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關鍵詞】:素讀傾聽引導領悟聽說讀寫能力
一、嘗試“素讀”,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聽”的力量,是一位健康人與生俱來的基礎,但那就是某種生物學的本性反映。語文課課堂教學中所要訓練的“聽”的力量,則是指專心地聆聽的力量,還包括在聆聽后具有重新思考分析和甄別信息的力量。而訓練讀的力量,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師素讀,即老師沒有配樂或背景聲,不加裝飾,以最質樸本真方法正確誦讀。而這樣不加裝飾的最質樸本真的素讀,正是由于老師傾注了感情, 最能引起學習者心理情感的共振,也最容易使學習者形成聆聽的欲望。我在教統編版小學語文課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就試圖用素讀的方法去朗讀課文, 用低沉而凄涼的語調去渲染大年夜天氣的陰冷,用充滿欣喜與渴望的語調去朗讀每一次擦燃火繩, 小女孩子們仿佛看到的火爐、燒鵝、圣誕樹、奶奶等事物的興奮和期盼。最后用惋惜沉痛的語調去朗讀小女孩的悲慘結局, 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 深刻地感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對比之下我們生活的多么幸福。通過我的素讀,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二、多多“傾聽”,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說”的愿望,是與生俱來的。人有了聽的能力,自然就會有了說的愿望。但有了說話的欲望,并不等于就有了說話的實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最重要的方面便是老師自己也不妨多一些“傾聽”,創造條件、給足時間和機會,盡可能讓學生“說”。有了“說”的機會,才能說,才會說,才能“說”得更好。統編版教材很多單元都有《口語交際》,教師如果充分利用好這個環節讓學生合作交流,暢所欲言,學生就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養成與人交流合作的好習慣。當我在教統編版本小學語言三年下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春游去哪兒玩》時,我先問學生:“你想去哪里春游? 為什么? ”然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提出推薦的地點。出示以下交流條件:(1)在交談時要說明確觀點和理由;(2) 要耐心傾聽他人說完,盡量不打斷他人說話。然后各小組匯報,評議,最后投票選出最值得去玩的一兩個地方。經過這樣的小組溝通,匯報,評價,學生們也能暢所欲言,通過長期的鍛煉,學生們有了"說"的機會,才能說,才會說,才能“說”得很好。
三、加強“引導”,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讀”的能力的訓練,不可狹隘地認識為對課文的誦讀。要切實提高“讀”的才能,關鍵在于由課內擴展到課堂之外閱讀,引導學習者讀大量教材之外的作品, 并能進行比較閱讀,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者的讀寫能力。眾所周知,語文教材里的課文僅僅是一個例子,要用課文“教”而又不能僅僅“教”課文。所以語文老師一定要愛讀書,也要開闊眼界,指導學生多讀一些教材之外的好書和論文,同時教師自己也要養成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同時也要適時互動,如此才可以與學生縮短距離,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我在教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時,講完課文,總結出寓意后,我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出示閱讀要求:1.自主閱讀《北風和太陽》《大眼篩子和小眼篩子》;
2.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文章篇目主人公比什么結果明白的道理《北風和太陽》《大眼篩子和小眼篩子》3.北風、大眼篩子和鐵罐有哪些共同點呢?(引導學生從性格和結局二種視角比較。)性格上: 三個人都只看了自己的優點,就覺得自己最了不起。
結果:三位人物最后都失敗了。鐵罐最后連影子“也沒看見”,北風“悄悄地溜走了”,大眼篩子篩下的面粉只配“裝進粗布袋”。
4.選擇精彩的句段,展示誦讀。
這樣的課程設計,將學生的語言練習范圍由課內擴展至課外,同時指導學生讀課外的文學作品,并加以比較閱讀,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四、讓其“領悟”,培養學生“寫”的能力。
文字并無定法, 但終須有法。“文字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說的即指文字是“悟”出來的,因而要讓學習者“悟”出寫的能力。如何讓學習者“領悟”文字的寫法、修辭、語言、結構等,極為重要的一項措施,在于引領學習者品讀課文中的優美段落和好詞佳句,尤其是指導學習者多讀教材篇章中的精彩段落,更易引發情感的共振,形成仿寫的沖擊。這個沖擊,有時候也是一次“頓悟”。如我在教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時,重點引領學習者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描述荷花各種姿勢的語句———“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只個碧綠的大圓盤。有的才伸展成二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都張開了,里面帶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卻是個花骨朵兒, 似乎飽脹得馬上就要開裂了似的?!毕纫龑W生品讀:“這段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比喻、排比)”用了什么關聯詞?(有的……有的……有的……)“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一個句子嗎? ”,然后結合書本第七頁的“小練筆”———“第 2 自然段寫出了荷花不同的形狀,仿照著寫一個你喜愛的花卉?!苯o學生們提供了課堂小練筆, 學生們在我的指導下通過認真品讀課文的精美語言, 就已經產生了思考與情感的強烈興趣, 并產生了模擬仿寫的強烈沖動,已“頓悟”,這時讓學生進行練筆, 他們很容易就能運用剛學到的課文里的修辭手法和關聯詞進行仿寫,自然水到渠成。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一項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但只要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都能使用好統編版語文教材,嘗試“素讀”,多多“傾聽”,加強“引導”,讓其“領悟”,并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就必然會得到持續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