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森
摘要:在一體化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既是時代的要求,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培養匠人、傳承匠心的重要途徑。文章以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服務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服務類一體化課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對策,為更好地將工匠精神融入課堂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工匠精神;服務類專業;一體化課程
一、調研背景
隨著社會對工匠精神的重視,各行各業都在呼吁人們身體力行,踐行工匠精神。技工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技術員工的搖籃,肩負著弘揚工匠精神,培養大國工匠的重要使命。培養技術高超、職業素養良好、創新意識強烈的勞動者,是適應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既能向社會各行各業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又能將工匠精神弘揚到各行各業。
作為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新式課程,一體化課程已經在各個技工院校陸續開展。這種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將綜合職業能力作為培養目標,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生自主學習要求設計并安排教學活動的上課方式,對學生培養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二、工匠精神融入服務類專業一體化課程的調研
(一)調研目的
本次調研旨在從總體上了解技工院校服務類專業學生在一體化課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現狀,并分析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后續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提供依據。
(二)調研對象和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定量分析法,以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服務類專業學生為調研對象,共發放問卷450份,收回441份,有效問卷441份,所有數據采用問卷星及Excel進行分析處理。
(三)調研結果
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社會氛圍的明顯改善和學校教學水平的逐步提高,學生基于工匠精神的綜合素質發生了顯著變化。如學生愛崗敬業、創新精進、追求執著、協同合作等職業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經過調查,僅有3.4%的學生不了解工匠精神。在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渠道中,學校宣傳、教師講授分別占81.63%、82.31%。可見,學校是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大搖籃,而課堂是當前學生認識工匠精神的重要平臺。
調研數據進一步顯示,55.56%的學生認為一體化課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效果非常好,32.2%的學生認為一體化課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效果比較好。可見,當前工匠精神融入服務類一體化課程的效果不錯。但是,學生對一體化上課方式及融合途徑另有需求,48.07%的學生認為培養工匠精神的最好途徑是學校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34.01%的學生認為參加社會實踐是培養工匠精神的較好途徑。而在一體化課程中,要想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借助視頻、圖片、實物,并結合音頻和文字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三、工匠精神融入服務類專業一體化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工匠精神融入服務類專業一體化課程面臨的問題
1.學生角度
第一,對工匠精神認識不到位。總體來說,服務類專業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情況較好,但在內涵理解上仍然存在認知不足、不到位的問題。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39.23%的學生對工匠精神非常了解,有57.37%的學生對工匠精神比較了解,僅有3.4%的學生不了解工匠精神。由此可見,對絕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工匠精神”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學生已經通過各個途徑了解到“工匠精神”。
在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渠道中,學校宣傳、教師講授分別為81.63%、82.31%,網絡媒體為49.21%,企業實習為30.39%,其他渠道為26.08%。由此可見,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徑是學校,網絡媒體,工作環境以及其他方式也是學生獲得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但是,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其他方式獲得的工匠精神會存在不系統、不連貫的情況,加之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內涵理解也不夠全面。
在工匠精神的內涵方面,95.24%的學生認為工匠精神的內涵包括精益求精,92.97%的學生選擇了愛崗敬業,而92.06%的學生選擇了專心致志,90.93%的學生選擇了勇于創新,86.17%的學生選擇了協同合作。這說明學生高度認同工匠精神不應該是一種精神,而是多種精神的綜合。
第二,學習自主性較強,但效果甚微。90.93%的學生在業余時間會觀看一些有關工匠的紀錄片,但有9.07%的學生從來沒有觀看過相關紀錄片。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通過觀看相關紀錄片的形式初步探索工匠精神,學習主動性較強,自我探究能力較強。但是,僅有40%左右的學生對紀錄片印象深刻,并將工匠精神內化為自己的認知,說明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不佳。
2.教師角度
第一,教學方法傳統。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使得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思考力度不深、教學創新動力不足等缺點。在課堂教學時,部分教師容易陷入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思維開發,注重知識灌輸而忽略學生知識建構的誤區,沒有主動地對學生植入工匠精神理念。調查顯示,61%的學生表示會積極參與一體化課程,35.83%的學生會適度參與,僅有1.81%的學生被動參與,1.36%的學生不參與活動。因此,在一體化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教師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主力軍,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知識的傳授上,其自身便是一個鮮活的榜樣,可以利用榜樣作用提高學生的素養。學生的認知不足、自我要求低、技能水平差、職業道德不規范等問題,從側面說明教師團隊有很多方面亟待提高。而一體化課程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研究教學設計,撰寫教學方案,提高技能,對接企業,把握前沿。一體化課程的學習任務源自企業,教師在開發課程時需要到相關的崗位進行企業實踐,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能,從而更好地貫徹工匠精神理念。
但是,部分教師存在懈怠心理,不苦心鉆研教學方法,并且對工匠精神的認知水平較差,這導致教學活動設計比較死板,更多的是單方面的知識灌輸,缺乏新意,無法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
3.學校角度
第一,校企合作不充分。大多數學校的校企合作的形式是讓學生在最后一學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但是對學生在企業中的表現是否出色,學生是否能夠勝任工作崗位,學生的工作內容與所學專業是否契合等反饋甚少,即使有反饋,也不會傳達給教師。一體化課程的出現,補充并完善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方式。如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每學期都會安排企業實踐專家參與一體化課程的課堂教學和聽課督導。企業專家可以進入課堂與學生進行互動,展示技能,傳授知識,也可以在課后對教師課上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行點評,這樣既拉近了學校與企業的距離,又讓學生感受到所學即所需,日后更有目的性地去學習。但是經過調研,僅有44.45%的學生在課堂上能與行業大師面對面交流,30.84%的學生認為企業指派的技能人才教學能力欠佳,對自己的幫助不大,43.76%的學生認為學校和企業的合作還不夠緊密。
第二,校園文化氛圍不濃厚。技工院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而校園環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像一雙“看不見的手”,可以將工匠精神的優秀品質內化于學生心中,這對工匠精神的培育至關重要。調查顯示,43.54%的學生認為關于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不夠濃厚;41.5%的學生認為學校對工匠精神宣傳的方式單一,不夠多元化;33.79%的學生認為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只注重顯性文化建設,忽略隱形文化建設;34.01%的學生認為工匠精神的校園活動不夠豐富多彩。
(二)工匠精神融入服務類專業一體化課程存在問題的原因
1.師資培訓資源少,教育理念不先進
近兩年,學校對教師的培訓次數少,形式單一,且大多以線上形式展開,效果甚微。這就導致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沒有及時更新,也不能有效將政策精神落到實處,課堂教學依舊維持原樣。枯燥的講授式教學或“灌輸式”教學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和內涵領悟達不到應有的廣度與深度。
教師是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力量,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將直接影響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效率。教師不僅是課程體系構建的主要參與者,還是教學內容的主要傳授者,學校只有具備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現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2.企業參與意愿小,校企合作難度大
企業一線的技能人才、符合行業標準的生產過程、凝練于生產實踐的企業文化、濃厚的行業生產氛圍等,都是一體化課程開展工匠精神培養工作的寶貴資源。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之一,首要目的是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獲取利益。對企業來說,參與學生工匠精神培養投入大,產出小,因此很多企業不愿意參與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另外,校企合作制度仍有待進一步完善。現行制度下,雖然許多企業與技工學校聯合開辦“訂單班”,但企業缺少話語權和決策權,長期處于被動地位,并且學生畢業后真正能夠回到企業工作的比例很小,這種現象也大大降低了企業參與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積極性。
3.文化建設單一,學校部門合作少
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學校大多采用講座、班會、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教育。其中,講座形式是單方面的輸出形式,且時間較長,需要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對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因此效果一般。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的形式只是個別學生參與,普及率低。而班會形式類似教學課堂,由班主任設計班會內容,面向全班學生進行普及教育,效果較好。但是,班會次數有限,形式受限,對系統性地融入工匠精神幫助不大。
另外,學校的教學部門、學管部門、團委開展活動往往都是獨自進行,由教師隊伍、班主任隊伍分開開展,無法產生綜合性效果,學生印象不深刻,這也是沒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原因。
工匠精神的融入不僅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的有效措施,還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進步的必經之路。因此,技工院校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重點、以校園環境為依托,攜手企業改良課程體系,更新教學方法,尋求符合學生特色的工匠精神融入策略,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連強.技工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21.
[2]羅琪.高職院校學生現代工匠精神培養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20.
[3]金亞娣.新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19.
[4]崔慶.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5]李陽.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1.
[6]陳鑫.新時代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20.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