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智祥(福建:云霄縣東廈中心小學)
在網絡信息技術背景下,微課在教育領域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運用微課為學生打造自主學習環境,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主導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利用微課按需學習,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果。這需要教師合理利用微課這一教學手段,提煉教學內容,為學生呈現課程核心內容,讓學生迅速抓住重點與難點學習內容。因此,教師需要整理課內外教學資源,讓學生利用微課可以提前復習與課后鞏固,突出微課教學優勢,讓小學生充分理解知識內容,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達到“雙減”教學要求,減輕小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雙贏。
微課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讓教師與學生突破時間空間進行有效交流。學生利用微課進行數學課前預習,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會存在不同的疑問或困惑,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對基礎性內容、重點內容以及難點內容進行相應的講解,學生可以詳細聽取自己課前預習存在疑問的地方。并且,在課后學生也可以利用微課反復聽取不會的內容,還可以將一些例題整理到錯題本上,通過暫停、倒退以及跳躍等功能,有的放矢地把握學習重難點,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后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知道學生觀看視頻的次數,便于教師完善教學設計。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都是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習各種數學知識,但運用微課,學生可以通過色彩鮮艷的圖片、生動形象的動畫內容獲取信息,且視頻內容精練,直接給出核心內容,便于學生高效接受信息。一節數學課可能會包括多個知識點,教師可以將每個知識點進行劃分,一個視頻只講一個知識點,主題突出、目標明確,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此外,將圖像、文字、聲音結合起來制作微視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觀看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環境。
對少數學生來說,尤其是到了5~6 年級時,在數學學習中會出現兩極分化狀態,一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時會感到吃力,雖然知道重點內容是哪些,但卻無法突破。而運用微課助力小學生數學學習,將靜態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其次,利用微視頻可以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讓學生頓然領悟,便于突破學習中的難點問題。
在“雙減”背景下,為了真正做到提質減負,教師不斷尋找更優質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而微課的運用,也促使教師不斷學習與成長,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學習信息技術。教師之間可以不斷分享優質的教學資源,還可以在網上與名師進行探討,真正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讓一些名師與學生進行交流,指導學生學習。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所長,通過交流,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微課進行學習,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由于現階段技術發展尚不成熟,綜合考慮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微課只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還不能成為教學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需要注意授課技巧,在哪個教學環節播放微視頻?還應該運用哪種教學方式將微視頻與自己的教學方式有效結合起來?種種問題都需要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技巧,提高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適用性。另外,教師還要利用微課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對一些復雜的知識內容,如果僅靠6~7 分鐘的微視頻,是無法讓學生全面理解與掌握的。因此,教師應在微課的基礎上,開展更深入的教學,運用幽默的語言精準地講解數學內容。
“雙減”政策要求提質減負,但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習能力不同,這需要教師主動觀察學生的學習特征,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對該部分數學內容是如何理解的,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并將教學目標具體化,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盡情展示自身優勢,并利用其自身的優勢去彌補其不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雙減”減的是學生的課業負擔,減的是家長課外費用負擔。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并不是降低教學質量,反而需要教師提升課堂實效,因此,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微課助力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勢。這就要求教師利用微課特點,抓住學生課上黃金學習時間,提高微課與學生的交互性,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的腦子動起來,吸引學生注意力,逐步擊破數學難點,助力學生學習。
當前,隨著微課應用的不斷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微課形式以及豐富的微課內容。面對多種多樣的微課資源,教師可能會“眼花繚亂”,過于注重微課形式而忽略內容的重要性,更有個別教師運用“拿來主義”,沒有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微視頻內容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對此,教師應基于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水平,整理市面上的微課資源,自己制作微視頻內容,提高微課助學的實際價值。例如在六年級“百分數”單元的“折扣”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學生日常對折扣的了解程度。有的學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拿錢購買一些小物品,因此,對折扣有基本的了解;而有的學生可能沒有自己買過打折的東西,因此,對折扣認知較少。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讓學生感知折扣在生活中的運用,并在此基礎上有所拓展,讓學生理解折扣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在制作微視頻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出示一些物品圖片以及價格,還要給學生出示各種折扣,通過圖片上的百分數,讓學生回憶六年級上冊的百分數的學習內容。教師還可以制作一些在商店購物的情境畫面,在授課中,教師可以停止微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打完折后需要付多少錢。這樣,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需要注意的是,該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認識折扣以及基本的計算方法,因此,在制作買東西的視頻內容時,要以簡單的折扣問題為主,不可過于復雜,應基于教材內容,最終回歸教材內容。
我們也注意到,在微課的運用中有一些消極現象的存在。部分學生與家長認為微課的教學效果差,無法讓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之所以存在這種想法,是因為這部分家長與學生沒有真正認識到微課的特點。微課僅僅起到輔助學習作用,并且學生應合理運用微課進行學習,不可將學習全部“托付”給微課。因此,教師需要有效引導學生利用微課進行預習與復習,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時,該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運算規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分數乘法運算規律,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微課進行提前預習,通過微課內容,學生知道分數計算法則也是需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再為學生深入地講解這一運算規律,并在恰當的時候為學生再次播放該視頻內容,讓學生回顧與學習,強化學生對此運算規律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要求一些在課堂上還無法自如運用這一運算規律的學生,課后反復觀看視頻內容,并且認真完成課后練習題,提高學生分數乘法的計算能力。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教師應提高微課的趣味性,雖然微視頻內容只有幾分鐘,但是也不能是一個老師“干巴巴”地重復著畫面上的數學定義與解題步驟,這樣就會失去微課助力數學課堂教學的意義。教師應以學生發展為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既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又要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微課教學趣味性。教師還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引導各個小組針對視頻中的問題進行探討與交流,當學生匯報完各個小組的討論結果時,教師可以繼續播放微視頻,將答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判斷正確與否,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三種車輪不同的賽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仿并制作,并演示賽車的過程,看一看哪種車輪的賽車先到達目的地。經過小組演示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微視頻,用動畫形式給學生展示賽車的過程,然后引出圓的知識,開展課堂教學。
在“雙減”政策引領下,廣大教師積極學習,運用微課等創新的教學工具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數學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制作微視頻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我們應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教師應將生活中諸多素材整合到微視頻中,增加更多生活畫面感,給予學生切身的體會。比如,“利率”知識的教學,雖然有利率公式,但這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去銀行存錢的場景,如一個銀行工作人員與一個顧客,通過銀行人員為顧客介紹利率,讓學生為顧客選擇最佳的存款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教師應有效落實“雙減”政策要求,不斷優化教學方式,發揮微課助力教學優勢,豐富教學資源,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打造高效課堂。因此,教師應精心制作微課,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