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隨著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落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用不少于10%的課時來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致力于推進育人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筆者以語文學科為核心,嘗試在課改的路上,進行教學形式的改革,整合藝術課程核心素養,融入美術學科知識,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式,思變出“語美”融合跨學科閱讀教學策略,喚醒語文教師“課改——改課”跨學科教學課程研發意識,帶動語文教師在雙減背景下進行“語美”跨學科雙師教學行動。
策略一:教學目標三要素驅動
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活動程序、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和教學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是為達到某種教學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只有先確定了正確的教學目標才能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因此筆者認為教學策略的第一驅動就是教學目標。小學語文與美術跨學科閱讀教學的目標確立要符合“整合、具象、高階”三要素。
1.整合的教學目標。2022年版課程方案對學科知識內容強調了一個“大”字——從知識點教學走向大概念教學,立足知識統整,推進大單元、大主題教學,因此跨學科教學目標要做到整合,從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到課目標有效整合。
2.具象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具象化是解決當下教學目標散亂的現象,具象化能實現從“教學目標”到“教學點”的聚焦和轉變,“教什么”比“怎么教”更為重要,教師要學會以聚焦課后題、文本泡泡、語文要素來具象化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圍繞學生能“學到什么”具象化呈現,實現“化”一個走向的過程。
3.高階的教學目標。語美跨學科閱讀教學目標必須有“高階”元素。《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發展語言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小學生正處于培養想象力的黃金期,而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是美術課程價值要求。語美跨學科閱讀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和創新思維,以語美跨學科閱讀教學中“閱讀內化——輸出外化”來落實教學目標的高階元素。
策略二:以學生為中心的三關鍵
本論文的研究以語文教材載體,探索教材中的插畫、色彩、構圖等美術符號與文字語言的對應關系,甚至圖文進行對話,尋找美學在文本中的表現,找準小學語文與美術學科融合教學的落腳點和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的元起點,以問題驅動、活動推進、創新運用學習方式的“三關鍵”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下面以《青蛙賣泥塘》為例。
1.問題驅動。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1課《青蛙賣泥塘》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以結構相同的段式具體寫青蛙前兩次賣泥塘的具體情境,青蛙吆喝著賣泥塘的樣子,再細描老牛、野鴨與青蛙對話,指出泥塘存在的問題,青蛙按要求改造泥塘。前兩次賣泥塘寫得比較具體,而且構段及句式相同,給學生提供了范式。故事從青蛙第三次賣泥塘開始,行文出現了變化, 只列舉了哪些小動物來指出了什么問題,并未描寫青蛙如何改造?這給學生想象創編故事留下了空白。執教者以“青蛙是如何對小鳥、小兔、蝴蝶、小猴提出的意見進行改造的?”問題驅動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進行想象補白。
2.活動推進。教材中本課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對應泥塘改造前的內容:泥塘里水很少,周圍光禿禿的,青蛙正在爛泥塘旁邊豎起“賣泥塘”的牌子。第二幅圖對應泥塘改造好的內容:泥塘里水灌滿了,荷葉綻開了圓圓的笑臉;泥塘邊草兒綠了,花兒開了,蝴蝶正在花叢中飛舞,青蛙咧開了嘴,似乎在歡快地歌唱。在童話故事和兩幅插圖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幫助青蛙美化池塘”為活動推進,幫助學生勾連美術課學過的手工課程(二年級的《民族娃娃》)。通過知識技能遷移,引導學生用繪畫涂色、撕紙拼貼的制作方法,嘗試制作泥塘中的花草樹木、房子道路等美好的事物,甚至還可以讓他們添加自己的想法,繼續改造美化池塘。
3.創新運用。執教者創設人與自然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探尋青蛙實際居住的環境,幫助學生的思維由閱讀體驗到關聯生活理解內化,感受到故事源于生活、知識的提煉與遷移。學生在觀看教師示范的創造作品中,學會復雜事物簡單化、分類化,看似繁復的改造泥塘作品,實際分成幾類進行組合,再尋找所有事物的圖像規律,回顧美術學科的知識:任何事物都由不同形狀組成,并可用點線面裝飾、美化。同時,將知識運用到創意表達中,呈現立體作品。展示學生制作的“新泥塘”,以生生評價指導學生的創新運用,肯定學生完成了“閱讀——輸出”的創作運用綜合能力!
策略三:學習路徑三方式
“少而精”“實而活”是各門課程都應堅持的教學宗旨,目標確定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內容選擇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進行整體規劃;活動設計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因此在“語美”跨學科閱讀教學課堂中應以“體驗、合作、探究”三方式的學習路徑落實教學改革,構建實踐型的育人方式。課堂中既有體驗式學習,又有同伴交流,還有小組探究,“體驗、合作、探究”是實踐型的基調,不可再恢復單一、灌輸、機械的傳統模式,以賽促學,以評會學,以疑樂學,以探研學,以做實學。
“跨學科閱讀教學策略的三驅動”著實從目標定位、教學關系、學的路徑驅動解決當下的課堂思維固化的問題,豐富具有審美、思維、想象、創造的語文與美術跨學科閱讀教學內涵,發揮了啟智增慧的作用,推動了育人方式變革,堅持了創新導向,著力發展了學生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