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捷
(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青海海東 810700)
谷物在我國傳統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五谷通常指稻、黍、麥、菽(豆類)和粟(谷子)。谷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礦物質、氨基酸和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含有多種功能活性成分,如γ-氨基丁酸、酚類化合物等,具有降血壓、改善大腦功能、調控體內激素分泌、調節睡眠和抗氧化等作用[1]。谷物營養價值高,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但仍存在口感粗糙、消化率低等問題,使得谷物產品消費及產業規模化發展受限。迄今為止,谷物產業發展緩慢,仍處于傳統產品、傳統工藝、傳統市場的“三傳統”內,產品效益低、深加工程度淺、附加值低,產品市場急需專業化和多樣化發展。因此,深入研究谷物的營養及抗氧化能力可提高谷物產品的附加值,有效推進谷物精深加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固態發酵具有操作簡單、經濟環保、產物得率高和選擇性強等優點,常被應用于食品的發酵處理及活性成分結構的修飾與合成中。研究表明,真菌在固態發酵中能產生酶類,使營養物質發生轉化,提高谷物的營養價值及消化率,增加菌質活性物質含量。因此,采用真菌固態發酵谷物可以改變谷物形態,拓展谷物深加工途徑,賦予谷物特有風味,發酵產物可以實現谷物的整體加工利用。本文綜述真菌固態發酵對谷物營養與抗氧化能力的影響及其應用,以期為真菌固態發酵在谷物加工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參考。
固態發酵,即選用固態基質為微生物生長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獲得微生物正常生長代謝的產物。相較于液態發酵,固態發酵的優勢更為明顯。固態發酵的發酵基質一般選用價格較便宜的谷物麩皮、豆渣或工業生產的下腳料,原料成本低、發酵技術簡單、產物得率高。固態發酵基質所需水分少,不僅減少了后期廢液帶來的污染,而且可以節約后期干燥能耗。發酵過程不需要連續通風,因此被污染的概率將大大降低。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固態發酵技術已基本成熟。
在固態發酵過程中,合適的菌種對發酵過程的順利進行起決定性作用。細菌和真菌均可作為固態發酵菌種。采用乳酸菌即能降解谷物,且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乳酸還能增加谷物風味。王梅等[2]分別用3 種益生菌固態發酵豆粕,發現3 種益生菌發酵劑均能夠明顯降低菌質的pH 值、霉菌及大腸桿菌數量,而酸溶蛋白、粗蛋白、有機酸和總酸的含量以及益生菌數量顯著提高。甄莉娜等[3]采用乳酸菌對小麥麩皮進行固態發酵,發酵后麥麩中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淀粉含量降低,還原性糖含量上升,蛋白質含量增加,均呈顯著差異(P<0.01)。但乳酸菌發酵過程中其自身代謝產酶能力不足,無法直接利用基質中的淀粉、纖維素等物質,發酵效率低,且乳酸菌為厭氧菌,不易進行大規模發酵。不同于細菌,真菌通常能在缺少水的固態基質中良好生長,除酵母菌產酶較為單一,難以充分利用纖維素、蛋白質等物質,改善谷物口感及營養結構的能力較弱外,固態發酵技術中最常用的真菌為絲狀真菌,包括米根霉、紅曲霉、少孢根霉以及毛霉等,絲狀真菌的菌絲體可以穿透基質內部,從而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基質中的營養物質[4]。SANGEETHA 等[5]利用米曲霉固態發酵谷物、甘蔗渣及麩皮,在發酵產物中提取到了果糖基轉移酶。凌阿靜等[6]利用黑曲霉、里氏木霉、米曲霉固態發酵麥麩,提高了菌質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及體外抗氧化能力。吳萍等[7]利用平菇固態發酵甘蔗渣生產木聚糖酶。
在發酵過程中,谷物中的大分子營養物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成小分子物質,改善了谷物的營養構成,有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發酵過程生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謝產物,提升了谷物的附加值。目前,以真菌為菌種進行固態發酵的研究鮮有報道,但隨著人們對谷物研究的增多,利用真菌生物轉化谷物基質中的淀粉、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產生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代謝產物,開發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功能性產品已成為研究熱點。
李艷婷等[8]以小米、燕麥、薏米和黑豆4 種雜糧谷物為基質,以雁北嗜藍孢孔菌菌絲體為菌種,經固態發酵后菌質中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還原糖含量均隨發酵時間的延長而上升,總糖呈現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佟維娜等[9]利用羊肚菌固態發酵玉米粉提升親水性氨基酸含量。郭尚等[10]采用雁北嗜藍孢孔菌固態發酵10 種雜糧谷物基質,發現雁北嗜藍孢孔菌在各谷物中均可良好生長,但菌絲體生長速度在相同基質不同階段下有明顯差異。肖愈[11]以蛹蟲草為菌種,對鷹嘴豆進行固態發酵處理,發酵后鷹嘴豆酚類物質、粗蛋白、真蛋白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體外蛋白質消化率均有所提升。LI 等[12]利用羊肚菌固態發酵豆渣提取多糖。申春莉[13]、劉紅艷[14]等通過靈芝固態發酵豆渣及雙胞蘑菇固態發酵谷物,發現食用菌菌絲體在固態發酵中能產生酶類,使營養物質發生轉化,提高谷物的營養價值及消化率,使其中的活性物質含量發生明顯變化。由上述研究可見,發酵后谷物的蛋白質、還原糖、氨基酸、多糖和酶類等物質含量均有明顯提升。
谷物富含酚類化合物,因此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表明,微生物發酵過程伴隨著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并產生多樣的代謝產物。因此,可利用微生物發酵提高谷物的多酚含量,從而提升其抗氧化性能,為開發功能性谷物新產品提供思路[15]。貝琦[16]利用紅曲霉固態發酵燕麥,測得發酵產物中酚類化合物含量高,提升了紅曲燕麥的生物活性。LEE 等[17]發現絲狀真菌發酵黑豆后菌質中花青素及多酚含量顯著上升,抗氧化能力增強。周志昊等[18]用野生食用菌亞黃粘蓋牛肝菌分別對小麥、玉米、大米、燕麥和蕎麥5 種基質進行固態發酵,發現固態發酵后5 種菌質的抗氧化能力均有所提升,其中蕎麥發酵物具有最強的抗氧化能力。翟飛紅等[19]采用姬松茸固態發酵燕麥、大米、小麥等谷物,發酵后菌質中總酚、氨基酸態氮、水溶性蛋白等營養成分升高。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膳食習慣改善健康狀況的日益關注,固態發酵技術在谷物再加工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可觀。固態發酵具有選擇性強、副產物少、經濟環保等優點,受到很多企業及研究者的青睞。利用真菌固態發酵生物轉化谷物,能改善谷物口感,提升谷物營養價值,發酵產物可以實現谷物的整體加工利用,發酵基質中包含菌絲體的營養成分,可作為食品或配料,為開發新型發酵谷物功能性食品提供新思路。胡景霞等[20]用蛹蟲草菌株BYB-08 固態發酵燕麥生產蛹蟲草燕麥粉。陳孟等[21]探尋固態發酵生產白僵菌孢子粉的最佳條件。
微生物固態發酵可以改變谷物形態,提升谷物營養價值,增加谷物附加值,豐富谷物加工形式,但目前關于固態發酵谷物的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谷物發酵方式依舊較為粗放,產業發展緩慢,產品深加工程度淺;對微生物固態發酵谷物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討論代謝產物的生理活性,而未對整個發酵過程中代謝產物的變化規律進行深入探討;鮮有研究將發酵谷物轉變為受眾廣、可規模化生產的功能性食品。因此,急需加大對谷物發酵過程中代謝產物演替規律的研究,并依據市場需求,開發功能性谷物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