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峰 尹文華
摘 要
人類共同價值是人類在維持自身發展和繁榮過程所確定起來的共同價值規范與原則,在遵循此規范與原則的基礎上,建構起了人類文明形態。為進一步守護人類所創造的文明程度,提升人們的認知水平,深入闡釋人類共同價值,就顯得迫切必要。正因如此,通過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話語體系的中國智慧、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全人類共同價值對構建美好生活的中國主張的全面論述,彰顯全人類共同價值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意義,闡明中國秉持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與各國一道,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講,完整地揭示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的價值意蘊,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里程碑意義。
關鍵詞
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主張
作者簡介
馬俊峰,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尹文華,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1]馬克思、恩格斯的預言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已經變成現實,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整個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今天,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2]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更加深入發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然而,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各種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日漸劇增。特別是與經濟全球化趨勢背道而馳的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等浪潮不斷涌現,違背當今時代主題的右翼民粹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等思想逐漸興起,“以人為本”的全球治理觀受到嚴峻挑戰。面對此現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準確地把握當今國際社會發展趨勢,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為構建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國際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尤為令人矚目的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重申:“我們真誠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3]此舉不僅更加凸顯了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的歷史意義,而且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為世界謀大同”的這一初心使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形勢下,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時期,深入揆量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的時代價值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與此同時,這也是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
一、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以構建完整價值話語體系為表達的中國智慧
恩格斯指出:“當我們通過思維來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4]恩格斯的這一重要論斷啟示我們必須運用系統觀念看待事物的發展。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堅持馬克思主義系統觀念原則,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等思想具有相同的精神實質,為新時代中國發展對外國際關系和促進人類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5]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通過闡述“世界歷史思想”而論證經濟全球化的客觀發展趨勢,即“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已經形成,任何民族或國家都不可能再重新回到孤立的狀態”[6];另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向我們明示“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因為“已成為桎梏的舊交往形式被適應于比較發達的生產力,因而也適應于進步的個人自主活動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會成為桎梏”。[7]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列寧堅持在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國內國際政治經濟背景,提出了帝國主義理論,進一步論證了“世界作為統一體不斷向前發展的客觀歷史趨勢”這一原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為指導,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構建了一整套彰顯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精神實質的理論主張。諸如,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歷史問題,提出改革開放理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步入新時代,面對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這一國際背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更好地治理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我們深知,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明確了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共存于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場所和區域,即客觀實在的統一體,人類生活在這一“命運共同體”中,彼此之間發生著社會關系,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為我們構建完整話語體系樹立了典范。可以說,人類在自身存在與發展中生成了賴以存在和持存的共同價值,這些共同價值構成了規范人們行為的準則,也構成人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矛盾的原則,也構成了處理社會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以及國與國關系的規范性原則,只要人類遵循了這些人類經驗證成的共同價值理念,以此對所產生的事情予以明智的決斷,按照這些共同價值,就能夠消除人們發展過程產生的矛盾,就能使得世界走向和平,從而變成美麗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共同價值理念所形塑的話語,對于推進世界和平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解釋、闡發、揭示人類共同體價值蘊含的意義,以及構建完整的人類共同價值話語體系,對推進人類文明新形態,助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彰顯中國智慧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二、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以構建全球治理體系價值底色為表述的中國方案
安全與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息息相關,維護國內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愿望和訴求,維護國際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義務和責任。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是解決種種國內國際“安全”問題的重要體現,為不斷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方案。換言之,只有結合當前全球治理的困境,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加以理解和闡釋,才能深刻體會到它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
當今資本主義發展所包含自我否定的邏輯也使得全球治理面臨困境。首先,為了實現資本積累最大化,資本家在國內的競爭愈演愈烈,金融業逐漸受資本所有者的青睞,金融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空心化,虛擬經濟逐漸取代實體經濟,從而導致金融危機頻頻發生。為了解決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政府大肆發行紙幣,使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求量從而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這種解決金融危機的辦法反而使各種危機重疊在一起,引發許多社會矛盾。另外,在虛擬經濟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次級房屋信貸行業信用制度的塌陷同樣是引起金融危機和社會矛盾不斷深化的重要原因。其次,為了實現價值增值無限擴大的目標,資本主義國家會不惜一切代價占有更多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侵略和占有式的“國際交往”不斷加深。受右翼民粹主義的影響,以美國為主要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擯棄公平公正的貿易自由原則,退出多個國際合作組織,撕毀多個國際合作協議,阻止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最后,當今資本主義也存在嚴重的生態問題。以美國為主要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多個場合呼吁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但為了遏制他國經濟發展和減少傳統工業發展對本國生態環境的破壞,他們不僅公然撕毀多個國際合作發展協議,而且又積極地奔走于世界的每個角落而向他國轉移傳統工業,用犧牲他國生態環境的高昂代價換取本國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這三個方面就是典型的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悖論邏輯,也是全球治理面臨的困境,這樣的悖論邏輯給世界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為解決上述全球治理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可以說,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中的“和平”“發展”等核心內容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本質精神。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8]由此可見,“消滅私有制”或“實行公有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本質精神。“和平”“發展”作為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高度凝練和創新發展,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本質精神。恩格斯在《共產主義信條草案》中指出,“實現公有制”必須建立在物質生活資料極大豐富和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之上。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共產主義的實現,必須建立在經濟發展水平極大提高的基礎之上。同樣地,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繼承和發展了恩格斯的這一重要觀點,其中的“和平”“發展”等核心內容是對當代資本主義“逆全球化”趨勢下“一花獨放”式不平衡發展的超越。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中的“和平”“發展”等核心內容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體現,與西方發達國家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存在質的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披著“可持續發展”的外衣做有損于他國可持續發展的勾當,而中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繪制了藍圖,推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美好世界的建設。我們堅信,在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的引領下,中國將在完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體系和推動世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道路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三、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以構建美麗世界價值底蘊為表征的中國主張
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全人類的解放,即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精神和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通過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意義,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走向美好生活的必經之路,即其“建立在它的批判性、實踐性、科學性的基礎之上。具體體現是,它為世界共創人類美好未來指明了方向,為人類走向自由人聯合體,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9],是建設美麗世界的中國主張。
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當代資本主義對內通過剝削榨取工人階級的剩余價值,對外通過侵略占有別國的生產資料市場,滿足了資產階級私有制發展的利益需求。與此不同,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也是其與當代資本主義不同的根本標志。正是有了這一根本對立,才使得資產階級“惶惶不可終日”,為了消除“公”與“私”的根本對立,標榜資本主義所謂的“自由民主”和“人權”,為了使資本主義成為造福人類的“普世主義”,其利用資本主義修正馬克思主義。兩個世紀之交(19世紀末20世紀初和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馬克思主義命運轉折變化歷史足以說明他們的真實目的和本來面目。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右傾機會主義和改良主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修正”,伯恩施坦是這一時期修正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過責難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心論點——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無產階級必須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嚴重挑戰了馬克思主義的權威。伯恩施坦修正主義出現后,以列寧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義,分別從理論和實踐方面捍衛了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向前發展。20世紀末21世紀初,受蘇東劇變的影響,社會主義運動轉入低潮,馬克思主義又面臨著“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思想的挑戰。以福山為主要代表的資產階級學者提出了“歷史終結論”,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美國會成為歷史的終結者而統治這個世界。面對種種反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歷史現狀,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改革開放政策等,制定出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逐步探索出一條方向明確、信仰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不斷向前邁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全人類共同價值,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勾畫了未來世界的發展目標,為共產主義的實現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體現。
總之,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是向全世界發出解答“這個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強音,是對西方國家倡導的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理念的超越,充分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厚度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思想深度,為推動人類社會共同發展、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影響力、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和實現共產主義目標貢獻了中國力量。正如黨的二十大指出的那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10]
由此可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倡導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僅回答了世界走向之問,而且為解決人類社會發展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原理和精神旗幟。
四、結語
全人類共同價值理念與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一脈相承,為我們回溯了構建完整話語體系、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和規劃人類美好未來,為我們深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11]同樣的,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12]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和向前發展的,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啟示我們必須運用創新思維指導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換言之,我們只有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從而解決時代發展所拋出的各種難題。“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13]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一個永恒和固化的話題,而是一個不斷創新、充實和發展的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更多新的理論還會出現,更多舊的理論還需進一步補充、完善和創新。唯有這樣,才能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精神的指導意義,才能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永放光芒!
參考文獻:
[1][5][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8,404,204.
[2]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18(5):4-10.
[3][10][1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
[6][9]馬俊峰,馬喬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6,164.
[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
[1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8.
[1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81.
責任編輯︱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