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玲玲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在我班閱讀活動“十月,我們一起讀書”中,《西游記》成為幼兒爭先閱讀的書。書中各種不同性格的神仙、妖怪,各種法力無邊的寶物、法器,都深深地吸引著幼兒。幼兒閑暇時會討論所喜歡的西游人物,模仿西游人物的動作,拓印喜歡的法器等,在班上掀起了“西游熱”。
閱讀是培養(yǎng)傾聽習慣的有效手段,是增進親子感情的重要載體。為了讓幼兒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便于拿取自己喜歡的作品,我們在班級創(chuàng)設了《西游記》閱讀區(qū),并配齊了紙和筆,方便幼兒在閱讀時寫寫畫畫,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同時,我們不定期發(fā)放圖書,讓幼兒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
每一個朝氣蓬勃的早晨都是集體閱讀的好時光。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對其中的情節(jié)產(chǎn)生疑問,我們會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例如,在情節(jié)《三打白骨精》中,豬八戒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后的言語,惹得唐僧動怒。我們借此向幼兒提問:“豬八戒為什么要這樣數(shù)落孫悟空呢?”“我覺得,他們之間可能有仇吧”“當初,豬八戒在高老莊娶媳婦,就是孫悟空壞了他的好事,還被孫悟空打得半死,他可能一直記著呢”“對啊,每次都是孫悟空出去找食物,保護師傅。豬八戒什么都不做,只知道偷懶”“豬八戒喜歡漂亮的女子,剛才看到那個送飯的年輕女子就這樣被猴哥打死了,而且他又不知道女子是妖怪”“我覺得,豬八戒想把孫悟空氣走,這樣他就是唐僧的大徒弟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每天午餐前的時間,是幼兒最期待的西游分享時刻。大家都有備而來,精彩瞬間不斷呈現(xiàn):軒軒講述《悟空大鬧蟠桃會》時,把孫悟空品嘗仙桃時陶醉的樣子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玥玥講述《三借芭蕉扇》時,把鐵扇公主的憤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小狄講述《高老莊收徒》時,學著豬八戒憨憨說話的樣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共讀《西游記》的活動中,幼兒園、家庭一起參與,教師的引導、家長的陪伴、同伴間的互學,助推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圍繞《西游記》開展閱讀活動,幼兒因此對《西游記》里的主要情節(jié)非常熟悉。金箍棒、孫悟空、豬八戒、鐵扇公主等詞匯,在幼兒中間流傳開來。于是,我們圍繞《西游記》中的部分內(nèi)容,展開了討論。
討論一:如果你是《西游記》中的角色,你希望是誰?
開心:我想變成孫悟空,拿著金箍棒打妖怪。
樂樂:我要變成天上的仙女,她們真漂亮!
小帥:我要做玉皇大帝。他是天上最大的官,大家都很尊敬他。
洋洋:我要做豬八戒。雖然他很懶,但是給大家?guī)砗芏鄽g樂。

討論二:《西游記》“取經(jīng)四人組”是缺一不可的嗎?
伊伊:我覺得可以缺豬八戒。他整天只想著吃,都不好好干活。
文沁:孫悟空去找食物的時候,就是豬八戒保護師傅的。
淇淇:我覺得可以沒有沙和尚,他每天都不講話,太悶了。
佳明:沙和尚會幫師傅挑行李,他很辛苦。
成成:我覺得白龍馬可以缺,他又不打妖怪,
小涵:不行,它每天馱著師傅趕路。否則,師傅會很辛苦。
討論三:在《西游記》中,你最喜歡的法寶是哪一種?
峻峻:我最喜歡金箍棒,它可以隨時變大變小,攜帶很方便。
雨楊:我最喜歡九齒釘耙,奶奶家也有個釘耙。
涵涵:我最喜歡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它可以用來滅火。
教師和幼兒一起聊最喜歡的西游記人物、最喜歡的故事情節(jié),幼兒在思考、分享、辯論,教師在傾聽、記錄、贊嘆。幼兒對《西游記》的了解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成人的預想。我們還借助繪畫、手工、同伴交流等形式,激勵幼兒觀察和想象。例如,浩宇設計了旋風飛鏢,邵軒設計了大鐮刀,茜茜設計了星月寶劍。他們還將作品布置在班級中。
在閱讀、討論、創(chuàng)作過程中,幼兒對《西游記》的熱度不斷升溫。為了滿足幼兒對角色扮演的需求,我們在班級區(qū)域中創(chuàng)設了表演區(qū)。
角色分配。佳明和大家討論角色分配,佳棋選擇了白骨精,天天要扮演豬八戒,浩軒對沙和尚情有獨鐘。可是,佳明和峻峻因為都想扮演孫悟空而僵持著。看著大家都選好角色,佳明想出了用“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方法,誰贏了就扮演孫悟空。
道具制作。角色分配好了,佳明對大家說:“現(xiàn)在,我們一起找武器。”幾名幼兒分頭行動,佳明把報紙卷當法杖、桌布變袈裟,其他幼兒在教室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還是沒有找到。這時,在“造物坊”游玩的幼兒給他們送來積木,用于制作金箍棒和九齒釘耙。
表演開始了,白骨精挎著籃子走到唐僧面前,把籃子遞過去。這時,孫悟空出現(xiàn)了,一棍子打死了白骨精。然后,唐僧開始念咒語,孫悟空在地上打滾。表演結(jié)束后,大家覺得孫悟空在地上打滾的樣子很有趣。可是,表演時間太短,大家都沒看夠。此外,小演員只有動作沒有對話,像是表演啞劇。
為了避免出現(xiàn)記不清臺詞的狀況,幼兒想要提前錄音。誰來錄音呢?小狄說:“這個故事有點長,我們可以分角色先錄好音。這樣,大家都能輕松一點。”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大家紛紛報名參與。
在游戲中,幼兒是愉悅的、放松的。即使是平時膽怯、害羞的幼兒,也變得大方自信起來。他們站在臺前,一次次嘗試,最終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道具的設計和制作中,他們自由想象,把報紙卷想象成法杖、扁擔,鈴鼓變成妖精的瓦罐。
“老師,你要看演出嗎?”小馬兒遞給我一張票(整點的卡片),眼巴巴地看著我。“謝謝你的邀請,我一定去。”我跟隨小馬兒來到了表演區(qū)。沁沁連忙跑過來,引導我在觀眾席坐下。這時,鈺兒又給我拿來一個“筆筒”,小馬兒介紹說:“這是飲料,這(白色的泡沫半球)是杯蓋,這(扭扭棒)是吸管。”鈺兒在一旁指著兩個半球,告訴我:“這是冰激凌球,味道很好,你快嘗一嘗。”
在游戲中,小馬兒通過送門票的形式,向大家發(fā)出邀請,希望大家能夠觀看他們的演出。幼兒的處理方式是存在差異的,有的被動等待,有的主動出擊。顯然,小馬兒采用的“主動出擊”的方式邀請觀眾,并制作出各種美食,招待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這說明小馬兒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強。可見,專注于游戲的幼兒,不但不怕遇到問題,而且能制造出驚喜。
小馬兒派送的演出票,是益智區(qū)里的電子時間記錄紙。不久,參加表演的小狄提出:“劇場要有專屬的門票。”小馬兒說:“可是,我們都在表演沒有時間設計呀?”龍龍說:“我們可以請美術(shù)區(qū)里的小朋友幫我們設計。”小狄說:“這個主意好,我們要說說我們的要求。”小馬兒說:“上面要畫上金箍棒,還有多少錢。”小狄說:“再加上一些好看的裝飾。”
幼兒的游戲持續(xù)進行,他們的奇思妙想使游戲有了更多的互動、更有趣的情節(jié)。在游戲中,幼兒融入了生活經(jīng)驗,在不斷調(diào)整、豐富和完善的過程中,發(fā)展了語言表達、同伴交往等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