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行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怕寫作文,把寫作文當作一種負擔,致使許多寫作練習流于形式,學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許多教師只注重閱讀教學,忽視作文教學,如何改變這一狀況? 教師除了要轉變觀念,提高對作文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外,還應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激發興趣
孔子曾經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強大動力和內在力量,因此,教師首先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起來,變“要我寫”為“我要寫”,這樣,使學生始終處于躍躍欲試的狀態,學生有了表達的欲望,才能“文思泉涌”。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首先要讓學生認為寫作是自身的需要,也是一種享受。教師要選擇一些具體、鮮明、富有吸引力的題目,如談個人成長、談學習方法、談處理人際關系等等,因為需要才喜歡,寫作一旦成為一種心理需要,常常能達到欲罷不能的程度。其次,要讓學生認識到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對自己以后步入社會,從事工作都是極為有利的。這一點,就不再累述了。
二、積累素材
學生寫作文沒有材料,是因為心中無“物”。實際上,他們從家到校,從校內到校外,所看、所聽、所感的材料又何嘗少呢? 正如魏書生先生所說的:我們身邊不是缺少寫作素材,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素材的能力;身邊不是缺少樂趣,而是我們自己缺少發現樂趣的能力;我們身邊不是缺少豐富、深刻的哲理,常常是我們自身缺少發現豐富、深刻哲理的能力。課程標準要求:觀察分析周圍事物,用自己的話寫出觀察的結果和感受,可很多學生卻寫不出東西來。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對生活缺乏理解和熱情,對周圍的人和事漠然置之,不會觀察生活,更不會在觀察中思考。作文中的事大多是抄的,甚至“感受”也是“借鑒”來得。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的觀察給予指導,不斷提高他們的觀察力,觀察是寫作的源泉,一個觀察力敏銳的人,即使對于極普通、極一般的環境,他也能看出許多值得愛、值得寫、值得謳歌的素材來,他也會充滿了寫作的興趣。
三、導之以法
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直接決定著活動的結果。在作文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作文的基本方法都是非常必要的。如: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安排層次結構,如何過渡銜接,如何確立文章線索之類。這一步有了基礎之后,便可以增加難度,提高要求。如:如何立意,如何選材,如何剪裁寫作的順序,如何在敘中插入抒情議論,如何寫烘托,學生達到這一步,寫出的東西才真有點像文章。
四、指導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文學名著都是作者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再現生活的藝術結晶。閱讀優秀作品,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而許多學生的課外閱讀都有很大的隨意性,盲目性,教師要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進行閱讀, 應根據學生的每一階段的基礎課程內容,推薦課外閱讀書目,介紹相關的歷史知識,以培養閱讀興趣。教師應經常指導學生閱讀孔子、魯迅、朱自清、托爾斯泰等人的作品。指導學生學會摘抄,學會整理和歸納并應用到寫作中,點滴積累,長期訓練,效果較好。另外,學生之間還要多交流。要交流讀書筆記或體會,以使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從而逐漸形成濃厚的讀書風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報刊文章貼近學生生活,反映現實及時、快捷,順應時代潮流,旗幟鮮明,最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投入一定的精力來“開源”,搜集、整理文質兼美的材料供大家交流,并指導學生摘抄、剪報、寫讀書筆記或批注。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活躍、促進寫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五、體驗成功
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后的喜悅,從而增強寫作的自信心。教師批閱作文時盡量找出優點,肯定成績,加以表揚、鼓勵,用中肯的語言指出不足,切忌求全責備,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如發現比較好的作文及時給與肯定,讓學生面對全體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這樣就會大大增強小作者的榮譽感。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的習作在墻報、宣傳欄或報刊上發表。組織學生自辦豐富多彩的墻報,把自己的優秀習作寫在墻報上,然后再從墻報上選出優秀習作,鼓勵學生積極向報刊投稿,如果學生的文章在報刊上發表,這對本人和他周圍的同學無疑是最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