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云,趙希榮,趙 立,盧河東,田寶霞,王小花,王朝宇,朱永江
(淮陰工學院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線上教學具有不受時空限制、資源廣、可重復等優勢[1]。在數字化時代,線上教學已成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線上教學也成為常規教學的有力補充,為廣大師生所接受。如何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結合線下教學,取長補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對一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來說值得認真思考。
“食品化學”是食品相關專業的一門核心必修課程,主要講述食品中的水、蛋白質、脂類、糖類、酶、色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的結構和性質,以及這些成分在食品加工、貯藏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變化[2]。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食品行業也要和國際接軌,因此,很多高校把“食品化學”作為雙語課開設,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門外語,順利地閱讀和運用外文資料,并能夠使用外語在跨文化環境下進行溝通和表達,具有一定的國際化視野[3]。
“食品化學”課程基礎知識繁多、知識面廣,若只簡單理論講授,學生由于理解不透,不能很好地掌握,即使死記硬背,也印象不深,加上開展雙語教學,更是增加了學習的難度[4]。如果結合案例,實施理論與實踐、科研成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對食品行業的具體操作也有初步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和專業的興趣,對學好“食品化學”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該課程線下學時有限,很多案例和相關視頻不能在課堂上完全展示和播放。因此,需要在學習平臺上,對線上課程進行合理安排和設計,通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考能力。
“食品化學”是根據現代食品工業發展的需要,在多門學科理論和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多源性、綜合性及應用性。課程體系是在經歷了大量的食品基礎研究、食品加工與實踐及相關的多技術融合與應用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2]。課程涉及基礎物理化學知識、營養學、生物學、毒理學等方面,因此知識面寬泛,學生理解起來較為抽象。采用雙語教學,首先要了解專業詞匯,更要理解每段話所表達的專業意思,這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增加了難度,開展起來存在困難。
“食品化學”雙語教學首先需要一批專業素養和英文水平都較高的師資力量,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運用自如的英文表達能力[4]。對專業性較強的“食品化學”知識點,教師不但要講解理論知識,還要結合案例和生產實踐進一步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有充足的準備,收集各種與知識點相關的案列,考慮如何將前沿科學動態和自身的科研成果融入課堂講授,合理安排課堂進程,還要結合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開展課前課后跟蹤學習反饋情況。這些都無疑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外,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課程資源對一門課乃至每一堂課進行設計,是教師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食品化學”開設時間一般為大學二、三年級,學生還未學習專業課或只初步了解專業方向,對專業研究內容和要學習的知識還不甚了解,學生往往找不到學習的切入點和動力,不了解該課程的重要性[2]。加上開展雙語教學,雖然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但是面對大量專業詞匯,也會產生厭倦感,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該課程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從而主動開展學習,并自查學習效果。每位學生如何根據自己的學習優勢和劣勢,合理安排自己課外學習時間,適當拓展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實踐知識和科研動態,從而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是學生學習中面臨的問題。
“食品化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教師應將備課精力從單純的知識講授為主轉變為課前教學安排與準備、課堂教學講授、答疑和互動、課后追蹤教學效果為主。主要考慮線上、線下的教學內容重難點講解、練習考核、習題庫建設、相關視頻和科研成果建設等多方面、多緯度的內容。
目前,線上學習平臺比較多,有中國慕課、雨課堂、智慧樹、超星泛雅等多個平臺,這里以超星學習平臺為例說明線上教學任務的安排。首先,在上課之前教師搜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優秀教學資源,可以是視頻或發表的文章,教師也可以自己錄制課程視頻,通過超星平臺上傳本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料,包括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中英文電子版教材和多媒體課件、課程相關錄播視頻或者其他高校網絡課程教學視頻網址等配套教學資料及參考書,并建設好每章內容的習題庫并上傳[1]。這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因此在領取課程教學任務時就應該著手準備這些工作。然后,教師在每堂課上課前通過學習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包括簽到、通知、調查問卷、討論題、測試題等,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相關教學內容的預習,并作答相對應的一些測試題,課前預習的測試題難度不宜過高,以此來督促學生課前將所學內容進行預習,了解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和重難點,對本堂課所涉及的專業詞匯也可以羅列出來,先自行查閱標記,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線下課堂學習中跟上教師的節奏。線下上課前,教師要統計學習平臺任務完成情況,并了解和記錄學生反映的問題。
在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安排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的互用。教師可以在課前10 min 平臺設置簽到,便于掌握學生出勤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學習平臺反饋的薄弱點、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和歸納,在講解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課程思政和食品化學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向,以體現當下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4]。教師也可以將自己或同事的研究成果加入課程,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教師結合線上平臺提供的生產實際案例和課前發布的討論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具體操作可以參考白青云等人[2]文章的課堂組織部分,在討論中深刻理解某一個知識點。也可以采用翻轉式、BOPPPS 式、案例式等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講解[5-7],以此來促進課堂的互動性,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課后不能有下課就了事的態度,而是要不斷追蹤學生對本堂課程的學習效果。一方面可以借助泛雅平臺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對不懂的知識點和視頻反復進行學習和觀看,線上設置一定難度的作業題,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此外也可以在討論區讓學生對不明白的知識留言,教師解答,通過多種方式,達到學生及時復習和鞏固所學內容的目的;另一方面,經過對一章或一個階段的學習后也可以線上進行階段考試,試卷批改可采用學生互評方式進行,這樣不但可以將教師從繁重的線下作業批改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精力放在線上課程設計和測試結果分析上,而且學生通過批閱其他同學的試卷,既知道了正確答案,相當于又復習了一遍知識,了解了自己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形成一個良性競爭氛圍。線下也可以布置撰寫英文課程小論文的形式,讓學生針對某一方面的知識點通過查閱資料和最新研究進展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了解。以上各種教學方式和措施的聯合使用確保各個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達到教學目標的高階性。
“食品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設計圖見圖1。

圖1 食品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設計圖
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4]。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授“食品化學”雙語課程,既方便了學生反復學習課堂知識點,又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范圍和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也提供了和教師交流的平臺。對于課堂教學,不僅只有教師“滿堂灌”的方式,還可以采用翻轉式、討論式、案例分析式等多種教學方式[5-7],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氣氛和師生互動性,對培養未來食品科學專業創新人才打下基礎[5]。
開展“食品化學”雙語線上線下教學,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教師在提高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要精心設計每堂課,緊跟時代,學習新的教學方式和網絡知識,搜集與該課程內容相關的國內外視頻、科研新動態等案例;另外,教師也要提高自己的英文表達能力。由此,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均得到極大的提高。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主動利用線上課程平臺的優勢,學習到教材之外的國內外本專業相關視頻和最新科研成果,并將理論知識聯系生產實踐,促使他們產生探索知識的需求和對本專業的熱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線下翻轉課堂和討論式教學方式的實施,既鍛煉了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和查閱中英文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食品領域復雜工程問題并提出合理解決方案的能力。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獲得了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食品化學”作為專業基礎課,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專業課來說,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改革,首先把課程任務提前發放,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與課程相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放在線上,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平臺,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從始至終都有師生互動交流環節,改變了以往下課就了事的習慣,教師通過平臺大數據,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討論區的留言進行解答。“食品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總結經驗,了解學生態度,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逐步深入,使“食品化學”課程在食品專業后續專業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