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芬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在新技術、新產業和新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進入了新工科建設時期,對人才培養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在新工科建設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才培養方面也存在亟需解決的問題。國務院在2019 年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202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指出職業院校要引導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可見國家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并且技術技能型人才也符合未來新工科建設的發展要求。新工科背景下,為了積極響應國家的相關政策,各高職院校積極改革調整專業結構,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順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做準備。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屬于工科專業,應用性較強,如何對該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優化調整,凝練出既符合新工科建設需求又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難點也是重點。
新工科建設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新經濟、新技術和新產業等帶來的新型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3]。目前,新工科建設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而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4-5]。相對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陣地,在新工科建設中有其獨特優勢。高職院校不僅更能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把握行業發展動態,而且擔負著為新工科產業發展和傳統工科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義務和責任。然而,當前對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還不是很多,不能滿足新工科產業發展需求。
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1)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晰;2)人才培養目標的“單一化”使得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不足;3)課程體系布局欠佳、教學內容陳舊,無法滿足不斷發展的新經濟和新技術要求;4)課程教學和產業、行業對接不深入,人才培養路徑“單一化”;5)實踐教學欠缺且片面,學生創新能力不足;6)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落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等[6-7]。
新工科背景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主要從培養定位、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和培養條件等要素開展研究。培養定位是在明確需求分析的前提下展開,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培養目標,需要結合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是人才培養的方向標;培養過程,主要明確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應該怎樣調整、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如何優化更新等,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培養條件,主要是師資隊伍的構成和結構、實習實訓條件等,是保障人才培養模式順利實施的關鍵[8-10]。
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首先立足于中原經濟區,以行業企業為導向確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定位,明確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根據辦學定位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根據新經濟形式下的行業企業需求明確崗位需求;最后,根據崗位需求明確專業畢業需求,即要培養具備什么專業技能的人才。在專業需求的驅動下,設置特色課程,構建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特色學科和教學團隊,并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打造信息化教學平臺,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注重畢業生就業平臺建設,建立畢業生反饋機制,根據畢業生就業、企業行業反饋、經濟發展需要等不斷優化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符合新工科建設需求和順應社會發展的“行業+企業+專業+崗位”的專業人才培養動態調整模式,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行業+企業+專業+崗位”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3.1.1 人才培養定位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屬于地方性高職院校,因此在人才培養定位中要立足于服務地方區域經濟,根據本區域傳統電網向新能源、智能化、信息化智能電網發展的新需求,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應該以主要面向中原經濟區的區域經濟建設,重點面向智能電網,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工程素養”為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
3.1.2 人才培養目標
按照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定位,圍繞“服務區域經濟,凸顯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重點,確定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具體修訂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根據新工科建設的實際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的職業規劃,可將培養目標分為“升本、就業、創業”三大類,“升本”主要為未來專升本的同學提前打基礎;“就業”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導其將專業技能應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會操作和應用;“創業”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可以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實施項目化教學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決策力、治理力和創新意識。
3.1.3 凝練專業特色
智能電網是在傳統電力系統基礎上,通過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設備和先進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儲能技術等形成的新一代電力系統。智能電網符合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對口就業方向,因此,該專業構建面向智能電網方向的具有“實踐能力、工程素養”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順應新工科背景下的新經濟發展需求。
根據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升本、就業、創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可設計為公共基礎課模塊、公共選修課模塊、學科基礎課模塊、專業核心課模塊、專業特色課程模塊五大模塊。其中,專業特色課程模塊主要面向新工科背景下智能電網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專業課程主要有“電氣設備安裝與調試”“分布式發電技術”等;特色課程主要有“智能電網通信技術”“智能微電網技術與應用”“新能源發電系統安裝與調試”等。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理論課程群如圖2 所示。

圖2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理論課程群
按照“行業導向、崗位導向型”思路,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在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時,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延長學時;同時,實踐教學要和產業、行業深入對接,深度開展校企合作,保持與行業企業的緊密聯系,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結合企業專家建議,不斷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爭取做到實踐教學內容和實際工作接軌。另一方面,大力推行“1+X”證書制度,實現“課證融通”,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內實驗、校內外實習、校企合作等。
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培養方法,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國際交流的機會。“請進來”是指通過聘請國外知名教授、工程師等為學生授課、開展講座;“走出去”是指通過和國外高校聯合培養學生或者外派學生到國外學習等形式,努力營造國際交流機會,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
改革教學方法和授課方式,積極推動“線上自主學習+線下項目化教學”的在線開放課程發展,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轉變教學模式,是提高新工科背景下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一是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模式的改革要以學生為中心,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采用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的目標導向型教育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積極開展翻轉課堂教學。二是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目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已建成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相關的專業實驗室、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等,但實踐教學平臺的數量和質量仍然與人才培養需求有較大的差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工科背景下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已成趨勢,對陳舊的實驗、實訓設備要及時淘汰或者升級改造,并及時引進新的實驗、實訓設備,保證實踐教學所用的設備與企業、工廠設備接軌。
新工科背景下的職業教育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隊伍是一支兼備教師和工程師資格、具備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雙師雙能型”隊伍。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可以采用“內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通過定期外派教師頂崗實踐、掛職鍛煉、統一培訓等,切實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積極聘請行業、企業資深專家來校指導、任教,實施“校內教師、校外工程師”聯合培養的雙導師制,解決人才培養路徑“單一化”的問題,使教師的實踐能力與教學能力齊頭并進。
本文針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學校服務中原區域經濟的發展定位和新工科建設需求,提出了“行業+企業+專業+崗位”的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了人才培養“升本、就業、創業”的培養目標,探討了該專業面向智能電網方向的專業特色,構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專業課程群,突出了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詳細論述了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施過程及實施方法,以期為其他同類高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