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倩,張 滕,姜文珍,孔 娜,袁路路,段雁南
(1.滕州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山東棗莊 277599;2.滕州市質量計量檢測中心,山東棗莊 277599)
食品安全關系民生。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許多中小微企業因規模小、底子薄,對如何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以及在辦理過程中需要注意事項始終有所困惑。本文簡析了食品生產許可證辦理依據和流程,分析了辦理和延續時的常見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我國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的企業,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對于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而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應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以及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并進行處罰。
依照《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與《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的規定,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應由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審查。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實的,應當進行現場核查[1]。
食品生產許可證辦理流程和審查內容詳見圖1。審查主要包括對提交的申請材料的審查和在現場對照申請材料進行核查。企業須結合自身特點,按照相關規定及標準[2]要求進行前期準備、提交申請。現場核查應當由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進行[3],必要時可聘請行業專家參加現場核查。
企業一般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來實現質量目標,以質量管理手冊、作業指導書等文件化的形式,來明確崗位職責、規范企業行為[4]。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需要全面把握企業運營和質量控制情況,應由熟悉運營且在企業內具有一定實權的人員負責。常見問題包括以下內容。①企業質量手冊職責描述不全或混亂,作業指導書內容簡單空泛,可操作性不強,無法全面指導企業行為(如采購、生產、銷售等)。②安全等關鍵控制點的操作未明確具體責任人員、未實施記錄。③企業中具體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人員不熟悉企業運營情況或無法協調相關部門配合工作。
生產場所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需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常見問題包括以下內容。①個人衛生設施(如更衣柜、消毒液、烘手器等)配置略有不足。②許多企業容易忽略防蟲害的措施,如車間出入口未安裝擋鼠板,車間窗戶口未安裝防蠅燈,排水系統的出口、進氣口、排氣口以及倉庫未裝防止蟲害侵入的設施等。③未配備與生產規模和類別匹配的加熱、冷卻、冷凍以及用于監測并控制溫度的設施。④許多企業隨意存放廢棄物,未能及時清理,且與食品加工場所未進行有效隔離。⑤粉塵車間缺少集塵除塵設施。
2.3.1 采購質量控制
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來說,原料的采購至關重要,只有合格的原料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常見問題包括以下內容。①企業購買原輔材料時未索取票據,未取得供應方聯系方式和資質信息以及產品檢驗報告等。②未建立或有效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許多企業雖有記錄,但信息不全,生產日期、進貨日期或供貨者名稱等關鍵信息缺失,無法保證原料采購的有效追溯。③原輔材料的出入庫記錄缺失。
2.3.2 過程質量控制
過程質量控制是一個整體化、全方位的控制行為。常見問題包括以下內容。①未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因作業區域劃分和生產關鍵環節控制點不明確或者不符合間隔距離等衛生要求,導致蟲害或微生物等方面的交叉污染。②未細化需要記錄的加工過程工藝參數,導致過程質量控制不全面。③未結合食品企業的實際情況實施監測,忽視了一些常見關鍵項目,如環境溫濕度和通風狀況的監測、清潔消毒用品的控制、微生物種類和數量的控制等。
按相關要求,每批次產品在進入成品庫前需進行出廠檢驗。一般,每半年還需由有資質單位對產品進行一次全項的型式檢驗。常見問題包括以下內容。①未做到對每批次產品進行出廠檢驗。②有些企業只提供出廠自檢報告,有的型式檢驗報告超過半年的期限。③抽樣檢查時需要進行留樣,但很多企業并未設置配套的留樣室或留樣柜。④自行實施檢驗的企業,檢驗室的檢測能力不能滿足檢測需求,如人員未接受培訓,儀器設備未按期檢定。⑤檢驗報告的項目未能覆蓋產品的主要質量性能;檢驗頻次少,不能有效驗證生產過程中的控制措施,特別是凈含量等容易受生產過程影響而變化的檢驗項目等。
企業在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時,填報的申請材料不僅要確保格式正確,還要保證內容完整、準確、規范。常見問題包括以下內容。①企業申請文書未使用最新版本,格式不對、信息不全,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延續換證的企業。因為有過成功申請的經歷,忽視了對相關信息的交流和持續學習,延用了以前的資料。②申請多個產品類別許可時,遞交的申請材料未按照不同申請產品進行分類,多種工藝合并成一個流程圖,造成生產工藝表達不全或混亂。③對于按照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可分為不同類別的產品,企業未結合生產產品的工藝、產品特性、產品執行標準等進一步辨別應該歸為哪一類更合適。④申請材料中的人員(學歷、專業、數量以及從業經歷等)、設備(數量、規格、使用范圍、精度等)、工藝流程不符合生產實際、相應規定、標準以及實施細則等的要求。
在質量管理體系運行中,領導的積極參與能夠提高實現組織質量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使得組織的過程更加協調,不斷改善組織各層級、各職能間的溝通,并持續開發和提高組織及其人員的能力。
申請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過程中,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能夠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良好氛圍,消除管理阻力和溝通障礙,各部門負責人以及生產崗位人員積極響應,重視質量控制和安全監測,具體負責辦證人員也能輕松得到自己想要的資料、配置必要的設施,推進工作的順利開展。
結合實際情況,依照標準要求[2],應加強制度建設。在原料采購及進貨查驗環節,需制定《采購管理制度》《進貨查驗記錄管理制度》等,查看原輔料采購驗證信息以及信息記錄。采購時,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的食品原料,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標準及產品執行標準進行檢驗。規定產品的追溯管理要求及追溯流程,制定《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在設備管理和維修,衛生管理,食品加工人員健康管理,廢棄物管理,工作服的清潔消毒,食品原料等的采購、驗收、運輸和貯存管理,安全管理,檢驗檢測管理,人員管理,不合格品管理及不安全食品召回等環節,需密切結合企業規模和工藝要求,按照相關法規和標準等的要求,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制度,規范科學地開展相關工作。
①要嚴格把握關鍵崗位人員的甄選過程,篩選出業務能力優秀、原則性強的人員負責質量管理工作,選擇熟悉工藝流程、溝通能力強的人員負責許可證具體辦理工作[5]。②需培養人員專職負責質量管理和食品生產許可證辦理工作。定期組織內部培訓(如質量管理制度宣貫、明確崗位職責、質量控制流程宣貫以及各種記錄填寫規范等)和參加外部培訓(如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生產許可證辦理流程和注意事項等的培訓),不斷提升專業人才能力,規范質量管理工作和食品生產許可證辦理申請書填報。
(1)企業內部各部門間要注重溝通交流。負責辦理生產許可證的人員要及時掌握人員變動、設備狀況、廠區布局變更、工藝流程和產品種類等的變化情況,并把可能影響到現場審核結果的事項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保證現場審核時現場與提交材料相一致,避免有較大出入。各部門負責人要對企業內部的重大事項交流溝通。
(2)企業要與外部其他企業、許可證辦理主管部門以及評審專家間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積極學習其他企業優良作風和工作經驗;看到不好的工作方式方法,要自省自查,防微杜漸,糾正整改。與許可證辦理主管部門積極溝通、主動交流,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規,獲取最新的許可資料文本,掌握最新的申請流程。虛心向食品行業的評審專家求教,學習質量管理相關知識,系統性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查缺補漏,腳踏實地按照評審專家的指導開展工作。
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過程是對企業質量管理進行全面梳理和加強改善的過程。其中,對人員、設備、生產場所、工藝流程和原料供應等方面的嚴格要求,與企業的質量管理活動相輔相成。為了企業健康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結合政策變化和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動態維護許可證辦理要求的相關制度和必要措施,來保證產品質量,并為許可證延續打下基礎。
企業應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定期檢查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執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相關信息。根據企業需要和相關政策變化,不斷更新完善各項指導性管理文件(如管理手冊、程序文件等);根據企業規模和工藝變動,定期對員工進行技能與安全培訓;根據組織架構和人員流動情況,逐步強化管理人員科學質控和技術人員規范操作的意識。
本文對食品生產許可證的辦理依據和流程進行了說明,提出了中小微企業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中的常見問題,并從領導參與、制度建設、人員培養、溝通交流、動態管理等角度入手,探討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在中小微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的辦理和延續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