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英
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對課堂教學產生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制定和實施要針對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并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的融合,注重教學實效。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豐富多彩的信息教學資源,將使得課堂教學中充滿了勃勃生機與活力,因此,運用信息技術對于改善課堂教學效益,調整課堂教學形式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單方面講解,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師還要花費大量時間板書,課堂效率大打折扣。在信息技術飛躍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模式早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諸多不足。下面以《圓的面積》課堂教學為例,談談本人是怎樣把信息技術巧妙運用到課堂教學的。
一、利用信息技術形象呈現,加深理解
【片段一】
師:什么是圓的面積?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圓形紙片的面積,再比劃一下大小,用你的話來說說什么是圓的面積。
師:對,圓的面積就是圓所圍成的平面的大小。(課件動態演示)
先引導學生動手摸一摸圓,比劃圓的面積,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動態展示圓的面積,讓圓的面積更加直觀、形象,幫助學生認識圓的面積,激發了他們認真探究、主動認知的積極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片段二】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怎樣計算平行四邊行、梯形、三角形的面積嗎?回想一下這些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預設:把這些圖形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出的。
(微課介紹推導過程)
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微課展示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積推導過程,可以節省課堂時間,增加課堂容量,在較大程度上輔助了課堂教學,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示,化曲為直,突破難點
【片段三】
1.把圓分成八等份,剪開后拼一拼(媒體演示)
師:拼成的圖形像什么?
預設:有點像平行四邊形。
2.在八等份基礎上十六等份(媒體演示)
師:拼出的圖形有什么變化?
預設:更像平行四邊形。
3.把圓分成三十二等份,對插(媒體演示)
師:和剛才十六等分比較有什么變化?
預設:更像長方形。
師:假如無限等分下去,再對插,最后會把圓轉化成什么圖形?
預設:長方形。
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直觀、形象的呈現了把圓剪拼成長方形的過程,從而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通過采用了三個剪拼,可以動態地呈現將圓的面積轉化為長方形的面積,使學生能夠更清楚地看到面積轉換的直觀過程。使學生初步感受轉化思想和極限意識,從而有力地突破了這節課的難點,并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術動態演示,突出重點,強化了新知識的生成過程
【片段四】
1.小組合作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拼一拼,觀察、討論完成以下三個問題:
(1)轉化的過程中它們的什么改變了,什么不變?
(2)轉化為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什么,寬相當于圓的什么?
(3)你能通過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2.匯報小組合作探究的成果
3.媒體動態演示公式推導過程
如果用傳統的實物教具進行割拼演示,教師不能清晰地展示,學生也不容易觀察,很難找出圓與長方形的聯系。我先讓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使學生初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系,再將學生匯報展示的過程動態呈現出來,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更形象直觀地看到了轉化過程。用圓的周長的一半去度量長方形的長,用圓的半徑去度量長方形的寬,當周長的一半與長重合,半徑與寬重合時,不停閃爍重合的邊,通過這么直觀的視覺沖擊,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圓與長方形各部分的關系。再讓學生認真觀察、對比、歸納,引導學生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教學效果理想。
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提升課堂效果的關鍵手段,有助于克服常規教育技術手段難以達到或達不到效果的問題。讓我們積極地探索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使信息技術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不斷提升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