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莉

2023年6月30日,法國馬賽,抗議者與防暴警察發生沖突
當地時間7月4日晚間,法國司法部稱,法國警方已經逮捕了接近4000人,其中還包括1200多名未成年人。至此,這個國家持續數日的騷亂,總算有了走向平息的跡象。
7月4日晚,總統馬克龍會見了302位市鎮官員,商討受騷亂影響城市的重建工作。局勢是否真的樂觀,馬克龍不太確定,他表示,高峰已過,但未來幾周,還需要保持謹慎。
短短幾天,騷亂和暴力席卷了整個法國,多個大城市一片狼藉。在法國對外廣播新聞網France24的主頁上,出現了大量商店被搶掠和街區房屋遭焚毀的畫面,在一個新聞直播鏡頭里,著名的旅游勝地—巴黎香舍麗榭大道上,大批示威民眾四散逃離。
形勢一度告急,迫使總統馬克龍取消了參加原本計劃好舉行的德國訪問和歐盟首腦峰會。
而這次騷亂的星星之火,來自一次槍擊案—一起事先并未張揚的開槍致死事件。

2023年7月1日,法國楠泰爾,一名婦女在納赫爾去世的地方獻花
在《巴黎人報》發布的一條視頻里,少年納赫爾的母親莫妮亞,神情悲傷地出鏡了,她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便是:
“我的孩子,就這樣被他們帶走了。”
她還記得,兒子早上還跟她吻別,說:“我愛你,媽媽。”
就在一個小時后,莫妮亞被告知,有人開槍擊殺了她的兒子。莫妮亞茫然無措地說:“我應該怎么做?他是我的生命。他是我的一切。”
她還說:“他還是個孩子。他需要母親。”
這天,正好是巴黎當地時間的6月27日,早上8點15分左右,17歲的納赫爾開著一輛黃色的奔馳,出現在巴黎近郊的小城鎮,楠泰爾市。
他被騎摩托車的警察叫停,后者認為他涉嫌多次違反交規,并要求進行檢查。
引信點燃,輿論場很快炸開了鍋。一個巨大的爭議點在于,警察到底有沒有濫用警權?
根據巴黎警方的說法,警察開槍的原因,是認為納赫爾突然開車,是為了掙脫交警,警察的生命處于危險之中,開槍的行為只是為了自衛。
然而,在互聯網上,群情激憤的法國網友并沒有聽信這一套說辭,在反復比對事發當時的監控錄像之后,認為當時查車的警察只是站立在奔馳車的左側,車輛的突然啟動不會對警察構成生命威脅,而開槍的行為則是典型的濫用警權,這簡直不可饒恕。
事發后,楠泰爾市和巴黎其他地區當晚發生了多起警察與示威者間的暴力沖突。第二天,就有近200人被捕,170名警察受傷。
在巴黎,警方不得不緊急調集2000余名警力維持社會安全秩序。法媒報道,內政部長達爾馬寧下令采取堅決行動,對暴力騷亂者盡快予以逮捕,在全國共派出45000名警察,并使用裝甲車。
事情并沒有平息下來,反而激化了法國社會諸多潛在矛盾,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浮出水面,法國社會的眾生相,變得更加復雜和混亂。
槍擊案的蝴蝶效應,很快就形成了。
從6月30日開始,法國國內從南到北,從巴黎到馬賽的多個城市,出現打砸搶燒事件,他們點燃汽車、焚燒垃圾、投擲煙火……不少市政廳、學校和警察局等建筑,都被放火燒毀。
在巴黎的郊區拉伊萊羅斯,襲擊者將一輛汽車撞向市長的房子,當市長妻子試圖帶著他們的兩個孩子逃離時,不幸被撞傷;
在馬賽,多名年輕人闖入一家槍支店,至少偷走了四支獵槍,馬賽市長就此呼吁,國家政府應立即增派軍隊,維護社會基本秩序;
在里昂,該市市長格雷戈里·杜塞公開表示,里昂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騷亂,他呼吁警力增援,并表示“里昂正在被前所未有的烈度、墮落和暴力的騷亂困擾”。

納赫爾的祖母

2023年7月4日,法國巴黎,總統馬克龍會見了302位市鎮官員,商討受騷亂影響城市的重建工作
這次騷亂的星星之火,來自一次槍擊案。
局勢顯然失控,地方官員們無不憂心忡忡。身在權力頂層的國家元首,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此事的態度卻值得玩味。
就在此前不久,馬克龍在馬賽對法國記者說:“沒有什么能證明一個年輕人的死亡是合理的。”他呼吁“保持冷靜,以實現正義”。“我想表達整個國家對所發生的事情和年輕的納赫爾的死亡的感受,并告訴他的家人我們的聲援和國家的情緒。我們有一個少年被殺害了,這是令人費解的,不可原諒的。”
在訪談中,連任以來民調支持率迅速下跌的馬克龍,用“法國需要平靜,不需要騷亂”這句話,來形容他在開啟第二個五年任期后,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就算是在漩渦里掙扎的局中人,這時也坐不住要出面發聲,抗議那些借槍擊事件而在社會層面打砸搶燒的無良暴徒。
在騷亂出現后,納赫爾的祖母發出呼吁,希望所有人都能停止暴力。“對那些正在打砸破壞的人,我要說:停下!那些暴力破壞的人,是把警察打死我孫子當成他們發泄情緒的一個借口。”
這位自稱“受害者家屬”的老太太認為,雖然巴黎警方存在濫用警權,但任何用暴力擾亂社會的行為都得不到任何支持,而從這個角度看,她反對那個用槍射殺了自己孫子的警察,但又支持巴黎警方打擊此次騷亂的施暴者。
法國各地的市鎮首長們,也忍無可忍了,集體發起了集會示威,呼吁“重返共和秩序”,以試圖終結暴力沖突。
在納赫爾被槍殺的4個小時之后,曾經憑借電影《無法觸碰》而問鼎東京電影節和凱撒電影獎影帝的奧瑪·希發推悼念他,并表示“只有公正的事實,才能紀念這個孩子”。
隨后,法國球星、法國國家足球隊隊長姆巴佩發布了一條動態,表示自己為法國傷心,為17歲的納赫爾感到遺憾和難過。“目前的情況不可接受。我要向納赫爾的家人和朋友致哀,這個小天使太早地離開了我們。”
姆巴佩也成為繼奧瑪·希之后,第二位對這起公共突發事件公開發聲的法國公眾名人。在姆巴佩發言之后,他在法國國家隊的隊友孔德、邁尼昂等球員也先后對此事發聲。
根據路透社的統計,自2017年以來,法國警察在交通攔截過程中的致命槍擊事件中,大多數受害者是黑人或阿拉伯人。雖然我們無從判定法國警方在這些年是否進行選擇性執法,或者法國警方這個群體里,是否存在著相當一部分的種族主義勢力,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漩渦中心的納赫爾,自身所攜帶的北非血統,是一把打開法國社會情緒閥門的鑰匙。

2023年6月30日,法國巴黎,警察在示威現場控制一名抗議者
馬克龍希望開始展開痛苦、長期的工作,以了解導致這些事件的深層原因。
在這起“致命槍擊”發生之后,為納赫爾發聲的群像,也越來越清晰:這些公眾名人,絕大多數自身也都有非洲血統,且都在過往的種族歧視事件中公開表達過不滿和抗議。他們基因里的血統和膚色,他們在社會層面的身份和角色,決定了他們不得不站出來對此發聲表態。
姆巴佩擁有喀麥隆血統,作為“法國第一球星”,他的態度,成為觀察法國公眾名人輿論動向的一個絕佳樣本:
在納赫爾事件被曝出的當天,姆巴佩選擇發聲聲援納赫爾。而當法國各地爆發各種大規模沖突和騷亂事件之后,姆巴佩對此又予以了嚴厲的抨擊,他說:“自這一悲慘事件發生以來,我們目睹了民眾對憤怒的表達,我們可以理解其內涵,但其形式是我們不能接受的。你們破壞的是你們自己的財產,你們自己的街區,你們自己的城市—你們獲得成就感的地方。”
而就在本周,成百上千的民眾,聚集在楠泰爾的伊本·巴迪斯清真寺及其外圍,參加17歲的納赫爾的葬禮,并對他表示哀悼。從現場不難發現,納赫爾事件所引發的民憤,又被法國較貧窮郊區居民長久以來的不滿所激化,許多移民及其后代就生活在這些地區,他們說感覺自己被警察針對,受到歧視,且缺乏機會。
這或許,才是巴黎、馬賽、里昂等地爆發騷亂的癥結所在:當一個手無寸鐵的少年被警方槍殺,哪怕他在過去有過多少次犯罪記錄,哪怕他在此前觸犯過多少次交通規則,他的社會角色,他的血統基因,他的出身環境,他的成長背景,都足以讓和他一樣成長起來的少數族裔感同身受,進而成為法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4日以來,騷亂有了走向平息的跡象。但納赫爾事件的所暴露的問題和影響,也許才真正開始。法國總統府辦公室官員表示,總統馬克龍希望開始展開痛苦、長期的工作,以了解導致這些事件的深層原因。
責任編輯何承波 hcb@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