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芳 黃茂興 陳若霏
[摘要] 自貿試驗區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為其實現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產業轉型升級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帶來了新機遇。數字貿易通過貿易方式數字化和貿易對象數字化降低貿易成本和提升貿易效率、擴展貿易深度和廣度的方式,助推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自貿試驗區也面臨來自國內國際的多重壓力和挑戰。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要以數字貿易為抓手,推進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強化自貿試驗區環境建設,提升數字貿易發展質量;主動承擔壓力測試,爭取數字貿易國際話語權;推動區域數字貿易協調發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關鍵詞] 數字貿易? ?自貿試驗區? ?提升戰略
[中圖分類號] F75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4-6623(2023)04-0033-08
[作者簡介] 劉雅芳,福建社會科學院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國際貿易;黃茂興,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福建師范大學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國際經濟;陳若霏,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在新發展階段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更高的要求。10年來,我國已經成功部署并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以及海南自由貿易港,從而在東西南北中形成了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自貿試驗區作為制度創新和改革開放的高地和前沿,不僅是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關鍵鏈接,同時也是推動國內和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前,全球進入了數字貿易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數字貿易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貿易格局,但全球性數字市場和數字貿易架構尚處在構建階段。并且,數字經濟產業主要服務于各國本地市場,但在未來,其全球化的發展空間仍具有巨大的潛能。自貿試驗區作為國家制度型開放的試驗田,主要任務是為國家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徑和新模式。因此,新形勢下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應該在發展數字貿易中發揮先行先試和引領作用。
一、數字貿易在推動實施自貿試驗區
提升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作為數字經濟背景下互聯網技術與全球貿易高度融合的一種新生事物,數字貿易必將對未來國際貿易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自貿試驗區的創新發展。
1. 數字貿易為自貿試驗區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帶來新機遇
自貿試驗區核心議題包括推動制度創新和進一步對外開放,其中投資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尤為重要。作為全國首批自貿試驗區,上海在其臨港新片區的總體規劃中,強調了以投資、貿易、資金、運輸和人員從業的自由化為主要推進方向①。2020年國務院公布的第6批自貿試驗區全國復制推廣的37項制度創新經驗中,有超過半數(約59.5%)的經驗涵蓋了投資貿易領域,具體包括投資管理和貿易便利化各11項。
隨著全球化和數字化的深入發展,數字貿易對自貿試驗區投資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產生了重大影響。首先,從自由化角度看,數字貿易通過降低交易成本和縮減交易時間,提高貿易效率。傳統的貿易方式需要通過物理渠道進行商品和服務的交易,這既消耗時間又需要支付物流等成本。數字貿易的出現,使得全球范圍內的買賣雙方可以即時進行交易,極大地降低了這些成本。這種更自由的貿易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在自貿試驗區投資創業。其次,從便利化角度看,數字貿易極大地推動了交易的便利化。數字貿易不受地理限制,只需電子設備和網絡就可以完成交易,因此,更多企業和個人可以參與跨境貿易。電子支付、智能合約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也使得數字貿易的整個流程變得更加流暢和便利。此外,自貿試驗區作為國家開放政策的試驗田,可以在數字貿易的推進過程中嘗試更多創新的管理模式和政策舉措,如跨境電子商務稅收政策、跨境數據流動政策等,這將進一步推動自貿試驗區投資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總的來說,數字貿易發展對我國自貿試驗區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它不僅改變了貿易方式,提高了貿易效率,也對自貿試驗區的管理和政策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2. 數字貿易為自貿試驗區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從目前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戰略定位來看,自貿試驗區不僅承擔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也肩負著產業轉型升級的使命。東北及中西部地區如遼寧和湖北的自貿試驗區,承擔著明顯的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任務。遼寧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在于加速改革以適應市場需求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而湖北自貿試驗區則努力成為一個示范區,展示如何有序接納產業轉移,同時成為戰略新興和高科技產業的匯聚地。數字貿易對自貿試驗區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機遇,對自貿試驗區的產業結構和商業模式產生重大影響。具體而言,數字貿易對自貿試驗區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機遇主要包括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創新商業模式以及提升競爭力等。
首先,數字貿易促進自貿試驗區內產業數字化發展。產業數字化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傳統產業,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和研發模式,促使產業數字化升級。目前,我國產業數字化占比從2005年的49.1%增長至2022年的81.7%,表明數字化經濟結構正逐步優化。因此,產業數字化已經日益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通過數字貿易,一方面,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對生產流程進行優化,實現生產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達到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另一方面,數字貿易的發展可以進一步推動產業向更高端的方向發展。自貿試驗區內傳統制造業通過應用先進的技術進行智能化升級,而服務業,尤其是金融、物流、教育、健康等領域通過數字化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其次,數字貿易加速自貿試驗區數字產業化進程。數字產業化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相應技術。一方面,數字貿易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這些新興產業的崛起為自貿試驗區提供巨大的發展機遇,有力地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另一方面,數字貿易的發展促進創新,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數字貿易中得到廣泛應用,將有助于催生更多的創新企業,推動自貿試驗區的產業升級。
再次,數字貿易催生自貿試驗區新的商業模式。數字貿易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全新的商業模式,如共享經濟、平臺經濟、訂閱經濟等。它們以其獨特的優勢,不僅提升了效率,改變了消費者體驗,而且為自貿試驗區的產業升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自貿試驗區可以利用這些新的商業模式,發展更加富有創新性的產業結構,吸引更多的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3. 數字貿易為自貿試驗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帶來新機遇
自貿試驗區作為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新發展格局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肩負著有效服務和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使命和擔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進程中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當前,數字貿易正在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數字貿易為自貿試驗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提供了新的機遇。浙江自貿試驗區數字產業鏈條完整、技術優勢明顯、企業“枝繁葉茂”,是數字自由貿易發展樣本,為構筑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新體系爭取了一批“先行先試”落點。如支持重點企業爭取“長三角一體化通關”協同查驗試點,提升企業通關效率;“浙江數字文化國際合作區”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也是全國唯一的數字文化貿易功能區;開展新型國際離岸貿易試點,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我國自貿試驗區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而數字貿易正在為自貿試驗區提供新的機會以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首先,數字貿易擴大對接國際市場的機會。數字貿易使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有機會接觸到更加廣闊的市場。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43.8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規模突破2億元人民幣。數字平臺如阿里巴巴、京東等,使企業可以直接接觸到全球消費者,實現了市場的擴大。其次,數字貿易有助于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數字技術發展和應用改變了全球產業鏈的運作方式,加快了全球價值鏈的重構。通過數字貿易,中國企業可更加深入地參與全球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有助于提升我國相關企業和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二、數字貿易助推實施自貿試驗區
提升戰略的作用機制
(一)貿易方式數字化:降低貿易成本和提升貿易效率
1. 降低貿易成本
在傳統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中,交易雙方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尋找交易伙伴,加之受到地理距離的限制,跨國貿易往往面臨著復雜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而隨著數字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各環節融合滲透加深,不斷催生出新的貿易模式,減少了傳統貿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有效降低貿易成本。一方面,數字技術降低了貿易信息收集成本。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企業能夠通過網絡等方式充分了解海外市場資訊,與傳統的通過海外調研獲取市場行情、客戶資信的方式相比,大大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另一方面,數字技術提升了外貿企業信息輸出效率。與傳統的線下營銷和廣告策略相比,外貿公司可以在線更精準地投放廣告,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同時降低成本。此外,數字化貿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這主要體現在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融合上。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數字化市場信息服務、物流信息服務和支付結算服務,外貿公司可以實現資金、貨物和信息流程的深度融合,從而大幅降低運營成本。
2. 提升貿易效率
數字化在交易流通、生產管理以及對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影響上,展現了對貿易效率的顯著提升。交易流通環節中,利用智能手機、機器人和電商平臺等數字工具,外貿公司能夠更高效地參與全球市場。在生產管理方面,數字化轉型不僅體現在外貿公司人力資源外包、財務和支持服務的數字化,還包括軟件開發、平臺支持和信息系統維護的數字化。這一轉變不僅為國際分工創造了機會,還使企業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有效地分配生產環節。此外,數字技術在優化供應鏈和價值鏈方面也起到關鍵作用,進一步提升貿易效率。一方面,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通過降低采購成本、物流成本和營銷成本實現供應鏈優化,有助于企業在國際競爭環境中形成新優勢。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能夠提高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效率與精準性。傳統價值鏈過多的中間環節導致價值鏈上下游利潤空間被壓縮,而基于數字化與智能化的跨境電商服務平臺能夠去除增加值較低的中間環節,提高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效率。
(二)貿易對象數字化:擴展貿易的廣度和深度
1. 擴大貿易產品的范圍
當前,數據已經轉變為新的生產要素,與此同時,線上存儲變得更為便捷且成本更低。因此,在國際貿易領域,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地呈現為數據形式,不僅包含傳統的數字產品如電子圖書、數字音像和軟件,還涵蓋了線上教育、醫療服務及社交媒體等新興數字服務。得益于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的推動,許多以前受制于時間和空間束縛的非貿易服務通過線上遠程交付,成為高度可交易的商品。例如,線上教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可以做到教育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共享。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地區停止線下授課,轉而以線上教學取代,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成本,而且授課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相較于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傳統要素,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具有獨特的優點,它有能力突破傳統生產要素供應有限帶來的增長限制。數據本身并非價值所在,其價值源于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后所催生的成果。更為關鍵的是,數據可以提升傳統生產要素,如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的配置及使用效率,同時,通過優化數字化公共服務,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
2. 重塑全球價值鏈
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既孕育了眾多新的貿易模式和業態,同時也實現了對全球價值鏈的重塑。一方面,跨境數字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地融入全球價值鏈。首先,數字技術與產業鏈深度結合,使得外貿公司能夠將生產或服務環節中的部分流程分解,并通過外包將其布局在更具優勢的地區。其次,新一代數字技術如大數據、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孕育了更多的新產品和新服務,這些新產品和新服務進一步通過數字方式融入全球價值鏈。再次,數字技術為那些因時間和空間限制而未能“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了進入全球價值鏈的機會。另一方面,數字貿易改變了全球價值鏈收入的分配方式。在傳統價值鏈中,“微笑曲線”的兩端通常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中間環節的產品附加值較低。數字技術的運用加速了產業自動化和模塊化,使得傳統價值鏈中間環節的價值創造能力減弱,面臨被替代或淘汰的風險,進而引發許多原本處于中間環節的加工制造企業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利用數字技術進一步整合這一環節所積累的知識和信息,并基于此開發前后端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向外部輸出數字服務。
三、自貿試驗區發展數字
貿易的基礎及潛力
依托巨大的國內市場,我國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性機遇,實現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當前,加快發展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形成數字貿易國際新優勢,成為我國推動新一輪開放轉型的新動力和推進全球自由貿易進程的重要抓手。
1. 我國數字貿易快速發展
依托巨大的網絡用戶規模優勢以及數字經濟發展優勢,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實現了高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圖1),2012—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由2.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至15.7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5.1%,遠高于我國貨物及服務貿易的平均增速。預計未來幾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仍將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的市場規模將達16.8萬億元人民幣。
2. 我國有條件在數字貿易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第一,我國數字貿易具有比較優勢。麥肯錫的報告分析顯示,盡管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但是在數字領域方面的服務貿易連續數年保持貿易順差。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TIMG 2023)》數據,2021年,我國在數字經濟整體規模上僅次于美國,排名全球第二,數字經濟競爭力排名全球第八,數字貿易整體上呈現出比較優勢。
第二,我國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較好。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圖2),2012—2022年,我國電子商務規模由7.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至43.8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8.4%,逐漸成為數字貿易的重要支撐。
第三,我國擁有巨大的數字貿易發展潛力。以互聯網用戶為例,2012—2023年,我國網民規模由5.64億人增長到10.7億人,互聯網滲透率由34.8%提高至74.4%,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互聯網用戶市場。巨大的用戶市場成為我國發展數字貿易的重要基石。
第四,我國數字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數字貿易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特別是各大自貿試驗區內建設了許多新型數字貿易基礎設施,如數據中心、測試平臺、5G以及超算中心等,為數字貿易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第五,我國擁有數字貿易發展的政策基礎。我國已出臺《“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方向和任務,為電商未來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在發展數字貿易政策支持方面,國內各大自貿試驗區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進區域內數字貿易的發展,為數字貿易發展提供良好的規則保障。
3. 力爭形成數字貿易規則國際競爭新優勢
數字貿易規則是全球經貿規則制定的重點和焦點。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一體化組織,在部分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中加入了電子商務的相關條款,并簽署了世界貿易組織、金磚國家、RCEP、中國東盟自貿區、“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等關于電子商務的相關聯合聲明。總體來看,我國在參與數字貿易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這就需要我國在積極參與全球多邊經貿規則制定的同時,以國內自貿試驗區為重點試驗田進行壓力測試,對標國際數字貿易規則的高標準要求,力爭形成數字貿易國際競爭優勢。
四、自貿試驗區發展數字貿易
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自貿試驗區發展數字貿易面臨的主要機遇
1. 產業數字化發展空間廣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等一系列重大任務,產業數字化發展前景廣闊。當前,產業數字化正步入發展快車道,出現了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港口等一批示范行業,為我國自貿試驗區深入推進數字貿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新冠疫情進一步增強了國內大市場優勢。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網絡購物、遠程醫療、線上辦公、數字政務等新業態快速發展,顯著提升了服務數字化水平,不斷為數字技術提供新的應用場景,從而為數字貿易企業提供強大的國內市場。
2. 全球數字貿易市場增長態勢強勁
數字經濟強勢崛起有力地促進了數字貿易發展,貿易數字化轉型促進了全球貿易結構和貿易格局深度調整和重塑。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的相關數據,2011—2020年全球數字化服務貿易規模由4.1萬億美元增長至5.9萬億美元,全球數字服務貿易規模占服務貿易的比重由46.5%增長至61.2%,預計到2030年將會增加至75%。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2020年世界貿易報告》,新冠疫情促進了電商和數字化創新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大數據、5G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全球貿易的數字化程度。數字貿易的迅猛擴張和規模擴大在全球范圍內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為中國全力推進數字貿易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國際市場機遇。
3.“數字絲路”建設將釋放“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巨大潛力
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數字絲路”的概念。過去的6年里,“數字絲路”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至今,中國已與17個國家達成“數字絲路”合作協議,并與23個國家建立了“絲路電商”的雙向合作框架。此外,中國已經與鄰國共同建設了34條跨境陸地電纜和若干國際海底電纜,深化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經濟合作。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于數字化程度低、信息技術發展相對滯后,存在巨大的數字鴻溝,因此具有開展數字貿易的巨大市場空間。同時,隨著這些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為數字貿易的發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自貿試驗區發展數字貿易面臨的主要挑戰
1. 國內層面:數字貿易發展面臨制約因素突出
一是中國數字貿易企業國際競爭力較弱。2022年全球數字貿易行業企業Top 100榜單顯示,中國共有45家企業入圍,美國有35家企業入圍,兩國企業數量合計占了百強榜的80%。從入圍企業市值角度來看,美國與中國分居全球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其中美國占據了68%的份額,而中國為22%。這顯示出,盡管中國在數字貿易領域有所突破,但與美國相比,國際競爭力仍有顯著差距。
二是數字貿易關鍵核心技術自給率低。在推動數字貿易發展的道路上,國內各自貿試驗區普遍受制于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等進口依賴性強的問題。尤其是與美國這個數字貿易強國相比,我們在半導體、操作系統、云計算、區塊鏈等基礎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差距更為顯著。數字貿易關鍵核心技術自給率較低或將成為中國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發展最大的外部制約因素之一。
三是數字貿易核心技術人才匱乏。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人才是推進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的關鍵因素,但目前大多數自貿試驗區面臨數字貿易核心技術人才匱乏的局面。據商務部服貿司發布的《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0》預測,到2025年,中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的人才缺口將分別達到230萬、500萬和150萬人,成為制約數字貿易發展的重要障礙。
四是各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發展參差不齊。由于戰略定位、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支持力度、人才資源等不同,各自貿試驗區的數字貿易發展水平也不盡相同。總的來看,無論是自貿試驗區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數字貿易發展水平,東部沿海省份的自貿試驗區整體上高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并且這種差距會隨著數字技術的全面推廣應用而逐漸拉大。因此,各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形成統一發展范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2. 國際層面:面臨數字貿易規則和治理的嚴峻挑戰
一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區域貿易協定引領的數字貿易規則積極推進。數字貿易已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關鍵領域和規則制定權的核心爭奪點,是新一輪全球經貿規則競賽的主戰場。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借由雙邊或區域性貿易協定等渠道,主導制定數字貿易規則,確保其在全球經濟貿易規則的決策中占據主導地位。比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美墨加協定》(USMCA)等高水平的自貿協定,都把數字貿易規則作為關鍵議題,意圖引導和主導未來數字貿易規則的發展方向。
二是全球數字貿易規則和數字治理體系呈現碎片化狀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通過大規模雙邊或區域性貿易協定來體現他們在經貿規則制定中的主導權,導致全球缺乏統一的數字貿易規則標準和健全的數字治理體系。加上發達國家與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數字經濟的發展階段和制度框架上存在顯著差距,造成在數據跨境流動、源代碼保護、數據本地化存儲以及網絡數據安全等問題上存在較大爭議。全球數字治理因此陷入一種混亂的狀態。數字貿易規則和數字治理體系的碎片化可能會加深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數字差距,從而妨礙全球數字貿易的包容性發展。
三是網絡數據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在全球數字經濟環境中,數據安全問題無處不在,數字貿易中的數據安全重要性凸顯。數據泄漏、網絡攻擊、跨境數據流動、數據隱私、供應鏈安全等,都是數字貿易領域所面臨的網絡數據安全問題。與此同時,部分發達國家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的過度泛化導致了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加劇,給中國參與制定全球數字貿易規則及推動數字貿易開放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五、推動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
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自貿試驗區環境建設,提升數字貿易發展質量
1. 創造良好的數字貿易政策環境
一是環境支持。通過繼續縮減外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長度,有序推進自貿試驗區內電信、云服務、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及金融、保險、醫療、教育等行業的開放,吸引跨國公司設立離岸數據中心、結算中心、研發中心等,為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二是政策引導。政府應出臺鼓勵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發展的政策,包括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促進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參與數字貿易。同時,應針對性地制定適應新的貿易模式的規章制度。三是統一標準。建立自貿試驗區內數字貿易的標準體系,包括數據交換格式、安全保密標準等,以推動技術的統一和標準化。
2. 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強大數據、云計算、5G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二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跨境貿易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數據的采集、管理和共享機制。同時,探索如何在自貿試驗區內簡化企業獲取和利用境外網絡資源及服務的流程。三是探索建設統一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促進企業開展線上交易,推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模式試點落地推廣。
3. 加大數字貿易人才培養力度
一是構建完善的數字貿易教育體系。包括相關專業的設立、課程的開發,以及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以期打造出真正適應數字貿易發展需求的人才。二是加強數字貿易專業培訓。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相關的專業培訓課程和實踐訓練,讓區域內相關從業人員都能得到系統的學習和培訓,以便快速地適應數字貿易的發展。三是加強國際合作。主動與國際先進的教育機構和企業進行交流合作,引入優秀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模式,提升自貿試驗區的人才培養質量。四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拓寬自貿試驗區人才引進渠道,通過加強合作交流、優化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評價體系等措施,吸引國內外數字貿易領域優秀人才。
4. 完善數字貿易法律法規體系
一是加強數據流通、交易等領域的探索。鼓勵各自貿試驗區根據本地的特色需求,在數據流通和交易領域進行實際的嘗試和探索,打造出一套多方協作、高效便利的跨境數據流動監管機制。針對數字貿易的獨特性以及數據流動的新挑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并深入探討數據版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二是著重探討強化數字貿易監管體系和機制。堅守包容性和審慎性原則,為適應自貿試驗區中數字貿易的增長,研究構建相應的監管框架。在保障數字貿易的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同時,采取審慎的管理措施,確保不越過數字貿易發展的底線,并從體制層面對如行業壟斷、侵犯消費者權益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三是加強數據保護力度。明確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傳輸權等,同時也要對數據的收集、處理、儲存、傳輸等環節設定明確的規則,保證跨境數據流動的安全和便捷。
(二)主動承擔壓力測試,爭取數字貿易國際話語權
1. 主動對標國際規則
一是通過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尤其是推動RCEP數字貿易規則實施,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中的數字貿易規則,通過開放壓力測試,做好現有國際數字貿易規則在國內的試點實施測試,為中國參與數字貿易國際規則談判積累經驗。二是依托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積極參與數字貿易國際規則制定。以RCEP、“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等為重要載體,推動和影響全球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爭取數字貿易國際話語權。
2. 先行開展試點試驗
一是積極推動數字貿易國際合作。以開展數字貿易先行先試的自貿試驗區為抓手,打造數字貿易國際樞紐地,融入全球數字貿易治理體系,代表國家參與制定跨境數字貿易的產業標準、隱私保護、數據跨境流動、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制度。二是差異化實施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試點試驗。其他未開展數字貿易先行先試的自貿試驗區可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在數據隱私保護、數據跨境流動監管等方面深入探索,差異化開展數字貿易試點探索。
3. 拓展數字貿易合作新空間
一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并以此為契機推動我國自貿試驗區內云服務、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服務出口。二是借助“一帶一路”沿線的巨大市場需求,推動自貿試驗區在數字產品與服務領域,如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方面的出口。同時,也需要發展數據儲存、維修等服務外包業務,擴大在移動支付及數字貨幣領域的合作。三是構建符合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需求的數字貿易規則體系,完善與沿線相關國家在數字貿易合作領域的法律法規。
(三)推動區域數字貿易協調發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1. 建立區域聯動發展機制
一是采用聯盟或者聯合體的形式建立自貿試驗區數字貿易區域聯動機制,加快各區域數字貿易發展中政策制定、制度創新、人才引進、交流合作等領域的協調聯動,促進區域內相互借鑒,推動數字貿易發展薄弱的自貿試驗區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同時,擴大數字貿易試驗樣本 ,并在全國推廣拓展。二是以區域協同發展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我國東西部地區在數字貿易發展上存在較大差距,但也存在廣闊的協作潛力。例如,可以通過創建聯合創新中心,讓東部地區自貿試驗區在數字技術、數字產品制造等領域的優勢能夠有效傳遞至西部地區的自貿試驗區。
2. 強化數字產業協同發展
一是共建數字產業園區和平臺,利用各自貿試驗區的特有資源,進一步擴展和優化數字產業鏈的布局。二是加強在同一區域內的各自貿試驗區,以及同一自貿試驗區內的不同片區之間在數字產業方面的協作,以此來擴大區域間數字產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促進我國自貿試驗區內的數字貿易實現更廣泛、更均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衛杰.自貿區高質量發展的多維度思考[J].開放導報,2022(2):46-55.
[2] 李嘉美,韓建雨.自貿試驗區推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J].宏觀經濟管理,2022(7):28-35.
[3] 江小涓,黃穎軒.數字時代的市場秩序、市場監管與平臺治理[J].經濟研究,2021,56(12):20-41.
[4] 盛斌,黎峰.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J].開放導報,2022(4):15-20.
[5] 王曉紅,夏友仁.中國數字貿易發展:現狀、挑戰及思路[J].全球化,2022(2):32-45+134.
[6] 吳力.數字貿易:燃動外貿發展新引擎[N].國際商報,2022-08-12.
[7] 張琦,陳紅娜,羅雨澤.數字貿易國際規則:走向趨勢與構建路徑[J].全球化,2022(1):70-78+135.
Mechanism and Path for Digital Trade to Boost the Promotion of Pilot Free Trade Zone
Liu Yafang1, Huang Maoxing1, Chen Ruofei2
(1. Fuj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1; 2.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 Zhuhai, Guangdong 519087)
Abstract: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s are the front line of China's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de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m to realize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 of investment and trad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to integrate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Digital trade reduces trade costs and improves trade efficiency through digitization of trade methods and trade objects, and expands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rade, boos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s upgrading strategy.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s also face multiple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from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ources. To adapt to the new trend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hancement strategy of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s by taking digital trade as a h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pilot free trade zon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de;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undertake pressure tests to strive for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on digital trade;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igital trade to build a unified large market across the country.
Key words: Digital Trade; Pilot Free Trade Zone; Promotion Strategy
(收稿日期:2023-07-10? 責任編輯:羅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