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齊云霞,趙 莉
(山東標準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濟南 250000)
食品理化檢驗是食品質量和安全分析的重要手段,涉及食品的理化性質、營養成分、衛生指標、功能因子等方面的測定,對于保障食品合格率、提高食品附加值、促進食品科技創新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在進行檢驗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各種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能對實驗人員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潛在危害,如火災、爆炸、中毒、灼傷等。因此,如何識別和控制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中存在的化學因素風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關于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本文分析了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中的化學因素,旨在為提高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品質量和安全分析的準確性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是進行食品質量和安全分析的重要場所,但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各種化學因素,對人員健康和環境安全造成潛在危害。①易燃易爆物質,如乙醇、丙酮、甲醛、氫氣等,如果遇到明火、高溫、靜電等引火源,可能會引起火災或爆炸事故。②有毒有害物質,如苯、甲苯、氯仿、重金屬鹽、農藥殘留等,如果吸入、皮膚接觸或誤食,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③腐蝕性物質,如硫酸、鹽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如果濺到皮膚或眼睛,可能會造成灼傷或溶解組織,嚴重威脅人體安全[1]。④其他危險物質,如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如果超過一定濃度,可能會對呼吸系統造成刺激或損傷。因此,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應該對這些化學因素進行嚴格識別和控制,以保障實驗人員和設備的安全[2]。以某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為例,該實驗室在進行食品中重金屬含量測定時,使用了硝酸、硫酸等腐蝕性物質作為樣品前處理的試劑。由于操作人員沒有嚴格遵守規范流程,導致試劑泄漏到實驗臺上,造成實驗臺表面和儀器設備損壞,同時也對操作人員的皮膚和眼睛造成了刺激和傷害。這一案例充分證明了化學因素風險具有的危險性,應當積極實施識別流程體系,為有效控制風險因素夯實基礎條件,減少其可能帶來的危害。
在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中,識別化學因素風險的方法至關重要,其能夠確保實驗人員的安全和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需使用較多化學物質,需要采取一系列方法來識別和評估化學因素的風險。①管理層應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如化學物質的安全技術說明書、國家或行業標準、專業書籍或期刊等,獲取化學物質性質、危害特征以及防護要求等重要信息[3]。通過對這些信息的了解,可以初步評估化學物質的風險等級,并為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據。②通過觀察實驗室的布局、設施、設備和操作規程,可以評估化學物質的存儲、使用和廢棄情況,發現潛在的危險源和危險點。例如,檢查化學品儲存區域是否符合規范,是否存在混儲或泄漏風險;檢查實驗操作臺是否有必要的通風設備和個人防護裝備等。這些觀察和評估可以幫助確定實驗室中潛在的化學因素風險,并提供改進和優化的建議。③與實驗人員進行交流,可以了解他們對化學物質的認知程度、使用經驗和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可以了解實驗人員的健康狀況和暴露情況。此外,通過與實驗人員的溝通,可以了解實驗室操作規程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實驗中的安全隱患,并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指導。④環境監測檢測是評估化學因素風險的關鍵環節,通過對實驗室的溫度、空氣、水等進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可以確定化學物質的濃度或含量,判斷是否超過相關標準或限值。對實驗室環境的監測可以提供客觀的數據支持,幫助準確評估風險程度,并采取相應的控制和防護措施。
綜合分析,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中化學因素風險的識別方法涵蓋了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現場調查、人員訪談以及環境監測等多個方面。這些方法的綜合應用可以幫助全面了解實驗室中的化學因素風險,并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實驗人員的健康和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中,化學因素的風險控制措施應當遵循源頭控制原則,應該盡可能地在源頭上減少或替代使用危險性較高的化學物質。為實現這一目標,實驗室應該選擇危害性較低的試劑、儀器和方法,以降低潛在的風險。①在試劑選擇方面,實驗室應優先考慮使用無毒性或低毒性的試劑,避免使用具有高毒性或致癌性的化學物質。當可行時,應選擇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更小的替代試劑[4]。此外,實驗室還應定期評估新的試劑替代品,并根據可行性和安全性選擇最佳的替代方案。②在儀器選擇方面,實驗室應優先選擇安全性較高的儀器設備。這些設備應符合相關的安全標準,并具備必要的安全功能,如氣體泄漏檢測和安全閥等。通過選擇安全性較高的儀器,可以降低化學品泄漏和事故發生的風險。③優化實驗設計和流程也是降低化學物質風險的重要措施。實驗室應通過合理的實驗設計和流程優化,盡量減少化學物質的使用量和暴露頻率??梢酝ㄟ^合理的實驗計劃、樣品處理和儲存方式實現。例如,合理規劃實驗,避免過量使用試劑;合理安排實驗步驟,減少化學品接觸時間;妥善儲存化學品,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通過選擇危害性較低的試劑、儀器和方法,優化實驗設計和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物質的用量和暴露頻率,從而降低潛在的風險。這不僅有助于保證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也有助于確保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對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中化學因素的風險進行控制可確保實驗室工作環境安全,其中過程控制至關重要。①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安全規章制度,包括正確操作實驗室設備和儀器、正確處理化學物質,并遵循標準操作程序。正確的實驗室操作和化學物質處理可以大大降低泄漏、溢出、火災和爆炸等事故的發生概率。②實驗室應保證通風、排氣和消防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維護。通風系統應設計和維護良好,以確保實驗室內部的空氣質量符合安全標準。排氣系統應能夠有效排除有害氣體和蒸汽,減少室內化學物質的濃度。此外,消防設施設備,如滅火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應處于良好工作狀態,并且定期進行維護和檢查。③實驗室應該加強化學廢物管理和儲存的控制,應建立適當的廢物管理流程,包括正確的廢物分類、儲存和處置方法。化學廢物應按照相關法規和標準進行儲存和處置,以避免對環境和工作人員的潛在危害[5]。
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通過設備維護、廢物管理等綜合措施來實現化學因素的風險控制,有助于降低實驗室事故發生的風險,并創造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保證工作人員和實驗室的安全。
為了保障實驗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控制潛在的化學因素風險,實驗室應當遵循終端控制原則。①實驗室需要加強實驗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技能水平。實驗人員應了解實驗室中使用的化學物質的性質、危害和安全操作方法,了解如何正確地處理、儲存和處置化學品,以及應對事故和泄漏的緊急措施。②實驗人員應該配備和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如手套、口罩、護目鏡等,以減少或避免與化學物質的直接接觸。這些個人防護用品可以有效地防止化學品對皮膚、呼吸道和眼睛的損害,保護實驗人員的安全和健康。③實驗室應該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規范操作程序,應制定安全操作手冊、標識化學品的危險性、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和應急設備等。實驗室管理者應監督和執行這些規定,確保實驗人員按照正確的操作流程進行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安全設施和設備。④定期進行實驗室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也是重要的措施。通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安全隱患,確保實驗室的安全運行。風險評估可以幫助實驗室管理者和實驗人員識別潛在的危險源,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來降低風險。
通過加強實驗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配備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制定規范操作程序、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可以有效地降低實驗人員在處理化學物質時所面臨的風險,確保實驗室的安全和實驗人員的健康。
在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中,落實應急控制措施至關重要。應急控制是化學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確保實驗人員的安全以及實驗室環境的穩定。實驗室應制定應急預案,建立詳細的應急程序,明確實驗人員在面臨緊急情況時應采取的措施。應急預案應涵蓋化學物質泄漏、中毒、灼傷等各種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通過預先制定的應急預案,實驗室可以迅速、高效地應對緊急情況,減輕事故對實驗人員和實驗室的影響。此外,實驗室應配備相應的應急設施設備,以便在需要時使用。例如,洗眼器和安全淋浴是常見的應急設施,用于迅速沖洗身體部位的化學物質,以減少傷害程度。滅火器也是必不可少的應急設備,可以用于滅除化學品泄漏引起的火災。
通過制定并執行實驗室的應急預案,配備應急設施設備,并進行相關的應急培訓,可以及時處理化學物質的泄漏、中毒、灼傷等緊急情況,最大限度地減輕或消除危害后果,保障實驗人員的安全。
本文分析了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中存在的化學因素風險,建立了風險識別流程體系,提出了風險預防原則和控制措施,為提高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品質量和安全分析的準確性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本文對于食品理化檢驗實驗室中存在的化學因素風險進行了系統地分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缺乏實證數據支持,未能考慮不同類型實驗室之間的差異性,未能提供具體的操作細節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風險識別流程體系,增加實地調查和案例分析,細化風險預防原則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