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昌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活動應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主動開展合作探究,增加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咏虒W是一種新型的、教與學互相促進的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本文分析了互動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互動教學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一、互動教學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互動方式較為單一
部分教師對互動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入,只是機械地與學生進行互動,沒能啟發學生的思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在備課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深入分析學情,忽視了教學內容的難度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使得互動教學環節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部分教師沒有充分挖掘教學資源,沒有創設生動有趣的互動情境,這樣的課堂缺乏感染力,很難吸引學生,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
教師不僅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合作者,也是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的交往者。部分教師在課堂中常常面無表情,不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很少激勵學生,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這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不佳。對于學生的表現,部分教師極少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很少去鼓勵、夸獎學生,他們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使得學生感受不到來自教師的期待和認可。除此之外,部分教師給予學生的評價大多是“很好”“好”“正確”等缺乏感情色彩的語句,沒有具體說出學生“好”在哪里。
(三)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弱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主動學習和發現問題的意識不強,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控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需時刻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沒有讓學生感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和成就感,使得學生不愿意跟隨教師一起思考。尤其是對于數學基礎不扎實的學生,他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會有挫敗感,大多數時候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主動融入課堂,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互動教學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精心設計互動環節
教師要掌握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高自己分析教材、運用教材、組織課堂、管理課堂的能力,深入分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內容。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培訓,除了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引導教師定期討論交流互動教學的方法和經驗。
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互動教學環節,做好備課工作。在設計互動教學環節時,教師要綜合考慮互動時間的把控、互動形式的選擇、紀律的維持等問題,使互動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二)提高運用符號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表情、眼神、動作、圖片、文字等都是教師將知識順利傳遞給學生的重要工具和符號,這些工具和符號的有效使用能夠提高互動教學的質量。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做到簡潔、易懂,同時還要具有科學性、啟發性,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面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使用教學語言符號。
針對較難理解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呈現多元化的教學符號信息。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再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教學課件,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
(三)創設多種互動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有趣的互動活動,創設多種互動教學情境,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在互動中讓學生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表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共同觀察、操作,將圓柱的模型剪開,或采用動畫演示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圓柱的側面積轉化成已知圖形的面積并求解。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開展數學比賽,看哪名學生能將圓形紙片剪拼成最簡單、最容易計算面積的圖形,讓學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索,使學生深刻理解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
(四)對學生進行適時、適當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具有育人導向作用。在評價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激勵學生學習。教師要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積極肯定、表揚學生,或及時糾正、引導學生。使用合適的、豐富的反饋語,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成就感。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進行追問,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犯錯時,教師要及時使用糾正性反饋語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反思并改正錯誤。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一課時,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被除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和除到被除數的小數末尾還有余數這兩種特殊情況的計算方法。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計算方法,還要針對學生計算時的算理進行追問,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以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增強互動教學的效果。
(五)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小學生的自控力不強,主動學習意識薄弱,大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互動游戲,使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多去關注課堂參與度較低的學生,在上課時多為他們提供師生互動的機會,在課下主動與這些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積極地鼓勵他們,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六)抓住教學重難點
除了設計多樣化的互動教學形式,教師在進行互動教學時還需要抓住每一節課的重點,圍繞重點進行教學設計并組織教學。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一個數除以小數”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除數是小數時的計算方法,學會將小數除法轉化成整數除法,體會轉化法在數學問題當中的重要作用。圍繞這個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使小數除法的計算更加便捷和快速,讓學生發散思維,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并進行比較和分析,最終總結出將小數除法轉化成整數除法這種最優的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夠在互動中幫助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還能讓學生深刻理解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從而增強互動教學的效果。
在進行互動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抓住教學難點,找準突破口,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解簡易方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例題,讓學生根據題目獨立列出方程“x+3=9”,并求出此方程中x的值。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方程兩邊為什么要同時減3”“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解釋自己求方程的解的過程。最后,教師可以在課件上為學生演示課本上的天平圖。在以上互動教學中,教師先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解方程的過程,抓住了“解簡易方程”這一課的教學難點,再通過展示天平圖,幫助學生理解了“根據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方程也是等式,方程的左邊是‘x+3,要想解出x就需要減3,所以方程兩邊要同時減3,從而解出x等于6。”這個解題過程。這個循序漸進的互動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結語
互動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綜合素質。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除了產生思維上的碰撞,還會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課堂教學本質上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師要認識到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及時總結并反思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過程及其特點,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教學過程,以增強課堂互動的效果,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
(作者單位:貴州省銅仁市桐木坪鄉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