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精神病未治期及其早期干預的研究進展

2023-08-20 04:27:37張思宇周郁秋杜曉慧王正君
中國全科醫學 2023年33期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癥狀功能

張思宇,周郁秋,杜曉慧,王正君*

精神病是與軀體疾病完全不同的一種疾病類型,其在臨床診斷上多依賴臨床癥狀表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通常以持續癥狀、生活質量下降和長期殘疾為特征[1]。我國2013—2015 年的一項全國范圍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除癡呆外,各類精神病的患病率為9.3%,終身患病率高達16.6%[2]。精神病具有慢性遷延性的特征,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3]。精神病在被識別和治療之前常經歷一個很長的未治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其慢性、復發性和致殘性過程,不僅對患者及家庭成員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同時增加了精神病的防治負擔。因此,在疾病早期接受正確診斷和規范化治療對其預后至關重要。目前普遍認為,DUP 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較長的DUP 會導致患者不良預后[4-5],如腦容量丟失及腦功能不可逆性損害[6],進而使得患者在精神癥狀、緩解率、社會功能、認知功能、生活質量等方面的臨床結局更差[7-9]。改善精神病患者預后的重點可以從DUP 這一潛在可改變的因素入手。本文通過檢索既往對于DUP 及針對DUP 早期干預措施方面的臨床研究,對DUP 的概念及其測量工具進行總結,闡述DUP 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及DUP 與精神病預后的關系,對縮短DUP 的干預措施進行歸納總結,為臨床縮短DUP、改善患者預后的進一步研究提供證據支持。

1 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 PubMed、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CNKI)等數據庫,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3 年3 月。以Psychosis、Schizophrenia、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Early intervention、Prognosis 為英文關鍵詞,以精神病、精神分裂癥、未治期、早期干預、預后為中文關鍵詞。納入標準:與本研究主題有關的Meta 分析/系統評價、隨機對照試驗、臨床試驗研究;排除標準:數據信息少、重復發表或無法獲得全文的文獻,質量差的文獻。

2 DUP 概述

2.1 DUP 的定義 廣義的DUP 通常用“疾病未治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illness,DUI)表示,指患者出現前驅精神病性癥狀到首次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時間間隔[10]。然而,由于DUI 的評估困難且操作性差,多數關于首發精神病的研究集中在DUP 這樣更具操作性的概念上。DUP 是一種狹義的概念,大多數研究采用DUP 來探究患病時間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結局的關系[10]。目前DUP 在不同研究中有不同的定義,DUP 的起點被定義為“第一次陽性精神病癥狀發作”已經得到普遍認可,但對于DUP 終點的標準并未統一[11]。對于DUP終點的定義為從“開始治療”到“入院治療”或“系統規范化治療”的時間[12]。當從藥物治療角度考慮時,DUP 終點的定義為從“開始藥物治療”“開始任何形式的治療”或“開始充分治療”到“首次有效治療”的時間[12-13]。大多數國內研究將DUP 定義為患者第一次陽性精神病癥狀發作至開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時間[10]。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早期精神病協會的建議,若患者DUP時間超過3個月,則認為發生了治療延誤[14];“第一次陽性精神病癥狀發作”定義為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中陽性癥狀子量表項目P1(妄想)、P3(幻覺行為)、P5(夸大)、P6(猜疑/被害)或一般癥狀子量表項目G9(不尋常思維內容)至少有一項評分≥4 分;“開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被定義為首次進行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2.2 DUP 的測量工具 DUP 的測量工具較多,臨床上多數為精神分裂癥群體開發,但也可應用于其他相關精神病發作的識別。目前比較公認應用較多的測量工具包括精神分裂癥首發癥狀評定量表(Symptom Onset for Schizophrenia,SOS)、諾丁漢起病癥狀量表(Nottingham Onset Schedule,NOS)、精神分裂癥發病回顧評定量表(Interview for the Ret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Onset of Schizophrenia,IRAOS)、BEISER 量表、PANSS 等。

2.2.1 SOS 該量表由PERKINS 等[15]編制,包括一個訪談指南和一個評分表,用于回顧性評估16 種前驅癥狀、陽性癥狀、陰性癥狀、紊亂癥狀的嚴重程度和發病日期,估計發病情況。該量表評估癥狀時,評估者間信度良好,12 個條目的kappa 系數>0.7,所有條目的kappa 系數>0.5,單個條目組內相關系數(ICC)為0.7~1.0和病程總體評價(ICC=0.97)一致性理想。SOS 是一種可靠、有效、省時的工具,可用于回顧性評估精神分裂癥和相關精神病的發作,在國內有所應用。

2.2.2 NOS 該量表由SINGH 等[16]編制,是專門為評估早期精神病而設計,以臨床訪談的形式收集患者前驅期在思維、感知、心境和行為方面及此后首發精神病性癥狀信息。該量表可記錄精神癥狀組成成分和精神病起病后的幾個關鍵時間點:前驅癥狀開始、首次精神病癥狀的開始、確認診斷、抗精神病治療的開始以評估DUP。國內學者王繼軍等[10]將其漢化并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發現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ICC ≥0.97)和評估者間一致性(ICC ≥0.95)較高,重測信度理想(ICC ≥0.85)。許多同類量表雖然病情回顧全面,但是繁瑣費時,實用性差,難以推廣應用。NOS 量表重點記錄患者起病后關鍵時間節點及其精神癥狀組成成分。其評定者之間的一致性和重測信度在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中,均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在國內廣泛應用于評估DUP 的研究。

2.2.3 IRAOS 該量表由H?FNER 等[17]編制,是一個半結構化的訪談量表,旨在對該疾病的發病和早期病程進行詳細和有效的定性描述,包括前驅癥狀、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癥狀、社會和工作表現的變化、既往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長期發展等。IRAOS 還可以對患者、信息提供者、病歷和臨床醫生的數據進行管理,評估者間信度kappa 系數范圍是0.62~1.00[17]。該工具是目前比較公認的評估工具之一,雖完善但冗長、費時。

2.2.4 BEISER 量表 該量表由BEISER 等[18]編制,用于評估精神病不同階段的出現,包括首次出現明顯的癥狀、突出的精神病癥狀和尋求治療的過程。該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時評估者間一致性高(ICC=0.79~0.98),應用于情感障礙時,其評估者間一致性高(ICC ≥0.95)。該量表在國外應用較為廣泛,但其無法識別首次前驅癥狀。

2.2.5 PANSS 該量表是由KAY 等[19]編制,是一個標準化的評定工具,用以測量癥狀嚴重程度。由何燕玲等[20]將其引入我國,后由司天梅等[21]進行信效度檢驗,量表的標準化Cronbach'sα系數為0.87。該量表由陽性癥狀分量表、陰性癥狀分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學分量表組成,包含30 個條目,采用1~7 級評分,分數越高表示精神癥狀越重。因子分析提出陰性癥狀、陽性癥狀、興奮敵對、焦慮抑郁、認知缺陷5 因子,Cronbach'sα系數為0.74~0.90,項目間內部一致性良好。研究常應用該量表測量DUP 的起始時間,如“第一次陽性精神病癥狀發作”的時間。

3 DUP 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DUP 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一直是精神病學研究的熱點。DUP 可能通過以下機制對大腦功能產生影響,如谷氨酸介導的興奮性毒性,可能通過神經元過度刺激導致鈣過量涌入和隨后的興奮性毒性,并最終導致細胞死亡[22];另有研究指出,可能是由于多巴胺過度活躍導致區域腦容量逐漸減少,持續兒茶酚胺活動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長時間激活引起的氧化損傷等[23-24]。一項Meta 分析旨在評估DUP 與腦結構改變之間的可能關系,納入48 項使用神經影像學技術(計算機斷層掃描、磁共振成像等)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到1/5 的研究發現首次發作或首次治療患者的DUP 與腦結構之間存在關聯,與DUP 相關的結構聚集在小腦(50%)、枕葉(33%)、顳葉(14%)、邊緣系統(14%)和其他區域(60%)[25]。由于研究多為小樣本研究并存在方法學的局限性,關于DUP 與腦結構改變之間的關聯尚無定論。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共納入83 項研究,其中27 項(32.5%)報告了與DUP 的顯著神經生物學相關性,表明大腦的特定區域(例如顳區)可能更容易受到DUP 的影響[26]。未來需要更多的高質量研究來證實這些分子機制的探索性發現,并確定這些影響是否能夠解釋長DUP 和不良預后之間的聯系。

4 DUP 與精神病預后

DUP 被認為是精神病預后的重要預測因素和獨立危險因素,較長DUP 與疾病不良預后相關[4]。目前國內外關于DUP 的研究對象包括精神分裂癥譜系障礙、首發精神病或情感性和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其中國外研究以首發精神病、精神分裂癥譜系障礙及單純精神分裂癥人群為主,國內研究主要聚焦在精神分裂癥人群。

4.1 DUP 與精神癥狀的預后 DUP 與精神病更嚴重的精神癥狀預后有顯著相關性已得到證實[4]。研究表明,DUP 與首次治療時陰性癥狀之間存在關聯,嚴重的陰性癥狀表現為疾病隱匿發作,這可能是長DUP 的一個原因,發病隱匿常被患者及家屬忽視,與預后不良相關[27]。陽性癥狀由于癥狀表現明顯,容易早期發現并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常與較短的DUP 相關,預后較好。有研究通過對長期隨訪(隨訪>5 年)的研究進行Meta 分析,結果表明長DUP 與不良預后之間的相關性更強[28]。但也有研究表示,DUP 較長的參與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疾病或癥狀應對機制[29],因此并不能認為長DUP 會導致不良預后。由此可見,DUP 與精神癥狀結局之間存在相關性,但DUP 與精神癥狀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以及DUP與精神癥狀結局之間是否有其他因素起作用,還需要未來更多高質量文獻進一步研究探討。

4.2 DUP 與認知功能 大多數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在癥狀出現之前多表現出神經心理方面的缺陷[30-31]。首發精神病患者的認知缺陷涉及多個領域(即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功能和精神運動速度)[32-33]。一項針對77例未治療的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為期6 個月的研究顯示,短DUP 的患者在記憶任務和視覺任務方面表現優于長DUP 患者,但在語言流暢性、注意力、反應時間、視覺處理和執行功能方面沒有差異[34]。在一項針對197 例首發中國農村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樣本的研究中,發現長DUP 與短DUP 者在執行功能上有統計學差異[35]。以上兩項研究均表明DUP 與認知功能有相關性,然而,也有研究報告DUP 與認知功能之間沒有顯著關聯[36-37]。不同研究由于種族、樣本量、隨訪時間、研究工具等方面的差異及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結論不盡相同,故DUP 和認知功能之間關系的本質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4.3 DUP 與社會功能 精神病患者社會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相關研究探索DUP 對于社會功能的影響。一項調查DUP 與精神分裂癥的臨床、功能和社會結局之間可能關系的Meta 分析發現,長DUP 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緩解率低、社會功能下降和整體結局之間存在顯著關聯,但DUP 與就業、生活質量或醫院治療之間無顯著相關性[28]。一項傘狀Meta 分析也表明,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證明DUP 較長與社會功能更差相關[9]。周亞楠等[38]通過對93 例首發且DUP ≤2 年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和93 例正常對照者的研究發現,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社會功能和廣泛的認知功能損害,且DUP 越長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越差。以上研究表明,已有充足的循證證據說明長DUP將導致更差的社會功能,然而少有研究對其進行長期的隨訪,以探討不同DUP水平對于社會功能的長遠影響,及其隨著時間變化,不同DUP 水平與社會功能變化的軌跡。

4.4 DUP 與其他因素 研究發現,依戀安全性、DUP和自知力能夠預測首發精神病患者在12 個月時從陰性癥狀恢復,這可能是因為依戀安全的患者的特點是會主動尋求專業幫助,使得陰性癥狀改善[39]。此外,一些混雜因素可能通過影響DUP 與精神分裂癥預后之間關聯的方式影響治療,如氣質和其他個人特征(個性因素),可能同時影響DUP 和治療依從性,對于患者預后產生影響[40]。以上研究表明,DUP 與預后之間并非是直接作用關系,還會受多種因素影響,從而對患者預后起作用。

5 DUP 的早期干預措施

縮短DUP 是早期干預、改善首發精神病結局的關鍵策略。經過20 余年的發展,目前國內外研究針對DUP 的早期干預主要包括精神病發病前與發病后的干預兩種模式。

5.1 發病前干預 對于發病前的干預,其特點是準確識別有精神病發作風險的個體,即精神病超高危(ultra high-risk for psychosis,UHR)人群,繼而采取干預措施來延緩或預防疾病的發生,以最大限度縮短DUP[41]。目前對于UHR 人群的主要干預措施包括藥物干預、心理社會干預、多不飽和脂肪酸干預等[41]。國際首個對于UHR 人群的早期干預組織是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成立的,繼墨爾本之后,其他早期干預組織也相繼成立。

5.1.1 藥物干預 藥物干預包含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物等。早期研究將抗精神病藥物應用于UHR 人群的干預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MCGLASHAN 等[42]的研究將門診UHR 人群分為奧氮平組和安慰劑組,在干預1 年后,奧氮平組(n=31)較安慰劑組(n=29)的精神病的轉化率更低(16.1% vs. 37.9%);隨后的1 年隨訪中未應用任何干預,發現隨訪1 年后兩組的轉化率無差異;但奧氮平會導致體質量增加。這提示奧氮平可能會降低轉化率并延遲精神病的發作,奧氮平對陽性前驅癥狀有效。然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UHR 人群使用抗精神病藥物被認為是早期轉化為精神病較高風險的危險信號[43]。ZHANG 等[44]研究在UHR 人群中對抗精神病藥物進行3 年縱向評估,共招募了517 例UHR 人群,其中450 例(87.0%)完成了隨訪,108 例(24.0%)轉變為精神病,309 例(68.7%)接受了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結果表明,未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患者轉化率低于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患者(17.7% vs. 26.9%,P<0.05)。以陽性癥狀嚴重程度進行分層,在輕度UHR人群中,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更可能與精神病轉化相關,而在重度UHR 人群中無差異。提示對UHR 人群使用抗精神病藥無預防益處,且可能有害。以上研究表明,應謹慎對UHR 個體進行抗精神病治療,可能僅有一小部分UHR 個體受益于抗精神病藥治療。

5.1.2 心理社會干預 UHR 個體存在廣泛的神經認知功能障礙,可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等負性體驗,因此可采用心理社會干預來糾正其不良認知、消極情緒和負性體驗等,有利于病程發展[45]。支持性心理干預作為基礎性社會心理干預手段,能夠提供行為支持、減輕心理壓力和提升個體對事件的應對技巧,研究多將其作為對照手段或輔助手段用于UHR 的干預研究之中[46]。目前,針對UHR 人群的心理社會干預措施包括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CT),以CBT 為主的綜合心理干預、計算機認知矯正治療(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CCRT)等,應用于UHR 人群中取得一系列成效[47]。POZZA 等[48]針對UHR 人群采用CBT,結果發現與支持性干預相比,使用CBT 患者在治療后和14個月隨訪中首發精神病的風險降低,同時在抑郁和焦慮癥狀緩解方面更為有效。秦麗穎等[49]對UHR 人群采用3 個月的CCRT,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CCRT可有效改善UHR 人群認知功能、陽性癥狀,且在隨訪3 個月和6 個月時,CCRT 組精神分裂癥轉化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CCRT 可在干預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精神病轉化風險,有效縮短DUP,但其長遠療效有待進一步驗證。此類研究多采取前瞻性縱向研究設計,其干預效果更容易被觀察。有研究通過Meta 分析的方法得出早期心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UHR 人群短期(基線后6 個月)、中期(基線后12 個月)及遠期(基線后12 個月以上)精神病轉化風險,改善陽性癥狀,但對于陰性癥狀、抑郁和焦慮癥狀,無明顯改善效果[47]。因此,還需驗證對UHR 人群的早期干預方案的有效性,及其中遠期的疾病轉化風險。

5.1.3 多不飽和脂肪酸干預措施 在不同類型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中,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在大腦發育和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AMMINGER 等[50]采用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符合UHR 標準的青少年干預后發現,干預結束后及1 年隨訪時干預組精神病轉化率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組,且腦功能評分與精神癥狀優于對照組;提示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UHR 人群發展為精神病的風險,改善個體的陽性、陰性癥狀,進而改善其大腦認知功能。另一項對218 名具有縱向生物標志物數據的參與者進行分析,結果表明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對UHR 人群發揮治療作用[51]。與抗精神病藥相比,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毒副作用很小,可以安全地為UHR患者應用,且容易在各種環境中獲得,這將更有利于有效的個體化治療及精準醫療。

此類研究能夠在精神病發作前對UHR 人群進行預防性干預,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精神病的轉化風險。但應注意,UHR 人群并不是患者,藥物干預相關的倫理學問題值得重視,且近期研究表明藥物干預并不能夠使精神病轉化率降低,故在臨床上需謹慎應用藥物干預UHR 人群。

5.2 發病后干預 對于精神病發作后的干預,其特征是早期開始治療,即最小化DUP,以促進癥狀和功能恢復,以及預防復發。干預措施主要包含社區干預、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干預、多元化焦點干預等。干預方案通常采用兩種策略來縮短DUP:一是增加公眾對精神病的認識,減少病恥感,鼓勵早期發現和尋求幫助;另一項是對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和完善轉診制度,從而縮短由于醫療因素導致的診治延誤[52]。然而,不同研究間結果不一致,且不同策略對于縮短DUP 方面的有效性的評估是有限的,仍需更多高質量研究進行探討。

5.2.1 社區干預 社區干預主要包含兩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為公眾提供快速參與和評估,并快速轉診到早期干預服務中進行進一步評估,以確保所有首發精神病病例均能直接參與管理;第二部分的重點是改善尋求幫助的行為,通過實施公共衛生運動,旨在提高當地社區群眾對于精神病和早期發病癥狀的認知,并且向家庭和年輕人提供在哪里和如何尋求幫助的相關知識[53]。CONNOR 等[53]研究采用社區干預,比較一個城市的兩個區域分別接受早期社區干預與常規檢測的DUP,結果表明干預區域的DUP 中位數由干預前的71 d 減少到39 d,而對照區域沒有明顯變化。我國香港地區的一項研究對青少年及成年人實施基于社區的早期干預計劃以縮短DUP,結果表明成年人的DUP 從中位數180 d 減少至93 d,提示早期干預能夠縮短患者的DUP,但在青少年中沒有發現DUP 的顯著變化[52]。以上研究表明,應用社區干預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應考慮到不同人群的文化、社會特點、衛生保健系統和不同人口群體的具體障礙,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縮短DUP 的方案。

5.2.2 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干預 對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干預旨在提高對精神病癥狀的認識,并促進早期將精神病患者轉診到精神衛生專科機構,縮短轉診時間,以減少DUP。培訓包括講座和印刷材料,內容包含對常見嚴重精神病的跡象和癥狀識別(精神分裂癥、情緒或情感癥狀,酒精和藥物濫用等),此外還應培訓疾病的基本知識和風險因素管理以及轉診到專科機構的護理[54]。POWER 等[55]研究為評估全科醫生教育計劃和早期檢測評估小組在減少首發精神病患者治療延誤的有效性,將46 個診所的全科醫生隨機分配到全科醫生教育計劃培訓組(干預組)和未進行全科醫生教育計劃培訓組(對照組)中,結果表明更多的干預組全科醫生(86.1% vs.65.7%)將患者直接轉診至精神專科機構,經歷過較長治療延誤的患者較少,但是整體DUP 未受影響。表明對全科醫生進行教育可以提高首發精神病患者的檢出率和轉診率。但是,以上研究只能通過盡快轉診至專科機構而縮短DUP,若能將其與公共衛生教育相結合,對于縮短DUP 可能更有效,可減少出現精神病癥狀后的早期延誤。

5.2.3 多元化焦點干預 多元化焦點干預可以將不同類型的服務配置與社區教育活動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培訓相結合。干預措施包括通過報紙、廣播和電影廣告對一般人群進行關于精神病癥狀及其治療的教育活動,并針對全科醫生、社會工作者和衛生保健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與培訓活動。此外,還建立了專門的早期干預團隊,潛在患者、患者家人和朋友可以通過電話咨詢早期干預團隊,以快速識別存在的癥狀,達到及時就診的目的。挪威精神病治療和干預(the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 in Psychosis,TIPS)研究將兩個區域作為精神病早期干預計劃區域(早期干預組),另外兩個區域作為對照區域(對照組)。早期干預組建立了一個全面、多層次的信息支持,疾病知識教育和精神健康服務提供系統,將早期檢測服務和公眾教育相結合;研究結果表明,早期干預組DUP 中位數為5 周,對照組為16 周,提示早期干預措施可以縮短DUP[56]。為深入了解縮短DUP 的干預措施對兩組患者的影響,10 年后隨訪結果發現早期干預組在癥狀嚴重程度、恢復比例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57],提示DUP 較短的患者遠期結局更好。因此,為了進一步縮短DUP,可將初級衛生保健、急診室、司法機關和精神衛生服務機構之間更好地聯系在一起,對于首發精神病的多元化焦點干預可能既有臨床益處,又具有成本效益,未來研究中可以加以考慮。

對于精神病發病后的干預措施,相較于單純的社區干預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干預,多元化焦點干預效果可能更明顯。然而,一項Meta 分析未發現縮短DUP 的早期干預研究有效性[58],提示縮短DUP 的早期干預措施由于研究數量較少、研究設計、結局評價標準及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可能有所不同,其效果仍需進一步研究。

6 小結與展望

精神病DUP 是指第一次陽性精神病癥狀發作至開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時間間隔,其測量工具種類多樣,在神經生物學機制方面可能與腦結構的改變有關。DUP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現有證據表明較長的DUP 常與疾病不良預后相關,如更差的精神癥狀、認知功能與社會功能等,但由于各研究間的異質性,仍待進一步探討。對于DUP 的早期干預主要包括精神病發病前早期識別UHR 人群和發病后進行縮短DUP 早期干預措施兩種模式。對于發病前的干預,心理社會干預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干預的效果較好,但其長期效果仍有待驗證。藥物干預由于其倫理學問題以及近期研究發現其不能降低精神病轉化風險,故需謹慎使用。對于精神病發病后的干預措施,其中多元化焦點干預由于同時具備社區干預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干預兩種措施的主要成分,能夠更好地將患者-社區-精神衛生服務機構聯系到一起,可能更加具有臨床效益。

現有研究之間的異質性限制了各研究之間的可比性,DUP 與社會人口學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等密切相關,包括病前功能、病恥感、心理彈性、社會支持、依戀關系、精神癥狀等,但少有研究分析這些變量間的作用機制,因此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明確各變量間的中介與調節作用路徑,為精神病DUP 干預策略提供新視角,為干預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參考。另外,在神經生物學機制方面,考慮到不同DUP 患者腦電活動的變化可能有所不同,未來可進行事件相關電位研究,進一步探討不同DUP 患者的認知活動過程。本研究的局限性是僅探討了DUP與精神病預后相關的結局之間的關系,如精神癥狀、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及其他中介因素,未對生活質量、心理學因素(自我效能、病恥感、心理彈性)等與患者結局密切相關的因素的預后進行綜述。此外,由于DUP 的測量是回顧性收集數據,可能存在回憶偏倚,影響DUP 判斷的準確性,這是大多數關于DUP 的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作者貢獻:張思宇負責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論文撰寫;周郁秋、杜曉慧負責論文修訂、英文的修訂;王正君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精神分裂癥癥狀功能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也談詩的“功能”
中華詩詞(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有癥狀立即治療,別“梗”了再搶救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39:40
食品防腐劑治療精神分裂癥,靠譜嗎
保健醫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可改善咳嗽癥狀的兩款藥膳
關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幾點思考
夏季豬高熱病的癥狀與防治
獸醫導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5
五行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用的對照研究
腦爾新膠嚢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初步臨床觀察
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8090成人午夜精品| 欧美a网站|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88av在线看|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欧美精品色视频|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午夜精品| 色香蕉影院|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成人91在线| 婷婷伊人五月|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p区| 欧美不卡二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激情在线网|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欧美影院久久|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免费激情网址|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538精品在线观看|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日本三区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午夜天堂| 福利片91|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日本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色综合婷婷|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91线观看|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精品护士|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