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對當前的教育模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德育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必須基于對立德樹人內涵的深刻理解開展德育。新媒體技術的崛起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路徑,讓學生能夠享受到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渠道,但同時也導致部分學生出現了精神荒廢等問題。在新媒體環境下,為了提高高中德育的實效性,教師要認清新媒體環境下高中德育的機遇和挑戰,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和能力,制訂出促使新媒體技術和高中德育融合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高中德育;機遇;挑戰;教育對策
作者簡介:沈照遷(1980—),男,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進入新媒體時代之后,移動設備逐漸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也在不斷改變,學生和教師在日常交流中也習慣使用新媒體通信工具,因此,新媒體工具具有創新德育工作方式、提高高中德育質量等教學應用價值,能夠為高中德育在新時代踏出一條新路提供支持。高中德育課堂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新媒體傳遞的信息,也能夠讓學生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1]。
一、新媒體對高中德育的機遇
(一)有利于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新媒體有助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展高中德育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夠更好地實施德育。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能夠使用到的智能設備越來越多,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不良的外部信息難免會對部分思想不堅定的人產生影響,讓他們的思想產生動搖[2]。而教師利用新媒體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能夠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為學生成長筑牢價值底座。
(二)有利于豐富高中德育的思想內涵
網絡世界是虛幻的,同時也是多元化的,正是基于開放性和多元化的特點,網絡上的內容紛繁復雜,甚至會有部分不法分子趁機利用網絡媒介傳播消極的思想內容,對社會發展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如果高中生的思想產生動搖,就會進一步影響到國家的整體發展。因此,教師要借助新媒體工具豐富高中德育的思想內涵,創新德育模式,豐富高中德育內容[3]。
(三)利用大數據為未來的德育提供參考
新媒體時代的數據信息可以作為人類各項活動決策的依據之一,通過對大數據的挖掘和掌握,觀察者可以做出較為客觀和理性的決定。教育管理者可以收集和運用新媒體網絡上的數據信息,分析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聚焦學生關注的熱點,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感動態,逐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后續的個性化德育管理工作提供便利。例如,教育管理者可以借助社交軟件構建大數據系統,分析學生思想發生轉變的深層次原因,掌握學生的主要學習渠道、學習習慣,總結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等,為未來的德育工作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二、新媒體對高中德育的挑戰
新媒體是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發展而出現的新媒體形態,對當前的信息傳播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高中教學離不開新媒體技術,但在應用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諸多問題。
(一)信息傳播泛濫,各類信息良莠不齊
一些高中生盲目相信網絡上的信息,加上相關部門對部分不良信息的監管存在漏洞,使得網絡不良信息容易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部分心懷不軌之人更是故意傳播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對學生的人格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導致部分高中生的道德水平低下。在傳統課堂教學環境下,教師只能根據教材進行口頭講授,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不佳。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打破了沉悶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運用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但是部分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容易沉浸在網絡世界中無法自拔,甚至有學生染上“網癮”。此外,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強,網絡上存在一些涉黃、涉暴的視頻,如果學生觀看了這些視頻,就可能會產生模仿沖動,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高中德育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陷入困境
第一,學校的新媒體技術平臺搭建不完善。高中德育新媒體教學工作往往依賴高中學校本身建設的新媒體技術平臺,但是部分學校受限于學校的經濟水平、區域網絡等問題,難以保障新媒體技術能夠支持日常德育工作。第二,學校的新媒體技術人才引進力度不夠。新媒體技術屬于互聯網網絡技術范疇,需要大量優質的信息技術人才來推進工作。高中德育大都由班主任或者思政教師負責,其信息技術專業知識有限,只有教師與信息技術人才聯合起來,才能夠促進德育新媒體教學的順利進行。第三,德育新媒體教學的普及度不夠。由于學生熟悉了課堂上聽講的模式,如今要轉換為新媒體技術自學模式,需要重新適應。學校在設計德育新媒體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
三、新媒體技術與高中德育融合的基本原則
(一)以生為本原則
高中教師在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德育的過程中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積極探索符合新時代高中學生認知能力和興趣愛好的教學模式,同時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德育。高中德育工作離不開教師的帶頭引領作用,教師要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將最優質、最前沿的德育知識傳遞給學生,同時轉變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采用更加符合當代高中學生發展水平的教學方案。教師在此過程中也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順應學生的發展特性,尊重新時代高中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發展需求,高效地運用新媒體技術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提升高中德育實效。
(二)積極引導原則
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為高中德育提供全新的教育環境。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積極分析學生的心理認知模式,結合新媒體技術交互性強的優勢,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等。教師要堅持積極引導原則,借助新媒體工具對德育內容進行宣傳,讓學生沉浸在健康積極的德育氛圍當中,或建設新媒體德育平臺,讓學生通過平臺相互交流、學習。
(三)實踐性原則
教師在應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德育的時候,需要遵循實踐性原則。教師要與時俱進,考慮高中德育內容的時效性和立足點,進一步分析新媒體技術如何才能促進高中德育實踐,德育實踐活動是否能夠透過新媒體技術進行傳播,學生是否能夠借助新媒體技術參與到德育實踐活動當中等問題。
四、開展高中新媒體德育的對策
(一)強化對信息的監管,為高中生創建保護屏障
在新媒體背景下,教師需要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信息環境。目前,高中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除了學校,還有各類智能終端。網絡信息的開放程度很高,而且不少信息是采用匿名的方式發布的,各類信息良莠不齊,導致一些低俗信息也會進入高中學生的視野,從而誤導高中學生的思想。因此,高中教師必須要做好學生的信息監管工作,為學生營造健康的信息環境。德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但是高中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價值觀等均不夠成熟,對于海量的信息資源,他們的鑒別能力仍需提升。教師在該過程中就要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如引導學生使用正規網站進行資料查找,又或者鼓勵學生多瀏覽學習強國公眾號等。班主任個人的監管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監督,避免陷入不良信息的陷阱[4]。
(二)強化新媒體工具功能,創新高中德育形式
如今,學生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為德育宣傳提供技術保障。學生們應用得比較多、比較熟悉的傳播方式有微信、QQ等社交軟件,其有效打破了時空限制,能夠實現即時溝通,教師可以借此與學生展開充分的溝通,還能夠通過學生發布的動態信息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此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德育。
很多學生會在課余時間使用微信進行社交,教師要認識到微信的積極作用,轉變理念,學會利用微信和學生進行溝通和聯系。如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在業余時間和學生進行群聊天,通過講述一些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生進行互動,從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如果教師在聊天過程中察覺到學生可能會出現某種不良傾向,就必須在尊重和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私聊學生,實施正確的思想引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和質量。教師還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搭建德育宣傳教育線上平臺。微信公眾號信息覆蓋面廣、互動性強,能夠很好地彌補傳統德育管理不連貫、缺乏常態化的教育短板。教師可以設計自由交流模塊,及時發布各類信息,開放評論功能,構建信息化、多元化的德育工作一體化平臺。平時也可以借助朋友圈推送相關的德育短文和發布自己的工作日常,以自身行為感染和帶動學生的思想進步。教師還可以借助微信、QQ或者釘釘等軟件定期開展線上德育主題討論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5]。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要同步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如推送一些宣傳社會正能量的新聞、防詐騙知識等,讓學生時時都能夠接觸到正面、積極的內容,在耳濡目染下形成健康、積極的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還可以借助微信群定期開展線上主題班會,鼓勵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中,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互聯網。
(三)利用新媒體技術記錄學生的德育實踐活動
德育是一項系統的教學工作,僅靠教師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等多方力量共同協作。學校負責人更需要具備相應的帶頭意識,將各項工作分配到位,多方輔助高中德育工作開展。學生要理解教師開展德育的苦心,不能以學業繁忙為由拒絕參與德育實踐活動,或者以敷衍的態度參與德育實踐活動。新媒體技術恰好能夠起到記錄和監督的作用,如在放假期間可以讓學生拍攝相關視頻,督促學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等。社會方面則可以為學生德育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志愿活動,如前往當地社區擔任一日基層工作人員,為當地居民解決問題。高中生平日很少有機會服務他人,這樣的機會能夠豐富他們的人生體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水平。學??梢远ㄆ诮M織德育活動,將德育知識融入德育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親身體驗到德育內涵。學??梢酝ㄟ^新媒體技術為實踐活動設置打卡環節,并將有關數據上傳學校系統,記錄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的時長、德育活動內容等。
結語
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要積極創新德育思想,及時轉變教學模式,如采用新媒體手段進行線上德育,做好信息監管工作,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判斷能力,避免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新媒體是教育資源的重要來源,教師要利用好這把雙刃劍。
[參考文獻]
[1]于忠英.新媒體環境下的高中德育工作探析[J].中國新通信,2020,22(16):207.
[2]馬鳴.新媒體環境下普通高中學校德育工作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1(24):78-79.
[3]黃博.新媒體時代高中學校德育工作創新策略探究[J].輔導員,2022(6):121-123.
[4]車姝娜.新媒體環境下的高中德育工作探析[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6):1638.
[5]郭培成.新媒體下高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析[J].空中美語,2020(5):544.