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禛
[摘 要]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充分落實珠海“產業第一”戰略部署,深入實施“金英計劃”加快人才集聚,金灣區的人才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局面逐漸形成。目前,在珠海“產業第一”戰略部署要求下,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實現人才集聚是金灣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文章在剖析金灣區人才資源集聚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著重探討金灣區人才資源集聚路徑,以期助力金灣區實現人才資源集聚。
[關鍵詞]產業集聚;人才集聚;珠海市金灣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4.045
[中圖分類號]C9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2-0139-03
0 ? ? 引 言
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充分落實珠海“產業第一”戰略部署,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打印裝備五大重點產業,以航空和海洋兩大特色產業及國家、省、市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攻方向,打造基于科技創新的核心競爭力,營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環境。金灣區“十三五”期間投入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經費88億元,現有2個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80個省級中心、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金灣區正在加速成為珠海工業、交通、城市新中心,在建設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引領和支持。
1 ? ? 金灣區人才集聚現狀
近幾年,金灣區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各類人才的數量也在穩步增長,政府大力推行創新發展戰略,大力扶持產業、創新人才,著力推動人才集聚,為打造“5+2+N”現代產業體系奠定了扎實的根基。
1.1 ? 完善政策
金灣區立足于產業發展需要,持續優化人才政策,珠海市金灣區人民政府于2022年6月發布《金灣區深入實施“金英計劃”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1],包括引進人才、培育人才、搭建優質人才培養平臺、提供優質人才服務4個層面,與以往的人才政策相比,該政策惠及面更廣、針對性更強,進一步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加快了人才引進步伐,營造創優環境引才、深化改革育才、建設平臺聚才、創新機制用才的氛圍。
1.2 ? 做優培訓
圍繞“珠海英才計劃”的實施,金灣區大力推行“1+7”人才新政,大力推動人才政策的落實。為新入職員工、青年骨干、高級技術人員及其他各種類型的專業技術人員“量身定制”職業技術課程。為強化科技人才培養,金灣區制定了以競賽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戰略,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化水平;為激勵農民提升自身價值,金灣區制定出臺了《金灣區農民農技培訓獎勵辦法》,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
1.3 ? 做強服務
為吸引產業人才集聚,促進產業人才在金灣區安居樂業,更好地解決金灣區產業人才入戶問題,金灣區出臺了《進一步放寬產業人才引進核準條件的通知》[2],進一步放寬金灣區產業人才落戶條件。金灣區不斷加強人才住房的保供,提高人才租房和購房補貼標準,通過“實物房”和“貨幣補貼”,逐步形成“雙向優惠”模式。繼續打造“金英港灣”的形象,完善“雙優一專”等服務,為人才提供精細化服務。
1.4 ? 壯大隊伍
通過建立多元化的培育機制,金灣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現有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后工作站6個,博士工作站8個。工業人才庫在過去5年的存檔數量增長了4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近4.5倍。2022年,金灣區共計發放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等各項支持資金3億元,吸引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較上年同期增加93.40%。金灣區產業人才儲備在2022年底達到了
8 500多人,并向社會提供了3億多元的各種補貼,技能人才平均增長率為63.90%。
2 ? ? 金灣區人才集聚問題
課題組采用實地調研、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方法,對金灣區的人力資源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表明,目前金灣區人力資源的集聚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2.1 ? 人才總量偏小,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
一是全區人才總量偏小。目前,區域內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率為5.89%,高于全市年均增長率(4.57%),雖然學歷型人才年均增長率為24.99%,技能型人才年均增長率為63.90%,但仍面臨人口總量較小的困境。二是專業結構不合理。金灣區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程管理人員占比較低,特別是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人才比較缺乏,創新創業氛圍不濃。三是高層次人才分布不均,專業分布與產業布局不匹配,工業領域仍以普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為主,缺乏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高端人才。四是企業用人需求與人才供給不匹配,企業用人需求大,但是人才市場中優秀管理人才、技術骨干、項目負責人特別緊缺。
2.2 ? 創新平臺匱乏,人才集聚大環境暫未形成
實踐研究發現,創新平臺是實現地區人才集聚的關鍵要素。目前,金灣區科技創新能力較弱,主導的產業規模偏小,產業鏈未健全,產業創新體系不夠完善,高質量產業載體緊缺。國家級孵化器數量較少,企業孵化器功能不全,制約了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同時,區域內缺乏集人才引進、孵化、培養、研發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企業難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幫助。以金灣區現有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為例,制約其發展的最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孵化面積普遍較小,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且多數孵化器為企業提供的都是一些基礎條件類服務,無法滿足企業創業創新的
需求。
2.3 ? 服務體系亟待優化,人才集聚能力有待提高
課題組在與人才訪談調研中了解到,金灣區人才服務體系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一是政策吸引力有待提高。金灣區周邊地區對人才的需求有較大的相似性,在人才政策方面相互模仿、層層加碼,使得金灣區形成的人才政策優勢難以維持,政策缺乏延續性,容易制約其發揮作用。例如,高新區正在打造“1個服務總站+若干服務分站”的人才服務體系,每年投入人才專項經費超3億元,進一步削弱了金灣區的人才政策優勢。二是現有人才服務配套設施不完善。金灣區在就業創業環境、生活配套設施、服務政策等方面還有待優化,內暢外通的交通設施有待改善。三是高層次人才對政府服務水平、工作效率要求較高。由于建區時間較短,市場化的社會服務機構不足,金灣區現有的人才服務內容、范圍、方式、環境難以滿足人才的個性化需求。
3 ? ? 金灣區人才集聚的路徑
3.1 ? 確立科學人才集聚理念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金灣區要努力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體系和市場環境,進一步培育和發展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人才集聚理念要符合金灣區自身發展實際和特色,要針對區域產業特點、行業狀況及從業人員分布結構,明確金灣區人才集聚戰略目標,發揮核心隊伍和技術骨干的中堅力量[3]。同時,還應科學規劃人才引進方案,與金灣區的現狀及產業布局相適應,重點吸引高端的、具有特色的專業技術隊伍。此外,要加強金灣區各領域、各種高層次創新企業的引進和利用,形成金灣區特有的創新創業氛圍。
3.2 ? 完善人才政策體系
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是提升人事工作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把握國家、省、市人才政策基礎上,金灣區應構建金灣區人才政策體系,為滿足金灣區發展需要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服務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在引進、使用激勵和服務保障等領域不斷完善“金英計劃”現有制度安排,探索構建“1+N”人才工作機制,即由1個平臺(區人才服務中心)、N個功能(行業協會、專業服務機構等)組成的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和評價機制,統籌推進全區人才工作。同時,金灣區還要加強政府與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合作,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人力資源投入與參與體制。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拓展港澳地區的引進通道,促進兩地的交流和協作,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到金灣區創新創業。
3.3 ? 規范人才管理運行機制
金灣區應規范人才培育和管理運行機制,做實做細人才服務,建立一套科學的人才評估體系,將人才的價值評估與發掘相結合[4]。建立以企業為核心的人才選用機制,促進各類人才的發展。同時,圍繞當前重點產業人才不足的狀況,金灣區還應積極落實政府人才管理目標、方式與產業對人才需求的匹配和供給,注重發揮企業在人才引進和培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減少人才管理中的多層審批事項,創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鼓勵用人單位落實待遇、津貼和股權激勵等措施,加快構建科技創新人才協同發展機制,促進區域間的人才交流。
3.4 ? 構建多層次產業人才集聚模式
金灣區應創新人才引進模式,搭建人才交流平臺,構建多元育才、引才體系,加強人才創新平臺載體建設。鼓勵通過短期聘用、兼職、合作研究、項目招標、技術指導等柔性靈活方式,引進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關鍵技術等緊缺的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做到“引才”與“引智”緊密結合。同時,完善科技人員的創新激勵與保障體系,采取彈性獎勵辦法,“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給予金灣區科技工作者合理的獎勵。另外,
要持續加強對本地人才的培育,鼓勵人才通過訪學訪問、交流等形式“走出去”,把各地先進理念、技術帶回來,建設符合產業發展需求、梯次合理、結構優化、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隊伍。
3.5 ? 大力開展人才教育培訓
金灣區要注重教育培訓,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要構建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體系,突破以往的培訓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金灣區科研與教育優勢,并與金灣區主導產業發展和企業具體需要相匹配,與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合作,組織開展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技術培訓,合作共建技術創新聯盟,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其次,充分發揮高校的作用,支持高校創新辦學模式,凸顯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利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式深化合作,在目前定向培訓、訂單式培養等簡單模式的基礎上,創新探索建立系統化、整體化的人才培訓思路和實施方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同時,政府還要鼓勵創新創業大賽,讓競賽與創新型人才培育有機結合起來。
3.6 ? 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首先,金灣區政府要建立企業主體突出、市場導向鮮明、產學研結合緊密的技術創新體系,扶持重點和核心技術突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其次,政府應支持金灣區各類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業基地等創業載體建設,以創新的機制吸引人才、以創業的氛圍吸引人才。鼓勵企業通過并購、成立新公司等方式整合行業內高層次人才、核心技術團隊和創新資源,引入戰略投資人合資成立新公司。再次,利用平臺集聚創新資源,提升平臺吸引力。發揮區內高校資源優勢,企業提供對應的實踐、實訓基地,推動畢業生在金灣區就業,立足于集聚人才的培養,促進人才集聚,加強高校對區域經濟、社會服務能力的轉化。最后,還應根據區域內重點產業發展需求與高校加強產學研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建設,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建立符合區域發展需要的培養機制。
3.7 ? 營造良好的人才集聚環境
良好的環境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創造優質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使人才有歸屬感和安全感。金灣區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5]。首先,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人才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及時了解人才需求和相關政策法規;成立金灣區人才交流協會等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與企業間在人才工作中的充分溝通交流,形成政府支持企業發展、企業支持政府工作的良好局面。其次,借由金灣區推動“一心、兩港、四鐵、四橫、六縱”交通格局的契機,突出西部中心城區帶動和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集散功能,加速形成有利于企業、人才、技術等創新因素的自由流通與聚集的創新生態環境,帶動產業集聚形成人才集聚。再次,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才生活環境,大力推進人才住房、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等相關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做好人才保障服務。最后,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強化城市的文化功能,實現與現代城市功能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金灣區獨特的區域文化、生態環境優勢,吸引、培育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
主要參考文獻
[1]珠海市金灣區人民政府網站.關于印發《金灣區深入實施“金英計劃”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2022-06-16)[2022-12-21].http://www.jinwan.gov.cn/jinwan/zwgk/zfxxgk/xxgkpt/content/post_3352851.html.
[2]珠海市金灣區人民政府網站.珠海市金灣區人民政府 珠海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關于進一步放寬產業人才引進核準條件的通知[EB/OL].(2022-08-19)[2022-12-21].http://www.jinwan.gov.cn/jinwan/zwgk/fggw/gfxwj/content/post_3416570.html.
[3]李宜達,王方方.集聚與創新:從人才流動體察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J].經濟論壇,2023(2):17-29.
[4]樂菡,黃明,李元旭.地區“人才新政”能否提升創新績效?——基于出臺新政城市的準自然實驗[J].經濟管理,2021(12):132-149.
[5]齊宏綱,戚偉,劉盛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集聚的演化格局及影響因素[J].地理研究,2020(9):200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