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實驗幼兒園 王雯雯
近年來,我在教育實踐的深度探索中發現建構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而建構游戲包含了多種的材料和結構,對處于大班階段的幼兒來說,積極為他們構建多元化、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將有助于打開幼兒的游戲格局。
幼兒建構游戲的材料多種多樣,建構游戲的開展方式、開展內容同樣豐富多彩。伴隨著近年來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滲透,我結合幼兒建構游戲的開展,決定先在材料多元化方面下功夫。我發現專門的建構游戲材料有很多種類,比如積木、塑料拼插玩具等;自然建構材料,比如沙、石、水、土、雪等;幼兒自主尋找的一些廢舊物品,如易拉罐、薯片桶、紙盒、瓶子、紙杯等。原本一提到建構游戲材料,很多教師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買現成的材料,其實建構材料的種類和內容都可以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而多元化的材料能夠為幼兒建構游戲的開展提供扎實的“物質基礎”,比如到了下雪天,幼兒面對難得一見的雪很是興奮,我便告訴他們可以以雪為建構材料進行游戲。幼兒將雪滾成一個個雪球,甚至用小雪球打雪仗等,這種方式就是取材于自然,讓自然界為我們的建構游戲提供豐富的素材。


建構游戲方式的多元化可以讓建構游戲呈現更為豐富多彩的形式和內容。在日常的建構游戲中,如果教師只是提供材料,或者單純將建構游戲的場地呈現給幼兒,而實際上他們依舊沒有獲取更多的操作經驗。所以在日常建構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我會為建構游戲擬定“操作指南”,積極引導幼兒在多元化的游戲形式之中“采擷”建構游戲的快樂。例如,很多幼兒每天早晨來園后很喜歡在晨間自由活動時間玩雪花片,但是一開始幼兒不知道雪花片可以組建成什么樣的成品,所以我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很多雪花片的搭建成品,幼兒欣賞了這么多成品之后,一下子就對拼接雪花片有了更大的興趣,并產生了極大的探索欲。例如,有的幼兒說想搭建一個城堡,有的幼兒說想用雪花片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畫人物等。另外,我展示的圖片中還有易拉罐、薯片桶做成的保齡球,幼兒可以利用各種可得的材料將自己搭建、制作的玩具用到戶外活動之中,這樣一來,幼兒的晨間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化和多元化了。
對處于大班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即將面臨進入到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之中,而大班階段是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不僅需要幼兒在生活習慣上有較好的過渡,更需要他們為后期學習品質的有效提升做相應的鋪墊。于是,我便在教學活動中積極為幼兒的建構游戲形成相應的“規則意識”,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長期以來很多孩子都是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過慣了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就導致他們的規則意識比較差。這種習性如果始終得不到糾正,將來孩子就容易變得自私和自我,甚至其抗挫能力、抗壓能力都會變得比較弱。在日常建構游戲的開展之前,我會和幼兒一起為建構游戲制定相應的規則,并引導幼兒嚴格遵守規則,這樣才能玩得更加愉快,從而獲取更多的有效經驗。首先,必須要增強幼兒的整理意識——因為,建構游戲涉及很多材料,這些材料的種類、材質、大小、形狀、顏色等都有著極大的差異性,如果幼兒玩過建構游戲之后沒有及時去收納整理,那么再開展游戲時,這些材料就會因混亂而難以獲得,如果整理收納習慣尚未養成,將來幼兒進入小學階段,最明顯的就是不會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總是出現文具用品丟三落四的狀況等,所以,我會嚴格要求幼兒每次建構游戲結束后必須自主歸納整理,學會“物歸原主”;其次,限時開展游戲活動,比如晨間游戲的時間相對有限,有的幼兒玩到一半還想玩,這時就不能由著幼兒的性子,而要告訴他們學會掌控時間,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人,到限定時間了就要及時收納整理游戲材料;最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比如有時候建構游戲的材料比較有限,但是幾名幼兒都想玩,那該怎么辦呢?這個時候就要引導幼兒學會分享、學會謙讓、學會先來后到,而不是爭搶哭鬧。制定好這些規則之后,對于幼兒后期的建構游戲都會產生極大的幫助,同時教師還需積極引導幼兒學會在規則的約束下參與日常的游戲活動。




為了提升建構“游戲的精神素養”,教師要及時考察建構游戲所帶來的成效,挖掘出建構游戲的價值。首先,建構游戲可以開發幼兒的思維,無論是室內小型的建構游戲,還是戶外大型的建構游戲,其實都是幼兒手腦并用的過程,能夠充分激活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地去考察、驗收建構游戲的成果,適當的時候可以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性,必要時教師再介入指導;其次,要培養幼兒嚴格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而不是任由幼兒隨意為之,例如,在戶外建構游戲中幼兒需要排隊,在有序的引導之下才能積極投入游戲,這種規則意識的滲透,實則就是在精神領域提升幼兒的游戲素養;再次,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建構游戲材料的來源可能是紙盒子、易拉罐、瓶子等易獲取的低結構材料,這些材料在幼兒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通過建構游戲將這些廢舊物品變廢為寶,讓幼兒體會其實垃圾就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而針對這些資源,如果調動我們聰慧的頭腦,完全可以變廢為寶,讓幼兒在長期的游戲活動之中樹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動力。很多幼兒提到,之前在課程活動中學習了如何進行垃圾分類,而如今通過建構游戲學會了將垃圾變廢為寶,這種認識就是一個質的飛躍,其實更是讓幼兒從小懂得環保、懂得廢物利用;最后,激發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其克服原本自我、自私、自閉的不良習性,在建構游戲中學會相互分享、學會友好溝通、學會合作互助、學會相互關照。
伴隨著課程游戲化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幼兒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個性化的、科學有效的幼兒教育模式。與此同時,我逐漸明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以便將優秀的教育理論運用、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之中,讓教學活動不斷呈現多元化與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