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盧瑛瑛
幼兒深度學習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較長的一個時段,圍繞富有挑戰性的課題,全身心地投入,通過同伴間的合作與探究,運用高階思維,遷移已有經驗,最終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陶行知先生倡導“小先生制”,指出“每個人,即使是只學習過幾個月,只要學到一點,就應當把他學到的教給別人,甚至很小的孩子也可當‘小先生’。”這既是一種“即知即傳,即學即教”教學方式,又是一種學習方式。“小先生”能夠在自身理解的基礎上,主動、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建構、豐富知識體系。同時,通過同伴交流把已有的信息傳教給同伴。這種教育觀念與當今的“深度學習”理論不謀而合。
“小先生制”倡導的是一種支持性、合作式的學習理念。它強調幼兒之間的彼此切磋和相互影響。這種學習情境無疑能營造出一種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應該是有溫度的,能夠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經歷,促使幼兒自主愉快地學習,并在此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因此,在創設游戲環境時,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孩子”,讓幼兒與環境產生互動,促使幼兒深度學習真實地發生。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經驗融入環境,并根據幼兒的需要不斷調整、深化游戲的內容。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敏銳地察覺到他們的困惑和需求,傾聽他們的想法,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鼓勵,與幼兒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在環境創設中,我們努力變靜態預設環境為動態生成環境,變封閉獨立環境為開放合作環境,為幼兒提供更多積極體驗、自主探究、協商合作、思考創造的空間,使環境成為引領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途徑,讓學習更加有溫度。
例如,在一次散步活動中,幼兒對影子產生了興趣。于是,教師在班級閱讀區提供了各種關于影子的繪本,引導幼兒自主閱讀,開展關于影子的談話活動。幼兒還把談話內容制作成脈絡圖投放在科探區,自主收集各種探究影子的工具和材料。在一次次關于影子的探究活動中,教師根據幼兒的能力和水平,在最近發展區提供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支持幼兒階梯式發展。基于幼兒每一次游戲的反饋,教師不斷調整操作材料和玩法,為下一階段游戲做準備。在連續性游戲過程中,幼兒把探究的過程、方法和材料,以圖文形式繪制成海報。每一張海報都是一位“隱形的教師”,助推幼兒游戲不斷走向深入。最后,幼兒將這些海報裝訂成一本厚厚的關于“影子的秘密”的書。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追隨幼兒的學習軌跡,通過觀察與解讀幼兒的需要,創設支持性的環境,提供有層次性的材料。
“小先生制”力求抓住中心議題,讓“小先生”們各抒己見,聚焦難點問題。“小先生制”培養的是樂發問、愛思考的幼兒。幼兒的深度學習正是一種基于實踐探究的學習,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處于深度學習狀態的幼兒能敏感地覺察到周圍環境的變化,發現游戲過程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或想法。這些問題有的推進了游戲進程,有的引發了新的主題。
教師在對幼兒連續性觀察中,可以利用漸進式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問題、遷移經驗,支持幼兒深層次探究。同時,開發和利用園內外資源,為幼兒創設貼近其真實生活、有一定復雜性的學習情境,生成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幼兒運用觀察、分析、推理等思維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引發幼兒的深度學習。
例如,在小班“‘泥’好呀”科探游戲中,教師基于幼兒的興趣,提出關于“泥塑沉浮”的話題,引導幼兒開展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教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予幼兒充分探究的自主權。幼兒動手操作,解決問題,并不斷發現新的問題。在觀察沉浮情況的實驗中,幼兒發現橡皮泥、陶泥、泥土是沉下去的,超級黏土是浮起來的。那么,橡皮泥、陶泥、泥土可以浮起來嗎?在第一次嘗試中,幼兒試圖改變泥的形狀,以使其浮起來。嘗試失敗后,幼兒發現了新的問題:泥在水中容易融化。在第二次嘗試中,幼兒尋找可以固定泥的模具。他們發現保鮮膜可以用來固定泥,但是泥還是沉下去了。緊接著,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是否可以把泥放在漂浮的物體上呢?在第三次嘗試中,幼兒發現樹葉、紙片、紙盤、泡沫可以使泥浮起來。然后,幼兒又提出新問題:如果沒有外在的輔助材料怎樣讓泥浮起來呢?在第四次嘗試中,幼兒觀看了水泥船的視頻,在泥中加入膠水、沙石、鋼絲網,制作出船的形狀。在反復嘗試中,幼兒發現船艙的空心越大,船越容易浮起來。在上述一次次的實驗過程中,教師及時調整指導策略,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小先生制”學習形式,能夠讓學習者加工整合各種知識和信息。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我們力求“在游戲中做課程,在課程中玩游戲”。教師與幼兒共同尋找生活中有趣的、有意義的科學現象和問題,促進課程內容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整合,拓展幼兒學習的廣度。
在科探游戲中引發課程,是幼兒積極探索、主動學習、解決問題、交往合作的過程,是幼兒培養自信心、創造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的最佳契機。幼兒主動合作地探究,綜合運用批判性思維以及新舊知識,構建新的認知體系,從而使游戲課程走向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當然,我們倡導幼兒階段的深度學習,不是追求學習內容的“深”和“難”,而是重視引導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實現經驗的豐富,幫助幼兒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習慣,使幼兒在主動發現和積極建構中收獲并成長。
例如,在教室科探區,幼兒玩過“水的過濾”游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一次戶外活動中,幼兒發現小池塘的水有點臟,想凈化小池塘的水。幼兒將自己對凈化小池塘的想法和困惑記錄下來,匯總成改造計劃書。隨后,幼兒對“清理小池塘”“探秘小池塘”和“打扮小池塘”進行交流和分享,以投票的形式確定最終的池塘改造計劃書。從計劃書中可以看到,每個幼兒有不同的思考和表達方式。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始終追隨幼兒的興趣點,充分挖掘小池塘的價值點,拓展幼兒學習的廣度,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一種有溫度、有思想的教育方法,一種能喚醒幼兒思維發生和碰撞的學習方式,對幼兒一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持續的教育意義。我們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引導幼兒動手動腦、感知體驗、交往合作、探索創造,不斷積累經驗,建構認知結構。在游戲中,我們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引發幼兒的深度學習和思考,提高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支持幼兒游戲行為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和解讀幼兒的行為,實施有效的支持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