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曉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四川 成都 611844)
就我國跨境電商而言,雖然其起步較晚且發展較為滯后,但在網絡技術的幫助下,早已成長為一個新型經濟產業,要想充分發揮其功能價值,就必須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有效的物流資源整合,使其達到更高的水平。共享經濟是一種將閑置資源整合再利用的方法,受到了各個行業的重視。如何將共享經濟模式應用于我國電子商務產業,以提高其利用效率,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是電商行業一直以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內學者已提出了以下幾種觀點:費威(2018)提出,在共享經濟模式下完善監管制度,能夠優化物流管理模式[1];張新紅等(2016)提出,在經濟發展報告中,跨境電商的物流管理遇到了諸多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優化管理[2];葛巍等(2017)提出,在共享經濟背景下,物流運輸可通過優化配送策略,不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3];陳果(2022)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境電商物流模式通過優化管理能夠提高物流管理效率[4];郭衛萍等(2015)基于SWOT分析提出,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可通過優化路徑發展來優化物流管理[5];郭延祿等(2019)等人提出,可以從知識秩序的角度出發,從共享經濟的內在邏輯中提高物流管理效率[6]。
共享經濟模式如圖1所示,五大要素如圖2所示。

圖1 共享經濟模式

圖2 共享經濟的五大要素
只有基于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人們才能夠實現閑置資源供求雙方之間信息的匹配。如果與網絡分離,信息匹配的時間就會更長,那么現有的共享經濟模式也就很難持續發展下去了。
共享經濟模式持續運行的根基就是社會閑置資源,共享經濟的普惠性使得消費者在傳統經濟模式下也可以扮演資源與服務的角色,從而獲取收益。同時,在該模式下,需求方與供給方數量成正比,兩者相互影響,數量逐漸增多。
目前,社會上也存在著大量閑置住房、交通工具、設備等,有些人因其成本過高而無法使用資源,進而產生需求。共享經濟能夠將社會閑置資源以低價出售給需求方,從而達到優化配置的效果。
現行的共享經濟體系僅僅可以為需求方提供閑置資源,這就要求企業將所有權與使用權分割開來。在該模式下,部分使用權暫時由需求方掌握,但所有權依舊屬于供給者[2]。
共享經濟可以將資源用戶的反饋信息提供給平臺,從而為需求方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閑置資源的供給者會更關注用戶的體驗,致力于為其提供更好、更多樣化的服務。
“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模式指的是運用互聯網資源對平臺和各個主體進行有效結合,如國際物流、倉儲服務商、跨國電商企業等方都自愿將各自倉儲資源的使用權通過分享、租賃等方式轉交給需求方,并從中獲得一定回報的一種模式。
在物流倉儲方面,各大跨境電商企業、服務商都自愿將其閑置資源通過互聯網進行共享,并根據需求信息為需求方提供相應的服務。在該模式下,平臺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由于跨境電商的自建物流、倉儲成本過高,初始投資成本難以估算,因此很難建立起“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模式。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不斷上升(如表1,圖3所示),然而在“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

表1 2015—2021 年我國進出口交易和跨境電商總額及增長率

圖3 2015—2020 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
互聯網承載著當前一切的經濟活動,而在這種經濟模式下,一切業務都需要在網絡上進行,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共享經濟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共享經濟的興起使傳統商業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急需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監督制度,然而現有的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規顯然已經無法適應共享經濟的發展了。共享經濟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用戶的數量龐大,包括平臺方、供應方、需求方等,而且這些主體的屬性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比如,服務供應方隨時都可以變成需求方。因此,要想確定該模式下產生的權利和責任就需要制定相應的法規。共享經濟倡導全民參與,但如何判斷供應商的資質和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當前急需解決的[3]。
諸如滴滴出行此類的共享交通工具,在改變整個交通行業的運營與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法律和監管風險。比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規定,滴滴出行公司目前不允許使用私家車經營,因此,如何把握當前的市場需求,解決閑置資源與現有法律制度不匹配的問題,是否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適應目前的發展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滴滴出行的私家車數量較多,如何判定其是否具有運營資質成為了現階段平臺監管面臨的一個難題。目前,滴滴平臺上車主的能力參差不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平臺必須對其進行規范,改變現有的管理方式。
“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的經營模式在法律、法規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目前,該經營模式不僅包含國內的監管環境,隨著物流業的發展,也會逐漸出現在其他國家的監管范圍內。從國家層面上看,我國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該模式在國內外的監管難度都比較大。就“共享倉”平臺而言,能否與各國的法律、法規相適應是很關鍵的問題。目前,國際上關于共享經濟模式的法律和法規具有明顯的差異,但在不違反其他國家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實施目前的“共享經濟+跨境電商”模式,對于平臺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共享指的是陌生個體之間進行的一項時間短、差異大的行為活動,在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與傳統的商業模式相比,共享經濟的安全風險和信用風險更大。由于缺乏嚴密的審計體系和不完善的信用體系,會造成交易過程中失信行為的發生,進而對供應方、平臺方等其他主體的利益產生不利的影響。比如,近年來,租客蓄意對房屋進行破壞、租用他人房屋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公民偷竊共享單車,交通事故等現行層出不窮[4]。
共享經濟模型由于涉及供給方商品使用權的短時間轉移,所以二者之間是否相互信任,將直接影響整個交易的進程和效果。共享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和前提,即平臺是否能迅速建立起供需雙方的信任,然而在發展過程中,由于雙方存在信用危機,導致這種合作模式的發展變得更為艱難了。因此,構建健全、高效的信任機制,是共享經濟發展成功的關鍵。
目前,共享經濟模式中的信用機制是在缺乏健全的信用體系和嚴密的審計系統來保證審計的情況下形成的。由于目前我國的征信系統尚不健全,供求雙方互不熟悉,所獲取的信息大多來自于共享平臺的評估系統,因此,信任最終只能依靠企業的資信。現在的共享平臺,主要是建立在用戶真實的身份上,借助友好提示、雙方評估信息以及保險體系來提高雙方之間信任度的,但是,交易雙方提供的信息通常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和欺騙性,導致單純依靠數據和交易行為來進行用戶信息分析的共享平臺對信息的核查與保障機制不夠完善,同時,信用機制也不健全,導致信用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的約束,從而導致失信行為頻繁出現。另外,信用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利益,驅使某些人鋌而走險,信用體系的缺失使信用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損害。
在模式運作的過程中,以中小跨境電商為主體的閑置物流和倉儲資源的需求方,要將所有商品全部委托給供應商,而當需求方不知道供應商的真正信息時,往往不放心將大量商品全部托付給另一方,進而不利于“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的平穩運作和運作效率的提高。目前,基于此種模式,平臺方只能從平臺上獲取供應商的資料,但這些資料的真實性還有待考察,而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其信息傳播的真實性較低,虛假網站和“黑”平臺屢見不鮮,并且平臺方也未對這些虛假網站進行資質核查,這也是導致需求方與平臺方產生信任危機的原因之一。
信息的不對稱性,導致雙方缺失信任,使得資源需求方在未來的合作中很難找到合適的平臺和供應商,從而影響到了“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的高效運作。對于物流業和海外倉資源的供應方來說,他們在核查合作企業的資質以及信息的時候面臨著一定的難度,其中所包含的產品的安全性也很難評估,且因為信任危機,閑置資源供應商也會考慮是否可以在服務結束后得到補償。
即使國內已經出臺了相關標準制度,然而在推行時仍面臨著一些問題生,當前各國的物流標準制度并不相同,導致無法對各國的標準制度進行協調管理,進而導致將現有閑置資源投入共享經濟背景下跨境電商物流所需的成本過高。此外,由于我國跨境電商行業與國內的物流標準結合得不夠緊密,使得我國物流行業在跨境物流對接過程中的效率比較低[5]。
就推行標準化的物流建設而言,相關部門可以制定相應政策,督促物流公司進行標準化的工作。在需求和安全方面,物流企業可以利用法律保障來確保工作的順利實施。
確保平臺信用機制的平穩運行是“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模式成功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物流企業應當構建起一個涵蓋平臺方、供應方、需求方等三方的信用信息機制。然而,我國現有的物流企業內部都未建立起信用信息機制,導致該模式中各主體之間存在信任危機,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該模式中交易活動的順利進行。首先,物流企業應當建立一個與“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相適應的信息機制,使信用機制更具權威,確保該體系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線上線下”信用機制能夠更加穩固、安全地運行。其次,當前的信用信息機制是以平臺供應商和用戶為基礎的,需要推進“共享經濟+跨境物流”與信用體系的協同,加入第三方信用體系,在建立信用機制時,既要考慮供給方和需求方,又要把平臺方也包括進去,以提高信用信息的透明度。
“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的監管體系應當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包容性。首先,要轉變現有的監管方式,開發網絡交易線上監控平臺,強化對網絡交易全過程的監控。打破傳統、單一的政府管制模式,并與大型企業和相關部門協作,將其歸納到“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物流”監管體系的范疇內,建立全面、多元化的監管體系。其次,對監督體制進行革新,并通過大數據促進政府與共享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對風險較高的主體實行重點監控,從而達到防范風險的目的[6]。
在跨境電商物流中結合共享經濟,需要具備全面發展的眼光,整合現有的物流資源,建立一個專業化的跨境電商物流共享平臺。在該模式下,要加強對員工的管理,將郵政包裹與國際物流相結合,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務體系,實現區域間的資源共享,完成資源整合,從而滿足跨境電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跨區域需求。
以共享經濟為背景的跨境電商物流主要是將二者相結合,有效整合了跨境電商的物流資源,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共享經濟背景下的跨境電商物流打破了原有物流模式的限制,利用信息共享、實時追蹤物流信息和高效的資源整合等手段來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把電子商務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