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偉節
在沿著黨的二十大指明的走向新時代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如何踐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全面開啟新時代“教育強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偉業,堅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初心,關乎當今每個教育人如何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價值追求。作為新時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探索者、引領者、開拓者,班主任應當勇擔教育強國、強校、強班的時代重任,通過構建班級育人共同體,多層次、全維度、高質量地培育“共情涵育”的大國良師,提升教育共情互動立德樹人的品質、水平和效益。
本期指向班主任積淀“共情涵育之師”育人力量的主題,旨在始終堅持教書育人要將班級育人之力與主體共情之力有機契合,實現同頻共振的育人效果?!肮睬椤保侵概c他人一起感受,強調設身處地,有同感、同理心、感同身受之意?!昂?,有涵養、修養、教化養成、化育等意。這里的“共情涵育”主要是指班主任在走向“大國良師”立德樹人的過程中,高度認同共情的道德屬性及其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的巨大價值,注重建設“共情共鳴”“同心和諧”的班級育人共同體,設身處地地體驗他人處境,感受、理解他人情感,以強大的共情社交能力和適宜的滋養化育方式引領學生的生命成長。
倡導班主任追求“共情涵育”大國良師的育人境界,對于助力發展學生的愛心、利他、寬容、合作、尊重、善解人意等人格品質,促進個體走向社會化、現代化、品質化過程意義重大。就是注重在班級育人中,不斷和諧關系、修煉積淀、滋養培育,聚焦發展學生的共情力;就是堅定站在以生為本的立場,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動態及需求變化,不斷嘗試適合學生特點、尊重個性發展的教育方式;就是善于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的獲得感,使班級教育不斷彰顯走心育人價值、浸潤育人情境、共情育人效益。
然而,反思現實的教育,在升學競爭的高壓下,“重知輕情”的教育現象依然存在,普遍對共情教育缺乏正確認知和高度重視。不少師者將共情等同于共鳴與說教、同意與同情、接受與給予等,時常將學生的共情培養異化為填鴨式說服教育、零散化碎片教育、形式化短暫教育。尤其是當面對個性自負、肆意頂撞、無理挑釁的學生,或是強勢來襲、質問指責、不講道理的個別家長時,一些師者難以理解學生和家長的心理需求,無法冷靜下來,換位思考,而是習慣于憑借主觀臆斷對其進行指責性的粗線條交流,無法真正與他們進行心靈對話,從而導致育人效果欠佳。為此,新時代鑄魂潤心呼喚“共情涵育之師”,并著重關注三點:
1.凸顯共情涵育的本質。班主任執著追求“共情涵育之師”,需要在正確理解和把握共情涵育本質的基礎上,彰顯共情育人的力量。共情涵育的本質是指班級教育在落地立德樹人的過程中,多元主體建立一種彼此同心、同向、同理的健康人際關系。在共情的班級命運共同體中,師者要學會換位思考與體驗,從對方角度為其思想與行為尋找合理性,最大限度地理解對方,設身處地地去體察學生的心理感受,撥響學生心靈的琴弦,產生情感共生的育人效應。
2.豐富共情涵育的資源。班主任執著追求“共情涵育之師”,需要在共情引導的過程中,充分發掘多元情境中的共情因素。善于運用班級主題活動、課堂教學、家校共育、社會實踐等共情情境資源,有效支撐共情育人的豐富實踐。特別注重開發自身的共情因素,既要發揮共情指導和示范的作用,以對他人的關愛和理解,為學生樹立共情榜樣;也要在育人中恰當運用豐富的動作、表情、神態和肢體語言等資源,向學生傳遞情感信息,體現共情育人的力量。
3.講究共情涵育的藝術。班主任執著追求“共情涵育之師”,需要在積極探究共情育人的藝術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正如有班主任探索出:遵循“共情激發—共情引導—共情體驗—共情遷移—共情實踐”的基本路徑,實踐效果顯著。并堅持在共情涵育中,引導學生共情的情緒體驗,精準找到恰當的共情藝術育人方式。如,在沮喪時激發信心,怠惰時約束警醒,受挫時重塑自我等,形成師生思想上的共鳴和行動上的共振,真正實現共情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