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娜
[摘 要]國有企業肩負著國企改革的重任,其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只有不斷進行自我完善與發展,國有企業才能掌握市場競爭主動權。業財融合是近年來新興的話題,部分國有企業在實施業財融合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阻礙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提升。文章從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建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建設中的難點,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國有企業實施業財融合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系統整合;效率考核;數據共享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2.019
[中圖分類號]F275;F27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2-0059-03
0 ? ? 引 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企業面臨的同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除了要努力開拓市場、擴大銷售、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還要注重各類經營風險的防范。特別是國有企業,既肩負著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還肩負著解決就業、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社會責任等艱巨任務。目前,國有企業財務工作人員面臨的壓力較大,財務工作需要結合當前經濟發展狀況、同業競爭情況、國企內部自身發展特點等諸多因素做到求新、求變。轉變以往的制單、審核、記賬、報表等財務事后監督方式,將財務工作與業務工作有效結合,實現經濟業務的事前控制與事中控制
功能。
1 ? ? 業財融合內涵
業財融合是指業務與財務的融合過程[1]。一方面,業財融合是企業通過流程的再造,將財務管理與經營業務活動緊密融合,形成一個經營活動的閉環;另一方面,二者有效融合之后,財務與業務部門需要進行充分溝通,財務人員需要深入業務的前、中端,指導與監督業務工作。
2 ? ? 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建設的重要性
2.1 ? 有利于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轉型
21世紀,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使各類信息的共享成為國有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2017年,德勤財務機器人的推出預示著國有企業傳統的會計核算工作將逐步被財務信息化工作代替。面對新形勢、企業發展的新階段,國有企業負責人應認識到新常態下財務管理轉型的必要性,轉變以往財務信息“保密”的思維,將財務與業務充分融合,使財務人員的數據分析更具前瞻性、有效性。同時,業財融合工作能夠反作用于業務部門,促進其經營方向更加明確、目標更加清晰[2],有助于企業各項經營目標的實現,進而提升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及財務分析能力,推動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轉型。
2.2 ? 有利于國有企業優化自身資源配置
企業無論規模多大,其所掌握的資源也有限;相反,無論規模多小,若將掌握的資源合理配置,也能發揮其最大功效。因此,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要充分、合理運用自身資源,實現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促使財務、業務人員為企業作出最大貢獻。業財融合前提下,國企財務人員在完成既定工作任務的基礎上,須兼顧企業的運營、風險管控等情況,隨時在經營環節的各個節點上提供相應的財務服務信息。業務人員須與財務人員進行有效溝通,了解經營中存在的各類風險,并反饋至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對相關信息整理、分析后能夠起到對經濟業務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效果,實現企業資源的充分整合與優化,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價值。
2.3 ? 有利于國有企業不斷提升經濟效益
新時期,由于國企面臨的行業內部競爭較為激烈,許多企業的經營狀況趨于飽和,營業收入相對較為穩定。國有企業若想獲得更大的利潤,需要通過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進一步細化財務管理工作達到從內部挖潛的目的。業財融合的實施能夠促進企業各業務部門間的協同與合作,財務服務能夠兼顧各方利益,從多維度思考問題,所提供的財務分析工作會更加真實、有效、客觀,使企業業務鏈條清晰,能夠保障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在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確保其經濟效益最大化。
3 ? ? 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建設中的難點
3.1 ? 內部業財融合意識亟待提升
國企內部管理相對于民營企業具有條塊的特征,其內部分工明確、工作職責清楚明了,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間工作界限較為清晰,大多以完成自身的工作內容、工作目標為己任。例如,財務部門主要負責財務核算、稅務管理等工作;業務部門主要從其工作職能出發,完成采購、生產、銷售、倉儲、物流等工作[3]。由于企業內部的業財融合意識不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間缺乏相應的溝通與協調。部分企業雖然建立了業財融合相關制度,但企業管理層將過多精力放在營銷、現金流、生產、技術及研發等方面,忽視了業財融合,導致企業整體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2 ? 組織機構較為傳統,缺乏必要溝通
傳統國有企業存在機構龐大、管理過度細化、人員眾多的問題,企業內部管理方面靈活性不夠。現實情況是企業內部一線員工對業務較為精通,且了解業務開展的過程,但因其話語權不足,無法與管理層直接溝通。而企業的管理層雖然有決策權,但注重的是一線的運營狀況,不重視與財務的配合及財務信息的利用,易于陷入經營風險。上述問題的解決,需要財務作為協調者,將業務與財務有效連接形成經營管理閉環。目前,由于溝通不暢,導致邊緣業務存在管理空白現象,推諉、扯皮問題時有發生。
3.3 ? 部門較為獨立,缺乏數據共享
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目標難以實現、業務與財務的黏度不足,與企業內部工作目標不一致、戰略目標無法統一有關。對業務部門而言,其主要是為了完成企業要求的工作任務。例如,營銷部門完成既定銷售目標、按時回款;生產部門完成產值任務;采購部門按時保質、保量供應各類原材料;財務部門則是負責賬務處理等一系列工作。上述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工作目標看似沒有任何問題,卻難以形成一個整體、握成一個拳頭。原因在于,財務部門僅是對財務數據信息的真實、有效負責,至于財務數字信息背后代表的意義、深層次的問題往往很少探究。即使財務部門定期出具財務分析報告,牽頭召開財務工作分析會議,其因財務信息的滯后性、缺乏前瞻性的風險分析與收益的預測,對于業務部門來說也缺乏實際意義,使財務數據的利用價值不高。
3.4 ? 內部整合效率有待提升
目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企業的生產與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財務部門利用企業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成為其未來發展的趨勢與要求。許多國有企業雖然建立了信息化管理體系,但是呈現出信息碎片化特征。例如,財務部門使用的是財務電算化軟件處理各類經濟業務,行政部門使用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軟件,業務部門以合同管理、數據庫軟件來維護供應商、客戶,導致財務部門與行政部門、業務部門之間存在系統獨立運行、互不交叉、互不共享的現狀,使大量的數據在被二次利用時需要重復錄入,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錯[4]。由于關鍵數據鏈接受阻,系統間出現數據不統一情況,使本就有限的資源使用效率降低。
3.5 ? 績效考核工作仍然需要加強
國有企業較為重視績效考核工作,大多按年度披露相應的考核信息。調研發現,國有企業績效考核指標較為固定,甚至流于形式,未完全起到績效考核的作用。許多國有企業沿襲傳統方式,考核的范圍限于企業內部的中、高層管理者,而對于一線工作沒有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另外,從考核的內容來看,較為傾向于經營成果、經濟效益等結果指標,而缺乏過程指標,如回款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企業研發力量、人力資源等方面的軟實力考核,導致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配合而產生的業績不客觀、不真實的情況,無法反映企業存在的具體問題。考核指標的單一、考核機制設計問題的存在,使員工只能以完成部門內考核任務為主要工作內容,難以在日常工作中產生協同效應,對于業務融合工作的開展幫助不大。
4 ? ? 國有企業實施業財融合建設的策略
4.1 ? 注重制度建設,增強業財融合意識
首先,企業管理層要重視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業務與財務的融合,使財務工作能夠向業務前、中端靠近,助力企業的發展。企業管理層應重視該項工作的開展,制度的制定、機制的構建、人財物等各類資源的配置都要向業財融合傾斜,使財務部門在開展該項工作過程中能夠得心應手。其次,業務部門要配合財務部門開展工作。業務部門在日常業務開展中要本著對企業、部門負責的態度,與財務部門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使財務部門掌握的各類企業數據信息都真實有效,從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相應的預判,為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風險的規避創造條件。
4.2 ? 內部須構建有效的部門溝通機制
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關鍵在于“融”,企業管理層、業務部門從思想上重視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是該項工作的開端,還需要企業內部構建有效的部門溝通機制。要讓業務與財務部門充分知曉“溝通不是目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因此,國企內部可以通過構建數據信息平臺、對業務開展聯合審計、定期召開財務分析會的形式,實現部門間的有效溝通。這樣才能夠使國企內部業財融合工作有效開展,并真正發揮其相應作用。
4.3 ? 統一目標,實現數據共享目標
在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下,管理層、財務部門通常認為財務數據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不得輕易外傳。新時期,這種理念不利于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從世界范圍來看,數據信息的共享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主題,國有企業內部只有適度放開各類數據信息共享,才能真正實現業財融合,并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例如,某國有企業內部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緩慢,財務部門通過與營銷部門召開財務分析會的形式,將應收賬款金額較大的客戶信息及時發送給營銷部門,營銷部門據此同客戶對賬、要款,在有效增加了企業現金流的同時,做實了企業的留存利潤。可見,若財務部門相關應收賬款信息沒有共享,營銷部門在不了解真實情況的前提下,很有可能導致應收賬款收回周期較長,甚至出現壞賬風險。
4.4 ? 加強系統整合,提升整合效率
目前,鑒于國有企業內部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企業通過召開聯席會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該問題,但是會議只是定期召開。信息化時代,市場變化可謂日新月異,采用召開財務分析會的方式有時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建議企業將現有的信息化系統予以充分整合,通過搭建信息化平臺的方式提升信息交流與溝通的效率。例如,企業可以引入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將供、產、銷、人、行、財等幾個關鍵環節緊密連接,并要求各部門的日常工作、業務處理要通過ERP系統開展[5],這樣在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聯動性的同時,能夠使業財融合工作真正地發揮其作用。
4.5 ? 完善績效考核工作,形成工作閉環
“不患寡而患不均”,企業的績效考核工作應該本著客觀、公正、公平、公開的方式進行。企業相關指標的制定要改變以往眼睛緊盯利潤而忽略其他指標的管理方式,要將非財務指標納入績效考核的范圍。例如,對于財務部門合同的審核、資產管理情況、內審疑點、風險的防范進行考核。財務部門要有意識地參與到企業整體經營活動中,運用業財融合工具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通過科學的業財融合績效體系,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使人人都能參與企業業財融合的經濟活動,使業財融合的實施得到有效保障,對推動業財融合產生積極作用。
5 ? ? 結束語
國有企業的發展關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成敗,關系到國企改革的深入程度。針對一些國有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可以通過有效的業財融合工作予以解決。國企若想很好地開展業財融合工作,可在結合自身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從注重制度建設,增強業財融合意識,內部構建有效的部門溝通機制,實現數據共享目標,加強系統整合,提升整合效率、完善績效考核工作,形成工作閉環等方面入手,為企業的發展助力。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姿伊.管理會計視角下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建設難點及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22(32):79-81.
[2]柳艷.淺析國有企業以業財融合為基礎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策略[J].中國集體經濟,2022(32):64-66.
[3]許廣前.財務共享模式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業財融合思考[J].中外企業文化,2022(9):50-52.
[4]馬阿里.大數據背景下的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13):169-171.
[5]楊靜.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業財融合相關問題探析[J].質量與市場,2022(1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