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五幼兒園 李越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以下簡稱《幼兒園指導要點》)指出:“將入學準備教育有機滲透于幼兒園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幫助幼兒做好身心各方面準備,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幼兒園指導要點》從身心、生活、社會、學習四個方面16項發展目標為幼兒園和小學搭建銜接的橋梁,并提出了具體的教育建議。我園以此為參考從四個模塊16項舉措入手將入學準備教育有機滲透于幼兒園三年保育教育工作,力求扎實推進幼小銜接落地見效。
小班入園的集體生活是幼兒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我園針對小、中、大的不同年齡段,從心理和身體發展等方面入手,圍繞“我上幼兒園”“我長大了”“我上小學了”等主題活動,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不斷豐富自我認知、集體認知和社會認知。如,小班剛入園時開展“大帶小”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小班的弟弟妹妹盡快適應新環境,還可以讓大中班的哥哥姐姐體驗照顧弟弟妹妹的快樂;每年的大班畢業典禮,收到來自中、小班弟弟妹妹的祝福和禮物,大班幼兒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從而讓其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煥發成長動力。
我園將情緒課程自然滲透于環境創設中,從小班創設的“娃娃家”到中班的“悄悄屋”再到大班的“情緒角”,公共區域創設的“四季陽光生活體驗館”,給幼兒提供可以獨處、宣泄以及自我調控的空間。同時結合“陽光、愛、生長”的園所文化,借助陽光體游和養成教育辦園特色,從身體陽光、性格陽光、習慣陽光等方面確立“陽光兒童”的培養目標。
我園從小、中、大三個年齡段持續開展三項運動:拍皮球、跳皮筋、跳繩,以鍛煉幼兒身體的協調性;通過韻律操、器械操、廣播操等三類操節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開展自主性、競技性、挑戰性等三種游戲;借助“兩場兩區”,即開放式游戲場、集體操運動場、自主游戲探索區、民族游戲探索區,在每天的戶外活動中利用音樂實現游戲場地的自然轉換,通過標識實現游戲玩法的指引,讓幼兒在自主、自發、自由的游戲探索中增強體質、錘煉意志。

我園每學期通過三項技能發展幼兒手部動作協調性,即積木搭建、美工制作、益智游戲。家園協同自制各種積塑類、美工類、棋類、益智類玩教具,為發展幼兒的小肌肉提供“鍛煉場”,如六一兒童節小班開展的“積木王國”、中班的“創意長卷畫”、大班的“環保時裝秀”等活動,充分利用廢舊材料,通過拼搭、插接、畫剪、折撕、粘拼等技能鍛煉幼兒小手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我園借助課題研究構建了金色課程“從小養成好習慣”“看標識養習慣”,將小班生活好習慣、中班行為好習慣、大班學習好習慣作為養成教育園本課程,把好習慣的養成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滲透于標識環創和課程建設中。走廊里隨處可見朗朗上口的兒歌和幼兒一日生活中“有序排隊”“文明進餐”“互助友愛”等標識內容,這些都潛移默化地提醒幼兒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從小養成良好習慣。
我園每學年開展自理能力大比拼——小班穿脫衣服系鞋帶、中班整理玩具和圖書、大班整理書包學具和床鋪。經過三年的練習,幼兒的生活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技能展示中教師及時發現問題,通過家園共育,不斷加強幼兒的自理能力,如,中小班幼兒通過練習“三步穿衣法”“蝴蝶結鞋帶法”,學習快速穿脫衣服、系鞋帶;大班幼兒開展“小書包體驗周”以提前適應小學生活,在生活能力方面從小班到大班實現了內容和層次上的貫通與遞進,為幼兒進入小學做好準備。
我園構建了“安全教育”藍色課程,梳理了涉及幼兒安全防護等十類主題活動,以主題月的形式進行推進,有效指導小班幼兒了解安全規則、中班幼兒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識、大班幼兒掌握基本的防護技能和求助方法。另外,每學期開展防火、防震、防暴恐、防中毒等安全演練,確保安全教育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
小班的“禮儀小朋友”、中班的“小小值日生”、大班的“我當小班長”系列活動,為幼兒在園期間參與勞動、完成既定任務提供平臺,引導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其初步的勞動意識。同時,我們將勞動教育從幼兒園延伸至家庭,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日常家務勞動,從小培養勞動習慣。
我園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讓幼兒在各種跨班、跨年齡段的活動中結交新朋友,發展合作交往能力,通過“大帶小”、跨班游戲區、混齡混班體驗周等活動,讓幼兒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小社會中學習正確的交往方式,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如,每年的跳蚤市場、年貨大街、游園活動等,都為幼兒的合作交往搭建了平臺,為后續適應集體生活做好準備。
規則意識能讓幼兒快速適應并融入新的集體。我園通過國旗下講話、制定班級公約、創設核心價值觀走廊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生動的實踐活動,并將其融入園所文化和課程建設中,從而發揮環境的隱性教育功能,讓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講誠信、明事理、會友善、孝父母、敬師長、愛伙伴這些淺顯易懂的價值觀在幼兒幼小的心靈深處萌發。
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并完成各項任務,有助于其學習信心的建立。我園通過小班的每日親子時光、中班的每周小計劃、大班的每月成長故事等,鼓勵幼兒爭做“任務小達人”,如利用母親節、勞動節等節假日開展“我幫媽媽捶捶背”“我給花兒澆澆水”活動,引導幼兒獨立完成特定的任務,合理規劃生活,為進入小學后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奠定基礎。
我園構建了“三熱愛”紅色課程體系,從小班的“我愛我家”“我愛我班”“我愛幼兒園”,到中班的“我住南市區”“我愛嘉峪關”“美麗新甘肅”,再到大班的“了不起的中國”“了不起的民族”“童眼看世界”等系列活動,從小在幼兒心中播下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家國情懷的種子,并引導其生根發芽。在每年大班開展的“紅旗小軍營之我是小兵”系列活動中,通過學做軍體拳、模擬軍營游戲、隊列隊形展示等,從小培養幼兒愛黨、愛軍、愛國的真摯情感。


好奇好問是幼兒后續深入探究和學習的動力,我園通過綠色課程”我與自然“,充分挖掘園內園外的資源,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從小班的飼養角、植物架,到中班的種植區、益智區,到大班的科學樂園、開心農場,我園為幼兒的奇思妙想提供無限可能。“開心農場”里的玉米成熟了沒?西紅柿可以摘了嗎?小鴨子今天吃飽了嗎……這些源于大自然的課程都是幼兒探究的源泉。
3~6歲是幼兒閱讀的黃金期,我園主張班班創設圖書角、公共區域創設閱讀走廊,讓幼兒隨時隨地能看到書、想看書、會看書。小班重點開展每日親子共讀;中班通過好書推薦、每日小故事等活動持續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中培養幼兒傾聽表達、專注秩序等良好習慣;大班的故事會、經典誦讀、童話劇表演豐富閱讀活動的形式、提升閱讀活動的效果。
我園在不同年齡段創編的各類趣味游戲,由淺及深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小班開展的找規律、找不同游戲;中班開展的找數字、漢字接龍游戲;大班開展的跳拼音格、田字格、翻繩游戲,保護幼兒對符號、文字、數字以及空間方位的敏感度,如大班幼兒通過跳田字格游戲,知道了田字格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方位及順序,為后續書寫做好鋪墊,在寓教于樂中激發幼兒廣泛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從小班堅持開展線上閉眼感知、每日播報到中班幼兒嘗試用畫筆記錄游戲故事,再到大班幼兒自制各類標識、計劃表和統計圖,有意識地運用圖表及符號記錄游戲過程,解決游戲和生活中的各類常見問題,這些都讓幼兒保持主動而持久的學習力。如,大班幼兒在畢業前紛紛爭做“小小統計員”,統計上小學后需要準備的生活物品、學習物品等,為進入小學做好充分準備。
在“雙減政策”和“五育并舉”的背景下,我園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持續探尋幼小銜接的重點,使《幼兒園指導要點》中的四個模塊與“五育”高度融合。而我園所梳理的16條舉措在保留傳統做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并延伸至家庭,注重將入學準備教育巧妙滲透于幼兒園三年保育教育和家庭教育全過程,讓幼小銜接舉措更得法,更適宜兒童的全面發展,真正為幼兒搭建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成長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