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金輝
數學課外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續,學生通過完成當天作業能夠使當天所學內容的到得到鞏固、夯實與提高,同時,它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明天的新課學習打下基礎,以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是整個數學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當前在傳統的作業觀主要存在著一些問題:
傳統的作業的數量統一、形式死板、缺乏層次感,學生終日陷于“題海”當中,苦不堪言,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刀切”的模式更是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所收獲, 導致學習好的學生感覺“吃不飽”,水平一般的學生難于提高,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吃不了”。這種種現象都違背了新課程理念,所謂的“減負高效”也成為了一句長期提倡的空口號,教師要突破這些,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呆板的教輔作業中走出來,加強作業的改革,真正實行作業的優化設計,我個人覺得數學作業的設計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趣味性與實用性
教育家孔子的《論語》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興趣永遠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你所布置的作業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業的內容是否有趣或者貼近于生活。善于使用身邊的事例或學生熟悉的人物,能夠引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比如:我曾經設計過一道關于方案決策問題的作業,題目是利用學生所熟悉的老師去餐館吃飯使用消費券為背景,這道題當時激發了全班學生參與研究的興趣,最后完成的情況也比較好。
例1:(教學內容:數學七年級(上)第三章3.4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作業設計:昨晚,徐老師請老師去北國飯店吃飯,老師有一張30元的優惠券(吃滿100元時方可使用)徐老師說:“我們省點!點菜不要超過100元啊!”于是,便開始點菜,點到接近100元時,徐老師急忙喊:“停停停!”這時,老師說不怕還可再點,聰明的你想想:老師為何這樣說?當吃多少錢時,寧可多吃反而會少花錢?
評析:方案決策問題一直以來是初一新生學習的一個難點,而這道題通過簡單的對話,寓條件于其中,短小精悍,把列方程解實際問題和學生熟悉的老師聯系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讀題與思考的興趣,興趣之余也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學數學的好處。從而以這樣的新“產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有時與學生聊天時總會聽到學生抱怨說:學數學有什么用?不是只需要學會買東西時不算錯錢不就行了嗎!針對這一現象我曾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二、實效性與開放性
在連續的幾天新課之后,我比較喜歡設置一些比較基礎的開放性題型作業,因為開放題的答案不唯一,解題時需要運用多種思維方法,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獲得多種結論,既能鞏固學生的知識,又能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但設計開放性題型作業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我個人覺得切忌難度太高,要以基礎為主,以條件性開放與結論性開放兩種題型相結合,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其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例2:(教學內容:九年級(上)第二十二章22.1二次函數圖象和性質)
作業設計:如圖為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在下列說法中:
①ac<0;? ②方程ax2+bx+c=0的根是x1=-1, x2=3;③a+b+c>0;④當x>1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
正確的說法有?______。
(把正確的答案的序號都填在橫線上)
評析:這是一道結論開放性題型的作業,雖然閱讀的內容較少,其實題目本身卻會折射出不同層次的思維水平,直接反饋出學生掌握二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的情況。學生在思考與觀察中,對二次函數的性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數形結合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養。
三、激勵性與評價性
在設計作業時,如何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作業同時充分享受到快樂與成就感,是我們設計作業一個必須十分關注的問題,因為長期重復的機械勞動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動力,那怎樣能讓學生在其中學會“自娛自樂”呢?一般來說,我主要采取兩種方式:
(1)在每天的作業中設置一些標題,比如:小兵題、隊長題、軍師題、將軍題、元帥題等等,反之,比如:小怪物、大怪物、終極boss等等,這些標題既有稱號的也有當前學生喜歡的電腦游戲名稱,把它們設置在題組前面由易到難、有小到大,使之不斷地激勵學生產生完成作業的欲望,給自己更高級別的稱號,通過這種方式克服了枯燥無味的埋頭做作業的形式,同時,也能讓學生對自己水平有認識與評價,了解自己當天學習情況,以便于查漏補缺,為隔天的學習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2)在布置作業之前,我總是會先對作業進行一番排序,以“☆”的個數來定題目的難度,一般最多是五顆“☆”,然后再告知學生,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學生晚上作業時目的性更加明確,能夠由易到難逐步完成,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也避免了在某一道難題前停滯不前,而后面的知識和作業卻無法得到落實的現象;另一方面學生也能自己的學習情況正確作出評價,隔天以所做題目“☆”的總個數來衡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
以上是我在嘗試如何讓學生減負高效的學習的過程中,對于作業設計理念的一些實踐與反思,加強作業的改革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針對不同的知識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不斷歸納與總結,力求不濫用輔導作業,自己編輯習題作業,不斷地提高作業設計能力的創造性與多樣化,最終真正做到“老師游題海,學生駕輕舟”。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