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峰
一、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作業內容單調,缺乏典型性和趣味性
部分語文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比較單調,以讓學生抄寫生字、詞,課文或完成教學相關的練習題等為主,缺乏典型性,導致學生完成作業逐漸演變為一種任務, 無法感受到作業內容的趣味性。有些學生因為作業內容枯燥乏味而無法集中精力完成作業內容,影響了作業的教學效果;有些學生因為厭煩了反復抄寫類作業,甚至對語文學科產生了厭學情緒。
2.作業形式單一,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
作業應當具有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以及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作用,即作業設計要兼顧實踐性和應用性。但是,部分語文教師布置的作業以書面形式為主,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作業形式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3.作業要求統一,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
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作業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導致了“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情況的發生。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學生不做作業或者抄襲作業的現象,進而導致語文學困生越來越多。
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
1.豐富作業內容,突出典型性和趣味性
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豐富作業內容,把抄寫生字、詞和語段等作業內容變得具有趣味性,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 激發他們做作業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使作業的教學效果得以充分發揮。
2.創新作業形式,突出靈活性和多樣性
首先,教師可以開發自主類作業,引導學生自己設計作業,以自己感興趣的方式鞏固、延伸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增強了作業設計的靈活性,有助于學生高效完成作業。其次,教師可以布置拓展類作業。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要超越教材,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
3.規劃作業梯度,突出針對性和層次性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精心設計作業, 因材施教,突出作業的針對性和層次性。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設計基礎類作業,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為主;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設計稍有難度的作業, 能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優等生, 教師可以設計稍有難度的作業,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新知識,不斷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多樣化、有梯度的作業設計,能使全體學生都有收獲。
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設計作業,豐富作業的內容與形式,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有梯度的作業,讓所有學生都能通過完成作業提升語文學習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