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佩娟
德育活動價值是教育應有之內涵,它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明確自身發展,促進德育生成。對于教師而言,其角色在學生品德形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明確德育活動價值的深刻內涵,從而能夠讓教師更好地落實德育,讓農村學生能夠在居家學習過程中依然感受到德育活動的重要性,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
一、農村中學生居家學習期間德育的實施分析
(一)強調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理念
居家學習之后,教師深入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對疫情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同時對美好的未來有一個憧憬和期待。居家學習也不能忘記培養健康三觀,所以教師們督促中學生在家里培養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因為在疫情期間,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外出,這可能會讓青少年覺得自己在家里無所事事,而且還會變得很煩躁。因此,老師引導學生合理地發泄自己的情感,讓他們樹立起自己的小目標,讓他們能夠在家里學習或者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教師在這次居家學習過程中注意教學方式,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與他們進行更多交流。雖然是在線上進行教學,但是老師們也用電話聯系的方法來與學生或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從而對德育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監控。在實施過程中,還應該進行及時反饋,對成績好的同學進行激勵和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提升了網絡教室的教學效率。
(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青少年的教育有很大潛力,所以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要強化對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育,在德育的內容上,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緊密結合,對他們的思維全面把握,讓他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到自己的內心,并將其表現在行為上。每一個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時代精神和價值觀,居家學習期間,老師們針對疫情這種特殊的環境,充分利用網絡教育、線上教學以及微信公眾號推送等方式,來弘揚愛國主義情感,持續強化對中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而在農村中學進行德育,除了進行線上教育,教師還建議學生們進行適度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成為一個社區的義工,為進出小區的人們測量體溫等等。適度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互助精神,又可以讓學生為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在這段時間里,老師們在進行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用事實來充實自己的理論,將這段時間里國家所采取的各項積極防控措施結合起來,讓學生們了解到我們制度的優越性,并對自己的祖國產生信心,對自己的祖國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為此,農村中學教師可以將愛國情懷融入到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讓學生在線上學習的同時,也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愛國情懷,并盡自己所能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例如,主動在家隔離,不聚會,不到人多的地方。居家學習過程中,愛國主義教育也沒有停止,教師組織起同學們在網絡上集體收看愛國主義教育的紀錄片。
(四)加強生命安全教育
要強化生命安全的意識,進行在線德育。老師利用疫情讓孩子們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并提醒他們要好好愛護自己。進行在線教育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并積極地與他們交流。此外,在發現學生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出現問題的時候,對其進行適時地引導和協助,從而幫他們化解困擾。農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醒學生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作息,做好眼睛的防護。同時,還要堅持每天運動30分鐘,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防止出現發燒等癥狀。農村中學生在進行居家隔離的過程中,除了要完成每天的課業要求,還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才能夠更好地抵抗各種病毒侵襲,還能夠在運動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耐力和韌勁,從而有利于培養堅韌不拔的品質。
(五)加強生態文明教育
隨著時代不斷前行,地球生態系統已經進行了多重演化。人類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從純粹的掠奪者成為文明的保護者。生態文明越來越成為國際重要議題,人類對于生態保護也有了更多的研究。生態文明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種,踐行生態文明也是對人類德行程度的一種考量。農村生態文明較城市更甚,對于農村中學生來說,生態文明建設更是維護自己的切實利益。居家隔離過程中,農村中學生與自然的距離更近,相處也更加頻繁。在對中學生進行德育的同時,可以積極滲透生態文明因素,培養學生愛護生態的思想,把生態文明建設踐行于生活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比如處理好疫情防控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垃圾,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等等,這樣都是在培養學生好的德行,也是德育實施的重要舉措。
二、結語
近年來,素質教育越來越落到實處,不管是美育,思政教育,德育等等,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這體現出的是國家、社會對于全面型人才的渴求。時代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以及民族的繁榮,必然需要一代又一代專業素質過硬的建設者,但是精神品質同樣重要。經歷過疫情之后,我們更加明白如何做一個有熱血、有愛心、有骨氣的中國人。農村中學生的德育,在過去一直被忽略,因為學生們渴望通過成績走出去,還是注重應試教育。但是現在時代不斷發展,德育已經滲透進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農村中學教師也要不斷改善教學方式,促進德育的發展。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