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增輝 洛寧三環華蘭綠色能源有限公司
能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全球環保問題越發嚴峻,全球各個國家都在不斷增強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力度。光伏產業是新興產業,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清潔性與可持續性的特點,被許多國家研究開發。光伏發電的設備較為精巧,安裝維護簡單,穩定性較強,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場合廣泛,上至航天器、下到家用電源,光伏電源無所不在。隨著全球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各國已經形成了低碳綠色發展的共識,怎樣才能更好實現低碳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
2015 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指出要不斷推進“互聯網+”,促進現代農業、協同創造以及智慧能源的不斷進步發展,致力發展新產業模式。國際能源署發布的World Energy Outlook 2020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 年全球能源需求降低5%,能源相關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應降低了7%,能源方面的投資降低了18%,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對于社會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顯著作用,其中太陽能光伏作為主力能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分析,預計可再生能源會在未來全球電力中占據重要地位,為全球提供80% 的電力。
智慧企業經營管理在光伏產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智慧企業管理就是通過互聯網在線上建立營銷工具,創新傳統經營模式,借助智慧數字化技術革新運營模式,實現數據精細化管理。智慧企業經營管理的實施可以幫助光伏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利用以及提升競爭力。
首先,智慧企業經營管理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數字化工具,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其次,智慧企業經營管理還促進了光伏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的優化。再次,智慧企業經營管理還改變了光伏企業的市場營銷方式和客戶關系管理。最后,智慧企業經營管理還在光伏產業中推動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和智能監測技術,企業可以實現對能源消耗的監控和管理,優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同時,企業還可以借助智能化的廢棄物管理和環境監測系統,實現對環境污染的防控,推動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經營。
國際與國內市場環境的變化容易造成光伏企業的發展波動,特別是短期市場萎縮或者出現外幣貶值的狀況時,光伏企業資金比較短缺,融資成本較高。佟興雪在深圳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表示國內有80%的光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在這樣的發展狀態中,許多企業會選擇壓縮庫存量來盤活資金,這也是大部分光伏企業緩解資金壓力的主要途徑。
銀行對光伏企業的信貸政策為在當地有一定實力、信譽較好的企業才能通過銀行貸款審核,像一些小品牌、缺乏制造能力的企業很難有光伏業務貸款。銀行對光伏企業的貸款政策較為嚴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伏企業的整體性風險。
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光伏企業的資金支持大多源于國家政策性銀行。從往年的相關數據來看,光伏企業的整體負債水平比較穩定,基本保持在60%~70%,銀行借貸方面的負債情況比較嚴重,也就導致整體資金壓力增大[1]。
光伏行業的終端是通過建立太陽能電站將電力輸送到市場當中,但是在光伏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光伏產能過剩、市場空間不夠廣闊等方面的問題。光伏產業鏈發展不夠完善的原因主要包含:1.光伏產能過剩,基礎設施限電嚴重,大部分民營企業難以進入太陽能電站領域,即使進入也難以持續經營;2.由于國家政策支持宏觀調控,社會上與之相關的資金鏈持續收緊;3.光伏發電價格相較于其他發電方式成本較高,這也是導致我國光伏產業一直沒有構建出完整產業鏈的重要因素。
我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在近幾年將發展目標關注到光伏產業上,甚至提出建設千億光伏產業園區的經濟發展目標。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管理,盲目擴大投資項目,導致出現產能資源過剩、產品價格下滑嚴重等問題,從而失去對市場的主動權。中小光伏企業在技術、品牌、渠道以及規模等各個方面不具備較強競爭優勢,其賴以生存的價格優勢也逐漸不夠明顯。尤其是競爭力不足以及貿然加入光伏領域的中小私營企業,由于產能過剩的問題,企業開工不足,在市場競爭中被逐漸淘汰或整合。總之,中小光伏企業發展艱難。
光伏產業鏈的上游部分在其發展領域中難度最大、技術要求最高。
相較于國外同類型的企業,我國在光伏產業鏈的上游領域發展的企業數量少,生產規模小,缺乏競爭力,而且相關技術研發不夠。從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普遍存在盲目擴張規模、產能過剩的問題,若是缺少專業先進技術來輔助發展,企業也難以維持長期可持續發展。
相較于國外的同行競爭企業,我國光伏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大多數技術以及設備都是先從國外購買之后再來復制、模仿,這樣的技術發展方式只能在短期內提高企業經濟收益,一旦國外相關企業限制針對我國的設備與技術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我國光伏企業的經濟發展。
我國光伏企業的發展以國外市場為主,國內市場在近幾年才得到重點關注。像以前產業巨頭無錫尚德光伏組件出貨量在世界連續五年為銷冠,但是在面臨“雙反政策”時,也被逼無奈選擇破產重組。像這樣過度依賴海外市場的經營發展模式具有較大弊端,極其容易受到海外市場變化的影響,發展環境比較波動。當前太陽能產業發展高潮還未到來,我國太陽能電力市場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若是國家相關政策建立電價與上網機制,光伏發電才是發展的高潮[2]。所以,光伏產業想要長期良好可持續發展,就要細心分析現狀并解決現存問題,這樣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才能更加穩定、壯大、成熟。
由于大多數光伏企業的生產經營陷于虧損當中,對于研發就要求更多的資金,還有一部分中小光伏企業生產規模較小、盈利能力不足,若是想要通過銀行信貸比較困難。光伏企業需要擴大融資渠道,立足于“互聯網+”,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多渠道融資,例如眾籌、創業幫、P2P 等等多種不同形式來擴大融資獲取資金。除此之外,光伏企業內部也需要加強對企業資金的管理與協調,利用多渠道來緩解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努力抓住國家政策、國內外資本市場等多方融資機會,擴大融資渠道,提高融資效率。在互聯網發展環境中,升級鞏固企業和傳統銀行之間的對接方式,建立銀行和企業對接的互聯網平臺,促使企業和銀行能夠對接常態化,以此提升光伏企業在各個銀行的融資效率。
對于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發展問題,企業除了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之外,還需要促進企業的并購與重組,通過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減少成本支出。對于中小企業在該領域發展艱難的問題,要合理分析國內區域性光伏企業的發展路徑,從整體上來提高光伏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減少惡性市場競爭的出現頻率,穩定市場發展。以“互聯網+”技術發展為基礎,光伏企業要加強自身線上營銷能力。線上營銷在當前社會發展中為主流方向,雖然其體系建立時間較短,但是相對有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光伏企業需要融合“互聯網+”,構建完整的線上營銷渠道[3]。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是企業應當構建出自己的互聯網營銷路徑,創建產品銷售微信公眾號、網上店鋪、官方網站等不同渠道平臺,借助互聯網渠道將服務與產品實現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為目標客戶提供更多產品信息。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作為銷售載體進行在線營銷,在大數據的環境下掌握目標客戶群體的實際購買需求,將目標客戶轉化為真實客戶,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世界各國都給光伏企業提供了政策支持,例如美國聯邦政府實行稅收減免與優惠、貸款擔保等政策;英國政府提議上網電價補貼削減87% 等。政府機構給予企業財政性補貼,促進光伏行業的持續生機,有效降低其經營成本,推動光伏企業更好地轉型升級。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產基地,國家未來發展戰略有著新能源體系的一席之地。國家在政策以及資金方面均給予光伏產業支持,政府政策的支持有效促進了光伏企業在市場競爭激烈中維持健康可持續發展[4]。“十三五”規劃期間政府計劃投入17 萬億元來治理環境污染。國家更加重視環境生態問題,將生態問題上升到發展戰略。在新能源新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創新背景中,光伏企業面臨變革。光伏企業要抓住政策,促進“互聯網+”新能源的新型發展模式的構建,在“雙碳”發展趨勢下,這將成為光伏企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太陽能作為國內新興清潔能源,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光伏企業目前處于發展上升階段,但是難以突破發展瓶頸,企業經營管理不夠科學合理,企業產品生產欠缺科學戰略指導。基于此,光伏企業需要增強自身相關技術開發與創新,不斷掌握核心生產技術,改善傳統產業鏈運作模式,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并滿足市場產品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產品國內與國外市場競爭能力,提升市場地位,獲得更多市場支配地位。光伏企業要從生產環節入手來進行技術創新,構建出“技術改造+技術研發+技術創新”的新型模式,跳出企業粗投放、低效率發展瓶頸[5]。
在目前,國內部分知名光伏企業開始將目光放在大數據智能平臺建立上,以此方式來開展革新,其中主要包括太陽能電池平臺共享體系與光伏組件生產技術。共享平臺體系中又包含了光伏企業機構、國家相關科學研究機構等,光伏企業借助構建的大數據智能平臺來共享設備資源與研發成果。以“互聯網+”為基礎,除了加強資源共享、信息共享之外,光伏企業還需努力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在吸收國外核心研究技術的同時加強自我創新,并且將其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將互聯網大數據平臺作為載體,能有效降低國外先進技術的引入成本支出,將外來優秀技術進行二次研發,結合我國國情開發成與我國市場需求相符的核心技術,促進光伏產品的生產效率以及經濟效益。
光伏企業要立足于信息化手段,加強智慧企業管理,結合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實現光伏發電的智能化管理。借助互聯網科學技術將企業內部大數據進行不斷優化,將多樣化的智能元素應用到光伏產品的制造過程,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比如通過在線激光掃描二維碼、柔性制造、高清監控系統、質量異常提前預警、物料運輸無人化等實現透明工廠,借助監控可視、物聯網以及數據集成等持續強化信息化管理服務,在自動化發展基礎上,將智能工具與智能系統集于一體,構建出更加節能、環保、高效、舒適、綠色的人性化制造體系。光伏電站想要實現預期收入,其中關鍵因素就是做好運用維護工作[6]。光伏企業可以建立能源互聯網信息平臺,開展智能化、信息化光伏運營與維護管理,持續優化光伏電站的運用和維護,以此來保障實現客戶與投資者的經濟收益最大化。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視域下的光伏企業有了更多發展機遇。雖然光伏企業存在資金短缺、產業鏈發展不夠完善、中小光伏企業發展艱難、欠缺自主創新能力、過度依賴海外市場等方面的發展困境,但是光伏企業可以立足于“互聯網+”,從拓寬融資渠道、優化營銷體系、抓住政策機遇、加強研發創新能力、強化信息技術溝通等方面進行優化改善,為光伏企業尋求發展路徑,刺激光伏產業的發展。隨著技術進步、政策支持以及市場的擴大,光伏產業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