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福 馬光輝
摘 要:通過議題式課堂教學,全面落實學科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要依據新課程標準,精準制訂以學科素養為核心的活動議題,并設計科學的教學流程,在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的活動過程中培育學科素養,實現教學目的。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學科素養;教學流程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29-0132-04
統編教材普通高中思政政治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后,在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議題式教學成為全面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課堂關注度最高的探究課題。文章就思想政治課教學運用議題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進行總結。
運用議題式課堂教學,要以學科素養為核心,科學制訂議題、精確設計教學流程,制訂的議題要易于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教學流程要簡潔順暢,便于互動。文章以《思政政治》必修3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部分“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為例,對議題的制訂、活動課堂的流程設計進行交流分享。
一、 以學科素養為核心,科學制訂互動議題
互動議題的制訂要依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準確分析教材結構體系,正確把握學生實際,確定的議題要具體、導向鮮明、易于達成,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在對《思政政治》必修3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部分“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這塊內容制訂議題時,筆者的分析過程及內容如下:
【課標要求】列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人民主體地位的規定,說明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教材分析】本節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與法治》的內容,是第二單元“人民當家作主”第四課“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第一部分,標題為“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本單元圍繞“人民當家作主”展開,重點探討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優勢的民主形式。本部分內容主要從憲法的角度闡釋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及人民民主的特點,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后面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學習奠定基礎,因而是本單元教學的基礎和重點。
本部分內容下設兩目:第一目“我國的國體”,講述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第二目“全過程人民民主”闡述了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具有獨特優勢。通過學習本部分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能科學認識我國的國體和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從而培養堅定的政治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自覺維護人民民主和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學情分析】授課的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從認知水平來看,學生已能關注社會和實際生活,但還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需要向理性認識過渡;他們對民主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但認識的深度還不夠,對社會事件、生活現象系統分析的能力不足,思維的邏輯性還需培養,如何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能科學辨別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不同本質,正確看待社會主義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在教學中予以突破,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科學的認知;從發展目標來看,通過本框題的學習,需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樹立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培養學生有序參與政治生活與公共事務的素養。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生的交流分析,理解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理解憲法的明確規定,增強政治認同和法治意識。
2. 通過學生的交流分享,以國徽圖案為案例,分析我國國體的特點,培養科學精神,增強政治認同。
3. 通過小組交流分享,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認同我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在增強政治認同時,提高公共參與。
【互動議題】
總議題: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議學活動一:從國徽看我國國體。
議學活動二:從兩會看人民民主。
議學活動三:從生活中尋找人民當家作主的案例。
這樣確定的互動議題,抓住了本章節的核心素養,突出了政治認同的培養,又將政治認同建立在科學分析之上,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將政治認同與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融合。同時,通過培養政治認同,引導同學要積極參與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建設和政治活動,以此來提高政治參與能力。政治認同、科學家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核心素養相互融合,最后的落點是政治參與實踐與能力,實現了理論與實踐、學習與生活、知識與能力的統一。
二、 以培育學科素養為核心,科學設計教學流程,努力構建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互動課堂
以學科素養為核心的教學流程,要將學生活動、學生互動、教師活動、師生互動全面考慮,進行整合,努力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探究為主線的互動式課堂。教師為主導是要求教師運用專業技能科學地創設教學情景、啟發性地進行引導、有序地組織活動、及時升華思想情感、設計順暢的教學流程等。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讓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受益者,通過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各項技能。活動為主線就是要通過系列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技能、提升思想品德素養、培養學習興趣。筆者設計的《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部分“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每年3月,世界都會將目光投向中國的人民大會堂,關注我國的兩會,從兩會中尋找風向標,現就今年兩會中《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節選一部分(集中在經濟發展、社會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我們一起來看。
教師:《政府工作報告》節選部分,反映了那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政府工作報告》為什么要回應這些熱點?請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學生交流分享。
教師: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各項民生措施,讓一個個民生訴求,走進政策視野,讓一項項民生承諾,精準回應百姓期盼。于是大批網友紛紛點贊:“還是國家最懂我。”
今天第四課第一節“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就對“國家最懂我”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下面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本節課我們的總議題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為此,設計三個議學活動,從國徽看我國國體、從兩會看人民民主、從生活中列舉人民當家作主的案例。
(二)學習新課
議學活動一:從國徽看我國國體,要求完成3項任務,具體要求如下:
任務1:通過觀察國徽的圖片,概括我國的國家性質。
任務2:識記憲法規定,理解憲法規定的內涵。
任務3:理解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
同學活動1:看國徽圖片及相關介紹,相互討論,概括我國的國家性質是“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同學活動2:識記憲法規定,理解憲法規定的內涵。
教師:同學們,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記得快、記得準。
學生識記比賽。
教師:同學們,如何理解這句話?注意從領導階級、階級基礎、群眾基礎三方面思考,并找出原因。
學生交流分享。
1. 以工人階級為領導,是因為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
2. 以工農聯盟為基礎,是因為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農民階級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
3. 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教師強調: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寫入憲法第一條,體現了我國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維護人民當家作主,同時要求我們要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的尊嚴。
教師: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是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又有什么特點?我們下面就進行議學活動二。
議學活動二:從兩會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
教師:人大代表,作為人民的代言人,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視頻,跟隨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實踐,感悟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
同學活動:觀看視頻,閱讀教材第38~40頁,個別討論,理解和體會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分享。
交流分享1:第一小組圍繞最廣泛特點進行分享交流。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最廣泛的民主主要體現在我們國家民主主體的廣泛性,在我們國家,14億人民、56個民族都可以享有民主,范圍非常廣,而且我們的人大代表中,有農民代表、工人代表、婦女代表、歸僑代表、黨政領導干部代表,他們的身份非常多樣,能夠代表不同的群體發聲,體現了民主主體的廣泛性。
人民還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這些權利包括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等,因而廣泛性還體現在權利內容的方面,權利內容具有廣泛性。
教師: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其廣泛性主要體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與民主權利內容的廣泛性。
分享交流2:第二小組對人民民主的最真實的特點進行交流。
1. 人民當家作主有制度保障
學生能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行說明。
教師引導:這些政治制度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建的,這些制度都是為人民當家作主服務的。這些制度從國家層面、法治層面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途,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式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是對世界人民的重要貢獻。今后,我們需要長期堅持并完善這些制度。
2. 人民當家作主有豐富的實現形式
學生能通過人民代表共商國是、政協會議民主協商、人民群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等來說明人民當家作主有多種實現形式。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概括即可。
教師: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還表現在有豐富的實現形式。這些實現形式是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總結、勇于探索的結果,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形式。
3. 人民當家作主有暢通的多種渠道
學生能從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評議等方面來進行交流,教師在概括總結時最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來進行。
教師強調: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我們國家建立了完備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比如覆蓋全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各級人大代表聯絡站等,讓人大代表聽取人民的呼聲,我們還有12345市民服務熱線、市長信箱、政府網絡熱線等渠道。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能暢通民意。
健全的民主制度、豐富的民主形式、暢通的民主渠道可以真實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呼聲,人民的意愿又可以通過政權體系轉化為黨的方針政策,落地生根。在去年,我國出臺了一部和學生息息相關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長期以來,針對家庭教育缺失導致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問題,社會各界人士都呼吁家庭教育立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過程中多次公開征求意見,進行廣泛的民主協商。最終于2022年1月1日全國實施,讓傳統家事上升為國事,讓人民的意愿和呼聲,從“江湖之遠”直抵“廟堂之高”,成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充分體現了民主的真實性。
分享交流3:第三小組分享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對最管用的人民民主,學生能以疫情防控、“反腐倡廉”進行對比說明,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精準扶貧”、經濟上集中力量辦大事、科技中的航空航天發展等進行說明。
教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作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五年我國在各個領域中取得的成就,五年來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科技創新成果豐碩,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脫貧攻堅任務勝利完成。
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能夠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緊密融合在一起。這就與西方國家常見的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兩黨之間因利益沖突,效率低下、我干不成事你也別想干成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這樣評價美國體制:美國存在根深蒂固的政治癱瘓現象,美國的政治體制中有太多的制衡,導致集體行動的成本大大增加,有時甚至寸步難行。而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就體現在我們干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作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因而我們的民主是管用的民主。
小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三個特點: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
議題三:從生活列舉人民當家作主的案例。
議題三的活動是對議題二的深化,也是本節課的落點,還能檢測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應用,因此,要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來參與。在生活中找出人民當家作主的鮮活案例,可以是民主決策方面的,也可是民主管理方面的,還可以是法治制度建設方面的。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實事提升到理論觀點,繼而上升到核心素養方面。
為了讓學生打開思維,筆者準備了這樣的案例。
案例:2022年12月,寧夏人大融媒體中心推出《你我身邊的民主》系列報道,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民主故事,讓群眾真切地感受到全過程人民民主就在你我身邊。
在學生分享的基礎上,歸納總結本節課內容。
學生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我國的國體、人民民主專政的內容,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一起感受了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人民民主。
教師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中國在發展民主的進程中,始終堅守初心,不動搖、不偏移、不走樣。今天的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不斷豐富、渠道不斷拓寬、效能不斷提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將繼續高舉人民民主旗幟,堅定不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讓民主之樹根深葉茂、永遠常青。
三、 結論
總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通過議題式教學來落實學科素養,實現立德樹人教育宗旨,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文章僅為一家之言,只與同仁交流,愿大家一起努力,讓思想政治課教學永葆活力,真正成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馬青.學科核心素養視域的議題式教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7):29-31.
[3]鄭艷.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J].教育觀察,2020,9(7):43-44.
[4]張治升.以主題式教學培育核心素養[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2):157-158,148.
[5]顧旭元.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活動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6):111-115.
[6]張奕富.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議題式教學路徑探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5):123-125.
作者簡介:張進福(1967~),男,漢族,寧夏中衛人,寧夏中衛中學,研究方向:中學德育;
馬光輝(1989~),男,漢族,寧夏中衛人,寧夏中衛中學,研究方向:班主任管理,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