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瑜
偏見一旦產生就會阻隔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若對某人某事產生偏見,很有可能伴隨其一生。如果孩子因偏見變得固執己見、心胸狹隘,既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又不利于正常人際交往。
那天,我在公園的長椅上曬著太陽看著書,無意中聽到不遠處幾個孩子商量組隊參加趣味運動會的事。其中有個男孩語帶嫌惡地說:“我才不跟某某組隊呢,他父母都是農村的,他也是個鄉巴佬?!蔽殷@訝地循聲望去,只見那個孩子穿著某幼兒園的園服,看個頭頂多四五歲,我很是訝異——這么小的孩子竟然會對同學抱有偏見。我忍不住想:小小年紀尚且如此,要是長大了會變成什么樣呢?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動畫電影《夏日友晴天》中的情節:海濱小鎮維埃拉鎮上的居民以捕魚為生,有漁民看到海怪出現,于是鎮子上發起了獵捕海怪的行動。小海怪盧卡與父母和奶奶在海底過著平靜的生活,父母經常叮囑盧卡不要到海面上玩耍,他們認為人類都是居心叵測的壞蛋。人類和海怪之間的偏見,使他們將彼此視為仇敵。但一次偶然的機會,盧卡和同類阿貝托,與靠賣魚維持生計的女孩茱莉婭成為“盟友”,他們為了實現夢想,勇敢地贏得了很不公平的比賽,最終聯手打破了人類與海怪之間的偏見,贏得了大家的喜愛和尊重。
偏見一旦產生就會阻隔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若對某人某事產生偏見,很有可能伴隨其一生。如果孩子因偏見變得固執己見、心胸狹隘,既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又不利于正常人際交往。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偏見蒙蔽孩子原本清澈的眼睛呢?
不可否認,外貌在人與人相識和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第一印象,但外貌也很有欺騙性。家長在孩子與他人的交往中,要教育孩子不要以貌取人,不能僅憑一個人的外表認定其品德、性格的優劣,而要通過具體的事件、交往的細節、做事的態度,客觀地進行評價。
正所謂“交人交心”,不能僅憑外貌去揣度別人。家長可以以《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故事為例,讓孩子明白一個人的外貌固然重要,但外貌是可以通過化妝、修飾改變的。與之相比,內在的品性、修養更能突顯一個人的家教和素質。
有些孩子家境很好,便對家境不如自己的人產生了歧視心理,不愿意和家境差的孩子交往、玩耍,甚至出言不遜,處處顯示自己的優越感。家長發現孩子有上述問題時,要及時教育孩子擺正對他人的態度,要告訴孩子家境優越與否是客觀條件,并不是一個人是否優秀的評價標準?,F實中,很多成功者出身寒微,但依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做出了驕人的成績。
家長不要助長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而要教育孩子物盡其用,不鋪張浪費,要對家境較差的孩子一視同仁。
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中,會遇到男女同學互相幫助、彼此配合、協同完成任務的情況。一些男孩覺得自己在身高、體型、體重上優于女孩,就鄙視女孩,認為女孩柔弱,干什么都不行,有一種性別上的優越感,甚至拒絕與女孩合作,或者對女孩指手畫腳、頤指氣使。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同學間的交往,而且很容易養成“大男子主義”。
家長要教育孩子不應該以性別論英雄,而應該顯示小小男子漢的風度,關照和幫助遇到困難的女孩。同時告訴孩子,男孩有男孩的優勢,比如強壯、高大、威武,女孩也有女孩的優勢,比如溫和、細致、耐心。男孩女孩一起合作,會優勢互補,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
一些孩子對他人缺乏包容心,而且有一種慣性思維,覺得別人犯了一次錯誤,以后但凡出了這方面的問題,就都是那個人的責任,往往會陷入認知誤區,甚至冤枉好人。家長要教育孩子待人寬容,用事實說話,不要抓住別人的錯誤不放,也不要因此認定對方會重蹈覆轍,更不能不經過調查就將錯誤歸結到對方身上。
家長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比如,孩子小的時候睡覺尿床,但并不代表孩子一輩子都尿床,人都是在不斷成長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允許別人犯錯,要懂得包容。只有這樣,當孩子自己犯錯的時候,才能同樣得到別人的寬容與諒解。
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孩子,往往瞧不起學習較差的孩子,不屑于和對方做朋友,甚至懶得搭理對方,生怕被對方帶壞了。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平時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如果經常有意無意地向孩子灌輸“只有成績好才是好孩子”的觀念,讓孩子一切“唯成績論”,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習較差的孩子產生偏見。
家長要告訴孩子,學習成績不是一成不變的,成績稍差不等于永遠落后,更不能和“壞孩子”畫等號,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無論成績好壞,大家都有可貴的地方。比如,一位同學雖然成績不好,但是愛勞動,有無私奉獻精神,經常主動幫班級做衛生,要讓孩子多學習對方的長處。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我發現,有的孩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做什么都是對的,別人都要順著自己。一旦別人的言談舉止跟自己不一樣,就把別人當成“另類”,無法容忍對方的言行。孩子如果出現這一苗頭,家長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各自的選擇,人生的路沒有標準答案,不必強求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樣,要容許別人與自己“和而不同”。
特別是當孩子與小伙伴就一個問題發表不同看法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認真聽對方說話,觀察對方看問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有什么特點,以及對方的論點是不是新穎獨特,要讓孩子學會博采眾長,積極拓展自己的思路,而不是自以為是地抨擊別人。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從思想和心理上摒除偏見,包容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學會客觀看待事物,在尊重別人的同時,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