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三門峽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 詹菲菲
作為服務公路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有效工具,統計工作既要當好衡量高質量發展的“晴雨表”,又要當好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參謀”,既要結合國省政策、形勢與要求,做好調查統計與分析,還要注重修煉“內功”。為落實好國省政策要求、推動更多項目落地實施、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相關部門需進一步加強管理、持續優化管理效能,不斷提升統計工作水平和數據質量,更好地發揮服務功能,助力普通公路實現科學管理、規范運行,同時要全力打造高質量統計體系,以高質量統計服務支撐普通公路高質量發展。
公路統計是政府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服務為保障客觀反映公路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加強管理、監督檢查的重要手段,在公路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公路統計工作,最重要的是信息采集與數據整理,通過數據分析應用,全面了解公路狀況,剖析問題、研判形勢、提出發展建議。
當前,普通公路計劃、統計、建設、養護、應急等基礎數據和信息正逐步實現多元融合、數據共享,加快構建智能高效、服務保障有力的現代化路網運營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這些目標和任務若沒有成熟的數據信息支撐,很難有效精準施策、精細管理。同時,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也在倒逼有關部門改變現有管理體系、工作制度和技術手段。這些變化對公路統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嚴的要求,迫切需要統計工作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智慧化轉型發展。統計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數字加減,而是要真實反映發展成效、客觀聚焦短板不足,在戰略規劃研究、行業發展政策制定,以及交通運輸宏觀形勢和重大問題的預測預警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
調查職能表現突出 當前,面對巨大的資金壓力和土地、生態環保等剛性約束,公路統計人員應充分發揮統計調查職能,用客觀、翔實的數據全面反映行業發展成果。
分析能力不斷加強 圍繞新時期統計新要求,全國省(自治區)、市、縣各級已逐步建立“一周一報、一月一分析、一年一報告”等較為完善的專項工作信息報送、路網運行分析和宏觀調控機制,研究預判發展趨勢、分析總結問題、提出解決措施,為行業管理和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決策參考。常態化系統分析工作實現重點目標的能力正不斷加強。
技術手段提檔升級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為統計發展帶來新契機和新要求,公路行業正在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普通干線公路智慧化進程。河南省引進了高分遙感、可視化平臺、GIS等高新技術,提高了數據采集處理和挖掘能力,加速了統計與規劃、統計與計劃、統計與監管在數據方面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了基礎數據對行業主要業務的支撐作用。
工作質量持續提升 近年來,在各級統計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點圍繞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指標齊全性和合理性下功夫,嚴控數據采集、審核、修改、上報全過程,建立了數據邏輯審核和人工分析審核互為補充的數據審核工作機制,強化了基礎數據庫在數據審核全過程中的應用,公路統計工作質量持續提升。
普通公路統計,特別是基層統計在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統計工作量增加,亟須加強規范化管理 隨著國家各級各部門要求越來越高,統計工作已發展為指標多、類別多、口徑多、項目多、部門多、層級多的一項工作,由于其對數據的各種需求增多,拉長了時間、加重了工作量,對于規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設日益緊迫 近些年公路數量與設施日益增多、統計范圍不斷拓寬,涵蓋公路養護與建設、收費與運營、運輸與場站、安全與應急、融資與籌資等多項工作,要保障公路統計的順利高效,須加快信息化建設。
可持續發展需要提升全方位服務能力 公路的特點是點多、線長、面廣,涉及部門多。公路統計不僅要反映規劃、建設、養護,也要反映公路與鐵路、高速與普通公路、碼頭場站物流園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關系和轉換、組織、調度等,使工作標準提高難度加大。數據共享、信息互通,及全方位服務、全域性統計能力須進一步加強和提升。
基層力量薄弱,服務決策的作用有待提高 部分基層部門對公路統計人員配備不強,既懂統計業務,又懂公路和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缺乏。部分基層人員站位不高、思路不清,不能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慣性思維、觀念陳舊、不能緊跟發展形勢,統計分析能力較弱,更缺少科學預判和建設性問題建議,高質量服務決策方面有待提高。
強化制度建設,堅持依法統計 各級統計部門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及實施條例相關規定,切實履行公路行業統計職責、執行統計調查制度,堅持依法統計嚴格制度,高質量完成統計工作。各級統計部門要組織學習,培養尊重制度、服從制度、維護制度的良好習慣;制定切合實際的制度辦法、工作流程與職責;壓實責任,按照“誰生產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使人人都能規范自覺履職盡責。
建立責任清單,多級監管全程管控 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一方面要切實提高數據質量,由于部分數據漏報錯報等問題,或多或少在一些統計部門長期存在,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需要統計人員精益求精,切實提高數據質量。另一方面,要嚴格質量核查與監管?!督y計源頭數據質量核查辦法(試行)》對加強統計源頭數據質量監督管理、防治統計造假等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對數據質量進行常態化核查,做好事前明確責任、事中強化管控、事后加強測評的全流程管控,實施多級監管,建立并及時更新數據質量責任清單,對崗位責任進行全環節壓實。
用好現代科技,提高自動化水平 各地要聚焦數字交通建設戰略,以公路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以及遙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不斷豐富數據采集方法和手段。河南省普通公路持續探索,加快提升信息化水平,建成了普通公路和水路管理平臺,打通了相關子系統數據鏈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路網核查、規劃編制、項目管理、資金安排、智慧管養、安全應急等工作,建立了緊密銜接數據共享的統計應用體系與監測體系。相關統計成果轉化又反哺了統計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設,為普通公路科學管理和行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強化分析應用,挖掘數據價值 要強化提升數據分析能力,通過分析做好數據深加工,利用數學方法、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找出規律、看清本質、做出評價,從而預見發展趨勢。要注重將公路基礎數據與養護、工程、管理等業務相結合,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及時轉化應用成果,進一步增強服務決策的能力。分析要做到方法正確、對比細致、指標全面、聯系實際,依據統計分析及時調整思路方法。
穩定統計隊伍,培養優秀人才 擁有相對穩定的統計隊伍、相應理論水平與業務能力的統計人員,才能保證統計工作順利開展。公路部門要加強統計隊伍建設,保障必要經費,把好人才關,加大培訓力度,創新用人機制、完善考核制度、在隊伍穩定及才人培養方面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