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掀起了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浪潮。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仍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難題。文章對高校財務分析課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混合式教學方案,以期為財務分析課程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方案設計;教學實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2.074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2-0230-03
0 ? ? 引 言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教育行業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從線下轉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掀起了各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浪潮。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更多線上資源融入課堂,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時代性、互動性和效率性。
1 ? ? 財務分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 教學過程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現階段,無論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高校財務分析課程教學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教師無法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有些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快速準確地給出答案。因此,雖然教師備課充分、講解認真,但由于教學過程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1.2 ? 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先進技術的不斷涌現,財務分析課程也在不斷轉型,出現了“大數據財務分析”“可視化財務分析”“透視化財務分析”等新名詞。但是,多數財務分析課程課堂教學內容仍停留在原有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報表分析及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與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分析階段,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知識,現有的財務分析課程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
2 ? ? 財務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必要性
2.1 ? 財務分析課程性質的要求
財務分析屬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必修課,課程難度系數較高,部分學生既渴望學到財務分析的知識,又有一些畏難心理。因此,如何從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提升教學效果角度制定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2 ? 財務分析課程平臺資源的推動
財務分析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學生可以選擇學習通平臺上豐富的課程資源,每個課程包內包括課程視頻、教學演示文稿、教學大綱、習題、案例和測驗等內容。學生在課前通過已有課程包進行預習,課中教師通過提問、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和匯報成果等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變成課堂真正的主人,達到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
2.3 ? 學習主體的需求
財務分析課程針對的主體是當代大學生,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大學生知識儲備十分豐富,對各種現代化技術的接受程度也較高,并且在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數十年后,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已經十分明顯。所以,“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混合式教學應用于高校財務分析課堂教學已是勢在必行。
3 ? ? 財務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
3.1 ? 教學活動設計與實踐
目前,多數高校財務分析課程使用的教材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財務分析》(第9版),該教材共13章,計劃學時為60個學時。授課教師需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編寫課程教案和教學演示文稿,并結合線上線下教學特點、學生個體化差異以及課程不同章節的難易程度,制訂差異化的教學活動設計方案[1]。財務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活動具體方案設計如表1所示。
3.1.1 ? 課前教學活動
課前預習不僅能夠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點,形成思維體系。首先,教師課前指導學生根據本次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在網絡上搜集資源,如利用學習通課程包、大學慕課、微課等課程資源,完成課前預習。由于財務分析課程的主體內容都是圍繞財務報表展開的,需要學生在課前劃分小組,每個小組選取一家上市公司,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或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下載該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后續每一章節的學習中,都圍繞該家上市公司開展相應的分析。在小組完成課前預習后,總結出該小組在課程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形成清單[2]。
其次,錄制微課。以償債能力分析為例,學生通過學習教師錄制的“恒大債務危機”微課和相關的背景知識演示文稿,對學習償債能力分析的必要性有了初步了解;通過熟悉償債能力分析的教學目標,了解本節課的重點是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難點是償債能力相關指標的計算方法,整節課圍繞償債能力展開。
再次,教師錄制好微課之后,第一步,將其分享到“學習通”班級群,并設置好任務節點和相應分值。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就可以按照課程評分規則,獲取相應的平時成績。第二步,學生通過大學慕課平臺的其他課程資源,對本次課的教學內容獲得進一步的認識。第三步,學生通過學習通中相關任務點的學習,積極思考,帶著問題提前預習教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第四步,通過練習,教師能夠直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所有任務時點的完成情況均可以在學習通平臺體現,教師可以根據平臺的統計數據,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課前預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深入,形成思維體系。
3.1.2 ? 課中教學活動
(1)采用啟發式教學。課中教師應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思考中產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對新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分層次授課。財務分析課程體系較為復雜,通常在60個學時的課堂教學中無法把所有知識點都講解得十分透徹。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好每節課程的層次結構,突出重難點,對一些簡單的內容一帶而過,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完成即可。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講解重難點的內容,既節省時間,又突出了重難點,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
(3)小組討論匯報。課上每小組選派1~2名代表匯報本小組的財務分析結果,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而且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個性化優勢,展現新時代青年的思維創造能力。
(4)建立線上活動庫。有效的課堂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通平臺中有很多課堂小活動,如主題討論、問卷、分組討論和搶答等。在財務分析課程中,可以每個章節設置一個討論主題,學生用一段話進行線上評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通過主題討論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教師通過回帖或者點贊的方式與學生互動,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4]。
3.1.3 ? 課后教學活動
課后教學活動是教師總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完善教學內容的階段,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發散思維。首先,教師要根據課堂所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使學生在大腦里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其次,因為線上作業的形式多種多樣,也便于保存作業數據,便于批閱、考核與評價,教師可以提前在學習通中建立好作業庫,通過布置線上練習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通等平臺完成課后作業,以滿足學生作業多樣化的需求,財務分析課程線下教學時間有限,無法在課上全面完成各類企業的財務分析,通過作業庫也可以很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最后,教師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發現學生的不足,并在下次教學中不斷完善。
3.2 ? 考核與評價設計與實踐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評價方式,給線上線下教學活動分別設置相應的分值,實現過程式、階段式和總結式相結合的考核方式[5]。具體考核細則如表2所示。
根據財務分析的課程性質,線上習題庫主要分為7種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計算題和業務題。首先,教師設置好題目分值、題目數量和答題時間,通過平臺定時發放試題,及時檢測學生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其次,教師根據平臺的分析數據,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3.3 ? 課程資源設計與實踐
3.3.1 ? 線下教材資源
紙質版教材內容的設計需要結合時代特點,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融入財務分析教材內容中。例如,在教材中加入有關“大數據財務分析”“可視化財務分析”“財稅大數據分析”“大數據分析基礎”等章節,實現財務分析課程內容與時代特征相融合,為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提供支持。
3.3.2 ? 線上課程資源
線上課程資源也需要根據時代特點不斷修訂、更新,避免線上課程資源的滯后,使其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混合式教學有效整合線下課程資源和線上課程資源,吸收兩種課程資源的優點,摒棄其缺陷,使二者相輔相成,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
3.4 ? 培養優質教學團隊
財務分析是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重點建設課程,要想順應時代發展、全面完成教學改革,僅憑一人一校之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組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也是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的重要內容。在此次財務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中,課題組建了一支由7名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首先,通過課題研究、集體備課和教學研討等活動,豐富財務分析混合式教學的理論知識,完善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手段,充實混合式教學所需的教學資源。其次,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大數據財務分析”“可視化財務分析”等充實教學內容的培訓和“混合式教學”“互聯網+”等豐富教學手段的培訓,通過學習大數據財務分析領域相關知識,教師掌握財務分析領域先進的技術,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中,使學生了解行業前沿知識,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4 ? ? 結束語
財務分析是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學專業的必修課,通過混合式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解決線下課堂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可以把更多的學習時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有助于學生更加系統全面地學習課程。在“新文科”“互聯網+”背景下,新時代教師應該緊跟時代步伐,深入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并把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教學中,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緒玲.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以中職
“英語”課程為例[J].文教資料,2020(24):231-232.
[2]劉勇.程序設計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式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現代職業教育,2021(48):150-151.
[3]朱憶琳,汪祥耀.SPOC視閾下會計雙語混合教學模式研究:以“財務管理”雙語課程為例[J].財會通訊,2019(34):
32-35.
[4]陳衛,鄭曉冬,馮鳳琴,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食品安全》“五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食品與發酵工業,2022(1):330-334.
[5]汪莉,陳莉莉,宋永海.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分析化學課程中的實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1(12):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