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要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這是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高水平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角色要從被動融入向主動引領轉變,貿易投資規模居世界前列要求提高塑造引領規則能力,世界大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要求利用外資結構由規模速度向質量效益轉型,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要求產業開放重點轉向服務業。同時,我國對全球供應鏈高度依賴也要求構建暢通高效的外循環體系。
所謂制度型開放,就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國內體制改革,推動管理、標準的國際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一體化發展和數字經濟蓬勃興起,推動了國際經貿規則創新變革,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定正在成為新規則的引領者,其特征是“邊境”規則向“邊境后”規則發展、“邊境”自由開放與“邊境后”公平開放緊密結合。貿易零關稅、準入零壁壘的“邊境”規則體現了貿易投資高度自由化,同時覆蓋補貼、國有企業、競爭中性、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勞工標準、環境保護、監管一致性、透明度與反腐敗等“邊境后”規則,其目的是塑造高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因此,高水平開放以制度型開放為主線,勢必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首先,制度型開放為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動力。通過建設公平競爭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借鑒國際市場經濟治理的成功模式,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推動國企做強做優做大,對接國際數字治理規則,不斷完善我國數字治理體系。其次,制度型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安全的供應鏈保障。通過規則對接,提升要素流動型開放水平,貿易投資高度自由化將高效聯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構建高質量的外循環體系賦能內循環。再次,制度型開放為自主創新提供全球優質要素供給。通過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產權的良好創新生態,匯集全球人才、技術、知識、數據、資金等創新要素和技術成果,引進跨國公司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揮其外溢效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對接CPTP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應加快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推動貨物貿易提質增效、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數字貿易超前布局,“引進來”與“走出去”相互促進。要進一步降低貨物貿易關稅水平,完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推動數據跨境自由流動,繼續壓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切實做到準入準營,加強國際化爭端解決機制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