年,學校基于學生活動需要進行了法布爾生態實驗室二期改造,并在自然學科基礎上開展多學科融合的嘗試與實踐。2017 年,結合我區的STEM 課程推廣,法布爾課程中基于問題解決的項目化學習達到一個高點,學校擁有了“法布爾大自然生態教育課程群”,但亦是一個臨界點,亟待一個突破的方向。繼2017 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后,2018 年《上海市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發布。在分析學校校本課程開展現狀后,學校開啟了“小蜜蜂綜合活動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基于學校法布爾課程的自然特色,學校立足“人與自然”確定課程與學生發展需求之間的關系,圍繞“綜合實踐”對課程進行升級。
一次變身,一次提升,《法布爾綜合活動課程》誕生了。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發,“法布爾綜合活動課程”成為學校“小蜜蜂綜合活動課程”的三個模塊課程之一,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課程綱要和豐富的課程內容,以及覆蓋全體學生的課程容量。
在行動目標指引下的學校法布爾課程建設,由此經歷了由活動方案到活動課程、由活動課程到課程群、由課程群到綜合課程體系的三次蛻變。“給學生的科學夢想插上綠色的翅膀”的法布爾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以生物多樣性研究和生態環保體驗為核心內容的課程已經成為學校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尤其是《中小學綜合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出臺,對中小學課程實施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使《法布爾綜合活動課程》順應新時代教育發展背景和學生成長需求,學校進行了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的再構。
基于對“綜合活動”的解讀,學校把課程理念由“為科學夢想插上綠色的翅膀”優化為“在綜合活動中走進自然、探索自然、親近自然,找尋綠色之夢”。新的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的實踐體驗,強調了在活動中開展生態教育,利用自然界的豐富課題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滲透夢想教育。
學校基于校情,在充分調研學生需求后,重新制定如下三維目標:
1.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學會學習、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依托校本課程資源,全面鋪開跨學科課程建設,為學生打造集探究、實踐、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活動課程體系。
2.通過各種主題綜合活動,在學會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的實踐經歷以及體驗,鼓勵學生從問題出發的探究行為,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懂規則、會合作、勤勞動、善學習、負責任、樂探究的洪小學子。
3.通過課程體系的開發和實踐,構筑校園生態文明,創建校園生態研究的特色,引導學生去親近自然,發現自然的奧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學校堅持以學生需求為導向規劃課程:1.0版本《法布爾學生實踐活動方案》通過自然學科的拓展活動,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2.0版本《法布爾大自然生態教育課程群》基于小課題的研究,滿足學生的探究需求;3.0 版本《法布爾綜合活動課程》,滿足所有學生的成長需求,使學生在生活實踐、情感體驗、能力發展方面的需求得到引導和發展。
2018年12月起,深挖校本課程資源,整合原有校本課程,以惠及所有學生為目標,圍繞綜合活動開展的自主性、主題性、實踐性、開放性、連續性、整合性原則,建構了《法布爾綜合活動課程》課程框架。(見圖1)

圖1
《法布爾綜合活動課程》在開展模式上有三點創新:一是課程覆蓋了全體學生,即每個學生每學期都必須參與一個月8 課時的法布爾限定主題活動,然后還有機會選擇參與12 課時的法布爾自主綜合活動。二是綜合活動課程的單次活動時為兩課時(80 分鐘)。這樣的時間安排基本滿足了一般探究活動的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三是課堂活動的任務驅動模式。課程的每兩個課時基本包含兩到三個活動任務。學生在任務要求的驅動下,團隊合作積極開展探究,獲得實踐和成功體驗,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法布爾綜合活動課程》在評價方面也進行了再構:“小蜜蜂”綜合活動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所有模塊的課程都通過學生活動手冊、線上評價平臺記錄評價學生日常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也通過綜合性的展示活動,考察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在每一課時的學習中,學生都需要完成自評、互評,教師也將對學生每一課時的學習作出星級評價。每周家長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活動手冊上的記錄和評價結果拍照上傳至學校綜合活動評價平臺,平臺將數據積累,最終形成描述性的綜合評價,一生一報告。每學期末,綜合課程的教師還需要用學生作品或作業布置展臺,進行全校性的展示,并由學校質量監督組和家長代表進行評分,作為課程實施品質的考量之一。
基于前期的“法布爾大自然生態教育課程”的實踐,學校重新審視校本課程,并采用自主性、主題性、實踐性、開放性、連續性、整合性的原則來升級學校的課程,形成了“小蜜蜂綜合活動課程”,以滿足學生全面成長的需要。歷經三輪實踐后,綜合活動課程的“反哺”作用逐漸呈現,師生的發展活力被激發,教與學的轉變正向影響著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品質。
學校從課程伊始就在師資上給予保障,調撥優秀青年教師進入法布爾課程工作室,使課程擁有的教師資源在區域校本課程中首屈一指。同時,學校給予法布爾課程教師良好的發展平臺,如外出觀摩、專家指導,在打造精品課程的同時,學校也在培養自己的課程能手。三年來,法布爾課程3 個區級課題結題,一個區級重點課題和一個市級學會重點課題在研,教師發表相關文章多篇,其中在區級層面的課程設計獲獎十人次以上。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法布爾的課程教師不僅具有很強的課程執行力,課程設計力也在逐漸成形成勢,保證了課程的后續良性發展。在法布爾課程工作室的引領下,課程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專業素養也不斷提升,誕生了區域跨學科名師和特色課程教師。
隨著《法布爾綜合活動課程》的開展,參與綜合活動課程的教師教學理念悄悄發生著改變,不再專注于知識的傳授,而開始著眼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并且老師們開始把基于問題的探究模式、把解決生活問題的情境引入課堂,更加注重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并嘗試了一些跨學科活動的設計,使得基礎學科的課堂也變得生動活潑起來。2022 年新課程標準發布后,學校教師對跨學科活動設計理念接受程度高,實踐操作層面更產生了一些經典案例。而學校的學生當然是喜歡這樣的課堂轉變的。參與綜合活動課程教學的老師發出這樣的感慨:學生更喜歡課堂了,更愿意問為什么,與老師更加親近。這就是體驗性課堂的魅力,讓學習變成了解決問題的需求,讓學習變成了有趣的事情,讓學習變成了一種期待。每學期學校都會開展學生綜合活動成果展示活動,不僅展示的形式豐富多樣,而且研究性活動成果的占比越來越高。2021 年,學校的學生小課題研究《法布爾的水處理》獲得了區學生研究項目一等獎。
學校的“法布爾大自然生態教育課程”是區域的特色課程,市級、區級多家媒體對此進行過報道。基于此的“法布爾綜合活動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課程創新的模式。在“小蜜蜂綜合活動課程”的推進過程中,法布爾課程前期的開發和實施也為“I成長”和“慧生活”兩個模塊的研發提供了發展經驗和技術支撐。其一是法布爾課程的開發模式為其他課程的發展提供了模板,發揮了引領作用。其二是法布爾工作室的一部分優秀教師成為其他模塊的骨干,發揮著在課程開發中的主導作用。由此不僅引領了“小蜜蜂綜合活動課程”其他兩個模塊的設計與開發,也在區域內形成了一定的輻射,為兄弟學校的同類課程發展提供了借鑒。2020年,學校的《富有“泥土味”的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獲奉賢區首屆新成長教育行動研究成果一等獎。
2019 年,學校成了上海市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的試點校。
2020年,學校成了上海市項目化實驗校。
一次轉身,我們直抵課程的“向陽坡”,這里山花爛漫,孩子們在奔跑著。課程建設是洪廟小學彎道超車成為區鄉鎮小學窗口學校的引擎。為了遠郊孩子也能享有優質的課程,為了他們的明天多一種可能,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