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友輝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能充分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美術水平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發展,提高綜合素養。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為了努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造輕松學習環境,讓學生敢于表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創造寬松和愉悅的環境,讓學生有表達的興趣和意愿,孩子才會敢于表達。
1. 形式創新。美術課不用像語數課一樣讓孩子正襟危坐,課前可以根據上課內容把課桌重新組合擺放,同時可播放輕音樂。比如上捏泥課時,我預先分好小組,讓孩子面對面坐著,甚至可以走動位置去別的組進行觀察比較,在這樣完全放松的狀態下,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和評價,不再畏首畏尾。
2. 內容不束縛和限制。比如,同樣是畫風景,可以畫鳥語花香;也可以是大雨傾盆。讓孩子把平日里所不能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緒借助美術作品用色彩、線條、留白等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不管哪種方式,教師都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
有些孩子文化成績不好,缺乏自信,喪失表達的勇氣。美術課恰恰可以讓孩子找回自信。班上有一個女孩,生字記不住,計算不過關,每次考試都不及格,是典型的學困生,不管我在文化課上如何鼓勵,課下怎樣找她談心,她都保持沉默,不肯發言。一次美術課上,我特別設計了自由繪畫,鼓勵學生各顯神通,這個女生畫了一幅卡通漫畫,我大加贊賞,幫助修改,并將作品貼在公布欄里展示給全班學生看,同時請她給學生們講講畫卡通畫的秘訣。這個從來不敢在課堂上吭聲的女孩站起來后竟然滔滔不絕。在我的鼓勵下,她還組織班上愛漫畫的孩子成立了興趣小組,從此,女孩越畫越好,課上發言積極了,各科成績也都提高很快。
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讓學生樂于表達
自信心,是人們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價值的積極表現的心理傾向,有了自信才會樂于表達。
1. 多表揚、勤鼓勵,及時肯定學生的閃光點使孩子樂于表達。
心理學認為:受教育者的心理總會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來,又在活動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多贊揚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樂于表達和分享。一次教學生畫云朵時,有個孩子把云畫成了彩色的,別的學生都笑他,我連忙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說:“這是我看過最特別的云了,你畫得真好,能跟我們介紹介紹嗎?”他馬上抬起了頭開心地說:“彩色的云美啊,我只是幫它們穿上了衣服。”我馬上表揚他想象力豐富,畫得好說得更好,孩子樂開了花。
2. 選擇孩子們熟悉或喜歡的教學內容,讓孩子樂在其中。
比如,孩子們剛畫動物時會覺得很難,無從下筆,我示范用幾個簡單的數字畫了貓和鳥,學生們馬上就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爭著搶著要發言,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
三、訓練孩子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善于表達。
美術創造需要勇氣,必須注重兒童潛能開發與個性差異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表達更準確。
一次,我設計了一節“母愛”主題的美術課,孩子們有的畫了雨中給孩子打傘的母親,有的畫了母親背兒子過小溪。有一個孩子卻只畫了母親一個人坐在門口,孩子們覺得這幅畫不符合主題要求,我提醒“有什么補救的辦法嗎”?孩子想了想在畫上寫了一個“等”字,瞬間主題表達得非常完美,這都得益于日常的綜合訓練。
總之,教師一定要在美術教育中為孩子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多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加強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就能逐漸提高,綜合素養也就會跟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