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磊 楊濤 劉沛洋
[摘 要]數據中心建設是信息化發展中的重點內容,可以妥善解決“信息孤島”、數據開發利用低等問題。
然而,受制于數據中心對開放互聯網依賴的影響,建設單位對其信息安全防護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圍繞數據中心存在的信息安全隱患,從規范數據中心部署運維、強化數據中心相關數據的加密傳輸、加強數據中心運維審計、強化數據共享使用管理、重視數據中心網絡安全防護工作等方面入手,提出幾點有效的信息安全防護建設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數據中心建設;信息安全隱患;信息安全防護建設;加密傳輸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2.027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2-0084-03
0 ? ? 引 言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各行業開展業務工作產生的數據信息也日漸增多,通過構建統一數據中心,能夠實現對這些數據信息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同時也能將數據安全風險集中到數據中心,可一旦數據采集、整合傳輸等環節出現信息泄露、竄改等情況,將無法保障數據安全性,會對相關行業發展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對數據中心較常出現的信息安全問題進行仔細分析,并立足實際采用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確保數據中心在安全的環境中運行[1]。
1 ? ? 數據中心存在的信息安全隱患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信息得到了廣泛應用,數據范圍也在逐步擴大。大數據在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潛藏著各種信息安全隱患。人們在應用大數據的同時,也應該充分認識到計算機網絡具有開放性,尤其是各行業數據中心在運營中要時刻注意,做好信息安全防護。以下簡單分析數據中心運行潛在的信息安全隱患。第一,賬號密碼管理不嚴。在對數據中心的業務系統進行安裝部署時,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統一資源定位系統(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鏈接等處于開放狀態,容易因高危后綴名而存在被截取盜聽的風險。與此同時,構建系統默認開放賬號的瀏覽功能,沒有在系統運行以后對冗余的賬號進行修改處理,這也為系統安全運行埋下諸多隱患。第二,訪問權限控制度不夠。在完成數據中心建設以后,沒有對其運行實施定期監管,再加上系統多采用模塊化的權限管理方式,開放的數據訪問接口不能按照部署進行權限下放,更別說與主機端口進行互聯網協議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局域網地址綁定,這種粗放式的管理也會使數據中心數據面臨被泄露、破壞等風險。第三,運維審計較為欠缺。在對數據中心開展日常運維工作時,通常會直接進行一些命名操作,如更新數據、替換重復表格等,實際作業一旦出現誤刪的操作情況,重新恢復這些數據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且考慮到系統日志量非常大,想要通過日志管理明確這一問題出現的真正原因難度也較高[2]。第四,數據存儲傳輸未加密。數據中心存在的數據大多具有體積較大、結構復雜、格式較多等特點,特別是對一些圖件信息,在進行存儲傳輸時為了增強數據的可讀性,往往會直接使用明文進行存儲,然后通過數據中心和終端用戶進行數據交換,整個過程也極容易發生數據泄露、丟失等安全問題。第五,數據共享流程不規范。數據共享方式有很多,常見的有系統之間的數據同步、終端用戶數據文件應用等,實際共享過程中若出現操作不規范的情況,如數據使用未經過審批流程,就直接進行數據接口配置,整個過程也極容易發生數據泄露情況[3]。
2 ? ? 數據中心建設背景下信息安全防護建設
大數據時代,網絡惡意攻擊形式多種多樣,如果企業數據中心遭到攻擊,不僅會損壞計算機的防護功能,對計算機平臺中存儲的重要數據信息也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還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因而,為了保障企業的正常發展,其要結合自身數據信息使用情況,對企業信息安全做好統籌與防護工作,避免計算機網絡受到外來攻擊。
2.1 ? 規范數據中心部署運維
對數據中心信息安全防護體系進行構建,要高度重視數據中心的部署運維工作,通過推進數據中心部署運維規范化,促進數據中心實現穩定可靠運行,防止發生相應數據安全問題。具體舉措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把握軟硬件設施。要對構建數據中心的軟硬件設施進行全面了解,定期更新、維護數據中心的服務器部署清單,在確保服務器相應信息真實準確的基礎上,對沒有用的系統進行有效清理,對于終端與數據中心的交互訪問也要進行權限限制,通過使用最小化的權限管理,最大限度保證數據中心能夠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運行。其次,系統管理賬號加密。在對數據中心進行部署時,要及時刪除產生的測試賬號,對系統中出現的已經停用或長期不使用的用戶進行定期排查,對于數據庫用戶、終端賬號、系統用戶等的密碼,可以考慮使用復雜程度更高的口令,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信息安全等級[4]。再次,規范運維過程。針對數據中心的應用服務端和數據服務端,最好能夠分開部署,在完成聯機業務系統構建以后,搭建安全防護設備,對涉及的其他應用也要進行網絡隔離,在對數據進行下載時還可以配置專用終端和綁定移動存儲介質接入,從而有效保證數據傳輸過程安全。最后,加強用戶管理。在應用系統、數據查詢等環節,由于接入網絡以后會面臨諸多安全風險,所以要對系統用戶實施嚴格管理,使之切實履行數據保密責任和留存個人操作日志,以便及時發現并解決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
2.2 ? 強化數據中心相關數據的加密傳輸
數據中心包含大量的重要、敏感信息,會將不同類型的數據分開存儲在不同類型的數據庫系統中。為切實保障這些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要對數據庫采用部署加密系統措施,實現對數據庫存儲信息的加密存儲與管理,對于一些重要信息甚至要采用獨立權限管控系統進行管理。相應舉措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部署數據庫靜態脫敏工具。針對數據中心需要進行API調用的應用環境,可以對API接口部署數據庫靜態脫敏工具,增強數據脫敏能力,實際操作中可以采用混淆、多次重組等方式,對脫敏后可以運用的數據進行自動生成,并將其運用到數據二次開發和API應用當中,從而保證整個過程中真實的數據信息不容易被泄露[5]。另一方面,在可視化分析系統中采用動態脫敏工具。針對數據中心開發的子系統,如可視化分析系統,可以將動態脫敏工具運用其中,在防止未授權第三方訪問的同時,也能夠避免數據遭受惡意破壞,甚至還可以按照數據中心的數據敏感度、應用范圍等要求進行加密,在數據采集環節對相關信息實施脫敏操作,從而避免重要數據信息被非法訪問和
使用。
2.3 ? 重視對數據中心的運維審計
以往發生數據庫安全事故以后,往往很難進行追溯與審計。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庫安全審計成為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防御手段,通過深化落實好數據中心的運維審計工作,則可以進一步提高數據中心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第一,搭建基于旁路監聽的數據中心防御體系。將注意力放在數據采集、數據解析和審計分析上,在數據采集環節可以采用旁路監聽的方式,將數據采集引擎接入中心的核心交換機,借助端口鏡像管理模式實現對數據庫所有動作的監測,然后嚴格遵照簽訂的操作協議進行還原整理,將相關內容有效發送到數據解析中心。在數據解析環節則可以根據預設的數據解析與事件關聯的規則,對數據庫操作數據進行有效接收和操作關聯解析,得到的結果也要及時發送到數據分析中心,幫助數據庫管理者對數據庫審計規則進行科學設置,若接收到的解析結果符合設置審計規則,通過數據分析中心也能及時進行報警與處理。第二,搭建基于旁路監聽的數據庫安全審計方法。有效建立基于旁路監聽的數據庫安全審計方法以后,實際開展審計工作時既不需要占用數據庫服務器性能,也不需要改變原本數據中心的網絡拓撲結構,消耗的網絡性能資源僅限于端口鏡像,可以通過訪問結構化查詢語言數據庫(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的語句級別對數據庫的字段級別進行查看與防控,最終審計結果也會集中體現在一個管理平臺上,這樣有利于從根源上防控與解決數據竊取、竄改等問題,明顯提升數據中心的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與質量。
2.4 ? 強化數據共享使用管理
企業在數據共享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網絡、操作等因素影響而出現各類安全隱患,這時候要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就必須強化數據共享使用管理,確保信息安全。首先,仔細梳理數據流向,在制定數據共享使用管理辦法之前,可以對數據中心的數據流向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然后遵循誰使用、誰負責原則對數據責任部門進行確定,避免數據使用出現不規范、責任不明確等情況。其次,明確流程審批工作,對于使用數據的部門而言,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流程提出數據使用申請,并在獲得數據使用權以后按照規定合理使用共享信息,操作中對于沒有經過審批出現的數據共享使用情況,也要作出嚴厲的懲處,以防止類似情況在以后工作中再次發生,同時,數據共享使用審批流程也會更加健全完善,有利于使用部門及人員嚴格按照流程規范進行標準化操作[6]。再次,定期開展安全培訓。要緊密圍繞數據使用審批制度、數據保密制度等內容,定期組織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活動,讓相關部門及人員參與其中,在不斷提升其數據安全意識的同時,嚴格遵照規范要求對數據中心的數據進行開發、共享和使用,使數據中心的數據價值和作用得到充分
發揮。
2.5 ? 開展網絡安全防護工作
數據中心建設背景下,要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工作,就必須高度重視網絡安全管理,這主要是因為數據中心的有效運行離不開網絡環境的支持。例如,數據中心開展數據查詢、通道傳輸等環節工作時容易受到網絡因素影響,使得數據丟失、竄改等發生概率提高。具體防范舉措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加強網絡安全設計。在內聯網中若信息傳輸采用的是共用信道,使用的TCP/IP協議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這時候容易出現數據被假冒、竊取等情況;對于外聯網而言,若數據中心業務系統數據源頭主要來源于各網點,那么內聯網與外部進行連接主要通過數字數據網絡(Digital Data Network,DDN)、公共交換電話網絡(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等實現。
要避免運行安全受到外部網絡環境攻擊,就應在鏈路層和網絡層采用一定的安全措施,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第二,安裝入侵檢測系統。由于入侵檢測系統(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或入侵防御系統(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通常會部署在不同安全級別的網絡邊界,所以,在建設數據中心時也可以對專門的入侵檢測系統進行安裝和使用,通過對網絡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對發生的網絡異常事件進行捕捉,在確定系統遭受到網絡攻擊以后,圍繞具體問題快速堵塞相應漏洞,甚至對于網絡發出的內外部攻擊,數據中心也能及時作出響應,自動切斷攻擊方的連接,有效維護數據中心運行安全性和穩定性。第三,積極采用虛擬專用網(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在數據對外傳輸時,要保證網絡上所有傳輸重要數據的安全性,就需要有效利用VPN技術對重要的數據實施加密處理,還可以將身份認證技術融入其中,確保加密后數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第四,加強數據中心主機安全防護。考慮到數據中心的主機多處在內聯網中,開展信息安全防護工作可以通過安裝防病毒、惡意攻擊等軟件,實現對信息資源和網絡設備的有效保護,同時對數據中心主機的業務系統、操作系統和安全防護系統的日志進行分析,如通過分析失敗登錄次數、文件錯誤分析、跟蹤業務系統狀態等信息,對存在的各類故障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從而明顯提高數據中心運行安全性,有力保證相應數據的信息安全。
3 ? ?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各領域開展工作產生的數據信息也越來越多,由于這些數據信息有較高的分析利用價值,如何高效管理這些數據信息也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與討論。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對數據中心進行積極打造,可以更好地實現數據信息高效管理與開發利用,不過受到網絡環境、業務操作等因素影響,數據中心信息安全問題頻頻發生。因此,各企業需要對這項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并緊密圍繞數據中心存在的信息安全隱患,有效做好規范數據中心部署運維、搭建基于旁路監聽的數據中心防御體系、明確數據共享使用流程審批、加強數據中心網絡安全防護等工作,保證數據中心在安全的環境中運行,從而有效保障相應數據信息傳輸、共享和使用
安全。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彥賓,孫松兒.云計算時代的信息安全防護方案設計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1(10):17-18.
[2]馮智圣.區域數據中心信息安全防護技術探討[J].華南金融電腦,2019(1):7-10.
[3]佘春燕.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防護手段研究[J].軟件,2022(3):65-67.
[4]本刊編輯.數據大集中后的信息安全防護建設[J].計算機與網絡,2013(10):50-51.
[5]付旭陽,周敏,葉鈞.高校數據中心信息安全建設[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8(5):154-155,163.
[6]楊威.大數據背景下信息中心網絡信息安全防護措施[J].現代信息科技,2019 (8):152-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