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侯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之稱,在穩定氣候系統、保障水資源安全、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長期以來,西藏自治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西藏各族人民既是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主要的推動者和直接參與者,也是主要的受益者。
西藏仍是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6月5日,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在世界環境日之際,發布了《2022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22年西藏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穩定,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和區黨委十屆三次全會決策部署,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西藏新征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報》顯示,2022年,西藏主要江河、湖泊水質整體保持優良,達到國家規定相應水域的環境質量標準。瀾滄江、金沙江、雅魯藏布江、怒江干流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河等流經重要城鎮的河流水質達到Ⅱ類標準;發源于珠穆朗瑪峰的絨布河水質達到Ⅰ類標準。
《公報》還顯示,2022年,西藏環境空氣質量整體保持優良,環境空氣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9.5%,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濃度達到一級標準;珠穆朗瑪峰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優良狀態,達到一級標準。此外,西藏土壤環境狀況質量處于安全水平、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西藏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穩定,現有森林面積1491萬公頃以上,森林覆蓋率12.31%,全區森林面積居全國第五位,森林蓄積量居全國第一位。全區現有草原面積12.01億畝,可利用草原面積10.31億畝。全區現有濕地面積652.90萬公頃,居全國第二位,占西藏土地面積的5.3%。
西藏野生動物數量穩定增長,尤其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恢復明顯。《公報》顯示,藏羚羊、野牦牛、黑頸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數量保持穩步增長;曾被國際社會認為已絕種的西藏馬鹿“失而復得”,由發現時的200余頭,到現在已超過800頭。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8.02%,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穩定在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優良、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總體處于自然本底狀態,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為西藏進一步推進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構建起高原生態保護的“四梁八柱”
青藏高原是我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一方面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另一方面生態環境又比較脆弱。4月26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這部將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從國家立法層面加強青藏高原系統保護和生態安全風險防范,為青藏高原的冰川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保護地位特殊,立法意義重大。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以法治方式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自此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治理有了專門的法律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表示。
青藏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區、敏感區,其生態環境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在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楊帆看來,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每一項條款都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是一劑劑治疴良藥”。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秦天寶說:“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十分突出生物多樣性保護,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于生態保護大局之中,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具體表現于目標、原則、功能、范圍、措施等多個方面,其中明確規定國家加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青藏高原科學考察與研究”“掌握青藏高原生態本底及其變化”“發揮科技在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中的支撐作用”等,生態保護是核心內容。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珠峰科考總指揮姚檀棟院士看來,這部法律的頒布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管理體系一個新的提升,也對青藏科考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
“今年珠峰科考將在持續做好揭示環境變化機理基礎上,致力于為青藏高原地區國家公園建設提供更多支持,更好服務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流域治理等相關工作,力爭在全球生態環境保護科考工作中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姚檀棟說。
制定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構筑起高原生態保護的“四梁八柱”,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加強生態風險防控的客觀要求,是解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特殊問題的現實需要。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起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對加強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落地
2022年3月25日至4月25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西藏自治區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督察組向西藏自治區反饋督察情況指出,近年來,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較大成效,但存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力、部分高原湖泊保護不到位、草原保護問題突出、環境基礎設施缺口較大等情況。
這是雪域高原時隔五年再次迎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的問題,誠懇接受、及時整改,確保有關問題整改落實落地。
目前,1115件群眾信訪案件已辦結或階段性辦結1099件,立案查處87家,罰款1173萬元,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累計約談109人次、問責9人,公開曝光3起典型案例,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制定出臺督察整改工作方案,全面壓實各地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開展宣教活動 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夏日時節,雅魯藏布江山南段的雅魯藏布江防護林綠樹成蔭,風景秀麗。通過近40年的不懈努力,曾飽受風沙侵害的雅魯藏布江山南段沿岸已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覆蓋,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環境日的宣傳主題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當日下午,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牽頭,拉薩市和區直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在拉薩市宇拓路舉辦環境日主題宣傳“一條街”活動。
活動現場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展板,各單位宣傳點上陳列著宣傳手冊和紀念品,工作人員耐心地向過往群眾講解生態環境保護知識。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肖友才在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中的講話指出,推進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高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事關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大計。各相關單位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更大的責任和擔當,持之以恒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高地創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多為群眾解答疑難,積極推動環保知識宣傳,提升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美麗西藏建設貢獻力量。
據了解,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等有關部門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舉辦了多場環保宣傳活動,主動公開生態環境保護政府信息7500余條,29個環保設施累計接待1600人次,生態環境保護全民共創共建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西藏自治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定能夠守護好雪域高原這片藍天凈土,為奮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西藏新征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董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