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虛擬現實(VR)制作與應用”賽項首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增設,這也是在呼吁職業學校要加入虛擬現實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隊伍中。目前,VR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及發達城市,而湖南的VR產業技術比較薄弱,限制了地區行業發展。作為行業技術人才培養搖籃——技工院校,要抓住時代的風口,以技能競賽為突破點,探索出一條符合湖南經濟發展服務的虛擬現實人才培養道路。
關鍵詞:虛擬現實專業;技能競賽;湖南;技工院校;人才培養
一、國內虛擬現實人才需求和培養現狀
目前,全球VR從業人員主要分布在以IT高科技為主導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等。而在中國,VR的人才數量僅占全球的2%,國內現有從業者主要是游戲、動漫、3D模型制作等行業轉型而來,與行業緊密結合的復合型高級人才數量無法滿足當前產業飛速發展的需要。根據2019年11月發布的《Seeingisbelieving》報告顯示,到2030年,中國VR/AR人才需求將超過680萬個[1]。
近年來,在我國多方政策扶持及力量的努力下,已基本建立起覆蓋職業教育、本科教育、碩士/博士等多個領域的虛擬現實人才培養體系。《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中公布了新增虛擬現實技術本科專業以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山西傳媒學院、吉林動畫學院等多所高校陸續開設了該專業,另外開設虛擬現實專科專業的職業院校已達157所。2021年8月頒布的《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國家職業標準》為虛擬現實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方向和社會化評價提供了參考依據,同時也將對職業學校在虛擬現實專業建設和評價上起到關鍵性作用。
二、湖南虛擬現實人才需求和培養現狀
我國虛擬現實產業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以及沿海發達城市,而湖南在該行業的發展就顯著落后于這些城市,即使與中部省份重慶、湖北、貴州等地區相比,也存在差距。
隨著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運用VR技術,湖南在教育、娛樂、醫療等行業也開始有了需求。由于地域的技術發展限制,絕大多數項目都被外包到了其他發達城市,對企業來說費用高昂、溝通不便。因此,湖南省應及時加大對虛擬現實行業人才培養的力度。基于湖南在游戲、動漫領域的人才培養能力本就比較薄弱,又要開辦好虛擬現實專業,更是困難重重。相關技術人才基本都會因職業發展、薪資待遇等問題流失到北上廣深等地區,對職校來說,這使得他們失去了重要的技術支持來源。截至2022年,湖南有5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虛擬現實專業,數量位列全國前茅,但依舊形成了一種尷尬局面:有學校培養人才,本地企業又缺少人才,由此可見,湖南對于如何培養VR高技能人才還處在探索期。技工院校中沒有一所開辦該專業,在此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面也是空白。不過有了高職院校的拋磚引玉,技工院校加入VR人才培養的隊伍也指日可待。
三、湖南在虛擬現實技術人才培養的探究
(一)虛擬現實技術在湖南經濟建設應用領域的挖掘
數字化正向傳統行業滲透,本質是需要數字化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則是行業數字化到達的一個新層次。與其他省份相比,湖南地域特色經濟呈多元化發展,目前主要支柱產業有建筑、裝備制造、鋼鐵有色、卷煙制造、旅游、文化六大支柱產業,虛擬現實技術在這些產業中的運用列舉如下:
在建筑行業中,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將地域信息、土地數據等信息導入到虛擬現實系統中,系統會根據各項數據生成三維立體地圖,還原真實地形地貌,用戶可以從全方位地進行觀測和比對,讓人們不必再去憑空想象實際的地形狀況;另外,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工程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系統來評估建筑性能,在其中來發現建筑設計缺陷,同時還可以模擬出不同的解決方案,用極低的成本來完善建筑的設計。
在旅游業中,VR全景展示可實現大型旅游景區720度無死角還原,如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鳳凰古城,讓那些因自身條件限制的人不用長途跋涉就能通過網絡選擇任意路徑在各個景點間遨游。這不僅能給游客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官,還能有較強的交互性。
在文化產業中,湖南出土的各種文化遺產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數字化展示,打造VR數字博物館,對文物的保護和保存工作起到重要作用[2]。
(二)探索“以賽促教”模式下虛擬現實人才培養的新路子
那湖南技工院校虛擬現實專業該如何建設才能有效服務于湖南經濟發展呢?目前,技工院校接觸虛擬現實技術的主要途徑就是技能大賽,技能大賽早已成為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渠道之一。技工院校的師生積極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不僅能夠有效檢測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能拓展教師專業知識,同時也能夠改進技工院校的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全面推動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形成。職業技能大賽依據職業標準,設置符合市場需求的競賽內容,以技能培養的過程將真實的生產技術知識和方法輸出給教師和學生,通過競賽成果轉化技能知識,再轉變為課程教學的實訓教材。
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動畫片制作”賽項已被“虛擬現實(VR)制作與應用”賽項所替代。中職組比高職組晚2年舉辦,這也意味著職業教育在虛擬現實的教學中,中職和技工院校起步較晚,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跟不上行業發展的進度。為緊跟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創辦的宗旨,迎合時代發展趨勢,技工院校應緊跟高校的步伐,逐步開設虛擬現實相關課程,制定以就業和競賽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推動虛擬現實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為培養虛擬現實高技能人才發揮積極作用。
虛擬現實技能比賽主要考核選手四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分別是VR低模制作和貼圖繪制能力,主流引擎核心模塊應用能力,主流VR設備的拆裝和調試能力,視頻剪輯和邏輯分析能力。這四項技術能力對于技工院校學生來說是高難度的,這些技術不僅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及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考慮到技校學生的接受能力,開設相關課程的學校極少,大多只有針對參賽選手的獨立培訓教學。技工院校應結合學校自身優勢和學生特點,通過參賽經驗,學習了解專業核心技術,參照大賽內容和評分細則,制定目標明確、特色鮮明、符合湖南當地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推進湖南傳統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具體措施如下:
1.以技能大賽為突破口,試點開設虛擬現實課程
目前,湖南省部分技工院校開設了與VR專業相近的專業,例如動漫游戲設計、數字媒體[3]等,可以對此類專業展開試點學習。此類專業已設有素描、色彩、動畫運動規律、三維模型制作、影視后期等與VR相通的專業課程,學校可在此基礎上依照技能比賽各模塊增設VR專業課程,部分課程設置為:模型制作模塊對應三維建模(Maya/3D Max)、貼圖繪制課程,引擎應用模塊對應VR技術(UE4或Unity3D )、界面交互(UI)設計、程序設計、VR編輯器課程,技術視頻剪輯模塊對應視頻剪輯課程等。
2.技工院校學生學習需求與能力分析
在虛擬現實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普及的勢態下,對游戲、動畫感興趣的學生也將他們的職業規劃轉向了這類新型職業。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加上地方對職業教育和技工教育區分對待,導致技工院校生源質量總體一般。學生的文化基礎不牢,特別是英語學科較薄弱,而虛擬現實技術所使用的軟件、主流引擎均為國外引進,編程語言以英文為主,所以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學習初期勢必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不斷地適應,也是能夠慢慢地熟能生巧,這也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有了更高要求。
在實踐能力方面,技工院校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參差不齊,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分組和任務的分配,讓能力好的帶能力弱的,根據學生接受能力分配適合的任務,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體驗,并體會到團隊的溫暖和力量。
虛擬現實專業雖然理論上屬于理科,但對美術的要求卻比較高,例如在VR場景搭建、燈光渲染、模型造型等方面都需要學生有較好的審美意識才能使作品得到較高的認可度。然而技工院校學生在審美能力上存在一定缺陷,他們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美術上的知識,才能在技術學習時更得心應手。
3.創新教法
虛擬現實技術所涉及的軟件多、制作流程復雜,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必然會讓學生難以堅持,并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上應目標明確,循序漸進,教師要用簡單有趣的方式解說理論知識,實踐課上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作品帶來的成就感,通過情景創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體驗。
(1)情境教學
虛擬現實技能大賽的正式賽卷和樣卷中采用了主題情境敘述的方式,讓選手明確任務要求,例如:模型制作模塊設定了中國古建筑、游戲道具、古代閣樓等主題;引擎應用模塊設定了紅軍長征、狼牙山五壯士、山地探險等故事情境。通過參照競賽命題模式,在虛擬現實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湖湘文化、地域經濟特色,創設真實的項目情境如湖南省博物館文物的數字化展示、湖南省科技館VR項目體驗、景點VR全景視頻、當地企業技術培訓等。情景式教學在引導學生進行專業技術學習的同時,還建立了對家鄉經濟發展及VR產品、技術和行業的認知。
(2)綜合實訓教學
常規的專業課學習是每門課程獨立教學和布置作業的,專業課之間缺乏關聯,學生對各軟件如何配合使用不明確,忽視了綜合專業素質的培養。而虛擬現實技術需要的就是專業技能的綜合運用,學生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和技術操作基礎,又要有分析和實踐能力。在完成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后,綜合性的項目任務教學可參照比賽流程完成,貫徹一體化教學理念。教師要根據項目難度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學習小組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全部任務。同時,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要參與對各組任務完成情況的分析和評價,評價標準按照比賽評分細則及企業項目標準設定,內容包括模型布線、造型比例、UV拆分、貼圖繪制、引擎交互功能的實現、項目文件整理等。除此之外,小組間還要進行評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掘自己擅長的任務模塊,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通過3年的學習和實踐,學生能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可更快適應崗位工作。
4.虛擬現實教學資源的設計
目前,市面上能作為技工院校虛擬現實教材的書籍不多,甚至有些課程就沒有配套的教材。因此專業教師應通過技能比賽,做到“以賽促教,賽教融合”。在“賽教融合”方面,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資源轉換的“三環節九步驟”措施,有效地促進了技能競賽與教學的融合,推動了職教改革的發展[4]。結合湖南技工院校虛擬現實專業基礎情況,相關專業教師應認真剖析比賽資源,整理出重要的知識點、技能點,聯系學校實際,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梳理賽項與教學的關系,設計既適用于技工院校學生能力又符合湖南支柱企業對VR人才需求的實踐課程,逐步建立起VR教學資源庫和校本教材。但僅憑學校的力量還略顯單薄,行業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參與,政府、企業、學校可以共同搭建VR實訓教學平臺,實現技術和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效率。
5.師資隊伍建設
(1)通過技能大賽促使教師轉型
目前,湖南技工院校中能勝任虛擬現實課程教學的教師非常少,隨著動畫制作賽項的取消,動畫、3D建模專業的教師應順應比賽趨勢和市場人才需求,通過指導學生和親自參賽,積極學習VR技術,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從而實現技術轉型。
(2)教師下企業深造
教師的專業知識往往只停留在理論知識和對技能比賽的認知范圍內,難以實現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到企業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可以全方位提升教師的項目實踐能力和經驗,擴展專業視野,了解當前虛擬現實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對人才需求,這對于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以及教師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6.企業人才培養基地進校園,建立崗位競爭機制
技工院校要積極尋求與虛擬現實企業的合作,針對湖南本地傳統企業轉型需求定制教學,不僅可以解決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缺乏等問題,還能促進該專業迅速成長起來。但校企合作不能只做表面的合作關系,實踐證明,學生只在學校學技術,企業僅提供實習崗位,這種做法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應將企業的技術支持延伸至校園內,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建設虛擬現實工作室或企業人才孵化基地。例如,我校電商專業將京東引進校園內,共同建立了京東校園電商孵化基地,由學校教師與企業派駐技術人員共同完成教學,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到實際業務,完成后會給予一定的獎學金獎勵以鼓勵業務能力好的學生,將企業真實的就業氛圍融入課堂教學,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上崗,符合企業要求的畢業生,企業還可以提供正式崗位。此做法使學生、學校、企業間實現了無縫對接。從互聯網上提供的虛擬現實技術崗位信息可以了解到,該行業對學歷要求沒有硬性規定非本科生不可,所以技工院校將優秀虛擬現實企業引進校園的合作模式值得推廣。
四、結束語
湖南在數字產業上的發展雖然落后,但隨著各行業對技術人才需求的增加,技工院校應順應時代發展及社會的需要,做好人才培養儲備工作。在面對機遇到來的時候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當逐步建立起成熟的VR人才培養模式后,便可更好地服務于當地企業,促進本土經濟轉型,實現教學成果與經濟發展共贏的目的。
作者單位:唐瑜珈 湖南省經濟貿易高級技工學校
參? 考? 文? 獻
[1]張廣東.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2019級人才需求調研報告[EB/OL].[2021-8-2].https://www.hnshzy.cn/.
[2]伍建平.基于區域經濟特色下的湖南高職虛擬現實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思考[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6(04):84-86.
[3]孫山春.中職學校三維動畫設計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教學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7):193+195.
[4]田笑笑,王啟元.賽項驅動式教學資源的設計——以虛擬現實(VR)設計與制作賽項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6):78-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