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進
(江蘇省東臺中等專業學校,江蘇鹽城 224200)
食品的質量安全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其中化學農藥殘留更是被廣泛關注?;瘜W農藥的種類及其作用非常廣泛,常見的有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從污染源來看,主要有工業廢水、農業作物種植和養殖等,多種途徑造成的化學農藥污染導致食品中化學農藥殘留的情況逐漸嚴重。食品中化學農藥殘留的危害與影響主要有3 個方面: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②對生態環境的影響;③對食品質量安全的威脅。對于農產品出口來說,食品中化學農藥污染與殘留更是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聲譽。因此,必須要嚴格控制食品中化學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本文對化學農藥污染與殘留的檢測與防治進行了探討,旨在為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參考[1]。
化學農藥是指通過化學手段合成或制備出來的農業用藥品,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主要起到殺蟲、殺菌、除草等作用。根據其化學結構和殺滅目標的不同,化學農藥可分為殺蟲劑、殺菌劑、殺藻劑、除草劑和調節劑等多種類型。其中,殺蟲劑被廣泛應用于防治害蟲侵襲,包括有機磷、氯代烷、擬除蟲菊酯和吡蟲啉等幾十種。殺菌劑主要用于抑制顯性病原微生物和細菌的生長繁殖,包括四氯異惡唑、多菌靈、異丙環唑等。除草劑則主要用于清除作物周圍的雜草,包括除草靈、草甘膦等。
雖然化學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瘜W農藥污染主要來源于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過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而化學農藥殘留則主要來自食品加工、儲運等環節中的殘留[2]。
化學農藥的污染源和途徑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生產、使用、儲存及運輸等環節。生產環節中,化學農藥的制造、包裝和運輸都會造成環境污染。使用環節中,農民使用化學農藥時,往往沒有科學的指導,使用量不對或不慎濺入雨水中等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另外,很多化學農藥在入土后,由于地下水流的作用,會沿水道向周邊地區擴散,造成多點式污染?;瘜W農藥污染還可能由風、雨、火等自然災害引發,使污染范圍擴大?;瘜W農藥殘留主要來自食品生產和加工環節,包括動物飼料中的農藥殘留和蔬菜、水果、谷物等食品中的農藥殘留。其中,蔬菜的農藥殘留情況最為嚴重,其次為水果和飼料。農藥的殘留會隨食品流動進入人體,并在體內積累。因此,人們吃進的食品中如果殘留了化學農藥,對人體健康會產生潛在危害和風險[3]。
在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化學農藥的使用不可避免。然而,由于不當使用或過度使用化學農藥,導致許多食品中存在嚴重的化學農藥殘留問題。農藥殘留不僅直接危害人們的健康,還會影響食品的質量和安全。因此,農藥殘留已成為制約食品質量安全的重大問題之一。
農藥殘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影響:①農藥殘留會累積在人體內,對人體內臟和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可能導致過敏、肝臟病變、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等疾病的發生;②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品還可能導致慢性毒性、致癌、基因突變等健康問題。不僅如此,農藥殘留對環境的影響和危害也不可忽視,導致生態惡化、污染物質積累和殘留物破壞自然生態等后果[4]。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保障食品安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這些法律法規對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等各個領域進行了科學的規定和制約。農業農村部及各省還陸續出臺了《農業生態環境工程技術標準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技術規范》《農藥常溫貯存穩定性試驗通則》《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等一系列規范標準,為食品安全操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我國還加強了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和設施保障力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的檢測能力和效率。各級行政職能部門要加強執法,確保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5]。
行業自律是在國家法律的基礎下,由行業組織自發建立約束機制、自我管理和推動改進的一種自主管理方式。通過行業自律,可以加強行業組織內部的協同合作,提高行業整體的監管水平。例如,國內農藥生產企業要自覺遵守ISO 9000 質量管理體系,強制執行安全生產標準,從源頭上控制農藥質量與用量。同時,在各地設立了檢疫站、檢測室等機構以及組織專業人員力量檢測和監測農藥殘留,整合農藥資源,與出口商合作,推行農藥減量,以減少農藥使用量。這些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農藥生產商要擁護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強化對生產環節中各種安全隱患的管理、監控和控制,加強農藥生產企業對于產品的質量檢測以及認真執行國家有關農藥的相關條例和標準。在農藥的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防止化學農藥的流失和污染。此外,消費者也要自覺抵制低質量、高危農藥產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6]。
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在化學農藥污染與殘留的防治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對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環節進行監控,確保農藥使用的合理性、規范性和節約性,這方面的技術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
2.3.1 科學規范選用化學農藥
農藥需要根據作物的生長階段、土壤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進行選擇。選用合適的農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產量,但也可能導致殘留問題。選用農藥需要遵循安全、環保的原則,選擇低毒性、低殘留、對環境友好的農藥。
2.3.2 安全使用化學農藥
在農業生產中,需要使用化學農藥保護農作物免受病蟲害的侵襲。為了確保食品安全,應該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包括使用范圍、殘留量、包裝、儲存和使用方式等。
2.3.3 推廣有機食品生產技術
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生產過程幾乎不使用化學農藥,通過綜合防治技術防治病蟲害,所以生產出的食品比傳統食品更加健康安全。此外,有機食品在市場上擁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推廣有機食品生產技術有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收入[7]。
2.3.4 建立食品生產信息追溯和控制系統
通過建立食品生產信息追溯和控制系統監督食品生產過程,信息追溯系統可以將生產過程中的各環節信息進行記錄和追溯,確保食品從生產到流通的全過程可控可追溯。通過食品質量控制系統,可以對食品進行全面的檢測和監控,及時排查有農藥殘留的食品,并采取適當的處置措施,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
為了確認食品中是否含有化學農藥,必須對食品進行殘留量檢測。不同的食品,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檢測農藥殘留量,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利用現代儀器設備和先進的生物技術手段,對食品樣品進行分析,準確檢測農藥殘留物的含量和種類,提高食品檢測的準確性和速度,有助于對食品質量進行評估和監督。目前,食品中化學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有色譜、質譜、高效液相色譜等分析方法。其中,色譜分析方法可分為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氣相色譜法直接用于檢測揮發性農藥殘留,如滴滴涕等,而液相色譜法則主要用于檢測不揮發的農藥殘留,如樂果、百菌清等。質譜分析方法則一般與色譜聯用,如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等。高效液相色譜方法又稱為液相色譜,其是以固定相作為分離介質的一種液相色譜技術,通過選擇性地吸附和脫附有機物的方法分離和檢測農藥殘留[8-9]。
以上不同檢測方法各有優缺點,如氣相色譜法具有分辨率高、檢出限低、分析速度快等優點;液相色譜法具有靈敏度高、準確性好、適用范圍廣等特點;質譜法則有分子質量測定和結構分析等多項功能。每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和操作難度也存在一定差異,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檢測分析。
食品中殘留的化學農藥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發生降解,相關人員在檢測時要充分考慮這一因素,以確保數據的科學性。對于檢測到的化學農藥成分,需要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和殘留限量標準,并根據殘留量的高低選擇適當的處理方案,如殘留物去除劑的使用、殘留物降解處理等。
食品中化學農藥污染與殘留的防治需要綜合考慮農藥的選用、檢測和處理方式等多個方面,以保障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性。另外,各地還應建立農藥殘留物檢測信息服務平臺,加強農藥殘留物檢測信息共享和監測工作。
本文探討了食品中化學農藥污染與殘留的問題,呼吁加強食品安全控制。從化學農藥的種類及其作用、污染源和污染途徑、農藥殘留的危害與影響、食品中化學農藥污染與殘留的防治對策等4 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針對化學農藥污染與殘留問題,急需加強行業自律與國家政策的落實和執行,呼吁各方共同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同時,要以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為基礎,實現從生產到銷售整個過程的管理,確保消費者買到安全、健康、無害的食品。同時,消費者也要增強防范意識,自覺防范農藥污染與殘留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