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平
一、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減負提質”認識不深刻
“雙減”政策落地,意義重大,關系著整個教育事業的前途與命運,關系到每個初中英語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出路。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素質亟待提高。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教材使用教師,而不是教師使用教材”的現象頗為普遍。毋庸置疑,這種現象勢必影響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從而詩英語教學達不到義務教育所提出的英語學習目標,尤其是現階段提出的減負提質新的教學理念。自提出當今倡導核心素養和“減負提質”這新教學理念,對這新內涵,由于部分英語教師既沒能進行細致的深入探究,也沒有全面認識理解,所以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無法精準高度把握學科核心素養,更不用說搭建與之配套的教學體系。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教師依舊沿襲傳統教學理念,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單向地把知識灌輸和傳授。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活動指向單一、枯燥學習英語課本上知識,孤立的分科知識技能教學,這些教學缺乏新的教育觀念。
(二)教學目標唯分數論
一直以來,部分教師因只注重中考分數,教學理念滯后,在平時教學中偏向知識和技能層面,尤其對英語基礎知識和考試技能的掌握偏向,更甚者把英語分數當作唯一評價目標。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有部分教師只是遵循他們讀書時候的教育模式,英語學習的重點仍然是語法、單詞、句型,每天都讓學生依靠重復的記憶學習英語。教學形式單一,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容易出現低效。故而在當前“雙減”背景下,要實現“減負提質”,初中教師一定要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教學目標要設計合理和符合學生實際水平,注意培養學生英語興趣,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教學手段陳舊和課堂活動單一
不同的課堂教學形式產生的的課堂教學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手段和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形式,是教師實現“減負提質”的主要路徑。特別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學習內在需求,進行多樣化的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效率得以提高。由于部分初中教師在應試教學理念影響下,課堂教學過多滿堂灌,反復講解,采取題海戰術,學生容易產生壓力和疲倦,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也逐漸降低,進而影響英語的學習效率。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減負提質策略分析
(一)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
由于受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要真正落實雙減政策,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緊跟教育前沿,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一方面,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積極參與各種培訓,多反思、多讀書和多觀摩學習。只有教師自身積極學習,才會帶動學生積極學習。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和學生的學習導師,要明確清晰地認識“雙減”政策、英語新課改、學科核心素養,努力發現學生的閃亮點,發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景,豐富課堂活動
聽說讀寫涵蓋了英語的學習內容。過去教學中教師多數是題海戰術和死記硬背,學生疲憊地學習低效地學習,成為啞巴英語,難以體會英語的快樂。要將減負提質落實到位,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使得課堂更加有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和體會學中取樂。教師根據教學具體實際,創造性地為學生開展相應的教學情景,增強學生對英語的愉快學習體驗,譬如整本閱讀課中開展角色扮演或者還原文本內容和場景,開展情境表演,讓學生感受文中的此情此景,這樣能夠是學生對英語知識和能力的理解與把握得到進一步的加深,而且在情境實踐中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和媒介,如E聽說、英語趣配音等調動學生聽說的興趣,讓學生在多重感官的參與中循序漸進地加強自身的英語口語基礎。在讀寫方面的強化,需要教師依托句子和語篇,讓學生通過仿句、造句,在語篇語感中感受英語的魅力。此外,教師根據單元話題,讓學生開展英語演講,學生通過演講口才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音語調和學習的積極性。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和創新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沉浸式地感受課堂氛圍的輕松快樂,自然而然地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提高,改變學生課堂消極被動的教學現狀。
(三)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優化課堂內容
處于“雙減”背景下,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45mins進行科學高效課堂以真正達到“減負提質”這一教學實踐教育目的。第一,在進行授課前期,教師不僅要熟悉本教材的內容,并全面、系統化的分析,準確把握重難點知識,還要進行整合單元教學,了解課與課間的銜接。第二,教師應該對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結合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教材內容進行針對性分層次性的整合,拓展,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學習,獲得知識和能力,實現各層次學生的科學素質發展,真正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第三,教師在課后作業模塊上要進行優改,設計多樣且體現階梯層次綜合性,不僅讓學生鞏固所學,兼顧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而且英語的綜合能力得到強化,進而課后作業負擔得到減輕,也提升其教育價值。
(四)融合新技術,提升課堂教學趣味
為了使“減負提質”真正落實到初中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依托現代技術,著眼課堂創新,致力于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讓他們在技術融合教學這新穎的教學模式和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品味學習英語的樂趣。因此,教師在結合時代發展和學生的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能。我們可以在課堂結合有關知識的微課、慕課穿插,進行雙師學習模式,也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剪影APP進行制作快閃學習鞏固詞匯,利用希沃白板軟件進行趣味課堂教學等等,通過借助多變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思想發生轉變,能被動變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中,進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五)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倡導合作學習
在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單純的按其要求學習。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社會中的每個成員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英語學習也是通過習得語言來實現的,學生在習得一種語言時需要通過特定的情境和任務,采取溝通交流的方式來完成,以不斷提高語言水平。在新課改和“雙減”政策下,要學生提高英語水平,要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響應國家倡導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號召,充分在課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的積極性,尤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與他人團結協作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一定標準或隨機分成小組,每個人都分配相應的任務,并為達到共同的語言目標而努力。在競爭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學會團結協作,也學會語言知識,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同時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責任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真正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六)進行教學反思與評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與評價是教師提升自我教學水平和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首先,教師通過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既可以查漏補缺,對教學中有疏忽部分加強,還可以清晰認識學生的需求,與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差距。其次,教師對所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進行,通過多思考多創新,積極探索更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開展“教-學-評”的課堂評價,教師之間多組織同課異構和科組教師間的互聽互評,教師通過自我反思和利用師生反饋的信息,明確在教授中的不足,不斷優化教學的方法與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水平。
總而言之,為了實現“雙減”政策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根據學情,初中英語教師既要注重現在的課堂教學的狀況,逐步培養學生在實際交流環境中學習使用英語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內驅力,讓學生在“雙減”背景下抱著積極的態度去學習英語,培養學生獨立獲取和使用語言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才會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還應改變自己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等,如此一來既提升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又促進課堂教學實現整體教學成效的優化。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