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旺吉
群文閱讀是一種通過集中閱讀若干篇相關聯的文本,再分析、比較、整合和思辨文本內容的閱讀教學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能夠滿足學生提高閱讀量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綜合素質的發展。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統編版教材中的單元文章開展群文教學活動。
情境導學是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準確深入理解文本情感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審美主題的單元運用情境導學方法開展教學,讓學生從審美角度出發感悟文本中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情景美,進而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本的主題思想。
比如,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赤壁賦》等文章,均涉及自然景色和人文環境的描寫。教師可以設計“情景交融,感悟人生”的群文閱讀議題,幫助學生明確單元主線。在群文閱讀教學前,教師可運用情境導學法,創設與單元情感基調相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沉浸在情感基調中分析文本內涵與本質。教師可先讓學生將本單元文章放在一起對比閱讀,分析它們在語言特征、藝術手法和審美意境方面的異同,在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后,教師再選取其中的文章進行情境教學。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教師可選取相應的圖片、視頻和音頻創建視聽結合的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文本借景抒情的寫作特征,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基于單元視角的群文閱讀教學要結合單元主題適當運用情境導學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建集多種感官于一體的閱讀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探析群文情感主線和文本內涵,以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教學效果。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問題驅動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自主閱讀思路,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領會文本的核心思想。在設計群文閱讀的問題時,教師要抓住單元內文本的共同點設計梯度性、探究性、開放性問題,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并解決問題,深入剖析文章人文主題和藝術特色。
比如,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促織》和《變形記》五篇文章,均屬于小說體裁,都是作者結合社會經驗虛構的小說情節,通過對典型人物的刻畫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形態。為突出群文的閱讀價值和育人意義,教師可以設定“辨析人物,體會人情世態”的群文閱讀議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閱讀后完成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抽絲剝繭,深度分析文本。具體問題為:問題一,五篇小說在描寫人物時分別采用了什么手法?在人物描寫上有哪些共同特征?問題二,五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在故事情節發展中發生了哪些變化?問題三,故事情節的演進以及人物形象的變化,對呈現文本主旨產生了哪些影響?請各小組選擇群文中的一篇文章深度分析。上述問題具有層層遞進的關系,能夠引導學生深入解讀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而自主探究群文閱讀議題,了解特殊時期的社會形態。
基于單元視角的群文閱讀教學要把握單元文本的體裁特點,找到相同體裁文本中的關鍵閱讀要素,圍繞關鍵閱讀要素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同類型文本寫作特點的認知,從而積累更多同類型文本的閱讀經驗。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名著名篇之中的語言美,體會語言背后深邃的含義,夯實學生群文閱讀理解的基礎,提高學生組織語言的思維能力。
比如,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竇娥冤(節選)》《雷雨(節選)》《哈姆萊特(節選)》三篇文章,均屬于劇本體裁。在該單元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確立“語言建構與運用”的閱讀目標,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語言運用形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語言運用意圖,通過對文本語言的細細品味,從而理解文本語言背后更加深層次的內容。教師可以抓住群文閱讀的語言關鍵點,并將語言關鍵點作為閱讀主線,幫助學生理清文本情節脈絡。在《竇娥冤》的閱讀中,教師可以竇娥的三個“怨”為閱讀切入點,讓學生體會人物思想情感的變化;在《雷雨》的閱讀中,教師可以周樸園的七個“好”為閱讀切入點,引導學生鑒賞人物形象;在《哈姆萊特》的閱讀中,教師可以哈姆萊特的五句“出家去吧”為閱讀切入點,讓學生感悟語言意蘊。
基于單元視角的群文閱讀教學要重視對群文語言特點的解析,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語言運用的目的,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運用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群文閱讀教學要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通過設計和實施多個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掌握群文閱讀重難點,發現群文的寫作規律。在學習任務中,教師要結合文本特點設計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任務,使學生掌握更多群文閱讀的方法。
比如,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探界者”鐘揚》三篇文章,均為人物通訊,體現了“勞動光榮”的主題。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落實單元導語中的學習要求,即要求學生學會分析通訊的報道角度,辨析和把握新聞的報道立場,提升媒介素養。教師圍繞單元導語要求設計三大學習任務,具體包括:學習任務一,閱讀文本后簡單梳理每篇文本的具體事件,思考和總結人物共同的精神品質。通過完成這一學習任務,能夠讓學生打破文本之間的屏障,找到勞動者的共性特點,進而更加深入感悟到勞動光榮的內涵;學習任務二,分析人物通訊的寫法特點,總結三篇人物通訊的報道角度、語言特征、結構層次和新聞價值,加深學生對人物通訊的認知;學習任務三,挑選出你認為比較優秀的人物通訊類新聞作品,并寫作一篇關于你身邊勞動者的人物通訊。
基于單元視角的群文閱讀教學要積極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帶動學生共同找尋群文中的寫作規律,著重于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提高群文閱讀學習效果。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習任務,保證不同學習任務之間的關聯性,引導學生將群文閱讀中獲得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寫作中去,達到讀寫結合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研讀各單元文章的編排特點,找到單元內文章的異同之處,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帶領學生集中閱讀多篇文章,讓學生理清各篇文章之間的關聯,掌握同類型文章的語言、結構、情感以及價值特點,培養學生的深度解析能力和閱讀思維能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