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前程 趙培琳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海洋意識的內涵與意義,探究當代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培養的實際情況,明確海洋意識的教育內容體系,加強海洋意識教育的隊伍建設,搭建有利于海洋意識教育的平臺,提出適配的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教學方法和相應建議。
關鍵詞:海洋強國戰略;大學生;海洋意識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94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海上權益的保護,對我國的海洋主權加大了保護力度,充分的挖掘利用海洋資源,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力度,促進我國的海洋能源戰略全面落實,加強海洋強國建設。但是,要想把我國建設成為建設海洋強國,樹立人們的海洋意識是前提和基礎。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必須在教育體系建設方面發揮帶頭作用,提高大學生的海洋意識。
1?加強大學生海洋意識培育的價值邏輯
1.1?海洋意識是海洋強國建設之魂
要讓當代大學生樹立海洋意識,首先必須培育大學生對海洋強國建設所具有的價值意義,可以說,海洋意識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靈魂所在。
基于理論層面而言,海洋意識的形成與海洋有關的實踐有密切的關系,需在民眾中形成海洋意識,為海洋強國戰略實踐提供重要的行動指南。經略海洋實踐過程中,海洋意識狀態直接決定了海洋經略的實際水平;而國民的海洋意識水平,也決定了海洋強國建設戰略的實施程度?;趯嵺`層面而言,海洋強國建設將是一場改革的硬仗,而最艱難、最關鍵的一點則在于要充分全民樹立海洋意識。把我國內陸型經濟形向海洋型經濟形態轉變,中國目前開始逐步與全面融入世界的經濟體系,因此我國海洋權益的維護已經顯得十分關鍵,重工業在海洋強國建設中可以起到關鍵的作用。當前中國國民普遍缺乏海洋意識,并且在海洋環保、經濟以及權益意識等各個方面的教育沒有落實到位,還未能完全從陸地轉變為海洋的發展理念,整個社會都需要樹立海洋意識,而這在國民的思想意識領域無疑是一場革命。
1.2?大學生的海洋意識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關鍵
在新時代,黨中央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海洋強國夢也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要想把我國建設成為海洋強國,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全面認識了解海洋,在經略海洋方面投入較多的資源,推動我國海洋強國戰略落地實施。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也是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全面實現的重要力量,對于海洋強國建設工作而言,大學生教育也是其中的關鍵環節。提升海洋意識必須要發揮大學生群體的重要帶頭作用,大學生應當做到積極關心關注海洋,并且樹立起認識經略海洋的榜樣。
應從思想層面予以高度重視,了解和掌握建設海洋強國對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經略海洋在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中的價值和意義是十分重要的。海洋事業和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關系密切。歷史經驗充分證明,海洋強國建設是我國崛起的必經之路。在新時期加大海洋強國建設力度,是必將會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民海洋意識的形成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因此,大學校園是培養學生海洋意識的重要平臺,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必須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要指導,在培養大學生海洋意識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為推動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力量支持。
2?建設海洋強國和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培養的關系
第一,加強海洋教育是適應全球海洋發展新形勢的前提。從全球范圍看,各國都積極參與海洋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歐洲科學基金會海洋部與歐盟委員會在2007年6月聯合召開了關于歐洲海洋會議,正式對外公布了《阿伯丁宣言》。2007年,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一份藍皮書,其中將歐洲海圖作為教具和強調共同的歐洲航海傳統。葡萄牙在2007年就頒布了本國的國家海洋戰略,目的在于樹立公眾的海洋意識。學校課程明確提出:海洋、水族館、社區中心、河流、海洋有關的各種博物館的重要意義,同時表示海洋宣傳工作非常重要,加強宣傳力度,推動環境教育、航海教育以及海洋教育的全面發展,促進海洋知識的快速傳播,提升海洋教育質量水平,重視并加大教育以及訓練方面的投資力度。
海洋意識的有效提升,也是我國海上力量戰略落地實施的前提,是保障“一帶一路”倡議在我國沿海國家實現的可靠保障。全面貫徹落實我國的海洋能源戰略,就需要加大對海洋經略的國防和海事技術支持力度,相關的軟實力也要同步發展起來。提出要重視加強公眾的海洋意識,提升認知度,積極發展海洋文化,通過強化海洋力量的有效建設,基于“課本、課堂以及校園”三大關鍵,講解傳遞海洋故事以及相關海洋知識?;谏鐣秃Q笊鐣嵺`,在海洋文化教育方面投入較多的資源,顯著提升當代大學生海洋意識。
最后,我國對海洋的認識不足,迫切需要引導和教育。鑒于當前的宏觀形勢,政府應發揮積極領導作用,努力培養大學生海洋意識。按照《全國海洋意識發展指數研究報告(2017)》中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在2017年的平均海洋意識發展指數得分只達到了63.71。目前中國整體海洋意識發展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所以下一步的動海洋文化意識培養提升的教育工作依然有待加強。該報告中還提出關于國家海洋意識培養的相關建議,具體涉及制定合理的階段性發展規劃,融合海洋意識教育于國家以及地區的全面綜合發展,而這為我國高校海洋意識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基本數據。
3?當前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培育現狀與原因分析
3.1?現狀分析
近年來,大學通過全國海洋廣告日、學生海洋知識競賽、大學和俱樂部組織等通識教育課程,以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以海洋意識為主題的教育和宣傳活動,這有利于樹立他們的海洋意識。但是,目前的學術界研究表明,中國大學生普遍缺乏海洋意識,海洋知識總體處于較低的水平,對海洋沖突的興趣較低,學習海洋知識沒興趣,呈現的海感側重點不同。
自1998年至今,中國青年對于海洋的認知水平一直持續提升,但是依舊有著很多問題和不足。首先,幾乎三分之二的年輕人不知道,我國除了960萬平方公里之外,還有30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其次,我國約70%的青少年對海洋安全、海洋主權、海洋事務與政治、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研究與技術等具有抽象概念,對學習內容不熟悉。第三,“80后”和“90后”對學習、工作、VR等個人問題的興趣比“60后”和“70后”更冷漠,需要增強責任感。當然,這些問題也存在于大學生身上。
3.2?原因分析
首先,歷史海洋觀淡薄的影響。受到中國古代“重陸輕?!彼枷氲挠绊?,我國的大部分軍費都投入了到了陸軍之中,海軍只是陸軍的輔助性軍種。這種情況造成的歷史慣性是不可逆轉的。海上邊界安全保護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但長期以來,這些海域主要作為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域外海上運輸和貿易的通道。近年來,以海域劃界、領土爭端和資源開發為特征的競爭關系尤為突出,要求保障領海的完整性和改善保護海洋權益。過去,意識的層次較低,我們需要改變對海洋管理的認識。
其次,中國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擁有巨大的、資源豐富的自然地理優勢,統治階級保持控制(對海洋)的需要,敦促人民停止參與海洋商業等可以幫助振興社會的活動。因此,長期起來,整個國家在海洋政策意識方面有所欠缺,對其戰略重要性未能正確認知。農業文明長期以來對我國的領土管理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對我國的海洋戰略起到了嚴重的制約作用,民眾普遍缺乏海洋政策意識。
最后,我國大學招生制度和專業選拔制度的影響。長期以來,國家明確要求要關注并加強各級以及不同類別的教育,除了基礎學科,還要重視歷史以及地理等各種人文學科的教育,漢語教材中海洋意識的訓練,基本上是通過簡單的地理訓練來完成的。此外,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地理等作為輔修學科,其重要性未能凸顯,淡化了學生的海洋意識。在科學和人道主義海洋知識傳播方面,我國也有所欠缺,未能在海洋文化研究中投入足夠的精力,無法保證研究效果。不利于讓青年海洋培育自然而人性化,實施全面的海洋強國戰略,是中國夢實現的有力支持。與此相比,近年來西方國家普遍開設了海岸管理課程。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強海軍戰略和意識非常重要。
4?加強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建議
4.1?明確海洋意識的教育內容體系
要構建海洋意識的教育機制。海洋意識這一概念涵蓋了諸多領域的知識,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意識體系,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和人文等方面,可以具體地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海洋戰略意識。21世紀是海洋世紀,各國都看重海洋,海洋權益之爭不斷升級。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同中國海洋事業的積極發展密不可分。就戰略視角而言,我們要明白海洋對于國家發展的積極意義,保障海洋能源戰略可以有效落實。
第二,海洋國土意識?!堵摵蠂鴩H海洋法協定》規定世界各國的領海是12海里,其中有兩百海里是各國的專屬經濟區,而大陸棚的范圍大概有200~350海里不等,各國都有權開發利用大陸棚和專屬經濟區,同時,公海、極晝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
第三,海洋主權意識。中國將嚴格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堅持黃海、東海和中國及其周邊八個國家的劃界。所以中國實際管理了大約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巨大海域,而這里面有12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海域歸屬存在紛爭。所以,充分保護我國海洋權益以及海上邊界的安全依舊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第四,海洋資源意識。海洋內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資源,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的一切資源都存在于海洋之中。因此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與國計民生有著密切的關系。
第五,海洋安全意識。隨著世界各國在海洋爭奪上的加劇,海洋安全開始成為國家安全重要內容,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拿出來靈活應對的措施。
第六,海洋通道意識。海上航線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全球90%以上的貿易都在海上進行。歷史上的海上強國為了追求國家利益,試圖控制海上交通路線。沒有海運,就不可能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第七,海洋生態意識??茖W挖掘和利用海洋資源,其開發利用要在新時期習近平治國理政方要的指導下進行,首先要把海洋生態保護作為重中之重,防止破壞海洋環境。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積極反對特定國家的措施。我們以適當的課程建設完成這一目標,并通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
4.2?加強海洋意識教育的隊伍建設
落實教育管理措施、實現教育教學目標、貫徹教學內容等,都有賴于師資隊伍以及教育平臺的支持。針對當下情況,海洋意識教育難以快速實現頂層設計,然而師資隊伍的建設必須要抓緊,不同地區的高校應當結合實際合理制定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方案。首先,全國各大高校的現有教師應當全面提升自身的海洋意識,并非只針對海洋類院校的教師。其次,非海洋類高校應當拓展多元途徑促進海洋意識培育的教師隊伍發展,強化專業教師招聘管理,針對這部分教師的編制問題,可以和思政課相互結合加以處理,加強對于教師的多元化培訓。最后,普通高校應當積極聯合海洋類院校以及科研院等,邀請專業人員入校開展講座以及培訓指導活動,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的海洋意識以及海洋意識教育水平。
4.3?搭建有利于海洋意識教育的平臺
培育大學生的海洋意識,必須要積極加快各項硬件條件配套建設,同時還必須借助現代技術建設相關軟件教育系統平臺。首先要積極創設多元化教學模式,并將海洋公共基礎與通識課程、海洋知識網絡課程等充分納入高校的課程教學體系,制定學分學時規則,充分落實培育大學生海洋意識的教育工作。其次,組織豐富多彩的海洋校園文化類活動,借助“藍色大講堂”、校園廣播、宣傳欄、校園網等平臺,促進海洋知識的高效宣傳與普及。通過組織關于“海洋日”的各種紀念教育類型的活動,強化對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法律知識、海洋與漁業方面的防災減災知識等,促進大學生主動提升個人的海洋意識,積極促進海洋知識的快速傳播,加強海洋知識的交流互通。最后,開展豐富多元化的海洋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志愿者社團、海島野外生存、三下鄉團隊以及海洋夏令營等,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認識海洋,不僅可以增長海洋知識,還能夠強健體魄,增強大學生關注海洋以及建設海洋的拼搏精神。
5?總結
作為中國構建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開展海洋視角教學與海洋意識訓練至關重要。大學生同時也必須成為未來的國家建設者,以掌握看好海洋、認識海洋、維護海洋環境、保護自身利益的能力知識。基于此,海洋學子需要努力學習,學習海洋專業知識,為我國海洋能源戰略的實施和推進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肖俠,吳價寶,宋儒鑫,等.海洋強國戰略下涉海高校加強海洋意識教育路徑探索——以江蘇海洋大學為例[J].大陸橋視野,2021,(12):8790.
[2]李小霞.海洋文化視域下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10):8081.
[3]王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海洋意識教育[J].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2020,27(03):117122+128.
[4]覃冠文.海洋強國視域下廣西高校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培養模式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22):1011.
[5]王靜.海洋強國視域下的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J].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2020,27(01):4448..
[6]陳國成.媽祖文化與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J].莆田學院學報,2020,27(01):710+19.
[7]張文風.當代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芻議[J].西部學刊,2019,(19):9193.
[8]孟顯麗,劉文菁,解登峰,等.芻議海洋強國背景下的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J].經濟師,2019,(06):217218.
[9]李華,姚泊,鐘曉燕,等.大學生海洋權益和海洋環境知識調查及分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6,(06):1516.
[10]劉佳英,江靜瑜,黃碩琳,等.大學生海洋意識調查分析[J].湛江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5,(05):143146.
[11]高良堅.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海洋意識培育的現實意義及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1):138141.
[12]李藝.海洋強國夢視域下淺談當代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05):3637.
[13]王華.建設海洋強國背景下大學生海洋意識培育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