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宋培森,2
(1.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江蘇徐州 211140;2.中國礦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江蘇徐州 221116)

課程思政作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的時代需要,其實質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蘊含的精神意識和價值觀念寓于、融入高校專業課、通識課的教育實踐活動各環節、各方面,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已成為高校開設精品課程的必然趨勢。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分類實踐教程》一書,基于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的開展情況,對高校精品課程的實踐教學形式,如調研類、研讀類、觀感類、微電影類進行分類探討,實現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課程思政在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的針對性、實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分類實踐教程》就課程思政在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應用實踐的具體路徑進行了認真探索。一是強化課程的體制機制建設。該書認為強化課程的體制機制建設能夠促進課程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確保課程實施方案的順利開展。首先,高校應做好課程思政融入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一方面,高校黨委應做好統籌規劃、系統部署,對課程思政建設所需的政策、經費、人員做好充足保障;另一方面,二級學院應結合本學院的專業特點,做好課程體系、課程大綱的設計工作,打造課程思政特色示范課。其次,健全課程思政融入精品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高校應從評價主體、評價內容等方面著手,在評價主體方面,應組織高校管理者、學生、教師、輔導員、用人單位等進行評價。在評價內容方面,應注重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大學生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等進行評價。最后,健全課程思政融入精品課程建設的激勵機制。高校可設置課程思政精品課程建設成果獎,對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鼓勵其進行教學成果展示,激勵相關教師積極投入到課程開發之中。二是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精品課程教師隊伍。該書認為教師是否具備扎實的課程思政素養關乎精品課程開發的實際效果,增強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有助于打造更多高質量的精品課程。首先,應強化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高校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思想價值引領和專業知識傳授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應主動挖掘本專業課程內容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重新梳理課程結構,制定恰當的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案。其次,應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高校可以組織教師去觀摩優秀課程的教學過程,與優秀教師進行經驗交流,學習他們是如何將課程思政與精品課程專業有機結合。此外,高校還可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使不同專業的教師定期開展集體研究,形成課程思政建設的強大合力。最后,應發揮思政課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思政課教師應積極在課余時間深入廣大教學課堂,對專業教師的授課進行評價,并給予相關建議,協助其他專業教師提高課程思政在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應用實踐能力。三是分別從公共課和專業課雙重領域踐行實施課程思政的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分類實踐教程》認為不同類型的課程有其專有特點,應根據其特點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提高精品課程的育人效能。就公共課來說,思政課在高校公共課中占據突出位置,因此,高校必須打造一批高質量的精品思政課程,發揮好思政課育人為主的作用。思政課教師應緊密結合新時代的社會熱點話題和國際新聞,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增強思政課的生動性和時代性,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就專業課來說,針對自然科學類課程,教師可以將熱愛科學、崇尚真理的責任感、科技報國的使命感等思政元素有機嵌入到課程建設中。針對藝術體育類課程,藝術教師應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體育教師應培育學生養成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
該書重點分析了課程思政融入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探索具體的應用實踐路徑,為高校專業教師研發精品課程提供了切實有效的范例參考,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