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慧珠 黃凈娜 吳 薇 黃小紅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第六人民醫院 1 普外科 2 手術室 3 護理部 518100; 4 深圳市龍崗區中心醫院護理部
擇期手術在開展前,手術室巡回護士通常需要對患者實施術前訪視,通過術前訪視評估患者的手術準備情況,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制定合理的手術室護理計劃[1]。但在術前訪視的實際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訪視覆蓋率低,術前訪視流于形式,未按流程實施,訪視內容、職責、標準不明確。諸多問題導致術前訪視難以達到預期效果[2]。術前訪視一般由巡回護士完成,巡回護士與病房護士之間由于工作場所不同也缺乏交流,而術前的交接受限于時間短的影響,容易導致有重要交接信息遺漏[3]。本次研究在臨床開展病房責任護士、手術室巡回護士聯合實施術前訪視,以彌補傳統訪視方法的缺陷與不足。選取154例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該術前訪視的具體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2年3月—2023年1月行擇期手術治療的患者15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方便抽樣法分成兩組,各77例。對照組:男∶女=42∶35;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8.12±13.86)歲;學歷:初中及以下45例,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17例。觀察組:男∶女=41∶36;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8.32±13.75)歲;學歷:初中及以下43例,高中16例,大專及以上18例。兩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1)均自愿參與研究,簽署了同意書;(2)疾病診斷明確,符合手術治療的適應證;(3)年齡>18歲;(4)意識清楚、聽力正常,理解溝通能力正常;(5)無嚴重焦慮、抑郁等精神類疾病史。排除標準:(1)非首次手術;(2)伴有嚴重心、肝、腎臟器功能不全;(3)伴有感染性疾病;(4)不愿參與研究;(5)手術麻醉ASA分級Ⅳ級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傳統術前訪視工作,即由手術室巡回護士一對一進行術前訪視,常規訪視內容為:(1)手術室巡回護士術前1d到住院病房,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并查閱其各項檢查結果,了解患者術前準備狀況等。(2)巡回護士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和心理狀況、手術治療依從性以及其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要求等,視評估結果實施術前干預,幫助患者調節心理狀態,使其做好手術的心理準備。 (3)向患者交代術前準備、術中操作內容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并介紹手術室大體流程,緩解患者的焦慮感和對手術的陌生感。(4)術前檢查結果檢查,對患者術前檢查報告進行查閱,評估患者是否滿足開展手術的基本條件。如無誤則在術前訪視表中簽字。確認患者可按期安排手術治療。
1.2.2 觀察組采用病房責任護士與手術室巡回護士聯合實施術前訪視的模式,具體實施如下:(1)訪視前準備,確定手術日期后病房責任護士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況進行術前評估,了解其對手術的護理需求。同時向患者和家屬發放標準化、專業化的訪視圖冊和多媒體資料,便于患者和家屬隨時閱讀資料,囑其有疑問時隨時咨詢責任護士,確保患者對自身疾病、手術流程、手術前后護理事項等有初步的認知。以患者的利益作為出發點,了解其對手術認知程度及其對手術預見性的不安感,予以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如患者存在焦慮治療費用的問題,則向其介紹醫保政策,向其介紹職工醫保、新農合等醫療保障體系,降低其因治療費用而發生的焦慮問題。(2)術前訪視(術前1d):手術室巡回護士術前1d到病區與病房責任護士合作相互溝通交流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共同關注患者個性化問題。首先確認患者的生理準備,評估患者是否存在心率過速、血壓過高等問題,病房護士及時與手術室巡回護士溝通,再由手術室巡回護士與主刀醫師、麻醉師等進行聯系,調整手術方案、麻醉方案及術中護理策略,確保存在輕度異常情況的患者也能夠順利實施手術。其次,對患者心理準備情況展開評估,了解患者在術前是否出現焦慮、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依據評估結果對患者實施干預,如患者心理狀態理想,則正常按計劃手術。最后,病房護士與巡回護士之間需要密切配合,此外還需要避免因溝通受限而影響患者的手術質量。(3)保持病房護士與手術室護士聯合訪視的持續開展,在實施病房護士聯合手術室巡回護士實施術前訪視3個月后,組織病房護士、手術室護士進行線上會議。通過戴明環循環管理的模式不斷推進聯合訪視的發展,通過線上會議溝通在開展合作過程中暴露的問題。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術前準備工作完善度。在手術當天清晨由手術室巡回護士進行評估,包含12項準備內容,達到越多,視為術前準備工作越為完善。(2)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訪視前、手術當日進入手術室時的焦慮水平。應用焦慮自評表(SAS)進行評價,50分為臨界值,≥50分視為存在焦慮。(3)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心率、血壓(收縮壓、舒張壓)變化情況。(4)比較兩組患者術前1d睡眠質量。選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進行評價,總分21分,其總分愈高,表示睡眠質量愈差。(5)比較兩組患者對術前訪視工作的滿意度。在術后2d巡回護士對患者進行回訪并調查其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選項,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2.1 兩組術前準備工作完善度對比 觀察組術前準備工作完善度高于對照組(χ2=9.059,P=0.003<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準備工作完善度對比[n(%)]
2.2 兩組心理狀態對比 訪視前兩組SAS評分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入室前觀察組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SAS評分對比分)
2.3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術前兩組患者平均血壓、心率指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手術日觀察組心率、血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2.4 兩組睡眠質量對比 訪視前兩組PSQI評分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術前1d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PSQI評分對比分)
2.5 兩組訪視工作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訪視工作滿意度為97.40%,高于對照組的81.82%(χ2=10.044,P=0.002<0.05),見表5。

表5 兩組訪視工作滿意度對比[n(%)]
本次研究中為發揮術前訪視應有的作用,在病房、手術室之間構成有效連接,將病房責任護士、手術室巡回護士術前訪視工作進行聯合,通過兩類護理人員的聯合開展規范化、程序化的術前訪視模式[4]。病房責任護士對患者更為熟悉,但由于對手術方面的了解不全面,因此先由病房責任護士開展基本的術前訪視,對患者生理、心理狀況實施初步的評估,了解患者的手術護理需求。同時通過發放訪視圖冊,能夠使患者對手術流程、重要注意事項有基本的認識[5]。手術室巡回護士對手術的流程等更為熟悉,因此在手術前1d在病房責任護士的陪同下展開術前訪視,訪視內容相較病房護士更為深入和專業,有益于患者更進一步對手術流程形成正確認知,減少患者因未知而滋生的不良心理情緒,也有助于患者積極準備手術,配合手術的順利實施[6-7]。
病房責任護士與手術室巡回護士聯合實施術前訪視取得滿意的效果,其中觀察組術前準備工作完善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聯合術前訪視的作用下,患者術前準備度更高,而這為手術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這是由于聯合訪視的方式能夠在術前訪視內容的廣度與深度上進行擴展,并滿足患者特殊性要求,因而手術準備度更高[8]。其次,入室前觀察組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這反映出在聯合術前訪視的作用下,還能幫助患者調節心理狀態,避免患者在手術前陷入情緒障礙,這有助于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之所以觀察組患者負性情緒得以糾正,其原因在于聯合實施術前訪視充分發揮“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思想,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滿足,注重患者對自身疾病治療掌握的需求,因而極大減少負性情緒的滋生[9]。本文結果顯示,手術日觀察組心率、血壓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術前訪視模式可促進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使患者生理上做好手術的準備。聯合術前訪視模式之所以可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在于圍繞解除壓力、建立信心、充分準備的維度進行訪視。解除壓力可使患者負性情緒得以釋放,建立信心可使患者處于更為積極配合的狀態,而充分準備尊重手術實施的客觀要求[10]。本文結果顯示,手術前1d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觀察組的睡眠障礙更少,有更為滿意的睡眠質量。最后,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更高。此外,聯合術前訪視還對患者的術后康復產生積極作用,使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顯著縮短。
綜上所述,病房責任護士與手術室巡回護士聯合實施術前訪視取得滿意效果,解決了傳統術前訪視中暴露的問題,有助患者在術前做好生理、心理兩方面的準備,繼而保障手術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