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進,國際貿易和投資受國際大環境變化的影響,呈現出歐美經濟需求不足、訂單減少,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上升阻礙貿易發展,美聯儲激進的加息政策對外匯市場和交易結算造成沖擊和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新的調整重構等新的變化特點。我國外貿發展要重點防范我國市場份額在歐美市場逐步回落、對外貿易順差增長過快以及我同歐美經濟逐步“脫鉤”等風險,妥善處理好擴大進口、“卡脖子”技術、產能向外轉移等問題。同時,全面提升企業開拓市場能力,鞏固加強對歐美市場的開拓工作,深耕東南亞市場,努力開拓和提升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不斷提升我國企業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繼續加大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力度,做好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工作,確保我國外貿國際競爭優勢。
[關鍵詞] 對外貿易? ?潛在風險? ?擴大進口? ?穩規模? ?優結構
[中圖分類號] F75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4-6623(2023)04-0017-07
[作者簡介] 霍建國,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研究方向: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
2023年,我國外貿出口仍面臨復雜的外部環境。據海關總署統計,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了4.8%的增長,充分體現了我國外貿的發展韌性和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然而,細觀其發展變化和特征,會發現出口市場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正在發生錯綜復雜的變化,其中有些變化是積極的,有些變化是消極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要認真研究當前國際市場的變化規律和特點,深刻把握新形勢下我國貿易結構的變化特點,努力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做好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工作,確保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穩定增長,繼續發揮外貿在支撐國民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一、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復雜
國際經貿環境研判
近年來,國際局勢波譎云詭,地緣政治矛盾凸顯,大國競爭日趨激烈,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進。國際貿易和投資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和特點。熟悉和把握這些新變化、新特點,對我國的外貿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影響國際貿易的變化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歐美經濟面臨艱難的增長局面,需求不足、訂單減少將對全球貿易產生負面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3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其普遍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率,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僅為2.8%;對歐美經濟的增長預測更是不容樂觀,僅為1.4%;預計發展中經濟體為3.8%,其中亞洲新興經濟體為4.5%。因此,歐美需求不足、訂單減少將成為我國外貿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今年初我對歐美市場的出口轉弱即反映了這一客觀現實。此外,俄烏沖突歷時一年,對世界經濟復蘇增添了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高位波動的局面短期內難有根本轉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紊亂的現象仍將持續,對國際貿易的負面沖擊難以消除。
2. 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將進一步阻礙貿易發展
世貿組織預測2023年全球貿易增長僅為1.7%,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增長最弱的年份。全球貿易保護政策不斷涌現,尤其是美國先以對華貿易存在逆差為由,不斷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后又指責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市場存在不公平競爭因素等,對中國發起“301調查”,并單方面啟動違背世貿組織規則的加征關稅做法,進而以國家安全為由隨意設置保護手段,甚至不斷尋求建立“小院高墻”或聯合盟友共同設置對華限制措施,導致正常的貿易投資遭到沖擊和破壞。從今年的形勢看,不排除美國將對我出口產品采取進一步的限制措施,如正在討論的關于取消對華最惠國待遇關稅提案,以及不斷采取的對華高科技產品限制等,將對我擴大對美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3. 美聯儲激進的加息政策,對外匯市場和交易結算造成沖擊和破壞
自2022年3月美聯儲啟動加息周期以來,一年時間美元利率由0.25%提高至5.25%,導致美元大幅升值,不僅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而且對全球資本市場形成嚴重沖擊,多種貨幣大幅貶值嚴重沖擊國際貿易的正常交易和結算。至今年2月,美國硅谷銀行倒閉,為保證美國金融系統的安全性,美聯儲不得不停止激進的加息政策,美元升值的空間已受到約束。從理論上說,美元升值、人民幣相對貶值有利于我擴大對美出口,但劇烈的匯率震蕩又會給企業結售匯帶來較大的風險。從今年的形勢看,由于受到美國宏觀政策和貨幣政策調整的沖擊,美元匯率仍處于劇烈的波動之中,而人民幣匯率總體貶值的預期雖有所減弱,但短期的震蕩仍在所難免,這將給貿易的結售匯帶來一定的沖擊,加大了貿易的風險。
4.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新的調整重構
為了打壓中國的發展,美國采取多種手段不斷加碼對中國的限制。首先,通過立法以形成長期的制度型約束效果,如《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都具有明顯的貿易保護特征,不僅違背世貿組織的非歧視原則,而且會對國際貿易形成破壞性影響。其次,美國不斷尋求同其所謂盟友建立各種對話約束機制甚至聯盟機制,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關系”、美日荷限制半導體設備出口協議,以及印太經濟框架等,這些機制基本都是針對中國并富有挑戰性內容,雖其效果有待進一步評估,但其制造的混亂氛圍將給國際貿易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外,美國還動用其媒體工具,不斷抹黑污蔑中國,企圖破壞中國的形象,削弱我在全球的影響力。其中最為惡劣的是鼓吹價值觀貿易,企圖動員更多的西方國家同中國“脫鉤斷鏈”,強迫跨國公司遷離中國。事實證明,美國的很多政策不符合國際多邊規則體系,是非理性的,有些甚至是荒唐的,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美國鼓勵的制造業回流、“脫鉤斷鏈”政策,雖無法撼動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但中國作為全球制造大國,應防止美國這些政策的破壞性和外溢性,積極加強構建多元穩定的對外經貿關系,加快發展高端制造業,努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形成自立自強的發展能力。同時,不能放棄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出口產業,關鍵是要不斷地用現代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勞動生產率,以新的競爭優勢戰勝更多的競爭對手,最終實現我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提升。
二、我國外貿發展需重點防范的潛在風險
要充分認識到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復雜外部環境,跟蹤國際經貿競爭格局的變化態勢及發展大趨勢,未雨綢繆、主動應對,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努力做好穩外貿工作。特別要增強風險意識,防范各種不利因素的演變和發酵,有針對性地研究做好政策的預置,提早入手,排除并解決好潛在的問題和矛盾,為我國外貿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 防范我國市場份額在歐美市場逐步回落
長期以來,歐美市場一直占據我出口市場的主要份額,最高時曾達到40%以上,但近年來受中美貿易摩擦及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影響,市場份額已發生明顯變化,近10年來我雖對美出口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但市場份額卻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由2013年的20%左右下降至2022年的不足13%,這說明美國市場的進口容量仍在擴大,而我相應的出口競爭對手對美市場的出口增速高于我出口增速,從而形成了新的落差。與此同時,我對歐洲市場的份額也從18%下降至13%的水平。今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分析研究出口形勢時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穩定對發達國家市場的出口市場份額,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這是非常及時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應引起我高度重視,因為穩定市場份額是穩外貿的關鍵。客觀現實是,新興市場的擴張難以彌補傳統市場份額下降帶來的損失,在落實穩外貿任務中,鞏固穩定我對傳統市場的出口份額仍是重中之重。
2. 防范我對外貿易順差增長過快
近年來,我國的貿易順差急劇擴大。2022年,我國貿易順差達8776億美元,相當于同歐盟貿易的總額,比2012年增長了2.8倍。不少國家對我國存在較大的貿易順差持批評態度,認為我國采取的是“重商主義”的貿易政策。貿易順差增長過快,不利于我構建穩定的雙邊關系。從客觀上分析,我貿易順差的擴大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我國具有充分的制造潛能和較強的工業品國際競爭力。我國具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制造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滿足任何訂單的需要和短缺物資的生產。疫情期間大部分國家由于生產受到沖擊和破壞,不僅防疫產品短缺,甚至連生活必需品都出現了供給緊張的狀況,而中國在疫情發生3個月后即發出復工復產動員令,各類物資供應充足,不僅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供應,還能滿足國際市場的訂單需求,口罩、測試儀及呼吸機的大量出口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些新的生產能力大大帶動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出口,也形成了新的貿易順差。
二是我國的貿易主體以民營企業為主,其出口占貿易順差總額的60%以上,雖大多數為中小企業,但其接單能力和產品調整的靈活性極強,且隨著生產經營管理的不斷改善,在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眾多的中小民營企業不得不轉向海外市場尋求銷路,千方百計擴大出口,這也體現了我國企業的發展韌性。特別是近年來保持出口高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及鋰電池等產品,很多都是民營企業經營的,它們為出口順差的積累所作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三是美元升值、人民幣相對貶值,有利于我擴大出口。自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的激進加息政策導致美元匯率急劇升值,以及人民幣匯率相對貶值。匯率的劇烈波動雖增加了企業的結售匯風險,但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匯率貶值有利于我擴大出口,對進口則形成較大壓制,從而形成進出口新的不平衡壓力,也會表現為貿易順差的急劇擴大。
四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不斷加大對我國半導體和高科技產品的進口限制,干擾了我國的進口節奏。美國拜登總統執政以來,不斷升級對我國的打壓限制,先后出臺了《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法案,極大限制了貿易和投資,致使我國的部分高科技產品進口遲滯乃至停滯,影響了我國進口的擴大,在進口停滯、出口擴張的情況下,客觀上推高了我國的貿易順差。
從理論上講,保持適當的貿易順差是必要的,但過高的貿易順差則是被動的,甚至會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面效應。特別是在當前我同主要貿易伙伴關系緊張之際,高額貿易順差很容易成為矛盾焦點,有可能會約束我出口的穩定增長。因此,主動削減貿易順差,將擴大進口作為緩解同部分國家關系的有效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3. 防范我同歐美經濟的逐步“脫鉤”
目前,美國正在極力推行同中國的“脫鉤”政策,盡管這一政策是違背自由貿易宗旨的,也是不符合經貿發展規律的,但要注意到美國的對華封鎖和打壓已進入歇斯底里的階段,采取的是一種非理性行為,即“寧肯自損八百,也要堅持殺敵一千”。因此,戰術上我們一定要加以重視,避免做出迎合或助長“脫鉤”的舉措,在宏觀層面要發揮“太極精神”,在微觀層面堅持以纏斗為主。應發揮不同層面接觸的作用,在外交上保持對話溝通,鼓勵民間機構同美國機構積極接觸,主動放松貿易投資管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繼續加大在美業務的發展;貿易方面,不放棄美國市場,努力做好美國客商的工作,積極發展雙邊貿易,爭取更多的訂單,積極擴大對美出口,爭取保持我在美市場份額的穩定。
4. 防范訂單流失和產能轉移
我國是全球制造大國,但距離制造強國仍有明顯差距,尚需做出長期艱苦的努力,且需要有一套合規的產業政策加以保障。目前出現的部分產能向東南亞轉移的趨勢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因為早期的轉移主要是勞動密集型有關產業,以鞋帽和玩具加工為主,但近年來出現了家電和新能源裝備制造的轉移趨勢,應引起我高度重視。總體來看,優勢產能向海外轉移是企業跨國經營的需要,也是規避美國關稅限制的有效途徑,但過快的轉移不利于我制造業的穩定發展和就業的穩定,應進一步明確并規范管理措施。同時,需要加快自身發展,不斷提升我產業競爭力。
三、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應妥善
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一)妥善解決擴大進口問題
目前,我國進出口差距缺口正在擴大,進口的滯后發展已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積極擴大進口,緩解同主要貿易伙伴的緊張關系,仍是我貿易政策的應有之義。積極擴大進口,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經濟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而且可以彰顯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樹立我國高水平開放的良好形象。此外,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考慮,對進口的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積極考慮再次下調平均進口關稅水平。我國名義平均關稅稅率水平經多次調整已降至7.4%,但如果考慮到我國已簽署的20個自貿協定零關稅的安排,我國實際的關稅水平已大大低于名義關稅,客觀上仍有進一步降低名義關稅的余地,在當前貿易順差過高,國內投資、消費不足的情況下,大膽自主降低進口關稅,必將對投資、消費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彰顯我擴大市場開放的決心和勇氣。
其次,鼓勵并支持先進制造設備的進口,積極擴大節能環保設備的進口。我國正在落實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艱巨任務,大量使用和更新節能設備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應該努力擴大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實現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提高我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為應對歐盟正在醞釀實施的碳邊境調節稅做好前期準備。
再次,適當放松對高端消費品的進口限制,大幅降低關稅和消費稅,促進高端消費品進口的增加,滿足中高端收入家庭的消費需求。這既可以達到擴大進口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活躍國內市場。短期看,擴大消費品進口對國內市場有一定的壓力,但從長期看,擴大消費品進口對國內生產企業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國內的生產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其溢出效應將體現在國內產品的換擋升級、實現需求側和供給側的有效互動上,對支持、活躍國內市場和消費將產生長期的積極效果。
因此,采取多方面措施適當降低貿易順差,是當前宏觀政策調整的積極選項,對內可以活躍刺激投資和消費,對外可以緩解矛盾和壓力,也是我進出口貿易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應將其納入穩規模優結構政策目標的重要內容。應該看到,我國擴大進口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適當地調整進口政策,就能產生積極的效果。
(二)加快解決好“卡脖子”技術問題
我國產業雖然在整體上具有競爭優勢,然而在高端制造領域的短板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針對美國對我采取的高科技領域的封鎖和限制,需要統籌應對。突破“卡脖子”工程不僅是研發投入的問題,還要有綜合配套措施。為此,一是要將“制造業優先發展”擺在首要位置,在各方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二是努力攻克“卡脖子”技術,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三是加快貿易與投資的融合發展,形成貿易帶動投資、投資促進貿易發展的良性循環,重點構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融合發展路徑,打造新的增長點;四是加速布局電子商務海外倉,構建以我為主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進一步提升我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五是促進數字貿易發展。我國數字貿易有良好的基礎,數字產品也具備較好的競爭力,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數字貿易發展新格局,需要加強制度型開放,以電子商務業務同國際高標準規則的開放對接帶動產業發展,以引資和融合發展格局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全面鞏固和提升我數字產品競爭力。
(三)理順和規范產能向外轉移問題
目前,我對歐美市場出口產品面臨東南亞主要國家的強勢競爭。近年來,東南亞主要國家對美出口呈現較快增長態勢,這既有中美貿易摩擦產生的溢出效應原因,也有東南亞諸國擴大招商引資帶來的出口增長效應原因。但從產品結構看,我出口產品主要以機電產品為主,而東盟國家出口產品主要為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部分跨國公司的代工產品。從目前雙方產品的競爭力看,我國仍占據相對優勢,今年3月我國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強勢出口,以及東盟部分國家的出口下降就是最好的證明。單純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短期內東南亞主要國家超越我們的可能性不大,目前最大的威脅來自歐美鼓吹的“脫鉤斷鏈”政策,即人為地加大對我產品的限制政策,并動員加大對東盟諸國的主動貿易。外部因素的干擾將對我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競爭地位產生不利影響,需要引起我高度重視。因此,我主要出口企業不僅要不斷提升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加大鞏固和拓展歐美市場,保持我在歐美市場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我國企業“走出去”、加快國際化經營是有內在需求的,關鍵在于國家相關政策要明確哪些是支持的,哪些是限制的。投資的便利化有利于企業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走出去”做得較好的企業,其貿易、投資額均遙遙領先。要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走出去”的配套政策,堅定支持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四)處理好對外經貿關系構建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這一提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當前,在大國博弈異常激烈、中美貿易摩擦難解難分的復雜形勢下,我們應把握好對美斗爭的策略,講究斗爭的藝術,把握好斗爭的分寸和節奏。美國奉行的偽多邊主義和利益至上的伙伴關系的政策是難以持續的,更多的國家會進一步認清美國政策所夾雜的私利。看似美國已構成了反華的西方陣營,并建立了各種同盟機制,形成了“小院高墻”式的壁壘,實則是一種松散的聚合,一旦遇到利益紛爭,便會各持己見、各奔前程。因此,我們要在戰略上藐視美國,戰術上重視美國,保持同相關國家的緊密溝通,通過互利合作,逐步突破美國的封鎖限制,而中央提出的“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恰恰是應對當前復雜國際局勢的重大戰略思路,貫徹落實好這一思路是我在國際競爭中保持主動的關鍵。
四、確保我國外貿國際競爭優勢的重點任務
從當前形勢來看,雖然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且不利因素有所增加,但也要看到我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和潛在的競爭優勢。我國經濟正處于快速恢復階段,企業發展環境有所改善,企業抗風險能力和開拓市場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對東南亞經濟體仍將保持較高增長勢頭,RCEP的全面生效,正在產生新的較大的溢出效應,對我繼續擴大雙邊貿易形成有力支撐。我國同中東主要國家關系的改善,將為我貿易發展提供新的潛在增長點,拉美市場和非洲市場繼續保持穩定,仍具擴大出口的潛能。隨著“一帶一路”市場貿易投資的活躍發展,我國同沿線國家的貿易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新的出口增長點正在快速形成。此外,還應看到我國企業出口的韌性和競爭力的提升,將成為支撐我出口基本盤的重要因素。相信有國家政策支持和企業自身的努力,今年外貿出口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并保持一定的增長規模,為國民經濟增長作出應有的貢獻。現階段應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升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
貿易擴大的基礎在于市場需求和良好的客戶關系。從目前全球經濟發展態勢看,市場需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縮,市場競爭更為激烈。鞏固我出口市場份額是當前企業面臨的艱巨任務,一是要千方百計地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我們正面臨來自東南亞主要國家的競爭,總體來看,我國的出口產品競爭力較東南亞各國略勝一籌,特別是我傳統出口產品,如服裝、箱包、玩具及家用小電器等,2022年均實現了穩定增長,因此企業不僅要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同時要繼續加大開拓市場的力度。二是要穩定并鞏固同客戶的關系。三年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與客戶的關系和情感,必須做好相應的補救工作,這對我們外貿長期穩定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加大同客戶的溝通力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主動接觸客戶,鞏固提升相互之間的友好關系。企業要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積極主動聯系客戶,建立互訪機制。維系穩定的客戶資源,是穩定貿易發展的基礎。
(二)加強對歐美市場的開拓工作
歐美市場長期以來是我傳統市場,目前約占我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保住此市場份額就是穩住了外貿的基本盤。外貿企業要進一步加大對歐美市場的開拓力度,主動加強同客戶的聯系,保持和客戶的穩定關系,根據市場變化,滿足客戶的需求。對美國市場的開拓,要特別注意合規經營,同時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歐洲市場仍具有較大的潛力且市場環境較穩定,應加大雙邊貿易的力度,特別要注意對歐洲不同國家不同市場的研究,把握市場機會,力爭鞏固和提升對條件較好國家的出口市場份額。歐美市場的穩定,是確保外貿基本盤穩定的關鍵。
(三)深耕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市場近年來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需求旺盛、訂單充足,應充分利用RCEP的有關利好政策,努力擴大雙邊貿易,爭取將雙邊貿易規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要特別注意加大對日韓市場的開拓力度,爭取改變雙邊貿易下滑的態勢。我對日韓的雙邊貿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應通過加強雙方客戶的往來,做好客戶的工作,發現貿易機會,擴大進出口貿易,補齊RCEP的短板,這對我全面穩定貿易增長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努力開拓和提升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
近年來,我國同“一帶一路”的貿易持續保持高增長,雙邊貿易關系不斷改善,貿易的基數和規模不斷擴大。今年,我國將再次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將為企業拓展“一帶一路”的貿易投資合作帶來新的機遇。企業要細分“一帶一路”市場,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國家,加大貿易投資合作的力度,應特別注意對中東市場的貿易發展。
(五)不斷提升企業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外貿企業的競爭力主要涵蓋兩方面,一是產品的競爭力,二是市場開拓能力。從目前現狀來看,雖然我國的制造能力和產品競爭力在全球具有不少優勢,但出口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新產品的競爭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一個好的產品對出口和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是巨大的,如我國近幾年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形成的新的出口競爭力,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需要更多的“新三樣”產品來支撐外貿新的增長點。外貿企業必須認識到,面臨當前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仍是對外貿易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六)繼續加大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力度
從今年國際市場變化和外部需求看,外貿企業仍將面臨眾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而中小微貿易企業面臨的困難會更大一些,除企業自身的努力外,政府的幫扶政策仍是不可減弱的。企業的任務是努力提升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積極主動地穩定與客戶的關系。而在發展的環境方面,政府應提供更多的幫扶政策:一是重點保障有訂單的企業在融資貸款方面的支持力度,應建立同訂單掛鉤的信貸機制。二是建立結售匯的風險擔保機制,對于匯率波動風險較大的國家和市場更要推廣這一機制,關鍵在于這一機制不能給企業增加更大的成本,銀行更不能將對企業的匯率擔保機制視為利潤增長點。三是繼續對企業出國參展和拓展市場的費用提供必要的支持,特別是對重點市場的拓展更要加大支持力度。四是繼續改進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減少企業的社會成本。五是對困難企業繼續實行稅收減免和延期還貸的優惠政策,幫助其渡過難關。此外,鼓勵各地商務主管部門根據企業的實際困難,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
總之,今年的外貿形勢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確保出口的穩定增長,為國民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霍建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外貿平穩健康發展[J].開放導報,2022(2):56-62.
[2] 霍建國.發揮好外貿出口競爭優勢 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J].全球化,2022(4):24-30+132.
Ensur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oreign Trade in Stabilizing?Scale and Optimizing Structure
Huo Jianguo
(China Society for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tudies,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andscape is undergoing rapid chang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are influenced by global environment shifts. There is a shortfall in Western economic demand leading to reduced orders in both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rise in trade protectionism anti-globalization ideology hindering trade growth, and the aggressive interest rate hike policy of the Federal Reserve causing impact and damage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nd transaction settlement. The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are facing new changes, such as new adjustments and restruct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should focus on preventing the gradual decline of China's market share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s,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surplus, and the gradual "decoupling" of China from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economies. It is also vital to properly handle issues related to increasing imports, "bottleneck" technology, and the outward transfer of production capacity. At the same time,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enterprises capabilities to expand the market,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markets, deeply cultivate the Southeast Asian market, strive to develop and enhance the trade with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export products, continue to reinforce the policy support for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and ensure a steady scale and excellent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to preserv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oreign trade.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Potential Risk; Expand Imports; Stable Scale; Superior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3-06-12? ?責任編輯:羅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