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香 王心渝


摘 要: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方向。新時代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需要平衡經濟發展與民主進程,推進民營企業家有序有效政治參與,正確引導民營企業家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在西部地區制度環境、營商環境、文化環境的現實基礎條件下,民營企業家自身綜合素質是有效政治參與的關鍵啟動要素,地方政府服務態度和專業水平是民營企業家對政府的直接評估途徑和政治信任來源,其涉企服務效能對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積極性和行為方式有直接影響,是民營企業家有序政治參與的激勵引導變量。引導西部民營企業家有序有效政治參與,需要以組織參與和黨建引領相結合創設積極參與環境,以“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推進親清政企互動,以思想教育和精神培育相結合實現企業家政治社會化,以全民數字監督和“直播+”創新民營企業家網絡參政方式。
關鍵詞:政治參與;西部民營企業家;政企互動;政商關系
中圖分類號:D621;F276.5
文獻標識碼:ADOI:10.13411/j.cnki.sxsx.2023.03.002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and Promotion Path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Western China:
——Take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Yong-xiang, WANG Xin-yu
(School of Marxis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Expanding citizens orderl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eoples democracy. In order to promote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teadily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new era, we need to bal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cratic process, promote orderly and effectiv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and correctly guide private entrepreneurs to contribute wisdom to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realistic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themselves is the key starting factor for effectiv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service attitude and professional level of local governments are the direct way for private entrepreneurs to evaluat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urce of political trust. Its enterprise-related service efficienc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and behavior pattern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To guide the orderly and effectiv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in wester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n active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 by combining organizational participation and Party building guidance, promote the pro-clean government enterprise interaction by combining “effective market” with “promising government”, realize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entrepreneurs by combin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spiritual cultivation, and innovate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mode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by nationwide digital supervision and“live broadcast +”.
Key word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rivate entrepreneurs in western China;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政治現代化包含著全社會各階層廣泛地參與政治[1]35。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繼續“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和“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2]。新時代,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業就業和政府職能轉變、引領技術創新與國際市場開拓的主力軍。民營企業家數量不斷增加,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參政意愿日益強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特別指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3],多次強調要正確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關于“兩個毫不動搖”、“兩個健康”的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消除顧慮、大膽發展,鼓勵倡導民營企業家增強家國情懷,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促進共同富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4]。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印發,標志著西部大開發正式進入3.0時代,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需要民營經濟助力引擎和民營企業家貢獻智慧。通過實證調研研究當下西部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影響機理及推進路徑,對推進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引導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和區域協調發展,開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問題提出與文獻回顧
民營經濟的韌性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基礎,是構建高質量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2022年共有145家中國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其中內地民營企業共有50家,西部民營企業3家[5]。《中國企業綜合調查報告2018》稱,民營企業家擔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比例為29.9%,19.9%有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經歷,35.3%是中共黨員[6]。十八大代表中有34位民營企業家當選為全國黨代表,十九大代表中有27位民營企業負責人,其中5位代表來自西部[7]。根據廣東省女企業家協會與中山大學的調查數據,近年廣東女企業家中共黨員的比例為24.9%,比2004年調查數據增長21.4%個百分點;擔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女企業家占24.6%,比2004年增長19.9個百分點[8],民營企業家逐漸通過各種方式登上政治舞臺。引領民營企業家制度化政治參與,正確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政治參與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手段,在參政議政過程中,西部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品質和政治素養可以得到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另一方面,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需要平衡經濟發展與民主進程,推進民營企業家有序有效政治參與。如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貫徹“兩個健康”和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到實處是各級黨委政府破解發展難題的重要內容之一。西部地區政府作出了大量有益嘗試,例如青海省政協組織召開民營企業家與省長面對面協商議政座談會,邀請民企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青海民營企業發展的重難點問題與省長對話交流[9];陜西省政府以開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為抓手,出臺《陜西省復制推廣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舉措清單》和《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政企親清互動[10]。誠如訪談中有企業家提到,“企業家參政議政非常有意義,只有企業家群體能把經營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最為實際的問題表述清楚,而這正是政府需要且熱烈歡迎的。”
針對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現實狀況、影響因素及推進策略,學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多省份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現狀調查與實證分析。例如有學者針對廣州[11]、浙江[12]、江蘇[13]、河南[14]等地的新階層政治參與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對中部地區(如河南)與東南沿海省份(如浙江)企業的政治行為進行比較研究[15],但少有針對西部地區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問題進行深度訪談的實證調查和質性分析。二是關于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的影響因素分析。黃冬婭從國家中心視角出發,認為國家的制度結構和政策變遷決定了企業家影響地方政策過程的方式及其影響力的大小[16]。呂鵬則通過多元回歸研究探討了經濟實力、政治身份、社會責任、慈善投入和高等學歷對私營企業主擔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影響途徑和程度[17]。王永香通過實證調查探討了政治效能感、政府信任對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影響[18]。三是擴大民營企業家有序政治參與的政策建議。董明提出規制性和規范性要素的二維合法性機制分析框架,以新制度主義分析視角提出加強正式制度供給的“穩”“準”“狠”和實現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從“功利”到“權利”的現代性轉向[19];陽春花、龐邵堂基于親清政商關系視域和嵌入理論,探討民營企業家應如何選擇與調整政治參與策略以有效影響決策過程,并考慮到了政府在政商互動中的規范、引導、回應和支持作用[20]。
學術界對規范民營企業家有序參政的問題研究涉及范圍廣、時間跨度大,理論思辨居多,也不乏實地調研,但提出的對策路徑偏向宏觀,不夠細化或可行性較低,鮮少考慮地區發展差異。此外,現有針對西部地區政治參與現象的調查研究對象集中為農民和少數民族,缺乏以民營企業家為主體的實證研究,及對其政治參與進行分類,并解釋因果要素間的作用機制。筆者在調研中發現民營企業家普遍認為政企間地位不對等,溝通形式化,協商渠道單一,且西部人才短缺,區位劣勢難以突破。可見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既存在普遍共性問題,也有西部地區獨特的個性問題,需要結合影響因素對當前困境作出深入分析。同時,在大力推進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審視西部地區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行為機制并作出正確引導和策略創新。
二、西部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影響因素模型構建及闡釋
本文實證材料主要來自筆者及所在團隊自2020年起開展的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政企互動及商協會協商制度化課題調研,最終面向陜西省民營企業家回收有效問卷247份,面向西部商協會成員回收有效問卷139份,共訪談45人次,獲得了累計50余萬字的訪談資料。作為西部五省龍頭和“一帶一路”的優勢省份,陜西不僅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近些年經濟也呈現持續恢復、結構向善、動能蓄積、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績效考核結果,陜西位列西部13個省份第一名[21]。但與之對比,陜西省民營企業家的參政議政情況并不亮眼,政治文化和政商關系極大程度上反映了西部地區的整體問題。
基于對調研資料的量化統計和質性分析,通過進一步文獻研究和討論拓展,從環境因素、地方政府因素和企業家自身因素三個范疇搭建出西部地區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意識和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型(見圖1)。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西部民營企業家作為政治參與主體產生參與意識,結合自身認知,根據參與動機、參與能力及參與效能感的不同選擇構成不同類型的參與行為。基于此,企業家自身因素構成了西部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關鍵啟動要素。環境因素是西部地區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所面對的制度建設、營商環境、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客觀實際和現實基礎。地方政府因素本質上反映了客體政治系統的基本狀況,不僅表現為西部地區地方政府的服務態度、專業水平和行政效能,還構成民營企業家主要的政治信任來源、直接評估途徑與激勵引導角色。環境因素和地方政府因素則分別作為現實基礎條件和激勵引導變量為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主體提供了客觀層面的限制約束與發展空間。
(一)環境因素是民營企業家積極政治參與的現實基礎條件
湯普森使用“任務環境”來說明組織執行具體任務時所處的環境,同時指出不同類型的文化也深刻影響著組織[22]。本研究中的“任務環境”應具象為營商環境。此外,環境因素還包括制度環境與文化環境。
制度環境為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提供政策依據和法治保障,同時建設形成一整套參與機制與平臺作為規制。由于地域間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差異,訪談時部分企業家和商會負責人表示,較之江浙地區政府在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層面營造的良好制度環境,西部地區政府的參與制度供給、落實與監督情況還有待提升,立法方面也并未體現對民營企業的更多關注,正式制度缺少必要的溝通聯系渠道設計,未能跟進企業的發展需要。此外,雖然民主、法制的建立為每個公民自由、公開、平等地表達觀點提供了法律保障[23],但不同地域的民營企業家基于成本分析和利益選擇會有不同的政治參與行為。例如浙江民營企業更認可利用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身份公開參政議政,而河南民營企業則傾向于應政府邀請以咨政或顧問身份參與座談,和官員私下見面等小范圍或稍隱蔽的方式與政府溝通[24]。
營商環境通過經濟與市場直接作用于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意識和行為。“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研究”課題組對我國289個地級市及以上城市的營商環境進行評價分析,指出現階段我國東部和中部地區企業環境相對較好,東北以及西部地區營商環境改革相對滯后,仍有較大提升空間[25]。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第三方評估也表明,東部與中西部、東北地區之間,省會與非省會城市之間,貫徹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進展不平衡,差距明顯[26]。在此條件下,民營企業家將更專注于企業自身運營與發展,保證激烈市場競爭下存活的第一要義,而無暇參政議政。但訪談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家和商協會負責人對陜西省的營商環境給予了肯定,認為近年來政府服務態度和效率有很大改善,提案議案反饋等已形成常態化制度機制,能進一步促進自己的政治參與意愿。此外,當民營企業本身發展壯大的時候,企業主會自然而然地走近政治。但在資本的利潤邏輯和政治的權力邏輯存在沖突時,民營企業家往往更看重經濟利益而放棄政治上的追求,出現行賄尋租等非制度化參與行為,對整體營商環境造成破壞。
文化環境通過熏陶濡染影響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一方面,受“和合文化”傳統的影響,黨和國家對民營企業家采取政治吸納和整合策略,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特別注意少數民族與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意見代表。另一方面,隨著現代化的推進,民營企業家權利意識、民主訴求、法治意識等得到發展,政治參與意愿逐步增強。但受制于地理硬約束,傳統政治文化和社會觀念在西部地區仍然根深蒂固,部分地方政府管理理念從官本位向民本位轉變的進程尚未完成。同時,部分私營企業主民主意識有待加強,一昧地在商言商,不愿或不敢提出政治權利主張。同一區域同一群體,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利益訴求等差異也形塑了企業主各自的特殊趨向,即政治亞文化[27]。此外,受傳統中國社會的差序格局[28]影響,人的潛意識里親密關系比制度層面的規范更加可靠,從而導致個人聯系、權錢交易等非制度化政治參與行為,有悖于民主政治精神。
(二)地方政府因素是民營企業家有序政治參與的激勵引導變量
政府在親清政商關系構建與政企良性互動中占據主導地位。訪談中多數企業家對中央政府的頂層設計表示認可與信任,而對地方政府的落實與推行情況頗有微詞。現實中,中小微企業主的對接對象多為地方政府行政系統,其服務態度、專業水平和行政效能直接影響了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的心態和行為,是民營企業家有序政治參與的激勵引導變量。
地方政府服務態度和專業水平是民營企業家對政府的直接評估途徑和政治信任來源,其涉企服務效能對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積極性和行為方式有顯著影響。為了勝任新時期新要求,指導民營企業發展,管理部門的干部必須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29]6。同時,在區域競爭中,行政服務效能已成為地方政府的核心競爭力,切實提高涉企服務質量有助于改善民營企業家對地方政府的評價與信任[30]。訪談中有企業主在對比陜西和浙江地方政府的服務態度差異后,流露了想要搬遷企業的想法。在改革進程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創新動力相對低于其他地區,推行保守主義,求穩不爭變,人才流失嚴重,行政審批制度復雜、流程不清等情況在影響政府行政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政府權威和社會信任,制約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與公共責任意識。
地方政府對公眾參與的回應效能是決定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企業家逐利的本質決定了其在參政的過程中無法擺脫對速度和效率的執念。當政府的行政效能無法與效率型企業的訴求相匹配時,企業家的政治參與積極性和效能感都將大幅減退。面向商協會的調查問卷統計結果表明只有10.1%非常贊同“政府會對我們組織的建議有所回應”,7.2%非常贊同“針對我們的建議,政府的回應很快”,79.6%和73.4%都保持中立態度。訪談中很多民營企業家表示座談會中提出的訴求或建議“要么沒有回應,要么模棱兩可”。同時,問責制度發展相對不健全。42.5%的商協會成員對“協商結果的貫徹落實能否得到有效監督”打分為3分及以下(滿分5分)。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多民族情況,西部地區的外部監督難以做到全面,行政監督制度絕大多數是行政機關內部的自我監督,缺乏力度。責任追究以權力問責為主,主要是上級對下級的問責,缺少同級或者異體的問責,缺乏程序性且有人為操作的空間。在監督約束機制之外,正向激勵的促進引導作用一樣不容小覷。無論是積極有效地參與政治的民營企業家,亦或對政企互動作出積極貢獻的地方政府官員、基層工作人員,對他們給予一定的聲譽激勵、物質激勵等現實獎勵,將對完善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機制、提高參與效能具有重要價值。
(三)企業家個體因素是民營企業家有效政治參與的關鍵啟動要素
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是對其社會地位、所處環境以及制度安排的直接反映,因個體特征和企業特質不同而千差萬別。調研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家身份代際、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個體因素的差異與其政治參與效能存在著顯著關系,行業領域和企業規模則決定了企業在與政府互動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秦海霞在對遼寧省某市民營企業家的行為進行比較研究后發現,中國南北方民營企業家在處理與政府關系的重視程度和行為選擇上存在較大差異∶北方民營企業家更加依賴政府,而南方民營企業家更加注重同鄉關系網絡的構建[31]。黃金輝提出老一輩民營企業家更多追求優惠政策,而不是謀求制度性權利保護;新一代民營企業家則具有更清晰的自我定位,不把處理同執政者的關系作為最優先事項[32]。
企業家個體因素作為民營企業家有效政治參與的關鍵啟動要素,通過參與動機、能力、效能感三方面嬗變分化出不同類型的參與行為。一是根據參與動機,將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分為自利參與和公共參與。自利參與是為自身企業獲得利益或尋求庇護;公共參與即以公共福利為意旨,代表群體意志,踐行社會責任。二是根據參與能力,將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劃分為輕形式參與和高質量參與。部分民營企業家由于個體能力的限制,不具備理性表達和系統闡述自身利益訴求的條件,這時的參政議政是一種輕參與、淺參與,是作為普通觀眾或邊緣人士的形式參與。而具備一定政治高度、政治素養和溝通技能的民營企業家則可將自身的特長能力運用到政治參與中,達成高質量參與和良性政企互動。三是依據參與效能感與反饋情況,將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分為一次性參與和常態化參與。政治效能感可分為兩個維度:一是自我認為對政治和制度的影響能力(內在效能感),二是自我評價政府對其訴求做出反應的可能性和程度(外在效能感)[33]。問卷中通過 “我的政治參與行為對政府決策是有一定影響的”“政府不會關心我的想法”調查民營企業家內在效能感,通過“政府不會回應自己的建議”“即使政府接納意見,也不會回應得很快”調查外在效能感。最終對內外效能感不滿的民營企業家比例各超過五分之一。追溯其參與意愿和積極性答項,多為“不愿意”和“不是很積極”,政治認同和參與意識降低,由此產生了一次性參與和常態化參與的行為分化。
三、西部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行動邏輯和影響機理
何為政治參與?亨廷頓和納爾遜給出了“平民試圖影響政府決策的行動”[34]的定義。進一步解釋,政治參與是一種政治行為,以參與動機和參與心理為前提,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試圖影響公共政策的政治行為,而且無論成功與否[35]。透過現象看本質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內在要求。正如列寧所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36]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源于參與意識的能動作用,通過其政治行為得以體現和實踐。以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為研究對象,既要分析其影響因素,更要透過表象深挖其隱含的思想脈絡和行動邏輯。
基于前述因素分析和經驗觀察,梳理得到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行動邏輯和影響機理(如圖2所示)。民營企業家作為政治參與主體,在綜合考慮自身及企業特征的前提下,基于利益需求及環境感知刺激生成政治參與意愿和需求,對地方政府從服務態度、專業水平、行政效能等方面進行評估,結合自身政府認同和政治信任情況選擇政治參與方式及渠道。例如政治信任高、對政府認同感強的民營企業家多會通過座談會、提案議案等制度化渠道參政議政,而對地方政府服務和能力欠缺認可的民營企業家更偏向與官員私下接觸,認為這樣效率更高。作出參與行為選擇后,受個體能力差異和客觀政治系統影響,會導致不同的參與效能感與建言獻策轉化結果,從而進一步改變民營企業家主體認知,影響下一次的政治參與心理和行為。各要素、各環節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西部特有的環境、文化、政企關系基礎上共同構成了從引發參與意愿與需求到作出行為選擇再到改變主體認知的完整鏈條。
在上述“意識—行為—認知”的閉環框架下,結合西部地區現實困境和制約因素進一步討論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行動邏輯和影響機理。
其一,西部資源稟賦劣勢制約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意愿與動機。資源依賴理論認為任何組織都無法自給自足,生存和發展需要組織之外的物質資源、人才資源、信息資源、權力資源等外部資源[37]。聚焦于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除了自身及企業的經濟資源、關系資源、能力資源,還有賴于長期生產生活的外部環境,及與外部環境進行資源交換以換取與政府部門和其他主體協商的資源。西部地區仍處于營商環境建設低洼地帶,政治參與氛圍不濃,發展潛力大但區域短板亟需補齊。
其二,西部地方政府創新動力不足,涉企服務效能欠佳。訪談中有些企業家業務范圍廣,對各地區地方政府評價不一,直言“西部有些領導干部態度不積極且過于保守,政策制度等與市場脫節,企業家表達建議缺乏有效渠道”。此外,同一省內不同地區政務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西安市“15分鐘政務服務圈”在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中順利出圈,被列為創新舉措大力推廣。而咸陽市一位企業家在調研訪談中憤慨表示政府基層工作人員素質低下,缺乏對企業家的基本尊重,地方政府作為任重道遠。
其三,西部民營企業家綜合素質不強。一方面,由于政策感知與溝通能力受限,企業家精神不足。例如有企業家在訪談中坦言,“利潤是企業的第一目標,人員招聘、企業營銷、經營管理等一系列問題需要處理,而國家建設黨群文化或區域發展與自己關聯度不大,沒有精力去參政議政,為社會發聲。”另一方面,在缺乏正規參與渠道和組織運行機制弱化的條件下,關系就成為一種影響政治和政治決策的方式[29]187-188。西部民營企業家尤為注重人情聯系與資源置換,法治意識相對淡薄,傾向于選擇與官員灰色交往或越過雷池。
其四,西部地區思維定式根深蒂固,主體認知正向調節還處于初始階段。理性選擇理論提出公民在決定是否參與某項政治行為時,其決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對該項行動預期結果的評估。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結果轉化情況與參與效能感對主體認知起到建構調節作用,但部分企業家“我說話沒有用”“少和政府打交道,不給自己找麻煩”的思維定式和地方政府組織座談、聆聽意見,重視流程、不問落實的行為定式根深蒂固,亟需猛藥良方清除沉疴積弊,創新泉流潮涌新的活力。
四、引導西部民營企業家有序有效政治參與的推進路徑
前文以陜西省為例總結分析了制度環境、營商環境、文化環境等環境因素,服務態度、專業水平、行政效能等地方政府因素,個人及企業特征、參與動機、參與能力、參與效能感等企業家個體因素對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意識和行為的影響,并提出具體的行動邏輯和影響機理。新時代新格局下擴大西部民營企業家積極有序有效政治參與,可以對應地從創設積極參與環境、推進政企良性互動、培育企業家精神、創新參與方式等方面入手。
(一)以組織參與和黨建引領相結合創設積極參與環境
亨廷頓指出,每一個沒有被妥當納入政治體系中的社會階級都具有潛在的革命性[1]5-6。隨著民營企業家階層的發展壯大,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已表現出經濟權力向政治權力的轉化趨勢,但這一過程需要以集體行動和組織層面為載體來實現[38]。一方面,民營企業家呼吁并支持組織參與方式。訪談中有企業主明確表示,在組織的紀律約束與引導下,參政議政能力得以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西部當前商協會存在大量僵尸組織,不能充分發揮組織優勢,規范自治和監管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強重視商協會在政商交往中的中介作用,探索高效靈活的組織化政治參與方式。
加強黨建工作,拓寬民營企業家組織參與渠道,一是要形成制度化常態化的互動機制。建立黨組織與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等部門的聯系溝通機制,實現黨組織與董事會聯席會議常態化,在提升企業績效水平和治理效率的同時,增強政治互信,使黨組織成為企業主政治參與的常態路徑。二是要重視人才吸納和培養。加強黨員培訓的同時,將企業內部非黨員的生產、經營、管理骨干和青年人才吸納入組織開展引導培訓,為企業生產性活動和黨組織的思想建設工作提供人才儲備。三是將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培育融合。預留黨建專項經費和活動陣地,積極開展云端黨史課堂、黨群職工運動會和文化藝術節等活動。通過黨組織的關懷和支持,使民營企業家及其員工對政府產生認同感和向心力。四是探索推廣“樓宇黨建”模式,建立黨建引領下的樓宇治理共同體,自上而下形成“街道黨工委—樓宇黨委—企業黨組織—黨員群眾”的縱向傳導鏈,圍繞樓內公共事務、行業事項、市域重大活動共商共議。
(二)以“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推進親清政企互動
新時代親清政商關系的構建取決于政企雙方的互動,而政府承擔著主導責任。地方政府不僅需要通過座談會、聽證會、調研、政府聯系企業制度、征求意見等形式把民營企業家政治訴求和意見納入決策過程中,還要增強對中小微民營企業家的重視程度,學習發達地區先進經驗,端正服務態度,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涉企服務效能,以“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實現實質性政企互動。
實現以上目標,首先要獲得企業家的信任,認真傾聽企業家聲音,提高其話語權以促進積極參與。政府要切實了解企業需求,定期聯系走訪企業,加強對企業的公共服務和政策引導。與此同時,實地調研應不限規模不限行業,深入一線開展座談征詢意見,達成互動。其次,通過學習先進經驗提升政府自身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水平。一方面,派遣干部去經驗豐富、營商環境良好的沿海地區學習先進經驗,精準對接服務,主動探索適合本地發展的道路。例如南京出臺文件規定重大涉企政策必須有企業家參與制定,起草部門要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書面發函、個別訪談、大數據分析等方式廣泛聽取企業家意見建議;安徽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利用涉企信息共享、行業學習推介、業務宣傳交流、政企資源對接等四大政社企互動平臺,充分發揮商協會聯系政府、企業和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引入先進發展理念,吸引其他地區企業家來設立異地商會,促進跨區域鏈接資源和開放合作。另一方面,破除官僚主義和地方思想局限性,加強法治環境建設,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充分實現專業對口與人才優化,提升政策專業化水平與政府公信力。最后,政府內部應注重監督問責機制和基層公務人員福利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讓基層行政人員工作有切實幸福感,提高與民營企業家雙向互動的質量,從而提升政府行政效率與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效能。
在“有為政府”的建設中,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加強與民營企業的溝通聯系、有效整合企業訴求、提升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和專業化水平、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經濟功能、完善落實相關監督機制等做法,切實促進“有效市場”的構建,增強地方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提高企業家政治參與積極性與效能感。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還有賴于民營企業家的支持配合。從民營企業家的角度講,應該自覺提升自身政治站位和法律意識,杜絕非法政治參與行為和不正當市場競爭手段,積極尋求各類渠道,以社會化、組織化的方式常態化表達其多元利益和政治訴求,實現從政治冷漠到政治關心的轉變。
(三)以思想教育和精神培育相結合實現企業家政治社會化
政治社會化理論主張人們因社會經濟地位的分化經歷不同的政治社會化,從而形成類型迥異的觀念與態度[39]。處于較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們,其政治社會化更趨于自由、民主,因而其政治態度亦更趨包容和開放。民營企業家政治社會化,具體而言是指企業家通過多種途徑的政治學習與社會實踐,形成以社會政治文化為基本特征的政治價值觀,并以積極正向的政治態度、信念等踐行政治準則。共同富裕的發展導向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提出了更大的訴求,因而正確引導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實現民營企業家政治社會化,不能僅靠利益驅動的單項作用,還要樹立社會責任感和自我學習意識,著重通過思想教育和精神培育途徑實現理念和價值認同。
民營企業家思想教育和精神培育工作需要黨和政府的大力推動。一是提供多樣的學習平臺和外出交流機會。通過行業協會和特色商會開展政策宣講,通過各級黨校、社會主義學院進行黨性培訓,借助高校資源和網絡平臺開設線上線下課程講座,發揮各地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文化引領作用,推動企業家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訪談中有商會負責人表示外出學習交流非常必要,但名額卻有限,應考慮適當擴充。二是豐富學習形式和內容。除了開展政治參與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增進企業家對政治體制、公民權利、政治活動規則和個人政治行為后果的認知,還要重視民營企業家的理想信念教育,由政府牽頭聯合商協會持續開展針對民營企業家的思想教育活動和參政議政動員,充分利用西部地區豐富的紅色資源、科教資源與精神寶庫,通過各類比賽和評優調動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積極性。三是做好正面典型的輿論宣傳。結合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官方平臺和企業家宣講團、商情直通車、行業議事廳等形式建立立體信息傳播框架,增強宣傳吸引力和感染力,營造參與氛圍。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顯示,我國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呈現出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齊頭并進的格局。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個區域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指數由高到低呈階梯狀分布,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保持一致。在入選《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2022)》的8位企業家和21家企業中,有2位西部民營企業家,2家西部企業,且主要來自重慶[40]。西部企業家自身要突破保守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提升政治素養,傳承企業家精神。一要關注時事,培養使用“學習強國”、瀏覽新聞時事的良好習慣,了解最新行業動態和國家政策,積極報名各類政策宣講和技能提升培訓會、報告會。二要積極參與光彩事業等公益活動,履行社會責任。“達則兼濟天下”,民營企業家應當樹立起義利兼顧、德行并重的價值觀念,將企業自身建設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關注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自覺踐行共同富裕理念。三要珍惜參政議政的發聲機會和提案權利,高質量履職,杜絕作假、代筆等不良行為。
(四)以全民數字監督和“直播+參政”創新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方式
隨著民主化、信息化和數字政府的不斷發展,技術賦權政治參與渠道和方式創新已經提上議程。麥克盧漢曾預言,“隨著信息運動的增加,政治變化趨向是逐漸偏離選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決策行為的政治”[41]。所謂全民數字監督,即指民眾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投訴信箱、熱線、網站等舉報渠道以及各種輿論媒介,借助數字信息技術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進行監督,對社會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表達信念、意見和態度的過程,推進西部地區監督問責主體由單一化向社會多元化發展。民營企業家通過參與全民數字監督,受全民數字監督,形成了政府輿情監管機制之外的社會動態監管,可有效規制規范其政治參與行為,同時實現參與渠道的拓展和參與方式的創新。
創新民營企業家網絡參政方式,一是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平臺。為了實現政企之間的有效溝通,應當建立理想的溝通情境并對溝通有效性做出要求。學界和商界可以開展合作,在政府牽頭下構建供民營企業家自由討論的開放性社區空間,以實名注冊的方式限定企業家參與,在公開話語場域形成具有公共理性的公眾輿論。二是要培育合格的企業家意見領袖。結合調研數據,篩選出主體能力突出的民營企業家對其進行系統指導,從而培育出能夠獲得公眾和政府部門信任的網絡輿論意見領袖,作為形象代表整合民營企業家群體訴求,在信息洪流中輸出有意義有辨識的觀點和意見。三是推進政府智能轉型,提升數字技術驅動能力。深化政府數據開放利用,鼓勵各部門開放信息資源,統一數據編碼、交流、共享體系,重視提高公務人員信息素養,強化數據信息技術人才支撐,更實更快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四是探索“直播+”政務公開與政策解讀。利用抖音、微博直播受眾面廣、關注度高、方便快捷的優勢,開啟審批業務和惠企政策的直播講解 “云課堂”;對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和停車場情況進行動態實時直播,實現政務大廳“云分流”;利用微信視頻號、政務抖音號等政務新媒體,以輕松幽默的風格或多元化手法拍攝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家代表參政議政事跡的短視頻,評論區雙向互動征集意見,讓科技手段與官方擔當同接地氣,建言獻策蔚然成風。
五、結語
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方向,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是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新要求。本文以陜西省為例,總結分析了西部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行為邏輯和影響機理,并針對引導西部民營企業家有序有效政治參與提出推進策略和建議參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42]。新時代民營企業家自身也在不斷發展變化,隨著新階層的逐漸成熟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扎實推進,他們的政治參與活動將更加頻繁,方式變化多樣,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智慧。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政府作為與民營企業家自身努力,全社會也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幫助與支持,助力民營企業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西部政企良性互動,將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到實處,正確引導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塞繆爾·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1).
[3]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8-11-02(002).
[4]習近平.正確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3-03-07(001).
[5]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EB/OL].財富中文網,(2022-08-03)[2023-01-21].https://www.fortunechina.com/fortune500/c/2022-08/03/content_415683.htm.
[6]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武漢大學中國企業調查數據中心.中國企業綜合調查報告2018[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120.
[7]姚冬琴,李永華,侯雋.企業家為什么這樣紅?[J].中國經濟周刊,2017(40):16-17;88.
[8]廣東女企業家:近1/4是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EB/OL]. 人民政協網,(2015-09-02)[2023-01-21].http://www.rmzxb.com.cn/c/2015-09-02/568396.shtml.
[9]張旺.省長與民營企業家的面對面協商[N].人民政協報,2019-06-13(002).
[10]本報評論員.以理念之變開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境界[N].陜西日報,2023-03-25(003).
[11]張海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有序政治參與研究:基于廣州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參與情況分析[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1):37-44.
[12]蔡馥生,趙惠蘭.新的社會階層的發展趨勢及其政治參與問題:基于浙江省的調查研究[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6):50-54.
[13]陳雯,何雨.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研究:基于江蘇的調查數據[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3):102-108.
[14]李嵐.“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民營企業政治參與研究:以河南省的民營企業為例[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56-64.
[15]李嵐.豫浙民營企業政治行為的比較研究:一個制度環境的視角[J].經濟經緯,2017(3):99-104.
[16]黃冬婭.企業家如何影響地方政策過程:基于國家中心的案例分析和類型建構[J].社會學研究,2013(5):172-196;245.
[17]呂鵬.私營企業主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因素分析[J].社會學研究,2013(4):154-178;245.
[18]王永香,任思琪,秦梟童.政治效能感、政府信任對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影響:基于陜西省的實證調查[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21(4):21-27.
[19]董明.新時代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政治參與和政治引導:基于新制度主義的視角[J].治理研究,2019(1):71-81.
[20]陽春花,龐紹堂.民營企業嵌入式政治參與的模式與策略:基于親清政商關系的視域[J].江海學刊,2020(6):242-247.
[21]蘇怡.陜西位列西部第一 將獲最高額度獎補資金1億元[N].陜西日報,2022-05-10(2).
[22]詹姆斯·湯普森.行動中的組織: 行政理論的社會科學基礎[M].敬乂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3]塞繆爾·亨廷頓.第三波:20世紀后期的民主化浪潮[M].歐陽景根,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06.
[24]李嵐.豫浙民營企業政治行為的比較研究:一個制度環境的視角[J].經濟經緯,2017(3):99-104.
[25]李志軍,張世國,牛志偉,等.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的理論邏輯、比較分析及對策建議[J].管理世界,2021(5):98-112;8.
[26]第三方評估顯示:我國營商環境正在加速優化[EB/OL]. 新華網,(2021-01-14)[2023-01-11].http://www.gov.cn/xinwen/2021-01/14/content_5580058.htm.
[27]王進,徐天舒.西北地區村社聯動治理下政治亞文化的存續狀態:以陜西省為例[J].蘭州學刊,2020(8):195-208.
[28]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37.
[29]托馬斯·海貝勒.作為戰略群體的企業家[M].吳志成,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
[30]王永香,李忠鵬.親清政商關系引領下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參與行為研究:基于納什均衡思維框架[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1(4):36-44;213.
[31]秦海霞.關系網絡的建構:私營企業主的行動邏輯以遼寧省D市為個案[J].社會,2006(5):110-133;207-208.
[32]黃金輝,魏倩.改革開放以來黨對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吸納與整合研究[J].社會科學,2020(12):29-42.
[33]秦廣強.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功能及社會整合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18(5):92-99.
[34]塞繆爾·亨廷頓,瓊·納爾遜.難以抉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
[35]肖存良.政治吸納·政治參與·政治穩定:對中國政治穩定的一種解釋[J].江蘇社會科學,2014(4):72-79.
[3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專題文集 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8.
[37]杰弗里·菲佛,杰勒爾德·R·薩蘭基克.組織的外部控制:對組織資源依賴的分析[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
[38]何軒,馬駿.黨建也是生產力:民營企業黨組織建設的機制與效果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8(3):1-24;242.
[39]PORTES A. Political Primitivism, 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and Lower -class Leftist Radicalism[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71(5):820-835.
[40]劉保林.全國工商聯發布《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J].中國產經,2023(7):86-89.
[41]麥克盧漢.人的延伸——媒介通論[M].何道寬,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29:234.
[42]歐陽潔,齊志明,李剛,等.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3-03-25(01).
[責任編輯、校對:葉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